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
高中歷史除了教材過于龐雜、概括、枯燥之外,教師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希望你會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1
提起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不少教師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現(xiàn)在的書太難教了,講了那么多,做了不少題,可最后拿到試卷一看,真是“失之千里,差若毫厘”。盡管每年都有相同的感嘆,但我們廣大歷史教師還是要進行一輪一輪的復習,就是盡可能讓學生多學點知識、多考點分。
我是1999年開始從事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帶過了兩年3+2歷史單科高考,八年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論經驗無法與老教師相比,論學識也不及眾多的“研究生”的后生們。但通過近十年的高三的磨練,特別是近幾年對新課改和安徽文化史的研究中,結識了一些省內文化研究的專家,受益匪淺。以下對高三的教學局限性與與后期復習談幾點自己的淺見。
一、過份局限于課本知識和復習資料,陷于“本本主義”
我們許多老師認為,教材內容就是教學內容,強調教師的教學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脫離教材”、“超越教材”,這種把教學內容絕對教材化的觀念,陷入了“本本主義”的泥潭,F(xiàn)實中往往把幾本教科書奉為萬能,認為只要把課本知識全部掌握了,高考沒有什么對付不了的;實在不行還有一本復習資料可以做參考。殊不知,現(xiàn)在的復習資料大多是相互抄襲,自主創(chuàng)新的太少,我本人在2006年上半年就用三個月的時間編了一本“挑戰(zhàn)高考”(40萬字,海南出版社),書出版后,就連自己都不想用,因為絕大部分內容是東抄西抄而來的。
二、過份局限于課堂
教師一味地“滿堂灌”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教師重視對學生集中思維的訓練,卻忽視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旧喜捎谩耙灾v為主”的教學方式。有人認為,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決定了這門學科只能采取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用主要精力和時間來講述歷史知識,即使一講到底也無可非議。如果翻閱一些老教師總結畢生教學經驗的著作,就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至少90年代之前)歷史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說就是單一的以講述為主的方式,F(xiàn)在時代變了,教材也換新的,但我們許多老師還在滿堂灌,結果導許多致學生不愿意上歷史課,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過份局限于校內,忽視了社會大課堂
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時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課內校內,加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課外學習幾乎是空白。課堂教學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都是課外學習歷史的好場所,特別是大量的歷史遺跡,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物化、真實、形象、豐富的歷史材料,更是歷史課外學習獨具的優(yōu)勢。因此,歷史學習應將視野拓展至整個社會,社會才是學習歷史的大課堂。但現(xiàn)實生活中基于種種困難,我們教師特別是高三教師絕不可能帶領學生到社會大課堂中去學習。
四、過份局限于閉卷考試,弱化了學以致用的史學功能
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一直沿用閉卷考試,考試的內容多為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歷史學科的`考試要真正達到考查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的目的,就必須改傳統(tǒng)的封閉性考試為現(xiàn)代的開放性考試。在這種考試中學生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更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并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五、后期的復習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整合教材,夯實歷史主干知識。2009屆高考使用新教材,新教材按照專題形式來組織的,跨度大、難度高、跳躍性強,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在直觀上很大程度地被削弱了,容易給學生造成記憶困難甚至混亂。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應適時加入通史部分的復習。第二輪復習時,應以通史體例輔之以熱點問題進行,學生只有對某一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認識,才能“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2、依據教學指導意見,優(yōu)化三維目標的達成。2009屆我省高考將立足于教學指導意見,參考課改地區(qū)高考試卷命題,注重歷史學科的價值取向。因此,在歷史復習中,吃透教學指導意見,優(yōu)化三維目標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成為我們2009屆高考復習的重點之一。
3、平時多注意新題型的收集與訓練。新課改意識將更加開放,新題型很可能出現(xiàn),平時須多注意收集與訓練,如情境類,文史常識類、研究性學習類、辯證認識類等題目。
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2
回顧高三一年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科任工作都比較繁瑣。作為一名第一次帶高三的老師,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探索的一個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膽的進行了一些新嘗試,當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問題。以下分別就這兩方面作簡要闡述。
1、對教材的處理。個人覺得近幾年的高考,大有回歸課本之勢。顯然,高考對于課本基礎知識考察的廣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強。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績,平時吃透課本就顯得相當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課本呢?我覺得,一是要將課本讀“薄”,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鉆研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和近年的高考試題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錄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做到融會貫通,深化理解;同時又能系統(tǒng)化課本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實效,落實考點,在強調知識的整體,突出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的同時,注意打破章節(jié)順序,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時代特征,理清知識構建體系,活化了歷史知識發(fā)展脈絡,提升了最終的解題能力。
2、對方法的指導。我的理解是除了回歸課本外,近幾年來常見的另一種現(xiàn)象是逐漸脫離了死記硬背型的知識考查,轉而充分利用新穎材料來設置思考問題的情景,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用意顯而易見。要想短期內實現(xiàn)突破讀題解題能力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進行常規(guī)教學外,我比較注重練習部分的講解和交流。針對學生在審題時思維缺乏嚴密的邏輯性,表達時的語言粗糙、不到位、不嚴謹?shù)葐栴},我們反復練習講解,讓學生從中體會高考“怎么考”,從其答案中體會“怎么答”,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思。
3、還存在的`問題。首先,對研究高考方向努力還不是很夠。沒有注意好對各種信息來源的鑒別和甄選,“盡信書不如無書”.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和鑒別。其次,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不合理,授課有前松后緊的現(xiàn)象。有點知識容量過大的盲目和倉促之嫌。再次,引導學生落實基礎方面,沒有做好讓學生將已學知識和技巧很好的轉化為自身知識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沖刺中也沒有注意好教會學生在時間緊,作業(yè)多的環(huán)境中如何調整復習節(jié)奏合理安排學科的方法。
綜上,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遺憾。一年的高三教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鍛煉和一次提高。
【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07-05
(精選)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7-05
高中歷史的教學反思12-12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08-08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07-21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7-21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06-12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學習反思07-18
【熱】高中歷史教學反思11-05
【薦】高中歷史教學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