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
學生對于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研究光和影子的關系時,由于教室比較明亮,同學們用小木塊作遮擋物,影子比較模糊,效果不好,后來發(fā)現(xiàn)遮擋物不能太大,只要橡皮那么大就可以了。在研究從正上方和側面照射物體產生的影子時,遮擋物用礦泉水瓶子效果比較好,學生一下子就能分析出影子的形狀不同。這一課的引入就很有意思,做手影游戲,學生一下子就被引入到光和影的研究中去。然后是分三步:一、影子產生的條件;二、什么是光源,讓學生自學課本明白它的含義。區(qū)分清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光源。關于光源的內容在教參中指導得比較明確,“自己發(fā)光、正在發(fā)光的物體才是光源”。三、影子變化的特點是本課重點。經過思考、推測,實驗驗證,學生對于生活中那么常見的影子及其變化規(guī)律有了更深入了理解,同時也理清了思路,發(fā)現(xiàn)平時常見的影子有那么多方面的特點可以研究:影子的方向、長短、大小、形狀,都受到一些因素影響而變化著。不過書上那三個結論用三條線的形式寫出來我個人覺得不太好,三個結論應該是這樣的:“影子的長短隨著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的變化而變化”,“影子的大小與光源與遮擋物的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除了最后一個答案可以作為結論,其他兩個都是籠統(tǒng)地沒有“怎樣變化”的意思,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在沒做實驗和沒看書時,已經推測出了前兩個結論,這一點我覺得很滿意,說明學生對這些問題都有所了解的'。所以在上課時,除了指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歸納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到底與光源、遮擋物、屏幕三者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上課實況證明,學生對這三個實驗的操作能夠掌握,結論也能夠基本歸納總結,教學效果不錯。但第三個實驗中,學生對于“影子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很難說清楚,需要引導。其實我個人覺得用“所照射物體側面的形狀”表達不是很確切,形狀一般指物體表面,凹凸不平也會形成一種形狀,但其實應該是與“影子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物體側面的輪廓有關”我覺得這樣表達更確切些。
另外本課中關于“投影”的概念對學生來說有有難度的,他們只想到了皮影(書上這張圖出示得好)把播放電影的投影儀、液晶投影儀等作為投影在生活中應用,但都沒想到WC門口的男生女生像,交通的一些標志的投影應用,更別說工程圖紙的物件投影了。我自己覺得放電影、液晶投影儀等不是我們今天講的這“影子”的概念。但應該也是“投影”的意思,所以有點復雜化了,書上這個投影是不是應該作為一個科學概念出示呢?值得思考。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
這學期,我們科組明確規(guī)定了今后教學的方向,用八個字概括為 “聚焦課堂,追求實效”。
我上了一節(jié)課——《杠桿》,感觸較深。這節(jié)課我盡力找一個合適的載體來生動形象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現(xiàn)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其中有一個道題目是這樣的:小明買了一條2kg的魚,因為現(xiàn)在的商販有投機倒把的現(xiàn)象,小明想用剛剛學過的知識驗證一下這條魚是否足量。可是身邊只有一把直尺和一個量程只有10n的彈簧測力計,還有一根系東西的細繩子。誰能幫小明來驗證這條魚呢?(條件是要保證魚的完整。)
這道題的內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澀的題目,讀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是每個人差不多都有過的經歷。所以,題目一出來,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誰都想大顯身手,做個熱心人,我便趁機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展開小組討論,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同時旁敲側擊,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回到基本的知識點,使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問題的能力,還牢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最關鍵的是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么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jié)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交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么,現(xiàn)在的課堂還會象現(xiàn)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首先要使學生掌握社會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并相應的訓練某些技能技巧。與此同時要特別加強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yǎng)。大家知道,物理學的根本特點就是以系統(tǒng)的觀察和實驗同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結合。學習物理必須從觀察和實驗出發(fā),把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進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運用這些知識點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把目光聚焦于課堂,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
放大鏡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 ,學生 對其成像習以為常 ! 利用 拍攝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的實驗,能讓學習者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
放大鏡 成的像,完整 的 描述 應該是 正 立、 放大 的 虛 像。但虛像和實像在這節(jié)書的最后才涉及到, 所以設計上跟《照相機》一樣, 放在講 授 《 虛像和實像 》 時 再進一步 加以小結,所以 在這節(jié)微課中就不提及了。
這是我第 三 次錄制的微課 。 本來按計劃我應該 拍攝《投影儀》這節(jié)微課的,但由于實驗方面的拍攝我暫時沒找到滿意的效果,所以先制作了《放大鏡》。 我 堅持,用實驗說明的'效果,好過用 flash 動畫,更優(yōu)于圖片,畢竟物理學科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但 個人 拍攝技術不精,因此 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來錄制實驗, 今后要 在這方面惡補知識 。 我原以為,這節(jié) 微 課應該是很容易錄制的,但還是 遭遇 了困難重重,何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4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它貫穿于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本文談談筆者在習題課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及體會。
。、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每堂習題課前必掌握的知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進行全方位復習。其次,根據(jù)認識規(guī)律要讓學生能靈活應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踐問題,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tǒng)一的要求,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培養(yǎng)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規(guī)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好準備。
2、認真鉆研教材精選習題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和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核心任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關鍵。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5
