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慶節(jié)歷史由來 :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shù)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jīng)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xié)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jīng)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節(jié)日意義
國家象征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xiàn)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jié)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guī)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xiàn)。
基本特征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xiàn)凝聚力,發(fā)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國慶優(yōu)秀征文:喜迎國慶,感恩祖國
上下五千,重山萬水,若海文韻,繁星人杰,更有半個世紀來龍吟東方,升騰寰宇,翱于世界變幻風云之中,何其壯哉的中國啊!
遠憶商周,渺茫微光,亦是一番盤古開天地后的豁然,想到這里,總不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一陣。彼有希臘群英,此有春秋百家,若說遠隔萬里,古中國的軍隊無法在幾千年前威震世界,那以孔孟老莊為代表的中國先哲,也足以讓東方人的智慧照亮半個世界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秦皇東南征,始成東方巨龍之形。彈指一揮間,直到近代屈辱百年,中國人在自己的歷史中沉淀了一層一層血與淚。風急雨緊,縱是我中華披星戴月走過的幾十個世紀的閱歷,也只能冠個雨果稱為“睡獅”的名號沉眠百年。
五十八年前的那個十月一日,那個五十八年來為億萬華夏子孫共慶的日子,五千年的中華古國睜開年輕的眼睛,猛醒于太平洋西岸,呼吸著久違的青春。嶄新的中國誕生在世界波瀾之中..縱橫古今,俯覽萬里,看我中華大好河山之壯麗,五千文化之異彩。說雄奇,吾有西岳的重巒疊峻;說秀美,吾有黃山的云松石峰;說肅威,君不見紫禁城里柱廊門檐;說別致,君不見蘇州園林中描山畫水。濃彩黃河,淡色西湖,北有黑土森林,南有青山綠水,東有汪洋無垠,西有大漠孤煙。和我中華論人杰:文有李太白,武有孫武子,自夏建朝,多少出類拔萃之人物在中華大地一展才華:和我中華論地靈:嘉峪山海,長城內(nèi)外,千秋各有。更兼青藏屋脊接天露,東南平川拾海珍。我中華有如此山岳河流,我中華是如此人杰地靈,哪還有理由讓我不去愛她?哪還有理由讓吾輩不去為她奮發(fā)圖強?中國,傲立世界的泱泱大國,有千萬理由,更有千萬力量昌盛繁榮。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曹操煮酒品英雄時的豪氣直透云霄,動及龍魂....
中國不應再伏于層浪之中了,中國不能再聽世紀潮聲而不聞了!唯有騰然而起,怒上九天,看日月共升,觀群星齊舞,才對得起我們無比優(yōu)秀的列祖列宗,才對得起我們每個活著的人腳下的壯美河山,才對得起養(yǎng)你我長大的一草一木,才對得起一生下來就刻在我們胸前的三個字--中國人。十月一日,又是祖國的生日,十月一日,又是外族矚目,國人傾情的一天。你若見奧運健兒之颯爽,你若聞中華國歌之雄壯,若你我是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的中國之少年,除了一篇祝辭外,是否該更想想:我的祖國今在何處,我的祖國應往何處中國,愿你長青,愿你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