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梅州過年習俗
梅州過年吃什么呢?大家都喜歡過年,特別是小孩子,因為過年除了可以收到很多紅包外,還能吃到很多好吃的食物。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梅州過年習俗,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1、梅州過年吃什么
每個地方的人們都會有不同的過年食俗。而在梅州,這個客家人的家鄉(xiāng),也有很多過年食物?图胰苏J為進入臘月的廿四就是“入年掛”了,也就意味著這個“年”就開始了。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還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shù)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余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后,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菜肴視各家經(jīng)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吃年夜飯,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豬肉做成的菜肴,稱之為“肉丸”,象征團圓之意。
梅州過年吃什么
2、梅州過年的小吃
南瓜圓、煎圓、馓子、芋圓等都是客家人愛吃的油炸小吃。每到年關(guān),梅州客家人都會到附近油炸店買上一些香酥可口的油炸小吃食用,酥脆可口的口感,讓許多梅州客家人愛不釋口。梅州客家人制作油炸小吃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據(jù)了解,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濕冷,于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濕。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于是成為了梅州客家人極為鐘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僅一雙筷子、一個漏勺,三五個員工用嫻熟的油炸技術(shù)為炸品造型,一個個形狀滾圓、香脆可口的煎圓、芋圓、南瓜圓等在顧客眼前新鮮出爐,讓人不禁垂涎欲滴。
3、梅州過年的習俗
梅州是客家人,在過年這個“大節(jié)”中,首先的節(jié)日是“送灶君”。年二十五的當天下午或晚上,由家庭主婦在灶臺上擺上清茶、果品,焚香點燭,叩首祈禱,祈求五谷豐登,人畜平安。在此之后,客家人要做的事就開始多了,當然不是田地農(nóng)活之類的重活,而是大掃除,辦年貨之類的活兒。做糕米果是客家人辦年貨的一件事,客家人過年不能沒有糕米果。糕米果也稱糖糕、年糕,客家人大都是自己動手蒸,這里面的寓意就很深。除做糕外,客家人普遍還自己做香腸、臘肉、豆腐等,可以說客家人過年的年貨絕大部分是自己動手做的,這些食物通過客家人的制作,成為具有濃厚客家色彩的食物。過年期間,客家人也有忌諱的食物,如酸菜、霉豆腐等,這些食物在平時的確是很受歡迎的“家常菜”,但過年期間,為討吉利,只好暫時“回避”。
過年“百節(jié)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shù)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jié)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岸痢币坏,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臺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后,要擇定吉日在屋內(nèi)掃塵,打掃衛(wèi)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干干凈凈過年。
過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lián),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后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干干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fā)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正月初一按《通書》規(guī)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后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fā)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又叫“上元節(jié)”,家家戶戶要籌辦菜肴,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游樂活動到達高潮。
