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經理人幾乎每天都要面臨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挑戰(zhàn)。如何讓同事積極投入?你所付出了足夠的努力?你做的工作是否過多或者根本沒有找對方向?
今年9月30日的《科學》雜志(Science)報道了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兩位社會學家的研究成果。為了更好地了解人類情緒的起落,他們在兩年時間內(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對84個英語國家的 240萬人進行研究,研究的文本就是他們發(fā)布的5億多條Twitter信息。
研究發(fā)現(xiàn),受訪者不論來自哪種文化、地域和時區(qū),積極與消極情緒幾乎每天都在交替循環(huán)?傮w而言,人們的積極情緒在清晨(上午6 - 9點)處于巔峰狀態(tài),之后會不斷下降,在中午/午后跌入最低點,午后開始回升,傍晚重新達到巔峰。表面看來,工作才是破壞好心情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種循環(huán)在休息日依然存在。如此看來,這種現(xiàn)象背后所隱藏的深層原因要復雜得多。
這項研究明確了一個一直廣受認可的現(xiàn)象,它對經理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卻很少在他們激勵員工的方式中得到體現(xiàn)。
社會學家所謂的正面情緒(良好的感覺)與負面情緒之間并無關聯(lián)。正如研究發(fā)起人所說,這兩種情緒“相互獨立,并非同一個維度上的兩個不同極端。負面情緒并非正面情緒的對立面,但這兩種情緒也并非始終平行。”
在職場中,我們將這種正面或負面“情緒”稱為積極性、敬業(yè)精神和投入 ——也就是員工額外付出努力以獲得超?冃У囊庠浮2徽摻蟹ㄈ绾,現(xiàn)象本身并無區(qū)別:“積極”與“懈怠”或者“全心投入”與“漠不關心”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造成兩種情緒的因素也截然不同。
以一個人的健康為例,我們可以充分理解這些緣由和推動因素之間的關系。如果一個人身染重病,肯定會陷入沮喪的情緒當中。但試想一下,當他最終康復時,又會是什么心情呢?康復會讓他激情滿滿——但這樣的狀態(tài)不會一直持續(xù)下去,他很快就會因為滿足而失去激情。當健康狀況正常了,生活也就恢復到平常的狀態(tài)。于是,他再也無法從中得到激勵。所以說,一個人惡劣的健康狀況會抑制他的情緒,但身體康復也并不足以激勵一個人做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對于老板而言,這一發(fā)現(xiàn)的意義就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