自從范亞平校長提出開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活動以來,又正逢新課改,對我們中年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中年教師多年來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很難在教學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就目前的大形勢大環(huán)境處是我們中年教師要不斷學習,要與時俱進。我根據(jù)自己在教學上的所思所想,總結了一些教學反思。
1、我認為我們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養(yǎng)成不斷反思的習慣。
一位優(yōu)秀的高中物理教師,絕不會教死書、死教書,要會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現(xiàn)在的新課程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墒俏覀兾锢斫處熑绻麑W生的學習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情況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先進的教學思想、自己對教學不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教條的給學生一味的傳授基本知識,下課讓學生強記死背,而不是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授之以漁”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2、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
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注重啟發(fā)引導。老師對課堂內容的把握很重要,上課講到什么程度,怎樣可以最大程度的啟發(fā)學生,把握不好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xiàn)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教師還可能會出現(xiàn)一講到底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開展新課程有效教學,沒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對于以上出現(xiàn)的'情況,我有以下幾點想法可以改進:
。1)我們教師可以課后經常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聽課情況,適時改進適應學生的授課方式,和學生互相適應達到完美結合。
。2)注意觀察學生對提出問題的反映,了解學生的思維動向。
。3)授課時注重列舉生動形象直觀的事例來說明問題,還應該注重實驗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應有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
(4)認真檢查作業(yè),作業(yè)情況直接反映學生存在的問題。
(5)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對學生應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
3、我們中年教師應該準備好每一節(jié)課。
中年教師總以為自己是老教師啦,可以很簡單的備出一節(jié)課來,其實備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淵博的知識是做不來的。備課的出發(fā)點應該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fā),備學生、備教材,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被真正適合的教學教案。
。1)注重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
根就現(xiàn)行的教材物理概念敘述通俗、簡潔、淺顯的特點,在教學上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自學。為了使學生的自學目標明確,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設計時要力求使絕大部分學生明了,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針對性、趣味性。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根據(jù)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指導點撥、引導,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2)注意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逐層深入,讓學生易接受、感興趣。
物理概念、規(guī)律比較抽象,要求老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謂求趣,即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增強趣味性,把學生的直接興趣轉化為對物理學科的持久興趣,使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刻苦學習;求新,即教學中的教學方式、解題思路新穎頻變吸引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時刻處于樂學狀態(tài);求活,物理是中學階段比較難的學科只有很好的掌握了物理知識才能處理問題靈活多變游刃有余。
(3)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我們盡可能多的設計有趣的實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驗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物理老師要設計好每一個實驗應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只有自己得到的實驗結論學生才可能感到可信,也可能體驗到學習物理的快樂過程,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應對問題和實驗操作的能力。
4、注意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以書為本,這就要求老師對教材充分的了解,課本中的每一節(jié)在整章的作用,這一節(jié)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可能避免浪費時間或留下后遺癥。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認真閱讀整套教材,注意觀察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分清主次輕重緩急。
。2)多做題目。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難點內容,做題是少不了的,理科大多教師都要通過做題來把握重難點以及獲得新信息、新知識,多做題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解題能力。
。3)多想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的同時,向老教師請教,多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這樣可以吸收優(yōu)秀的經驗,把握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避免走彎路,會使自己早一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物理教師。
以上內容是我對中學物理教學工作的幾點認識,也是對幾年來教學工的小結。認識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片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總結,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邁向更高的層次,做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物理教師。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6
21世紀的教師,是要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得到創(chuàng)造的滿足,發(fā)現(xiàn)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歡愉;教師不僅是付出,更是生命價值和意義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xiàn)和延伸。所以現(xiàn)在的教師的職責不是越來越多的追求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激勵創(chuàng)造。為了適應新課表,教師的角色至少要發(fā)生這樣的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研究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實踐者轉化為研究者。職業(yè)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教師,教師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反思研究者,才能成為教學改革的主動參與者和很好的適應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成功的經驗行為,還要有理性的思考,應全面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完善自己的教育實踐。