過年的起源
現(xiàn)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jié)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jié)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春節(jié)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澳辍焙雎劙肟罩许懫鹆伺九镜谋蘼,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過年的禁忌
正月是一年之初始,也是新的一年里運勢好壞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每當過年的時候,各種禁忌充斥在你的行為和語言中。但凡具有衰敗不吉的東西,都不能出現(xiàn)在喜氣洋洋的新春佳節(jié)中。
畜生的輪回道在正月停止,古代傳聞說掌過畜生輪回道的‘司祭神’的母親生日是在正月初八,因此‘司祭神’在正月會關(guān)閉輪回道給母親過壽,因此被你殺死的畜生的亡靈無法進入六道輪回,會跟在你的身邊,直到下個月的第三日。
正月忌揭倒有,這里說的揭,是人為的揭,古歷陰歷三十是全年最陰的一天,而倒有(吊錢)是古代的一種刑具,是鎮(zhèn)邪圣物,如果被風吹走,說明你家已經(jīng)有神看管了,如果是人為的揭掉,那么后果不堪設想!因此一定要到了規(guī)定的日子,才能揭掉。月忌關(guān)紅喜事,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jié)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jié)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jié)婚。
拓展:梅州的春節(jié)風俗
入年嫁:年二十五稱“入年嫁”。從此人們開始象打扮新娘出嫁一樣打扮過年。人們開始購買年貨、宰豬、蒸甜米反等。村中小孩開始敲鑼打鼓。屋旁屬於自己的竹木要貼上紅紙,以示喜慶。要到自己家祖的墳地上燒香卦紙紀念。掛紙一般是紅紙,但也有掛“旺子紙”的。“旺子紙”是由草紙滴上雞血而成,因雞血在當?shù)胤Q“雞旺子”故稱為“旺子紙”,表示保佑子孫財丁興旺。掛紙必須在年二十七前完成,傳說陰間最後一次墟日是年二十七,過了這一天,有錢也買不到東西了。這可能與本地水口墟逢一、四、七墟期有關(guān),而年二十七便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墟日。
除夕下午,家家戶戶大門上貼好紅對聯(lián),小門要貼“利是錢”。家長切開甜板,扮一副“牲儀”雞,包括雞旺子及內(nèi)臟以示尊敬神明,未被凡人嘗過的任何東西,一條魚、一塊甜米反、一刀豬肉、三只豆腐及一些煎堆、果品等。先到祖公祠堂謝祖公。然後將同一副牲儀拿回家中敬謝龍神伯公。等一切就緒,用石香符、柚葉煮水洗澡。入年嫁後,孩子們會爭先恐後地到小溪石壁上找石香符。石香符要連根拔,根越大越好。據(jù)說根越大,來年家中飼養(yǎng)的雞鴨會越肥大。洗澡時,男的先洗、女的後洗。
除夕晚上每個房間以及祠堂、龍神大屋,在正廳天子壁下面的中央有一個龍神伯公,小屋,每家正廳中央均有一個龍神伯公。伯公壇前均要點年光(燈火),一直點至年初三早上。如果燈火熄滅或者開花(燈蕊上、火中間呈磨菇狀物)則被認為是不祥之兆。除夕之夜還要給孩子“扎年錢”。
大年初一被認為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各家各戶還要帶果品到祖公祠堂敬奉祖公。不拜神明、伯公。這一天不能掃地及講不吉利的話。初一早飯只能吃齋(與災同音),主食為老酒、甜米反、青菜、粉面、蔥蒜等。有的人家一直吃齋到年初三。開齋後,每戶人家都有一個雞肉盤,吃飯時,盤中雞首向上橫,表示尊敬家中長老。盤中雞首、雞翅、雞腳一直留到正月十五。據(jù)說這樣做了家中養(yǎng)雞才會順利。
初二、初四、初六是轉(zhuǎn)外家,走親戚的時間,其中初四最為鬧熱。其他的日子一般不走親戚,特別是初七初八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有道是“七莫去,八莫歸”。即是說初七不走親戚,初八不從親戚家回來。
年初三是窮鬼日。這一天要打掃房間,就是無臟物也要掃一掃。意思是趕走窮鬼。據(jù)說年初三是老鼠生日,不能入園摘菜,否則會發(fā)生鼠患。
年初五稱為“出年嫁”。如果天氣好,許多人已開始干活了。正所謂“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年到初七八,劣頭又劣缽!
