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篇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一
1. 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不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充滿探究、充滿創(chuàng)造的過程。
高中第一節(jié)講信息與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與知識的介紹,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較難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 學情分析
根據(jù)以上分析,如果直接從概念講解入手,照本宣科進行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很難接受,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因此必須采取例舉法來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3.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認識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義;
(2)通過實驗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
1.重點
(1)了解信息與人類的關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計算機中數(shù)據(jù)與信息的關系,知道信息編碼方法和度量單位。
(3)了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強化信息意識。
2.難點
(1)理解信息的含義和特征。
(2)理解計算機中表示數(shù)據(jù)的方法。
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首先一起觀察老師,說出老師的特征。(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發(fā)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征)。通過觀察老師獲得很多關于老師的信息。
可見信息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個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有哪些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有關圖片,請學生回答通過觀看以上圖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圖片都想到了什么。(展示圖片,學生討論并發(fā)言)這些圖片向我們傳達各種各樣的信息。請同學們討論并說出,除了這些信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還能夠獲取哪些信息。
1.1 信息的含義
所謂信息,是指數(shù)據(jù)、消息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信息,信息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1)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由不同個體或群體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共享。
(3)依附性。各種信息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夠表現(xiàn)出來,為人們所接收,并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存儲。信息如果經過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價值相對性。信息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對信息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信息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tài),這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歷史記錄。
(6)真?zhèn)涡浴?/p>
5.板書設計
一、信息與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二、開展活動
三、思考題: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的載體也越來越多,那么信息還可以從哪些載體中獲取呢?
6.教學反思
采用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綜合應用言語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啟發(fā)學生,通過聽案例、說想法、看課件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信息、信息特征。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從身邊的例子談起,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去了解信息這個概念,效果比較好。在討論活動中,學生反應熱烈,發(fā)表了很多意見。課后大部分同學在完成作業(yè)時都比較認真,雖然講得不全面,但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見!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二
信息技術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yè)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xié)調配合,最終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F(xiàn)淺談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shù)牡匚。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shù)墓ぞ,教材則是灌輸?shù)膬热。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利用發(fā)現(xiàn)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fā)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于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標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松完成。但是通過布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匯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制作個人網(wǎng)頁,在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后,從學生制作的網(wǎng)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發(fā)表意見,看法,實現(xiàn)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shù)囊龑в懻摲较。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并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xiàn)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目標。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經典】11-22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6-26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6-25
【熱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23
【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2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薦】01-2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熱】01-23
【推薦】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1-2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推薦】01-24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熱門】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