教師反思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上,反思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情景中的技術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層面上,教師應該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實踐過程中的一切行為的合理性,分析解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三個層面上,教師要將課堂與更廣闊的社會聯(lián)系起來。我們首先是在第一個層面上進行了實踐,實踐中我們可以把一節(jié)課的反思教學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教學前的反思,第二是教學中的反思,第三是教學后的`反思。下面聯(lián)系我在實施反思教學的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做法結合《功的原理》這堂公開課進行一下交流。
教學前的反思:
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功的原理這節(jié)課內容比較抽象,應用到的知識較多,承前接簡單機械、功的有關概念和計算,啟后為后面的機械效率的概念和計算打下基礎埋下伏筆。因而將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理解功的原理及其成立條件;(2)能力目標:會用實驗經驗功的原理,會用功的原理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3)情感目標: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從整體上認識事物。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本節(jié)課的內容較為抽象,單憑教師用語言進行講授不容易讓大多數(shù)學生明白,因而我考慮用實驗來突破這個難點。(1)考慮增加實驗:課本中僅用杠桿和動滑輪兩個演示實驗進行教學,經過反思我覺得功的原理作為一個普遍的物理規(guī)律,只用兩個實驗是不足以說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慮增加實驗。反思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實驗有:定滑輪和滑輪組。但又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最后決定增加滑輪組這個實驗。(2)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決定增加實驗后又思考:三個實驗若都是演示實驗,說服力上也可能有問題,不如讓學生親自對手去做;叵雽W生學習動滑輪和滑輪組時都曾經親自對手做過這兩個實驗,知識和操作上的基礎都較好,因而改為學生實驗問題不大。(3)對學生的具體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考慮到畢竟是一個新的實驗,學生測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問題,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并減少學生走彎路的可能性,我想應該有一個演示實驗:杠桿不省功。為了學生看清所測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學錄像片進行精確的指導。(4)實驗簡化:上述實驗若嚴格來證明功的原理理論上必須測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測量力的大小,實驗結果因為額外功的緣故必然不準,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經學過杠桿、動滑輪、滑輪組等的省力規(guī)律,因而實驗中的力可以不測,并且可以節(jié)約實驗時間。
3、對教學資源的反思:通過對實驗方法的反思后,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教學資源的問題。教學中涉及到的實驗器材實驗室中都可以準備好:鐵架臺29個,滑輪29對,細線29條(長約60cm),刻度尺29只,鉤碼29盒。此外,電視機、放像機、動畫錄像需要提前準備好,投影片需要提前制好:其中要突出實驗中要測量的兩個距離的部位:手移動的距離s和物體移動的距離h。
4、對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的反思:為了使課程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需要提前對教學思路進行設計: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決定采用“實驗探究、誘導發(fā)現(xiàn)”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即: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演示引路,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應用結論、反思深化,強化練習、評價反饋。
教學中的反思:
1、在口述教學目標的時候發(fā)現(xiàn)能力目標少寫了一半,口述時加上。
2、調節(jié)投影儀時技術不夠熟練,不能一次判斷準確調節(jié)方向,浪費時間。
教學后的反思:
1、課程開始的時候,有些緊張,從提問到轉入新課的的銜接上有些生硬。
2、指導學生實驗時,自以為裝備工作做的比較細致,因而覺得無事可做,對學生的實驗現(xiàn)場指導上不夠積極主動,結果有個別小組在連接完滑輪組后測量的部位不準,影響到了實驗的結果。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7
這節(jié)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部分,即奧斯特實驗和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它是我們后續(xù)學習電磁感應的基礎。
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
難點是用右手螺線管判斷磁極和電流方向。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復習引入處理的恰當過渡自然,從復習磁場的基本性質和磁場方向的規(guī)定入手,學生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的相關內容,又為新課引入做了墊鋪。以提問:是不是只有磁體周圍存在磁場,其它物體周圍是否也會存在磁場?為學習新內容買下了伏筆;成功的第二點在于奧斯特實驗的演示,由于實驗器材的小磁針弱、亂磁等原因,我事先考慮到了這一點,我將每個小磁針進行了磁化,但是磁化的效果不太好,加上講座上有金屬的影響,小磁針不能準確地指出南北方向,但是方向大概差不多,能夠將實驗進行下去。在演示實驗中明確地要求學生要觀察的電源的正負極從而判斷電流的`方向,觀察小磁針的偏轉方向,當改變電流的方向時小磁針的偏轉方向有啥變化。實驗用視頻展臺投影到電視屏幕上,將實驗器材及現(xiàn)象放大,便于學生觀察,于學生觀察目標明確,觀察細心實驗進行的成功順利,效果較好。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通電直導線周圍存在磁場,磁場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改變時,磁場的方向也發(fā)生改變。至于磁場的方向判斷,不是初中學生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未將這部分內容向學生介紹。
不足之處:
1、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的判斷。由于上微型課的時間只有30分鐘,在前面做實驗用的時間較多,導致學習后面一部分內容時間緊,處理的有點倉促,沒有體現(xiàn)出重點,突破難點,僅僅告訴了學生如何用右手定則判斷螺線管的N、S極,至于用右手怎么握住螺線管,什么情況下正握、什么情況下反握沒有詳細介紹,導致學生在判斷時握手容易出錯。
2、在使用視頻展臺時,數(shù)據(jù)線為固定,在移動中數(shù)據(jù)線松動導致投影在電視屏幕上的畫面呈現(xiàn)紅色,看不清楚。改進:對于用右手判斷螺線管的N、S極,首先要求學生搞清楚落線管的正面和反面,即我們能看得到螺線管半圈的這一面為螺線管的正面,看不見的一面為反面。其次,弄清電流的方向,電流是從螺線管的哪一端流入,螺線管的正面中的電流時沿著哪個方向流,電流時向上(或者向右)流則正握(手心向前手背朝向自己),否則反握(手背向前手心朝向自己),判斷即可有正面電流也可用反面電流,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怎么握手輕松地判斷N、S極或者電流的方向。很容易突破難點,這也很好的突破后面螺線管的繞制這一難點。對于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應急處理還有待學習和加強。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下次的教學要注意借鑒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8
首先,學生對于實驗的心理準備工作沒做好,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
在進行實驗探究一:什么是浮力?這個問題時,只有一兩個小組順利完成了實驗,其他的小組只是機械的模仿,卻沒有真正的去貫徹實驗精神。
把所有的時間放給學生去完成根本不可能,有很多學生面對提供給他們的實驗器材,卻不知道怎么進行實驗。
如果我提前講解一下實驗步驟的話,可能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可是在實驗之前如果都告訴他們了,還有自主探究的必要么?這也是很難兩全其美的。
第二,在做第二個實驗學生對于怎么去承接溢杯流出的水不知所措,怎么去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上也是感到很茫然。
