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各地七夕不同的風(fēng)俗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由此衍生為中國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名列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那么各地的七夕節(jié)都是怎么過的呢?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jié)的是清代、民國年間,并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fēng)習(xí)。屈大均《廣東新語》 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并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fēng)習(xí)。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
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并行禮祭拜而已),預(yù)先由要好的十?dāng)?shù)名姐妹組織起來準備“拜七姐”,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fā),然后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fā)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jīng)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于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并穿針祭拜乞巧;并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shè),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鐘,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后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繡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臺。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臺灣:拜“床母”
臺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yīng)有類似含意。生產(chǎn)、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zé),因此這類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gòu)成密切的聯(lián)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dān)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dāng)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后,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浙江:七夕香橋會
在浙江嘉興塘匯鄉(xiāng)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于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fā)、接露水
婦女七夕洗發(fā),也是特別的習(xí)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qū)《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fā)。”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fā)。這項習(xí)俗,大約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關(guān)。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圣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fā),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xí)俗。傳說七夕節(jié)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qū),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于庭中盟結(jié)七姐妹,口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xué)你七十二樣好手段。”不少地方還制作“巧花”,少女們用面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祭祀織女。
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xí)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fēng)。許多地區(qū)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jié)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fā),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shù)女子與兒童們,在節(jié)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廣州:迎仙
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yù)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陜西:結(jié)扎巧姑
陜西黃土高原地區(qū),在七夕節(jié)的夜晚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fēng)俗,婦女們往往要結(jié)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廣西:七夕儲水
廣西某些地區(qū)有七夕儲水的習(xí)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zāi)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jié)七個結(jié),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nóng)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各地七夕不同的風(fēng)俗】相關(guān)文章:
中秋節(jié)各地不同習(xí)俗06-13
世界各地不同的求職方式08-03
各地中秋節(jié)風(fēng)俗07-09
世界各地旅游風(fēng)俗禁忌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