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ji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中元節(jié)
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節(jié),民間舊稱鬼節(jié)。
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jié)。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蛊咴滦∏镒魑锍墒欤v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并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nèi)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后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這一天。
道教的中元節(jié)既是道教的宗教節(jié)日,也成為民俗節(jié)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于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jié)成為民俗節(jié)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蘭盆節(jié)!赣厶m盆」乃梵語音譯,原義是解倒懸.傳說佛的徒弟目健連,苦于其母生前作惡,被罰下地獄深處,無由解脫,去問佛有什麼解救法門,佛告訴他,于僧徒解制日(在中國是七月十五)齋僧,可救鬼魂脫離地獄之苦。依佛教儀軌,四月中開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間不準外出,七月十五日結(jié)束,叫做解制日,所以有此一說。中國佛教徒為之造出《盂蘭盆經(jīng)》宣揚其事,后來形成設斛食祭鬼的習俗。這樣一來,中元節(jié)的特點,是道佛兩教之義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jié)」。
中元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厲(橫死鬼魂),道觀和佛寺舉辦普度法會,超度亡靈,民間則多上新墳。隨著華人來到東南亞等地區(qū),也將中元節(jié)的風俗帶到那些地方。馬來西亞檳城的中元活動具有很廣的群眾基礎,遠近聞名。劉仲宇
中元(七月十四)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后定為地宮圣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jié),是中國三大冥節(jié)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nèi)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nèi)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連救母的故事。(其實,很多人認為從農(nóng)歷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一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七月三十日,鬼門關,一個月的中元就這樣結(jié)束。)
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節(jié)卻在7月14日。據(jù)說在宋朝末年,人們正準備過節(jié)的時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節(jié)日就這樣提前了。
中元節(jié)的節(jié)日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以及中元節(jié)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jié)的意義,在于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令人們慎終追遠,傳揚正確的孝道。
中元節(jié)是一個異彩紛呈,有著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節(jié)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說法,中元節(jié)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脫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jié)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jīng)有文獻記載,《詩經(jīng)》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后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說,孝更是一種倫理規(guī)范,一種處理宗族關系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是維持宗族關系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說,祭祖正是這種宗族關系的一種反映,一個寄托。
中元節(jié)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是人們情感的載體。作為我國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釋道三家的極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經(jīng)久不衰。重視中元節(jié),提倡傳統(tǒng)孝道,對于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節(jié)禁忌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游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jié)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經(jīng)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6、喊名字
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游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nèi)肭帜阕詈玫臅r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墻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里,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7、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后帶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fā)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jié)時分。
20、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21、忌半夜晾衣服
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2、忌披頭散發(fā)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fā),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23、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jù),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24、忌半夜慶生
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xiàn)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2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26、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xiàn)場,肯定是“鬼”滿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27、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
28、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中元節(jié)如何祭祖
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
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并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全家平安幸福。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中元節(jié)祭祖祀先活動一般在當天中午進行,家家備辦豐盛的菜肴酒飯,在各自的廳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擺滿24味全席,擺上七雙筷子、一壺酒七個爵杯,正中又擺上果盒饌盤,果盒一般為六棱柱型堅木雕刻花飾,饌盤也用堅木雕成長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黃花菜、干筍絲和紅棗等六味素菜,俗稱“六味齋”。
筵席擺好,主人點了三條炷香,點了大紅雙燭、拈香跪拜如儀,請祖宗來享祭宴,并希保庇兒孫一家康健平安、家景發(fā)達等等,稍停方卜杯討得允準,才焚燒金銀冥幣,待金紙焚燒殆盡才可以撤筵。
中元節(jié)上墳祭祖流程
1、先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墳堆前上三柱香。
