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理念被業(yè)界接受之后,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受到管理高層的重視,但是實施精細化管理涉及基層經營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僅僅有管理高層的積極性是不夠的,需要將精細化理念植根于員工的腦海。精細化不僅是一種管理工具,更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如果能夠打開員工“精確思維”的盒子,精細化管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意識追求精細化,且能實現精確性的思維就是精確思維,它反映的是在整體性背景下思維的精確性。在精細化管理中,大到一個設備,小到一個電燈開關,都可以分解給責任人管理:發(fā)生任何的紕漏,總能找到人來對號入座。這種“精、準、細、嚴”并不等于責任人的精確思維。當人們“在沒有太陽、星星幫助的情況下,能夠準確無誤地指出我們要去的那個港口的方向”,這是精確思維,是精確思維中的方向感。類似的還有地點感、數量感等等。責任人能夠在黑暗中準確找到大到一個設備,小到一個電燈開關及其部件的位置,這才是精細化管理精確思維成果。在精細化管理中提高責任人精確思維的本領,那才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否則精細化管理就會成為強加于責任人頭上的東西,反而會窒息員工的創(chuàng)造性。
精確思維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每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都應當有這樣的潛能,它是人類原始思維的能力。人類文化學的研究者們發(fā)現,原始人(每一個男人、女人、兒童)在區(qū)分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時,往往能夠表現出“精確的辨別力”,例如合皮印地安人能識別350種植物。尼格利托人能識別450多種,而那伐鶴人能識別500多種。又如哈努諾人可以分辨75種鳥類、60余種魚類、80種左右的軟體動物。他們甚至掌握著數千種昆蟲的相關知識。原始人之所以能夠準確地感知方向、地點、數量,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是“奠基于對無數細節(jié)的識記上”,也可以說那是原始精細化管理的結果。當代員工的素質要比原始人高的多,他們具有更多的精確思維的潛能,關鍵在于我們在精細化管理中能否將它們開發(fā)出來。
當然,潛在精確思維的機能能否發(fā)揮作用,取決于人們有意識的實踐。煉鋼工人在觀察煉鋼爐口的火焰時,能十分精細地辨別淺藍色的微小差異。專門研究黑色品的技術員能辨別40對種色度差別,是普通人辨色能力的十幾倍。音樂家有高度精確的聽覺,品酒師有十分發(fā)達的味覺和嗅覺。這都與他們后天的實踐分不開的。
精細化管理需要將企業(yè)的整體目標層層分解,通過程序、制度細化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崗位,然后通過一定的標準或者指標進行驗收。這當然與精細化管理的設計者們的精確思維分不開;但是設計者不可能成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崗位的專家,其精細化程度不可能同時超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崗位的實踐者,因而在管理方案的設計上難免有缺陷?紤]到管理成本,不少指標不可能分解的太細,因而在執(zhí)行中需要實踐者精確思維的配合而不是博弈。更為重要的是,精細化管理的思維無論怎樣細分,也無法保證其精確:繼續(xù)細分的結果還容易形成負面的慣性,即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狹小或者有限的目標,在目標值確定之前總想夸大其貢獻率,而在目標值確定之后總想縮小其責任閾,事不關己的事情容易被高高掛起。精細化管理在執(zhí)行中難免會暴露出缺誤,這更需要員工通過精確思維的整體性來彌補。
精確思維固然離不開分析,但它必須以整體為背景,細節(jié)與整體的關系應當是辯證的。因為部分與部分之間的精確差異是相對的,對它的把握只有在整體的鏈條中,“只有經常注意產生和消失之間、前進的變化和后退的變化之間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這種精確思維的特征和我國古代醫(yī)學中有關“宜”的思想非常相似,例如對癥下藥,要因人而異,即“宜人”,注意包括不同人之間的性別、年齡、壯弱、胖瘦、貧富方面的差別辨證施治。精確思維對分解的細化有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需要將現有的邊界“模糊”起來,才能更好地保證其精確性,難怪追求精確的現代科學逐漸誕生了一批以模糊理論為基礎的新興學科,如模糊數學、模糊語言學等等。精細化管理要想克服自己在實踐中產生的弊端,也需要能夠打破細分人為的界限,通過精確思維的模糊性克服各自只管干各自的事,效果如何全由上級來整合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