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學生在工作中希望得到什么東西?如果他們的收入足夠支付生活,他們還愿意繼續(xù)工作嗎?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職業(yè)需要中的‘我能得到什么’的問題,我們一起閱讀了解吧。
對蘭州商學院的七個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主題為:你在工作中想得到什么?學生在工作中希望得到的東西:
1.生存的基本保障,工作有保障。
2.可以繼續(xù)學習和進修,獲得再生資源。
3.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4.與友善互助的人一起工作,結交能讓自己上進的人。
5.自我實現。
6.獲得豐厚的報酬和適宜的工作條件。
在對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調查:如果你的收入足夠支付你的生活,你還愿意繼續(xù)工作嗎?大部分人仍然選擇工作,因為工作是滿足人的多種需要的源泉。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你在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馬斯洛基于自己的研究認為:在人類的需求層次當中,只有當低層次的需求首先得到了滿足,人們才會去追求高層次的需要。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如下五個層次:
(一)生理的需要
人類最基本的、最強烈、最最明顯的需要就是對生存的需求。食物、水、睡眠及空氣、身體活動、感官刺激等,這些需要的滿足使我們得以生存。以生存為導向的人就是長期以來一直努力卻又無法使生理需要得到充分滿足的人。如果你長期處于饑餓、干渴或睡眠不足的狀態(tài),你所有的行為就會直接指向那些能滿足這些需求的活動。人工作中生存的需要就表現了生理需要的滿足是最根本的。
(二)安全的需要
人們需要住在一個安全、有序、穩(wěn)定、可靠、可以得到保護并且遠離恐懼和焦慮的環(huán)境里。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安全。以安全需要為導向的人,他們在生理上相對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但在安全的需要上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不安的或患神經癥的人,行動起來很像不安的兒童。馬斯洛說:“這樣的人做起事情來總好像大難就要臨頭似的。他總像在應付一件緊急事情……”像這樣的人安全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
(三)歸屬與愛的需要
當人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對愛和歸屬的需要就出現了,也就是被他人認可、獲得他人的感情和愛他人,對他人付出感情的需要。馬斯洛發(fā)現,缺乏愛,就會抑制成長以及潛力的發(fā)展,愛的需要涉及給予愛和接受愛,人在懂得愛中,獲得不同的歸屬圈,在不同的歸屬圈中,學習愛、體驗愛、創(chuàng)造愛,愛是世界上最有利的武器。
(四)尊重的需要
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可分成兩類——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愿望人們需要來自他人的,以注意、欣賞、認可或地位等方式表現出來的尊重,以及建立在對自己的能力、成就、才干和獨立的感覺之上的自尊。對尊重需要的滿足會形成良好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一個有足夠自尊的人總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
(五)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頂點是開發(fā)自我的潛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任務并獲得人格的獨立和統一性的需要。只有當個人非常好地滿足了前四個層次的需求,才會在自我實現的層次上采取行動。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實現的人對現實有著非常準確的知覺,對自己、他人和自然有很好的認同,有自發(fā)性,具有關注外界事物的能力。馬斯洛稱之為“越來越渴望成為原來的自己,即成為自己有能力成為的人”。
需求產生動機,動機決定行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刻闡述了工作、職業(yè)對我們的真實含義,闡述了各種動機對我們擇業(yè)的影響。
二、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雙因素理論是赫茲伯格(FrederickHemberg)和他的助手們在匹茲堡心理研究中心的工作成果。20世紀50年代后期,他們訪談了該地區(qū)9個企業(yè)的200多名工程師和會計師,采用“關鍵事件法”,要求被訪者回答兩個問題,即①什么時候你對工作感到特別滿意?②什么時候你對工作感到特別不滿意?
赫茲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激勵》一書中,提出了“雙因素理論”的觀點,他把能促使人們產生工作滿意感的這類因素稱為激勵因素,把另一類促使員工產生不滿意感的因素稱為保健因素。激勵因素是指與工作內容緊密相關的因素,這類因素的改善會使人們產生工作滿意感,缺乏則會使員工產生“沒有滿意”的感覺;保健因素是指與工作環(huán)境相關的因素,這類因素的滿足會使員工沒有不滿意感,如得不到改善,則會引起員工對工作的不滿。
雙因素理論實際上說明了對員工的激勵,可分為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內在激勵是從工作本身得到的某種滿足,如對工作的愛好、興趣、責任感、成就感等。這種滿足能促使員工努力工作,積極進取。外在激勵是指外部的獎酬或在工作以外獲得的間接滿足,如勞保、工資等。這種滿足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產生少量的激勵作用。這是因為,人除了物質需要以外,還有精神需要,而外在激勵或保健因素難以滿足人的精神需要,而只有滿足人的精神需要,才能持久而有效地激勵人的積極性。在組織中,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勵員工,必須注重工作本身對員工的激勵。這一理論被廣泛地運用于人力資源的管理中,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通過工作豐富化、工作擴大化和工作輪換制的實踐,員工的缺勤、早退以及辭職現象大為減少。
赫茨伯格的理論雖然是來自對職業(yè)人士的調查,但這一理論對于個人職業(yè)選擇與規(guī)劃無不具有重大的啟發(fā)意義。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13個理由
1、你不懂大學的意義是什么。
你膚淺的以為大學就是一張文憑,文憑就是工作,你不懂三分鐘的談吐就能暴露你的知識底蘊,人文修養(yǎng),你不懂一個星期的實習就能暴露你做事浮躁、急功近利的本性。
大學的真正意義是認識你自己,完成對世界、對社會、對自己深刻但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對自己認同的真、善、美上堅持始終如一的高標準。內圣才能外王。
2、你是被現代科技異化的奴隸。
你的70% 時間消磨在各種高科技里,卻不肯走出去摸摸大地,親親大山,趟趟大河,聞聞草地,說白了,你就是個不接地氣,不靠譜的奇怪物種,讓大老板們怎么說你呢?這樣的一個你老板敢要嗎?