我本以為學生在經歷了第一個試驗后會把“稱重法”測浮力的計算方法學以致用到“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上,可是僅有極個別學生想到了。
在我的一再引導下,學生才慢慢的.明白了。
還有在處理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時又被卡了一下。
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杯、水總重減去杯子的重力就是要求的結果。
第三,時間控制上還是不夠合理。
上課之前備課的時候,我本來打算把時間全部留給學生,讓他們去自己動手完成,自己探索會讓知識的吸收和發(fā)現(xiàn)更有成就感。
可是在這一節(jié)課卻讓我改變了一些看法。
并不是所有的知識放給學生就可以了,在放手學生時應該做到“有所放有所收”,這樣才是良策。
作為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實驗時做好指導工作。
最后,課堂引導方式要更具體化。
在上完一個班的課后,我發(fā)現(xiàn)籠統(tǒng)的提問引導方式會讓學生感到無所是從,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
比如剛開始,“你怎么去驗證一下你所做出的猜想呢?”問完這問題后,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做了,不知道自己學要測量哪些物理量,也不知道該怎么去設計實驗計劃。
之后我換了一種方式“如何去收集溢杯排開的液體并測出它所受的重力呢”。
這樣一來,學生會有目標,有目的去做了。
其實從我這個角度來看并不覺得這一節(jié)課是失敗的,因為從中我有所收體會和收獲,更多的是教訓,這對于我以后教學能力的提高會極有幫助的。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9
1、關愛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身體及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主動、活撥、健康地發(fā)展。為了能培養(yǎng)出國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確保教學質量,熱愛學生是前提。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如智力有高低、身體有強弱、愛好有各異、特長有不同,作為每一個具有個性的人,他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而對于一個教師則沒有理由偏愛或討厭哪一個學生,教師必須有這樣的職業(yè)道德:熱愛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
以前,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今后一定要加強。教學效果要想好,必須讓大家喜歡上這門課,讓不學的`學生先能學,再解決如何學會與會學的問題。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氛圍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因素。個體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
3、高質量掌握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高質量掌握基礎知識就是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清楚其研究的對象,適應范圍和條件等,從此入手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憑感覺和經驗。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結構化。堅實的基礎知識,清晰的知識網絡,有利于聯(lián)想記憶,有利于準確快速提取知識信息,有利于理解能力提高,為高考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0
初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提倡和發(fā)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要予以指導。
一、終身學習,優(yōu)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shù)教師由于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xié)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于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二、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chuàng)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chuàng)設啟發(fā)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fā)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tài)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fā)動、維持、調節(jié)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的作用;善于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fā)認知沖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lián)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皩W啟于思,思啟于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yǎng)育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tài)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1
本課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引領,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并通過實驗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由此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品味科學探究的快樂。在整個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探究式的教學中體驗科學,以探出科學味。
我的探索分三步嘗試:第一步:激趣為學生探出科學味奠定積極的情感基調從心理學上看,生動、自然、貼切的情境可以引起學生對認知對象的認同感,給教學內容賦予生命的意義,從而促進學生將自己的經驗世界與認知對象發(fā)生互動,使“同化和順應”過程得以順利完成。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不斷的進行科學探究,本課首先從學生最熟悉的教室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教室里有什么,引出課題《光》。接著就“你在哪里見過光”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回顧以往的觀察所得對已有的現(xiàn)象進行梳理,交流出燈光、月光等,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之后,我展示圖片資料,讓學生初步感受光的美感,光與生活的關系,這樣創(chuàng)設的富有情趣的情境導入,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光的興趣,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動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為下面的科學探究奠定積極的情感基調。第二步:有結構的材料為學生探出科學味提供可能。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科學課堂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體驗探究,這就必然需要材料。但這材料是需要老師智慧的,必須根據(jù)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選擇,精心設計,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價值的材料。
在《認識光》這一課中,我考慮到本課探究的重難點就是探究光的傳播方式,在研究了材料的探究價值后,我為學生提供了簡單的、可操作的、使用價值大的材料:激光燈、一瓶水、果凍、蠟燭、帶孔的卡紙。這一組材料看起來毫無關聯(lián),但學生操作這些探究材料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的現(xiàn)象:光是直線傳播的。這樣,這些材料集合在一起就具有了一種結構,這種結構揭示了光傳播路線的概念。不言而喻,這些有結構、有創(chuàng)意的材料,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較快地突破教學重點及難點。第三步:激活思維為學生探出科學味引燃火花運用邏輯推理,講求思維的嚴密態(tài)度,是科學課堂具有科學味的又一個方面。但對于尚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時期的`小學生來說,一味地追求科學邏輯推理,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我們科學教學中的實驗探究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一做實驗就興趣盎然,由此經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猜測——尋求證據(jù)——得出結果(規(guī)律、理論)”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生能在實驗中推理,在探究中享受樂趣。本來,本課的教學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是小組先設計實驗方案,再匯報交流,完善方案,最后進行自主實驗探究。但是這次展示課,我打破了這一流程,根據(jù)課的性質和學生實際情況,我把這幾個小環(huán)節(jié)融合在一起,設計了實驗探究這樣的一個大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經歷了一次高度開放、自主的探究活動:制訂計劃、設計實驗、合作探究、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探究光是直線傳播的。
