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習慣養(yǎng)成論文
行為習慣,是行為和習慣的總稱。養(yǎng)成指培養(yǎng)而使之形成或成長;教育。一般意義上用作動詞,指養(yǎng)成習慣等。也可用作名詞,特指一個人的素質(zhì)體現(xiàn)。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
行為習慣養(yǎng)成論文1
摘要:習慣真的這么神奇嗎?那是!很多人都知道,習慣是個神奇的玩意兒,它可以將很多行為轉(zhuǎn)化為自覺讓老師輕松教學。而且,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巨大,好習慣可以給人無窮的力量,壞習慣則會影響人的一生。
關鍵詞:兒童;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教育并不神秘,最重要的是要有大愛;教育是一門精致的藝術,它影響純真的心靈,容不得絲毫的閃失、摻假和粗暴;教育是“枯燥”的事業(yè),它需要極大的耐心和不斷的創(chuàng)造,尤其是激情,只有有激情,才能讓每天的學校教育生活充滿生機。杜威說:“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去吸收,而是需要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有著不同的好,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喚醒他們的“好”。
一、如水無痕,熏陶感染
1.以情動“心”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自身以一種品質(zhì)、一種態(tài)度、一種情感面對學生時,給學生一種熏陶,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無可明說的感悟。這樣的教育如水,是不露痕跡的。“讓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是靜待花開生根、發(fā)芽、開花的智慧!睘榱俗尯⒆訐碛辛己玫男睦硭刭|(zhì),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為了讓孩子更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我們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渠道,搭建師生溝通的平臺,找準活動的契機,守護學生的心靈。在班里,有一個酷愛畫畫的孩子叫小×,無論上什么課都很少抬頭聽講,總是拿出一張紙,在上面涂涂畫畫。作為班主任的我心里暗暗著急,有這種習慣,上了初中、高中可怎么辦?堵不如疏。我交給他一本新的畫本:“從今天起,老師允許你在課上畫畫!彼难劬α⒖谭懦龉鈦怼N医又f:“有一個要求,你必須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融入你的畫中。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想好了再答復我。”“沒問題,我能做到!甭斆鞯男 ,把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編成一個個小故事畫出來、講出來……孩子的興趣應該保護,孩子的習慣應當培養(yǎng),魚和熊掌能否兼得?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問題,需要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2.以心換“心”德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如果你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只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那么很難全面地了解學生。你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了解他們的全部,這樣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里,與他們實現(xiàn)真正的溝通,從而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曾說:“要愛每一片綠葉,哪怕是有斑點的病葉!毙 ,男孩兒,身材瘦小,性格軟弱,膽小怕事,不自信。動作明顯比別人慢,做什么事兒都要跟在別人的后面,組織活動不愿意參加。上課呆坐著,幾乎不舉手發(fā)言,考試成績自不必說。作為他的數(shù)學老師,我決定拉一拉他的小手,為他開點兒“小灶”。我和他聊天、談心,幫他分析學習上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聯(lián)系家長,配合對他進行幫助,讓他感受到家長和老師對他的關注和關愛。一段時間下來,小雨有了可喜的變化,性格變開朗了,學習的信心和勁頭足了,課堂上也會主動舉手發(fā)言了。是呀,每一個“學困生”也有強烈的上進心呀!紅花喜人,綠葉也可愛。孩子的世界既簡單又充滿矛盾———簡單到干什么、說什么往往是隨心隨性。有時他們的心可以很大很大,大到顛覆成人眼中的秩序和規(guī)則;有時他們的心卻又很小很小,小到只裝得下自己喜歡關注和在意的那些人、那些事,而其他無關乎自己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忽略、視而不見,能見度幾乎為零。
二、定時升級,隨時熏陶
教育是什么?也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同的看法。但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你會看到每一雙眼睛都含有對知識的渴望,每一個小腦袋都裝有獨特的奇思妙想,每一雙小手都能描繪出世界的美麗。用心感受,你會發(fā)現(xiàn),老師有時就是學生的精神母親:為每一個天使插上飛翔的翅膀,細心地呵護每一個心靈,見證每一個生命的成長點滴。學生的自我成長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做些什么呢?是一味地包辦代替還是給予方法的指導?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毕嘈旁谝粋良性的班級道德社區(qū)中,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無為而治”自然能水到渠成。
三、學!昂铣,家庭“伴奏”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全面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是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中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我們通過家訪、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和實行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指導家庭教育,開展“我和規(guī)范同成長”的家;顒印J辜议L了解并配合學校貫徹落實新《守則》和《規(guī)范》,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gòu)建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傲魉桓,戶樞不蠹。”溝通的妙處正在于此。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精神狀態(tài)尤為重要,這不僅讓家長和教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也能充分化解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矛盾,讓雙方的努力能夠正向疊加。這就好像一臺合成,應和之間的配合、伴奏恰當與否,都是左右最終演出效果的重要因素,每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探索一些心理教育方法,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如果說好習慣是一點一點養(yǎng)成的,那么壞習慣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去改變。我們嘗試著用科學的方法,持續(xù)地、不間斷地改變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譜寫一首動心的歌曲。
參考文獻:
1.姜越.強化習慣養(yǎng)成:學前兒童行為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20xx(11):8.
