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講文明、懂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對學生進行"學會做人"、"知書達禮"的教育,并通過開展以"文明禮儀進校園"的教育活動,促使文明禮儀規(guī)范落到實處,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形成文明禮貌之風,這是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基礎。
學生怎樣做到文明禮貌
首先,儀表大方,語言文明。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儀表和語言是否文明影響到人際交往。儀表大方要求人們講究個人衛(wèi)生,面容干凈、頭發(fā)整齊、穿著整潔、樸素大方、美觀得體。過于隨便,是對他人的一種不尊重。語言文明是指在公共生活中說話注意場合,和氣文雅,分寸適度,不講臟話粗話,也沒有油腔滑調(diào)、強詞奪理、惡語傷人等現(xiàn)象。多用"您好"、"請"、"謝謝"、"別客氣"、"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
其次,互敬互讓,行為得體。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對方的人格,以誠相待是至關重要的。發(fā)生矛盾摩擦,應該謙讓為上;碰到那些不大講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氣量、涵養(yǎng),善于以禮相待,化解矛盾。當然,碰到蠻不講理,橫行霸道的人,不能謙讓,而是以理予以反對和譴責。
再次,尊老愛幼,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對待老人、兒童、婦女、殘疾人,由于年齡、性別、健康、貢獻等等原因,都是應當特別予以尊重、照顧、愛護和幫助的。對老人要關照他們的困難,主動幫助他們;對兒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謙讓,適當提供一些幫助;對婦女,要尊重她們?nèi)烁,交往中自然大方,語言溫和,禮讓她們先行,對她們遇到的困難,主動提供幫助;對殘疾人更要特別尊重,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盡可能給他們方便與幫助。
另外,移風易俗、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個文明禮貌的人士應該做到的。
生活社交中的禮儀
(1)對朋友的態(tài)度要永遠謙恭,要常常微笑著同別人交談、交往。
(2)對周圍的人要時時保持友好相處的關系,尋找機會多為別人做些什么。
例如,你的鄰居病了,你能想到為他做一碗可口的湯,別人對你就會經(jīng)久難忘。
(3)當別人結(jié)你介紹朋友時,你應集中精力去記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見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會覺得這個人很熱情,很有心。
(4)要學會容忍,克服任性,要盡力理解別人,遇事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做到這一點就能讓朋友感到親切、可信、安全。
串門的學問
(1)串門應把握適當?shù)臅r機,如果你在別人最忙的時候去串門,別人肯定不會有心與你交談。有時甚至會引起反感。如果你在別人休息、會客或急需安靜的時候去串門,亦常常會引起不愉快。一般來說,串門應避開別人進餐、午休等時間;你拜訪老人,應注意時間不要過晚、過長;你到朋友家應先問一下主人是否有約會,你到"以文會友"的朋友家,應留神對方是否在趕寫稿件。
(2)應尋找合適的地點,交談并非局限于家里,可以另擇合適的處所,或邊散步邊談。
(3)適當選擇對象,要注意選擇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新的活動圈子和對象。
(4)方法應高雅文明,串門如能先給對方打個招呼,征得同意,效果就會好得多,有些人串門喜高談闊論,影響鄰居和家人休息,會使人產(chǎn)生反感,既不向老人問好,也不知起坐禮儀,這些都有損以禮待人、以德會友的傳統(tǒng)。此外,串門應盡量避免討論他人,搬弄是非、力戒庸俗低下的交往。
敲門的學問
因為某事到同事或朋友家拜訪時,敲門是做客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掌握正確的敲門方法,對每一位拜訪者來說也是自己學識、修養(yǎng)、風度的一種表現(xiàn)。
(1)敲門時輕輕敲過三下后,要耐心等待。敲門聲的節(jié)奏不宜太快,更不要連續(xù)、重力地敲個沒完。
(2)若是拜訪住單元樓房的人家,在敲門的同時,呼喊一下被訪者的名字更好。
(3)當敲過幾次門而沒人來開時,應想到被訪者家中可能無人,就不要繼續(xù)再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