學生在自選材料中,自主設計實驗,自主探究光的傳播路線,自主試用各種探究方法,研究光到底是怎樣傳播的。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用激光燈照果凍、用激光燈照水、三張卡紙看蠟燭、用激光燈照三張卡紙等方法。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設計實驗、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走向成功。 ……
這樣在本課的探究中學生親歷了光的產生、分類、光的傳播路線及光的應用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在光源的明確上,光的應用上,我指導地不夠到位。當然探出科學味不止三步曲,這就需要我們科學教師不斷的探索,讓我們的科學課堂每天都奏響起科學味道的旋律,那么,科學教學的明天將陽光無限。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四個具體的例子,采用小組討論,大組匯報的方法由學生分析總結出平衡狀態(tài)和二力平衡的結論,然后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這是本節(jié)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同時輔以生活實際,如:用相同大小的力拉靜止在地面的同學,得知:二力平衡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關于這一點大多數(shù)學生是容易接受的。為了完整地認識二力平衡,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應為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學生最不容易理解的是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受力狀況。在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時,如果通過力的示意圖,幫助學生去分析受力情況,學生會更容易接受。
本節(jié)課,我通過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讓好的先掌握,然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利用“生幫生”提高更多學生的參與。對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并通過例子,結合力的示意圖去理解掌握,我只講10分鐘,然后留下25分鐘的時間去探究分析。但在練習題的安排上,備課時還要做到由簡到難,層層遞進?傮w感覺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還是比較滿意的。 本節(jié)課采用預習、展示合二為一,把本節(jié)知識分成五個知識點:知識點一是平衡力的概念;知識點二是二力平衡的條件;知識點三是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區(qū)別與;知識點四、知識五分別是二力平衡的應用。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是:一是學生能事先預習,完成學案;二是學生能敢于自己動手做演示實驗;三是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風采,能在小組內組長的帶領下,自行分配任務,組長教會組員,起到兵教兵的目的。四是學生樂于參與,幾乎全員參與展示。
較以往老式課堂,學生多了一份活力。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自行討論,總結觀察結果,歸納實驗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不足之處也很多,試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于學生采用“三三六”教學模式,學生在展示時顯得拘謹、生澀,語言不很流暢。而且有的學生怕忘記自己的分配任務,事先寫好稿,而在展示時不能脫稿展示。
二是學生盡管分成了學習小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僅靠別組同學說一遍就達到會解題的目的顯然不夠。所以,沒有達到小組幫扶、結對子的作用。當別組同學展示完某個知識點時,幫扶小對子沒有重新講解鞏固的過程,這樣印象不深刻。
三是沒有學生質疑的過程。三三六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目的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學生能夠質疑,但在講課中發(fā)現(xiàn),很少有同學敢于提出不同。尤其是在某小組在展示時,其他組的同學很少提出疑問。
今后上課的整改措施:一是繼續(xù)實施三三六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全員參與,盡量消滅“差生”。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對每節(jié)課學生小組評價時,向這方面傾斜,給提出問題、提出質疑的小組加分。這樣,由于教師評價的導向,學生會積極參與到質疑活動中來。三是各小組展示完后,對重要內容,重點的習題讓組內每兩人結成幫扶對子,由程度較好的學生再講給程度較差的學生聽一遍,通過這種形式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力平衡》這一節(jié)課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主要在于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起來。學習不緊是一堂課所學內容,更重要是打開學生的視野,實驗敢于改造創(chuàng)新,書中實驗與改造實驗的對比找出改造后的實驗的優(yōu)越性,使學生更易懂,我覺得這是成功的一個亮點。學以致用,迅速結合前一單元彈簧測力計掛一物體讀數(shù)就是此物重,用本節(jié)課知識讓學生來解答,前后知識整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加深知識點的靈活運用,這也是我覺得成功的第二個亮點。但不足之處也很多,試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上學生盡管分成了學習小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僅靠別組同學說一遍就達到會解題的目的顯然不夠。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夠,總是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部分內容。
但是由于與學生磨練不夠,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表現(xiàn)不夠自然,活力不夠開放,這些也是今后還要多加鍛煉和強化的。
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學好這一部分將對初中物理力學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節(jié)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過實驗與思考的觀察與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與日常生活中現(xiàn)象為基礎加以運用,體現(xiàn)了從簡單到復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在教學中我以同學們每天都要見到的講桌、課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列車為例,首先讓學生判斷其所處的狀態(tài)--------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讓其分析受力情況,從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點,讓學生理解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含義,進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這樣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時時有物理、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我們的生活,拉近了物理與學生的距離。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起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了解人不但活著,而且知道人應該怎樣活著,使他們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生命的崇高。