3、職業(yè)規(guī)劃規(guī)劃的核心是如何不斷自我升值,自己升值了薪水升值便是個再自然不過的結果。
你是想當計件工還是想當升值工決定了你的職業(yè)規(guī)劃的方向。所謂計件工就是說你干一個工作熟練之后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能,靠簡單重復計件量來維持或者提高收入就叫計件工。計件工無需動腦,你的一輩子大概就是個機器的零件。所謂升值工,就是你通過不斷的學習從一個簡單的工種,慢慢向上去挑戰(zhàn)自己以前不具備的能力去駕馭的工種。你用自我升值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收入。當你實現經濟自由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業(yè)了。
4、你眼高手低,總是胸懷著征服改變全人類的雄心卻不肯具體去執(zhí)行任何一個細節(jié)。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確實有可能不是好士兵,但當不了士兵的將軍一定是冒牌將軍。古人講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老板最喜歡的人永遠是那種有將軍的膽略,但更有士兵的一流的執(zhí)行能力的員工。一個執(zhí)行力一流但智力有可能三流的人永遠比一個執(zhí)行力三流但智力一流的人更受歡迎。
5、你總是覺得懷才不遇,你不懂所有的老板都喜歡不抱怨,先把活干好的下屬。
壞話傳千里和壞事傳千里一樣。你的抱怨會最終傳到你老板的耳朵里,沒有一個老板會喜歡毫無建設性的純抱怨型員工。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工作,真真實實做人,機會不是抱怨來的,是靠行動爭取來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公平,你不能把自己的成功或者失敗倚靠在那些你無法掌控的事情上,你唯一能掌控的就是你自己對待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
6、你不懂要證明自己靠的不是口活,是活。
你總有一套說辭來為自己自圓其說。你從來不閉上你的嘴巴用行動來證明自己。你總覺得語言上的失敗就是失敗,因此你總要在與人的辯論中勝出。你很享受別人啞口無言時給你帶來的那種瞬間的快感。你不懂嘴巴能解決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小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需要實干的。
7、你不懂樹能長多高多大倚靠的是你的根扎入土地的深度和廣度,你總是飄在天上做神仙一樣的夢,沒有根的樹,你死定了。
很多大學生一畢業(yè)就恨不得自己馬上就當董事長,在他們眼里別人全是弱智。還沒工作幾年就概嘆人生迷茫,報國無門。我經常觀察那些長的又高又大的樹,發(fā)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他們的根都深深的扎在泥土里,不吭聲地成長、成熟、強大。
8、你對人性的了解太膚淺。
你把學校小社會里學到的一些厚黑之術當成做人之道,把諸如誠實、寬容、真誠、勤奮、樂觀、靠譜、同理心、悲憫等真正優(yōu)良的做人之道嗤之以鼻。
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一定是樸實樸素的情感而不是為人處世的技巧。形而上者謂其道,形而下者謂其器。做人的道就是沒有道,城市、真誠、守信、嚴謹、勤奮、樂觀等就是做人之道。獻媚、奉承、結派、暗箭、嫉妒就是做人之器。做人要像水,做事要像山。
9、你盲目跟風,不懂什么是獨立思考。
別人考研了,你也考,別人出國了,你也出。你不知道自己是誰,要什么,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你活著但也死著。一個思想不獨立的人其實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你就是你,你是獨特的。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絕對的公平,但你和其他人都不一樣卻是上帝賦予你的最大的公平。那么你為什么還要按照別人的想法去生活呢?
10、你總是很浮躁且投機,你總熱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倘若不能便是生不逢時,僥幸成了便飛揚跋扈。
孩子,你的價值觀壞了。浮躁地投機取巧是你最大的特點。你問問自己你一年靜下心來讀過幾本書?你問問自己為了心中的理想你付出過多少努力?你問問自己你配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嗎? Think Big 但一定要Do Small。
11、你對于讀書嗤之以鼻,你對于游戲、泡妞(男)火燎心急。
你把讀書斥為‘裝逼’,你把?徨e當‘牛逼’。你在大學不‘裝逼’,天天‘牛逼’,出了大學立即成‘**’。對于膚淺的東西你總是趨之若鶩,對于深刻的物件你總是莫名其妙的避之不及。你游蕩于現代化的機器與紙醉金迷的霓虹燈之間,錯亂于如夢如幻的烏托邦,同學,你該醒醒了。
12、你過于憤青,你把自己的失敗完全歸因于這傻 逼黑 暗的社會現實。
誠然這社會的確比你想象的還要傻 逼、黑暗,但你要懂這世界倘若你自己不能給自己光明,自己不能照亮自己,你等著誰照亮你呢?月亮永遠等著太陽照亮自己,所以它頂多是個月亮,太陽自己發(fā)光,所以萬物崇拜。你是想當月亮靠別人來照亮自己還是把自己便成光芒萬丈的太陽你自己選擇。
13、你不懂舍得的道理,閑時幫人,忙時人幫。
一個不肯給予的人最后得到的其實最少。你看太陽一生給予,所以大家都崇拜她。你看黑洞什么都吸進去,于是大家都害怕它。舍得是大智慧,欲得你得先予人。道理很簡單,能做到的人很少。那做到的那部分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古話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