上燈:客話“燈”與“丁”同音,上燈也就是出新丁的意思。上燈之人包括上年上燈後到今年上燈前出生的男孩。因逃避計劃生育關(guān)系,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三四歲上老燈的現(xiàn)象。本村上燈時間為正月十五上午吉時。過去全村各姓均上花燈,如今則只有黃、薛兩姓上花燈,其余均上船燈(馬燈)。
花燈用小竹片扎成八角形的框架,內(nèi)面扎有一個小燈(油燈)座。外面用色紙貼好,剪或貼些壽仙公、小男孩、鯉魚、仙桃之類的吉祥物圖案。花燈由新丁家庭上燈前一二天負責買回。
小孩子們要敲鑼打鼓到村口迎接花燈,因此往往會生出是非來。20世紀30年代,龍鳳樓薛姓到五華水寨買花燈,該姓小孩走到洋塘下迎接花燈。洋塘下黃姓認為侵犯了他的地盤,於是把薛姓的花燈給踏碎了。薛姓得知後派了一大批人到洋塘下,要罰他們出十張桌的酒菜向薛姓道歉,不然就“推功夫”(打架)。洋塘下黃姓因地窄人少,被逼屈服,出了10張桌的酒菜錢。後來為避免是非,其他各姓改上花燈為船燈,而龍鳳樓薛姓及黃姓則一直上花燈;粲蒯岱旁谏颀惽。而上船燈者則依舊用原來的船燈。上燈之日各戶都要備一副牲儀、一副紙寶、一對燭、一扎香、一頓紙炮。新婚或新丁家庭則要另出一壺老酒和果品等物。他們將物品挑到祠堂里。去的時候,成群結(jié)隊、敲鑼打鼓,熱鬧非凡。上燈前應換掉舊燈及舊燈帶,如果沒有新丁,過去就用草繩代替丁帶。由於不雅觀,後來遇上沒有新丁就繼續(xù)使用老丁帶,而花燈則不論有無新丁都要一年換一次。村民將禮品擺在桌上,禮生請神。請神語錄自《家禮類纂》:“伏以日吉時良,天地開張。茲因上燈之期陽居堂下某某世嗣孫虔具清香清燭凈茶凈酒寶錠熟食一筵奉上。始祖公某某妣某某。二世三世依次請到已故之世,請完即舉壺酌斟到半杯。伏望列考列妣來格來嘗,盡情歡宴,濟濟洋洋。又舉壺酌酒斟到滿杯。還期消災降福,長發(fā)其祥。耕田者谷積千倉,商業(yè)者金玉滿堂,讀書者學就名揚,人文蔚起,蘭桂騰芳”(化財寶、放紙炮)。待紙寶燒完拜四拜(古禮節(jié),今則多為一拜代替)。此時開始上燈,點燃燈火,將花燈徐徐升至廳內(nèi)半空梁上,用燈帶固定位置。(禮生繼續(xù)念)“請列考列妣各歸原位安居寶座降福後人”(唱也四次)。祠堂內(nèi)所有人都必須虔誠肅立跟禮生一道唱也。中午每戶一人到祠堂列席,由新丁、新婚家庭負責,經(jīng)費來源一是新丁新婚夫婦自愿出錢,二是按各戶男丁攤錢。列席主要是商議族中修建、祭祖等公眾之事。上完燈後已是午飯時分,沒有其它儀式。此後連續(xù)3天要給花燈上的油燈添油,每添一次油要把花燈的位置升高一次。表示添丁添財,步步高升。
正月半:本村慶祝元宵的方式是放孔明燈。孔明燈用6張或12張紙糊成,形如麻袋,開口處用篾和鐵線扎一框架用於放置燃料。燃料是用草紙蘸滿花生油或茶油涼乾制成的?酌鳠衾萌剂先紵臍怏w送入空中。據(jù)76歲的薛亞榮(1976年已去逝)講,他還小時就有此俗,那么,此俗至少有70年歷史,至於何時開始,實難考究。本村只有薛黃兩姓放孔明燈,孔明燈都是自己做的,其目的是取出。簦┑暮妙A兆,意即生男孩。晚上各家老小都到公共場地觀看,每當孔明燈升空,鑼鼓聲、吶喊聲、煙花、爆竹勾成火樹銀花的熱鬧場面。如果遇上雨天,往往會延續(xù)到十六、十七甚至更長時間。放孔明燈要小心謹慎,不能燒廢。由於孔明燈以油條作燃料,身上的紙很容易引火,如果在地面或在半空燒廢,則被認為是“拗少丁”(夭折)的不祥之兆。如果孔明燈跌到某家屋頂或屋門口,則認為該家一年都不吉利。
三月初三:三月初三是“天穿日”。婦女穿耳全在此日。這天穿耳,耳朵就不會發(fā)炎。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叫五月節(jié)。大門小門兩側(cè)邊要插上生艾,有的還在大門頂上卦黃葛藤及絲茅草。端午節(jié)紀念誰,村中老人并不十分清楚,也沒有吃粽子的習慣,僅僅知道有此一舉。敬神只敬家神。由於此處與五華交界,沾了不少五華風俗。每逢五月初五,釀豆腐成為必備之物。
做秋:“秋”是指“立秋”節(jié)。過去天氣較寒,寒露風早到,秋種較早,立秋時節(jié)一般農(nóng)忙已過,進入相對農(nóng)閑的季節(jié)!扒铩本褪恰巴辍钡囊馑。既然做完了,當然就要慶祝一下。慶祝沒有什么特別的活動,只是宰雞、蒸米反慶祝。
八月初一:八月初一是約定俗成的改骨(拾骸骨)日。死者小葬3年或4年(男雙女單)之後,其子孫請人把上輩的骨頭刮洗乾凈(用草紙將骨上污穢物擦凈,若腐肉未凈,則用鐮刀刮乾凈),然後將骸骨從腳到頭依次裝入金罌內(nèi)。有的選擇風水寶地進行二次葬,有的則改而不葬,將金罌寄存在路旁或屋側(cè)。
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即俗稱的八月半,是家人團聚的節(jié)日。晚上月餅下茶,談天說地。有童謠一首:“月光華華,老妹煲茶,亞哥兜凳,大伯吃茶,吃到肚華華,養(yǎng)只大阿伢(嬰兒)”。(房學嘉 1997:130—134)
【梅州過年習俗】相關(guān)文章:
春節(jié)梅州旅游景點大全04-25
梅州有什么特產(chǎn)05-20
梅州的特產(chǎn)是什么04-03
梅州社保余額怎么查詢02-07
梅州自駕游的攻略04-20
梅州社保線下繳費流程10-25
天后文化在梅州的俗化03-18
哈爾濱的過年習俗01-02
傳統(tǒng)的過年習俗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