多給予肯定和贊揚,給一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xiàn)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機會,曾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
模板,內容僅供參考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3
摘要:新課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師要明確新課程目標,更新觀念,正確使用新的教科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設計課堂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目標,新教科書,建構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課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穩(wěn)定地向前推進,由于這次課程改革力度較大,新課程的實施必然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初中物理新課程的總目標,應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正確把握教學評價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幾個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并與同行交流。
一、明確新課程教學目標,正確使用新課程的教科書
新課程教學中經常聽到一些教師抱怨教科書編寫得太簡單了,教材內容順序的編排與以前舊教材不同,不好教,不習慣等,其實這是教師觀念沒有更新的表現(xiàn),許多教師習慣于以前的依綱據(jù)本的教學。以往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強調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其他方面的價值相對而言則是附屬的,將物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作為課程教學所關注的中心,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把握。與之比較,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更多地體現(xiàn)人文教育的因素,對能力的培養(yǎng)更多地強調了科學探究過程和探究樂趣的學習經歷,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變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中,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可實現(xiàn)的具體途徑,在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則更加重視學生的體驗,價值的判斷和態(tài)度的穩(wěn)定性等。在這里情態(tài)不僅指學習態(tài)度,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tài)度不僅指學習態(tài)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tǒng)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因素既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們構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對完整的畫面,又具有層次遞進性——它們構成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心靈連續(xù)體。因此,根據(jù)新課程編寫的人教版教科書,不再強調科學本身的邏輯關系,新教科書的知識體系和探究活動的安排十分靈活,不拘于傳統(tǒng)的知識體系,注意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把力學放在電學后面,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循序漸進地安排探究活動,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電路的連接,電路的設計,非常感興趣,學習這些電學內容也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以內,我覺得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新課程目標的一種體現(xiàn)。教科書是體現(xiàn)新課程目標的一個載體,并不是全部。課堂教學為每一位教師實施新課程目標教學提供了一個平臺,你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補充一些適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大于教材內容;你可以對一些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重新的組合、排序;你可以開發(fā)一些校本教材;你可以對一些舊習題翻新賦于科學探究的新意,讓學生在牢固掌握雙基的同時,又提高了科學探究的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案例1]“杠桿”教學片斷
師:前面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關杠桿的知識,我想問一下,支點與力的作用點間距離的遠近一定給力的作用效果帶來影響嗎?
生:我想一定是的,小時候玩蹺蹺板時,坐在不同的位置,產生的效果不同。同樣用撬棒撬石頭,支點在不同的位置,效果也是不同的。
師: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就是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我們通常是在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使用杠桿的,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生:根據(jù)以前我們所學過的知識,我想應該是當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
師:當杠桿處于勻速轉動狀態(tài)時,我們也說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根據(jù)你們對杠桿知識的理解,我們現(xiàn)在要探討杠桿平衡條件應該如何入手?
生:杠桿知識中最重要的五個物理量就是: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要探討杠桿平衡條件,我想應該是在支點固定的情況下,去研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四者的關系。
師:你說得很好,請坐下。根據(jù)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我們先認識一下杠桿,當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說明杠桿平衡。(可用直角三角板加以判斷),另外桌面上還有一盒鉤碼,根據(jù)給定的實驗器材,你自行設計一下,如何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同一合作小組可以進行合作交流。(給5分鐘思考時間)。
生:我想在杠桿的左面掛上鉤碼,在杠桿的右面也相應地掛上鉤碼,當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時,杠桿就平衡了。
師:現(xiàn)在我們師生共同探究一下杠桿平衡條件。首先,我們要把杠桿調節(jié)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步,我們在杠桿的左面的兩格處掛上三個鉤碼,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壓住杠桿的右面,從力臂大處依次向里移,我們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變化?(學生隨著教師做)
生:我的.感覺是從外向里移的過程中,手所用的力是逐漸增大的,也就是說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
師:這是同學們的感覺,是否準確呢?在第一步基礎上,我們做第二步:在杠桿的左邊兩格處掛上三個鉤碼,根據(jù)第一步的感覺,你猜想一下,在杠桿右邊第三個格處,你應掛上幾個鉤碼?
生:我想應該是兩個。
師:好,同學們和我一起驗證一下,猜想對不對(學生隨著教師做)
生:剛好平衡
師:你根據(jù)實驗能猜出什么樣的結論?
生:我想應該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ń處熢诤诎迳习鍟蛴么笃聊怀鍪荆翰聹y: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師:我們同學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兩組實驗,用來驗證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每個同學先自己設計,然后同一合作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最后要進行實際操作,得出結論來驗證猜想是不是正確。
。▽W生先進行設計實驗,然后同組之間
進行研究,最后進行操作)
師:我看了同學們做得都很好,實驗的過程設計得也很合理,我請兩組同學展示給全班同學,分別由實驗組1和實驗組2到前面給大家展示。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實驗結論,誰能為我寫一下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公式應該如何表示?