2、給看墳的土地神擺好供品后,再燒一份黃紙,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墳神”。用以感謝他一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
3、香燒至半柱時,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燒掉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和衣物。并留少許錢物,分別在其他墳堆上燒掉,唯恐別的鬼魂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4、三柱香燒盡時,撤掉供品,并將供品向墳地四周拋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給那些人去上墳的遠親近鄰拋撒吃的,不讓他們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搶吃的。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余此類推。拜祭完畢后,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最后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中元節(jié)的習俗
1、祭祖
民間相信,家里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天回到家中,看望子孫,所以家里人要在這邊準備好食物、酒水等用來祭祀祖先。
當天晚上,家里的兒女子孫都要回家參與祭拜,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并請先人審,保佑自己平安幸福,并表達對祖先的思念。
2、放河燈
在歷史上,南京“鬼節(jié)”的活動很隆重,從朱元璋時代開始,就會在秦淮河沿岸放花燈,據(jù)傳起碼要放一萬盞燈,意在為先人引路。相比其他習俗,放河燈習俗更受年輕人喜愛。
放河燈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為了投胎,往往會拉人下水讓其溺死,來換取自己投胎的資格。民間就用“放河燈”的方式為它們超度,希望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間。傳說二是,人間的河與豐都鬼城的河相連,人們把對先人的思念以及對地藏王菩薩說的話都通過河燈,帶到陰間。
3、放焰口
南京的大街小巷、街村,都要舉行“放焰口”的活動,請和尚、道士做道場念經(jīng),放焰口對于鬼道來說,等于是無限制地放賑,所以又叫做“施食”。
如果是在傳統(tǒng)鬼節(jié)舉行的“放焰口”,一般法事規(guī)模都比較大,場面也比較隆重,因為這種有固定日期的施食科儀往往沒有特定的齋主,而是針對普天之下的各路幽魂,為他們施食贖罪,祭煉祈福。
4、說唱文化
白局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種,現(xiàn)在瀕臨絕跡。每到上元節(jié)的時候,南京的街頭民間藝人將會組織一兩百場的白局活動,以中華門的西街口為第一臺,然后沿著外秦淮河,一橋、一街口都會有一臺白局。一般來說,白局的最后一臺設于當時的“罵駕橋”(在現(xiàn)今的白鷺洲公園附近),民間藝人搭臺打擂,形成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
民間曲藝“蓮花落”舊時廣為流行,以打竹板伴唱,內(nèi)容多為佛教故事、民間傳說等,南京人特別在中元節(jié)要唱它。
5、做茄餅
中元節(jié),南京人祭祀祖先,最常見的食品是什么?是茄餅!另一本南京民俗著作、民國潘宗鼎先生的《金陵歲時記》(南京歲時民俗開山之作)記載:“吾鄉(xiāng)屆中元節(jié),人家祀先,取茄子切成絲,和面,用油煎之,曰‘茄餅’”。
茄餅也就是人們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干糧,制作茄餅的習俗是除南京以外的地方?jīng)]有的。
6、夜來香
夏仁虎在《歲華憶語》中說:“游人恒集清涼山駐馬坡一帶,購夜來香以歸。當時物賤,夜來香數(shù)十朵,以銅絲串成柄,只索青錢二三枚耳!笨梢,當時中元節(jié)晚上去買夜來香成了一種習俗。夜來香的流行,給鬼節(jié)“中元節(jié)”添上一點別樣的溫情。
夜來香又名夜香樹,原產(chǎn)熱帶,葉片呈心形,邊緣有絨毛。每逢夏秋之間,當月上樹梢時它即飄出陣陣清香,這種香味令蚊子害怕,是驅(qū)蚊佳品。
7、中元節(jié)“廟普”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顒樱珖鞯,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組屋區(qū),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jié)彩,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再在圈內(nèi)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zhuǎn)“陰曹地府”。
現(xiàn)在,中元節(jié)的祭祖儀式已經(jīng)簡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jīng)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jié)的習俗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8、祭拜普度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這一天鬼門初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買點水果餅干。不管怎么樣,都是表達一份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月平安度過,別出什么靈異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即鬼節(jié),按民俗應當祭祖,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魂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公共場所祭祀。
鬼月的最后一日,即八月初一之前一日,叫做關地門。這一天是眾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獄的日子。我們要善始善終,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如果當年有“開地門”祭祀,這天不能不祭。如果當年沒有“開地門”,這天就不用祭。
鬼月設有普渡節(jié),各家按照私宅片區(qū)劃分,依照前人傳下來的祭祀的日子,設宴普渡眾生。道光年間之《金門志》卷十五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設醮,作盂蘭會,俗名普渡,以祭無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币呀(jīng)沒有了公祭。,家家戶戶都在做私祭的同時,也在分擔公祭的義務。
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于善意。因為淪為鬼道,乃因為前世犯了惡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難受罰,刀山火海,以贖罪愆。更有淪為餓鬼者,喉嚨狹如針,一世內(nèi)不能飲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節(jié)無人祭祀,寂寞凄涼。所以,得為人道的我們,不能只想著自己塊后,還需要奉獻愛心。如是,則善道不滅,亦可感化其屬,勸其向善,早日超脫苦海。所以,不是簡單地吃吃喝喝的。
9、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nóng)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10、祈豐收
七月半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lián)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11、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12、跳天燈
廣西一帶在七月半有跳天燈習俗。跳天燈一般在村頭較平坦的場地上進行,72個小碗裝上豆油,分別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離置燈并點燃,跳燈的人頭戴面具,手持木魚、小鼓、鑼鈸等樂器,亦有手持掛紙花條木棍者。開頭由一人帶頭敲打木魚,按節(jié)奏有規(guī)律地在每行燈中穿來跳去,到行角轉(zhuǎn)彎處,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轉(zhuǎn)彎動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樂器及道具。夜間觀跳天燈的場面,宛如長龍在星光中舞動。
13、搶孤
有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構(gòu)成,上面涂滿牛油,參賽者分成四隊,從四個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頂端,四邊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搶到的隊伍獲勝。這項活動在頭城中元已成為最重要的活動,并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皳尮隆笔侵性漓牖顒又信_灣所特有的活動。但在中國舊時民間也有過.中元節(jié)期,舊時往往有設壇延僧道齋孤之俗。其壇上除鑼鼓絲竹之外,要放水果包子。這本是用以祭祀、施舍孤魂野鬼的,但齋蘸儀式結(jié)束時,僧道將其拋下,眾人爭搶,故稱。俗說已婚婦女搶到可得子,小孩搶到則一生平安。
14、面塑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相關文章: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08-15
農(nóng)歷驚蟄是什么意思03-06
七月十五的說說05-10
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11-30
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吃什么08-12
七月十五鬼節(jié)吃什么08-15
清明節(jié)農(nóng)歷幾月幾日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