行為習慣養(yǎng)成論文2
成長困難兒童就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兒童,也被稱之為特殊兒童。他們的教育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中也包括對其的音樂教育。由于這些兒童有別于正常的兒童,所以教師在對其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采取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以使他們更好地學習音樂。本文結(jié)合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研究了如何幫助成長困難兒童養(yǎng)成音樂習慣。音樂教育不僅是正常兒童必備的課程,也是成長困難兒童應該接受的教育,所以教師要重視對成長困難兒童的音樂教育,并讓學生養(yǎng)成音樂習慣,以滿足他們對音樂的需求。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有關成長困難兒童音樂教學的資料非常有限,也沒有將音樂教學納入到教育體系之中,這就導致了成長困難兒童的音樂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探究,以找到適合成才困難兒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習慣。
一、愛心鋪路,微笑課堂
對于成長困難兒童來說,由于他們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差別,很容易讓這些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或者對外在事物存在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滿愛的向?qū)W生傳授知識,更容易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使課堂能更有效地進行。另外,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真誠地去關心他們、尊重他們,不能因為學生的特殊性而輕視他們。教師的輕視很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本來就薄弱的自信心消失殆盡,使得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更不要說去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習慣了。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多多表揚學生,對他們?nèi)〉玫娜魏芜M步都要予以肯定,這樣有利于學生信心的樹立。教師在課上還可以讓具有良好音樂習慣的學生作為領唱,帶領其他的學生一起學習歌曲。為學生樹立榜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向什么方向努力,有利于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習慣。
二、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
對于成長困難兒童的音樂教學來說,教師要選取適合這些兒童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認真地聆聽,感受音樂世界的奧妙。成長困難兒童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缺陷,導致他們不能向正常的學生一樣學習,有些兒童很難去理解教學的內(nèi)容,而有些兒童,比如多動癥患者,很難長時間坐下來去聆聽音樂、欣賞音樂。因此,教師在對成長困難兒童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因材施教,以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養(yǎng)成欣賞音樂、聆聽音樂的習慣。例如,在讓學生聆聽《快樂的一天》和《其多列》這兩首歌時,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教學的學生的特點來合理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如果面對的學生具有理解障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多聽幾遍歌曲,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nèi)ジ惺芤魳返镊攘。如果教師教授的是多動癥的學生,就要聽一遍歌給學生一點休息的時間,否則會造成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厭煩,而隨著學生對音樂興趣的增加,教師可以延長學生音樂欣賞的時間,來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心理問題,養(yǎng)成欣賞音樂的習慣。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師在對成長困難兒童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欣賞音樂的習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特征來教學,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養(yǎng)成欣賞音樂的習慣。
三、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只要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唱歌,并養(yǎng)成良好的唱歌習慣,這對學生去感受音樂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音樂時,要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發(fā)聲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把握音準,為接下來演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練習發(fā)聲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歌唱器官的協(xié)調(diào)性,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呼吸、共鳴、吐字相互輔助才能完成的過程。例如,在教學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音階歌》,讓學生對基本的音階有所掌握,這樣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另外,在學生練習的時候,教師要進行及時指正,以幫助學生改正錯誤,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最后,在指導學生演唱歌曲的時候,教師對學生唱歌的姿勢也要進行糾正,因為正確的歌唱姿勢不僅能體現(xiàn)唱歌者良好的心態(tài),而且會影響到唱歌時的氣息的運用。有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歌唱習慣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一個良好的歌唱習慣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也影響著歌曲的歌唱效果。另外,對歌唱姿勢的糾正,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消除學生由于生理或心理問題而產(chǎn)生的頹廢心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對于成長困難兒童的音樂教學,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與愛心,來讓學生更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此外,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具體的狀況,進行相應的教育,以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并能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和習慣。最后,教師還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使學生全年發(fā)展、積極樂觀的生活的目的。
作者:萬麗娟 單位:江蘇省泰州興化市楚水小學
行為習慣養(yǎng)成論文3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對于初中生品德的養(yǎng)成和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既有關聯(lián)又有區(qū)別,須著重從這兩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與品德。
關鍵詞:品德;教學效果;家校配合
利用思想品德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對孩子的發(fā)展終身受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孩子、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
一、思想品德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二、思想品德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個人學習習慣不好,效果就往往事倍功半。
三、家校配合
習慣是在長時間、多方面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單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難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家長的配合。比如:可以利用家校通、人人通實現(xiàn)與家長的互通,及時將上課的表揚與批評名單通過家校通、人人通發(fā)送給家長,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進行配合教育。
思想品德課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一開始可能有點“累”,但只要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最終幫助孩子們在各方面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