……
以上案例鮮明地體現(xiàn)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沒有按照課本的知識排列進行講解,而是把課本中的實驗加以改造,讓學生從感性到實際操作的猜測,最后以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的正確性,從而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把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結論,從而做到既教授給學生知識,同時讓學生也學會進行探討物理問題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
二、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1、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新課程教學策略設計的指導
教學策略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設計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率,甚至教學的成敗。作為現(xiàn)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構主義理論對新課程課程教學策略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建構主義理論針對教學策略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強調指出:“我們不是僅僅為了選擇教學策略,而是要創(chuàng)設學習者積極學習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為此,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擴展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包括允許學生決定自己想學什么,讓學生能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得到互相幫助,創(chuàng)設非威脅性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發(fā)展元認知意識,使得學習富有意義,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現(xiàn)有知識,在現(xiàn)實情境中使教學有固著點,提供學習內容的多種方式,促進積極的知識建構,包括利用活動促進高層次思維,鼓勵審視不同的觀點,鼓勵創(chuàng)造性,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學生呈現(xiàn)學習過程與結果的機制!
根據(jù)建構主義的理論,物理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動機;2、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的教學氣氛;3、給學生的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留有充足的空間;4、注重現(xiàn)代化手段的應用。
2、如何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首先,我們來分析針對《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一節(jié)課分別用歸納教學策略和探究教學策略設計的兩則案例:
[案例2]運用歸納教學策略設計的教案
1、導入:講述歐姆為探索真理,十年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研究,最終得出歐姆定律的感人經歷,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望。
2、演示實驗
步驟1: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
步聚2:研究電流強度與導體電阻的關系,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
以上步驟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
3、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推理:當導體的電阻不變時,增大導體兩端的電壓,電壓越高,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電壓增大幾倍,電流強度就隨之增大幾倍;當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隨著電阻的增大,流過電阻的電流強度就越小,電阻增大到原來的幾倍,電流強度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通過以上推理得出: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關系。
4、驗證推理:設計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表,每一組中留有適量的空白,請學生根據(jù)推理的結果在空白處填上適當?shù)臄?shù)據(jù),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同學一道驗證所得結論的正確性。
5、歸納得出結論: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
[案例3]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教案
1、提出問題:教師指出,我們曾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燈炮兩端的電壓越高,燈就越亮,流過燈的電流就越大。電流、電壓與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形成假說:學生通過議論認為有可能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學生通過學過的有關電壓與電阻的知識能夠比較順利的提出假說)
3、制訂方案:固定電阻、改變電壓、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換用不同的電阻,重復上述步驟,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確定最佳方案。
4、實施方案: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結果,驗證與假說是否相符,得出結論。
6、評價:檢驗實驗過程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實驗結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組形成實驗報告,交流實驗結果,形成最終結論(有關作業(yè)與反饋,保持與遷移等環(huán)節(jié)在兩案例中略)
運用歸納策略設計的案例中,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展示了歐姆定律的形成過程,并經過歸納推理得出歐姆定律,通過師生雙方的互動,學生不但對定律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夠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受到了科學方法的訓練,發(fā)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同時,相對于探究策略而言,歸納策略是比較省時的,而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案例中,則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得出結論的,由于學生親自參與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因此,不但發(fā)展了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而且通過對探究樂趣的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欲望。同時,由于探究過程是以組為單位進行的,并且需要對結論進行交流與評價,因此,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評價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運用歸納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點,但它們也各有不足之處,運用歸納策略設計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師的作用比較突出,相對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對學生的合作,交流及評價等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不利的。而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課堂教學,由于探究過程的冗長而比較費時,由于能力的差別容易導致部分學生不能較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那么,在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時,如何使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我們知道,沒有適合于各種情況的惟一優(yōu)越的教學策略,也就是說,不存在能滿足各種教學目標的最好的教學策略。我們說,最好地教學策略是在一定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當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類型、學生的現(xiàn)狀、現(xiàn)有的條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考慮為達到某個特定目標的“最好”的教學策略。
現(xiàn)代物理的教學重視對過程的研究,重視學生情感的體驗能力的發(fā)展,而探究策略則為上述目標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徑。當然,我們強調過程,體驗和發(fā)展,并不是說其他教學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學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補充。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教學策略時,根據(jù)對各方面因素的具體分析,同時考慮到教學策略中設計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斷。
三、新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
