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的培訓市場還處于發(fā)展時期,很多方面還很不健全和成熟,加上企業(yè)本身很少有完善的培訓機制,導致企業(yè)培訓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根源很多時候就出在認識上。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企業(yè)培訓的認識誤區(qū),以供參考。
1.培訓不是救火
國內企業(yè)與國外企業(yè)的另一顯著差距是,國內培訓往往是為了培訓而培訓,帶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和隨意性,或者像救火一樣,出了問題才想起培訓。而國外優(yōu)秀企業(yè)的培訓則帶有很強的計劃與前瞻性,與企業(yè)的戰(zhàn)略文化相結合。
國外優(yōu)秀企業(yè)是怎樣來做培訓的呢?基本上他們做培訓的目的比較鮮明,公司有一定的理念和操作的方法,他們希望通過培訓能把這些內容統一下來,使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有一個統一的價值方向。
每年他們都會對培訓計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比如今年要對銷售整體人員在顧問式銷售方面有所改進,對客戶的關系方面進行改進……這些內容在年初的培訓計劃中會清楚地羅列出來。
培訓不是救火,不能夠等到燒起來了才想起來。要把培訓當成一個長期的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項目,要根據企業(yè)自身特點確定培訓的課程和流程。
2.培訓不是治病
許多中國企業(yè)喜歡把培訓機構比作醫(yī)生,實際上,培訓機構最合適的角色是球隊教練,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病人很被動,而隊員則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畢竟教練不可能代替隊員上場踢球。高水平的培訓專家并不能取代客戶的日常管理責任,而是以事實為基礎,為企業(yè)人員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說服力的具體建議和培訓計劃,協助企業(yè)人員去實施。
目前,國內企業(yè)對于培訓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高,但在價值的認識上還是存在一些誤區(qū)。
如國內企業(yè)一般都能夠理解并會積極配合培訓前期的工作,但在看到報價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很貴,而這個時候他們不太會接受這個價格。
好的培訓是一個團隊整體去做的一整套服務,它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成本和價格自然會比較高。在效果評估上,要堅持從不同的層面來檢查培訓的效果,避開培訓的雷區(qū),找到培訓的重心(比如學員在知識面上有沒有增加,在培訓后有沒有真正把學到的內容運用在工作中,在使用的時候是不是能很清楚很適當地去使用),這樣,企業(yè)培訓才能少走彎路,獲得實際收效。
3.忽視團隊協作與學習
與國外相比,目前中國市場的培訓費用比較低,而且這些錢大都是被培訓講師個人賺了,他們的工資可能比一個CEO的收入還要高。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把培訓的價值體現在一個培訓師的身上,而忽視了一次成功的培訓應該是由一個團隊共同來完成的。
一些培訓公司經常是這種狀況:請個老師,找個教室,就完成了一次培訓,根本不管有幾個章節(jié)對客戶有用,所以他們對培訓講師的依賴程度很高。而專業(yè)的培訓機構給客戶的一般先是培訓的框架,內容則會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和現實情況制訂出來的。培訓師在這里只是作為執(zhí)行的一個部分,他們注重的是整個培訓團隊的協作。
4.全盤引進流行課程
沒有一個課程適合所有的公司,因為課程是要針對企業(yè)的實際情況、人員素質和公司目標而制訂的。同樣,引進國外的課程也不應該照本宣科。
目前國內很多課程都比較陳舊,主要是一些學術性的課程,企業(yè)培訓的課程非常缺乏。就目前國內風行的MBA課程來說,MBA課程在國外主要是用于個人的素質能力、思想方法的提升培訓;但企業(yè)培訓針對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公司,致力于企業(yè)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企業(yè)培訓系統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培訓課程、培訓師和培訓流程,而最重要的是培訓流程。通過流程把培訓課程與培訓師進行整合,通過對客戶需求的了解,通過對課程的個性化定制,通過對課程培訓后的效果評估與跟蹤,以達到培訓的最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