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人才招聘中的幾個誤區(qū)
大家都在說引才,但現(xiàn)實中的企業(yè)究竟是如何引才的呢?不同的企業(yè)有不同的妙招,如,打獵式引才者有之,哄騙式引才者有之,市場購買式引才者有之,張網(wǎng)以待式引才者有之,垂釣上鉤式引才者有之,爭奪式引才者有之等。結果卻大同小異,都沒有引進合適的人才。
原因在哪里?
一、才企相怨難難難
做企業(yè)難,做人才管理工作難,而做引才的工作更難!
求職難,人才求職難,人才求到合適的職位更難!
企業(yè)的引才難與人才的求職難,形成邏輯上相悖的“兩難境地”,而解決這一“兩難境地”卻是難上難!
1.引才難:繡球拋出無人接
“好人才都到哪兒去了?”這是所有企業(yè)人才管理者所困惑的問題。為了搶奪頂尖人才,企業(yè)無不絞盡腦汁,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引才,站在高高的樓上不停地向外拋出“繡球”,希望能夠使自己中意的“人才”接住。繡球不停地向外拋,可收效甚微,要么是無人接這繡球或接繡球者寥寥無幾;要么是繡球接上了,坐上花轎真正拜天地、入洞房時又出了問題。有些企業(yè)的引才工作持之以恒,往往幾個月、半年甚至是一年當中幾乎每月招人,就是沒能招到合適的人才,人才管理者非常納悶:“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2.求職難:企業(yè)茫茫尋不見
“茫茫人海,終生尋找,一息尚存,就不怕找不到”。許許多多的人才都經(jīng)歷過“千尋萬尋始出頭,猶抱雙手半遮面”的求職艱辛,求職路上的困難和艱辛使這些人才的目標高度一降再降,“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為了生存,一些人才在不理想的企業(yè)里勉強屈就,其中不乏有些是高學歷、能力強、任職經(jīng)歷豐富的人才。說一千道一萬,人才遇到一個通情達理而又甚合心意的“東家”那真叫一個“難”,可他們還得挺起腰桿,鼓起勇氣往前沖。
看上企業(yè)的,企業(yè)看不上人才;看上人才的,人才看不上企業(yè);企業(yè)看中人才,人才也看中企業(yè)的,多數(shù)又因為薪水、職位等難以進入實質性合作;而才企相悅,好不容易訂下三年合同的,往往在三個月不到時,各奔東西,相互開始各自的“尋尋覓覓”。
二、守株待兔松鼠至
相傳在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有一只受驚的小野兔,不偏不倚,撞死在他田邊的樹干上。從此,他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干,等待著撞死的兔子。
今天,有些規(guī)模和品牌的企業(yè),玩起了“守株待兔”的游戲,他們認為只要高薪一開,那些“人才兔子”肯定飛奔而來。結果是“人才兔子”沒有招到,一群群的“小松鼠”絡繹不絕前來應聘,招聘人員忙得團團轉,卻沒有合適的人選。
按照常理,想得到高級人才,又坐在原地等著人才自己來,無異于“守株待兔”,同時也表明企業(yè)對所需要的人才沒有較好地了解,人才資源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因此,坐等高級人才“自投羅網(wǎng)”,實際上等于企業(yè)把自己的不良管理顯現(xiàn)給世人看,招聘者的頭昂得越高,丑就露得越大。
三、按圖索驥嘆無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jīng)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tài)圖,書名叫《相馬經(jīng)》。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只癩**很符合書中所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在企業(yè)家和老板們深感人才難得的今天,一些招聘啟事都用如下諸多限制條件為人才設定一個“人才圖”:性別、年齡,學歷、學位,專業(yè)、畢業(yè)院校,職稱,戶籍,工作經(jīng)驗、同行業(yè)或同等職位經(jīng)驗、本地工作經(jīng)驗,資格證書、職業(yè)證書,普通話水平、外語水平、粵語水平、電腦應用水平,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專業(yè)能力,某種特殊關系,品質要求、儀態(tài)或形象要求,MBA、政府機關或留學背景要求等。一般職位往往要求至少七八項以上條件,職位越高要求越多,最高的竟有20多項條件。
伯樂相馬,而不是伯樂“索”馬,一個“相”字才把伯樂和馬聯(lián)系起來。如果伯樂頑固地拿著毛色、體高、體長、體重、牙齒、呼吸等圖去“索”馬,恐怕千里馬早已屈死馬廄了,那么伯樂也就不是如今的“伯樂”了。企業(yè)招聘人才,關鍵也是“相”才,而不是“索”才。如果按圖“索”才,那么古時的孔子、孟子、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可能都算不上人才,當今的蓋茨、李嘉誠、張瑞敏、倪潤峰、李東生、王石等也會落選,沒有哪個人才一出生就是為某個企業(yè)量身定做的,就好像沒有哪個企業(yè)一成立就是為某個人才量身定做的一樣。如果簡單地設定一個“人才圖”去“索”才,那么傻瓜都可以做引才工作。
四、葉公好龍龍嚇公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里,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巴伸在屋檐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后,嚇得魂飛膽破,臉都變色了,急忙躲了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這個故事家喻戶曉,而這個故事的翻版在今天正在上演,尤其是在人才引進方面,還有許許多多的“葉公”存在。
許多企業(yè)老板,他們對人才的熱愛只停留在口頭上。他們很矛盾,沒有人才難以成大事,這一點他們很清楚。但當他們千方百計尋覓到心儀已久的人才時,又開始害怕人才。因為人才這條“真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有個性,不隨聲附和,不趨炎附勢,不溜須拍馬。所以有些老板就覺得,企業(yè)有了另一種聲音,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進而排斥,直到所有的精英離開。
(2)他們需要一定的權力。用人不疑,用他,就給他獨立的權力。而很多老板不愿意放權,名義上給了經(jīng)理的位置,卻要有很多的束縛,擔心“真龍”會興風作浪。
沒有人才可用是痛苦的,而有了人才卻怕人才就很可笑了。怕人才,才導致不敢放手大膽地用才,最終成了“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