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yè)中,沒有什么討論比績效評估更能讓老板如此恐懼和擔憂,讓員工如此憤怒和不滿的了。
上周,我和某全球性金融機構(gòu)的一位資深員工一起喝了幾杯。幾周前,他剛剛做了自己的年終績效評估。談到績效評估的經(jīng)歷時,他極其憤慨。“我受夠了那些家伙了。****他們對我過去三年所做的工作一點都不在乎。我現(xiàn)在做的工作,是2008年以前四個人的工作量,他們不感激也就算了,還想讓我做更多。我打算辭職不干了。”
“等等,”我說道,“在如今這種世道下?因為這種事辭職?”
“那當然。下個月我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為什么幾乎所有的績效評估都會引發(fā)不滿?以下十種方法,保證你的績效報告成為傷人傷己的重磅炸彈:
1.太含糊。
有些老板,在人力資源部門三番五次地催促騷擾后,才開始進行績效評估,就只用10分鐘,且通常是在每年的最后一周?冃гu估會議通常全憑管理者的心血來潮:“嘿,薩莉,你能到我辦公室來一趟嗎?”他們的績效評估盡可能地簡短,對于員工對過去一年的工作總結(jié),也不提出具體反饋。通常老板會在談話中說“做得不錯”和“注意保持”。但是,這怎么能算是反饋,員工又怎么依此在第二年提高自己的工作績效呢?管理者應該具體指出,員工的表現(xiàn)中,你滿意和不喜歡的地方。
2.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出問題了,你被解雇。
這個原因常常緊隨第一種情況。多年來,我聽到過很多投訴和埋怨,一些被解雇的員工從來沒想到自己會被炒魷魚,由于他們看上去無法再完成工作,公司就把他們丟在一邊,這令人苦澀不已。他們每年的績效評估都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老板就把他們叫進辦公室,讓他們走人。如果是因為公司突然面臨危機,而這危機并非員工自己的問題,那么被解雇也通常不會令人心生怨恨,不過通常并非這種情況。真正讓人惱火的是,老板顯然是對員工的某些表現(xiàn)不滿意,但是卻又從來都不說,直到員工被解雇之時。“給點小意見就很好,這樣我就可以努力在這方面進行改進提高,”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如此表示,他(她)就有過這種經(jīng)歷。
3.近因效應。
這是心理學中的一個術(shù)語,也就是說,當我們分析過去一整年的工作表現(xiàn)時,會過于關(guān)注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因此,如果你最近犯了什么錯誤,即便你這一年其他時候都做得很好,這些錯誤還是會成為你績效評估的主題,你也就成為了近因效應的受害者。一些老板就好像沒有記憶一樣,他們只是根據(jù)最近發(fā)生的事情以及他人的意見,來形成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此外,當今世界,電子郵件和微博更新源源不斷,這使得我們更容易受到近因效應的影響。
4.沒有準備工作。
有些老板喜歡在匆忙中進行年終績效評估會議。我認識一個老板,他會和公司的銷售人員驅(qū)車出游,坐在副駕駛位上向銷售人員表達反饋。這種方式最壞的一點是,它通常意味著,老板絲毫沒有思考員工去年的工作如何,以及他們需要怎樣的提高和改進。更糟的是,有的老板直接把去年的績效評估表復制粘貼,今年繼續(xù)使用,就算有所改動,也是極其微小。這種做法給員工的感覺就是:“我很重要,我很忙。我沒有時間跟你說我對你的工作有什么看法。”
5.“手下人都知道我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
我和這類懶老板都不知道聊過多少回了,他們總會說:“哦,我手下的人都知道,我這是開放政策,無論什么事情,他們都可以隨時來跟我談。”我敢說,80%的情況下,如果我問這些員工并且他們誠實地回答,他們會說,自己通常不會去找老板,因為他(她)總是在通話或者看起來很忙。而且,他們通常從不接受老板“大門敞開”的邀請。不去計劃員工績效評估的老板,通常也無法規(guī)劃好自己的工作。如果管理團隊連最簡單的會議都計劃不了,那么他們往往也會在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其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