初次接觸新課程教學的教師,會以為新課程教學
就是要徹底摒棄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全面實施科學探究教學方法,其實不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有它的優(yōu)點,如講授法,能夠在較少時間內容納較多的信息,教學效率高,另外,教師的講授具有解釋,分析和論證的功能,教師生動的講解可以感染學生,教師啟發(fā)性的講授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F(xiàn)代的教育理論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趣味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應針對課堂教學所設計的策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長、教學的設備條件,合理選擇幾種教學方法,然后將它們優(yōu)化組合,才能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如在科學探究課堂教學中,把提問、討論、猜想、實驗、探究、分析與論證、交流等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的綜合教學方法,由于這種綜合教學方法既有教師的啟發(fā)、指導,又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手腦并用的實驗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同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邏輯思維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課堂氣氛活躍,有利于學生自始自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學習精力,但有的實驗難度太大,要教師演示、講解,就不宜采用這種教學方法。
[案例4]《傳遞熱量》一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設計
根據(jù)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所采用的教學策略為歸納策略,在此教學策略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法為:講授——指導觀察——指導討論——講授——演示實驗——談話——講授
《傳遞熱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熱傳遞的三種形式的歸納,以及對不同物質熱傳導性能的研究。由于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熱傳遞知識,在此不宜多講授,因此,首次運用講授法時,教師可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及簡明扼要的語言導入課題,并與學生共同得出熱傳遞的概念;進一步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六種現(xiàn)象之間的異同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運用講授的方法進一步使學生明確熱傳遞的三種形式;對于物質熱性能的研究,教師在做演示實驗的同時,運用談話的方法,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經驗總結,比較得出不同物質導熱性能的差異,教師通過講授,簡明扼要地點明主題。
在上述案例中,不論是何種方法的應用,都要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此,適時、適度的提問是至關重要的。在指導觀察時,要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觀察的要點,抓住現(xiàn)象的實質;在指導討論和談話時,要通過提問使學生沿著正確思路考慮問題;而在講授時,則通過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得出結論。另外,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師應注意教學中的STS教育。
新課程的教材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xiàn),如課前的查資料、收集信息法、課堂上進行“知識競賽搶答”,如競賽演講法、游戲法等?傊抡n堂的教學還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于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探討、去反思。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4
上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課前我們備課組做了很多準備,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強無處不在,我們設計了十幾個實驗,這些實驗都利用我們平時隨處可見的物品。本來覺得現(xiàn)象非常明顯,結論肯定很容易得出,可是卻發(fā)生了沒有料到的情況。首先,我用熱水涮了一下礦泉水瓶子,然后把熱水到處,迅速的把瓶蓋擰緊。不一會伴隨著咔咔的響聲瓶子就癟了。學生還說“勁可真大”我問同學們,是誰把瓶子壓扁的?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是空氣。接著我又拿出兩個玻璃片,很容易的就把玻璃偏分開了。然后我又在玻璃片上面滴了幾滴水,讓一位同學把這兩個玻璃片拉開。費了很大力氣也沒有拉開。我又問大家“是誰壓著玻璃片,不讓我們把玻璃片分開呢?”大家很堅定的說“空氣”接著我在礦泉水瓶子側壁鉆了一個孔,然后到滿水,水從小孔噴射出來,然后我迅速的把瓶蓋擰緊,小孔不在向外噴水了,接著問大家“是誰不讓水往外l流呢?”大家說“是空氣”。這時候我觀察到班級里一位平時成績很不錯的同學,一直在思考什么,并且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興奮。等到其他同學都不說了,他站了起來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你在做實驗的時候都用到了水,怎么能說是空氣呢,沒有液體壓強的原因嗎?”大家也七嘴八舌的附和起來,我讓大家仔細觀察實驗,小孔在什么時候流水,什么時候不流水,大家說不擰蓋子的時候水可以流出來,擰緊蓋子水就不流了。那么兩次水都是一樣的水,有無蓋子的區(qū)別就在于液面上方是否與大氣聯(lián)通。是誰影響水的流淌呢?他這是恍然大悟,確定是因為空氣的因素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首先就是備課的.角度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不要自認為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就覺得學生在理解上沒有問題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于發(fā)展階段,我們不能只憑經驗判斷,要注意引導,注意自己表述的語言是否到位。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解決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如果這節(jié)課上,我忽視了這個同學的想法,他一定會覺得知識是和實際脫軌的,要去背知識,這樣勢必會打消他學習的積極性,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他動腦思考了。如何正確的引導他才是最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去透視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知識的方法,途徑。教學也應該是一個不斷反思,實踐的過程。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5
本堂課經過了我今天的琢磨和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
我的設計思路是讓學生初步感受浮力,所以用了一個學生平時生活中不常見的水上滑行器作為引課的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奠定整堂課的基調,然后介紹浮體,最后再詳細介紹浮力的存在與定義,在此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探究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最后從浮力的三要素出發(fā)使學生認識浮力感受浮力。
整堂課下來,我有很多的心思和想法。
首先是關于水上滑行器的.視頻出現(xiàn)的內容與浮力有沒有關系?水上滑行器的前進其實不是依靠的是浮力而是依靠相互作用力。
這一點在課后評課的老師也提出來了。
其實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視頻在此的爭議,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在之后的圖片引出的時候強調了這個物體處于靜止的時候作為對這個爭議的補充。
但是其實作為一種引課的手段,我覺得我更應該考慮到所引用的內容的正確性與科學性。
這也告訴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更加地注意到問題的細節(jié)性和全面性,要求我有更好的素養(yǎng)和更強有力的知識體系。
還有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應該把探究活動設置地更仔細,更詳盡,就像評課老師說的,我前面的時間花的太多,導致后面的探究活動不夠舒展,這也是我作為新教師存在的不足。
關于連接之間的連貫性還有對于一些語言的自然和流暢,我還是做得不夠自然和深刻。
有些話是為了講而講,這就是我存在的不足之處呀。
一些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灌輸不是靠老師一些機械性的語言,而是要靠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然流露。
用自己的魅力去打動學生。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初中物理02-07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6-12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11-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21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8-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5-16
初中物理教學的反思05-25
初中物理教學教學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