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正月15是幾月幾號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jié),是中國很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那么,2018正月15是幾月幾號 ?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8正月15是幾月幾號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戊戌年(狗年)正月十五)
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并不是法定假日,所以元宵節(jié)是不放假的,而且告訴也是不免費的。2008年6月,元宵節(jié)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jié)游藝活動有哪些
掛花燈:據傳掛花燈的習俗源于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民間掛花燈則有一美麗的傳說古時一獵人射死了一只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一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戶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一片。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一難,此后,每至此日,家家戶戶都掛花燈。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jié)等。
耍獅子:耍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舞龍燈:傳說唐代有一年大旱,龍王錯行云雨,淹死了長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監(jiān)斬龍王,后龍王陰魄不散,夜夜擾鬧皇宮,嚇壞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問計,眾臣認為應超度龍王,于是民間乃有元宵節(jié)耍龍燈之習。龍燈一般由竹木,彩紙,布等扎成,節(jié)數為單數,長達數丈,節(jié)內能燃燭的稱“龍燈”不能燃燭的稱“布龍”,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隨于其后,整條龍在樂聲中沿著規(guī)定的路線和隊列奔跑。龍就象活了一樣,民間以此氣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逐鼠: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yǎng)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
迎紫姑: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節(jié)的起源
元宵節(jié)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根據文獻顯示,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受到了廣大人民的重視,漢武帝祭拜太乙的活動,被記載為正月十五祭祀的先河,元宵本來是為上元節(jié)的晚上,因為上元的活動是吃元宵,所以逐漸演化為元宵節(jié),大家在元宵節(jié)這天,張燈結彩,猜燈謎,吃元宵,好不自在。
元宵節(jié)持續(xù)時間在各個時代均有不同,兩漢時期為一天,唐為三天,宋為五,明則九,明時與春節(jié)相接,非常熱鬧,清朝則只有四到五天。但是卻增加了不少的活動。現代延續(xù)了清朝,也是五天。元宵節(jié)時期,人們還要掛上一盞燈籠,祭拜姜太公。
元宵節(jié)習俗一般是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等,而少數民族也有民族是過元宵節(jié)的,滿族與漢族一樣,吃元宵,掛彩燈,白族則是耍龍,舞獅等,元宵節(jié)吃的最多的就是元宵了,元宵有糖元宵,咸元宵等等一些種類。
【2018正月15是幾月幾號】相關文章:
2018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07-24
2018正月十五幾月幾號07-24
2018正月15是幾號07-25
2018年正月15是幾號07-25
2018小寒是幾月幾號08-21
2018春節(jié)是幾月幾號?08-03
2018年正月十五是幾號07-24
2018年小年是幾月幾號12-31
2018年的小年是幾月幾號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