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零點不動刀初一不吃葷的老北京春節(jié)習(xí)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
春節(jié)是我國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個地方都有習(xí)俗,那么你知道老北京的春節(ji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歡迎閱讀!
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 1
臘月初八,臘八粥“送信兒” 這個吃,吃的就是“臘八粥”。
每年臘月初八這天,老北京人家會熬一鍋“臘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紅棗、葡萄干、桂圓等多種雜糧干果,寓意“五谷豐登”。
熬得粘糊糊,香噴噴的“臘八粥”,在舊時是用來供奉神靈“灶王爺”的。過去食為天,灶王爺?shù)匚豢闪瞬坏谩?/p>
如今的“臘八粥”,老北京會自家熬上一鍋,鄰里之間相互贈嘗,然后一家人團聚,盡情享用,其樂融融。
喝了這給年“送信兒”的“臘八粥”,老北京這就步入了過年的日程。
購吃食,買新衣,備年貨,規(guī)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兒的到來。
細心的同事還指出,這“送信兒”還有另一層意思:自臘八節(jié)這天起,“放賬的開始收賬,欠債的必須還錢”。
如此,既給那些放賬的一個討債的理由,又給那些欠債的提個醒兒,別死賴著不還,難不成還要把這賬熬成隔年飯?出來混遲早要還,較好年前一把還清,也好一身輕松過新年。
臘八這天,老北京人也不會忘記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備在大年初一時吃餃子佐食,這蒜就俗稱“臘八蒜”。
日子一年年過,這熬“臘八粥”與腌“臘八蒜”的習(xí)俗,在如今的北京城還很盛行。
我這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臘八,嘗到了老北京送的“臘八粥”。濃稠的甜粥,裹著老北京過年的第一縷香味兒。
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
臘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過年帷幔的真正拉開,俗稱“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經(jīng)的“大年”不遠了。
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個“二十三糖瓜兒粘”的說法。
所謂“糖瓜兒”,就是用麥芽糖做成的糖果。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爺給哄開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口兒一甜”,便給這家人家?guī)フ甑谋佑樱桨部堤?/p>
又一說,那糖瓜兒是拿來粘住灶王爺嘴的,以糖封口,見了玉帝干脆一言不發(fā),防他言多必失。
“二十三糖瓜兒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糊窗戶;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掃房日”就是大掃除,不過可不像我們學(xué)生時代掃掃地、擦擦窗那么簡單。
老北京除了徹底清掃屋里屋外平日掃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網(wǎng),還有換年畫,粉刷糊裱墻壁等工作要做。
“糊窗戶”的景象,現(xiàn)在在北京市區(qū)怕是很難再現(xiàn)了,所以策劃部的同事建議改成“擦玻璃”得了。
老北京四合院兒都是木窗戶,過年前得糊上白凈的新窗紙,窗戶上還要貼上“!弊帧⒋盎、剪紙,掛上“吉祥結(jié)”之類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藝品掛件。
遙想當(dāng)年家家戶戶紅艷艷的景象,過年的熱鬧不難想象。
而這天的較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給自家的各道門上貼上紅紙黑字(金字)的春聯(lián)。春聯(lián)一出,年的氛圍就頓時濃烈了。
“燉大肉”、“殺公雞”、“發(fā)面”、“蒸饅頭”,一天一項,是這工程浩大的過年倒計時中,香噴噴的環(huán)節(jié)。在那飲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誘惑。這種讓身心溫暖的追求,是我兒時活色生香的記憶,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減肥為本的年輕人,不知還能否體會。
按照老北京的規(guī)矩,這些豐盛的過年飯菜,必須提前做好。因為老北京有個忌諱,在歲月新舊交替之際,是不能動刀的,否則不吉利,會招災(zāi)惹禍。
除了刀,連剪子針線也一概別動,免生口角,免長針眼。
這么多禁忌,還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準(zhǔn)備停當(dāng)。
直到“破五”(過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動刀剁肉切菜。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
大年三十兒是過年的較高潮,所有的積聚和準(zhǔn)備,仿佛都是為了這一天的“狂歡”。不過在含蓄沉穩(wěn)的老北京這里,這“狂歡”因為京味兒的家常質(zhì)樸,而備添實在。
在這一天,老北京必須將吃剩的藥渣拋到門外,并把自家正用的藥方燒掉,據(jù)說,如此可以“丟百病”。
此外,家里要備酒宴,穿新衣,鄰居親朋相互探訪拜年,晚輩叩拜尊長,俗稱“辭歲”。
尤其是新婚的夫婦必須在丈母娘家“辭歲”,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大年初一,扭一扭
守歲直到天明,可還不能就寢。洗漱順溜,收拾干凈利索了,還得給長輩作揖拜年,磕頭送祝福去。
大年初一小孩子較喜歡的,這作揖磕頭,可以換來一個個壓歲錢紅包。新年從這一天開始,孩子們打開那新年的紅包,也打開紅紅火火的一年。
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 2
臘月廿三是祭灶日,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后,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臘月二十四是掃房日,這一天要掃除積年的塵土,所以又稱“掃年”。臘月廿五、廿六、廿七都是為過年準(zhǔn)備美食。臘月廿八則要發(fā)面,臘月廿九,家家都要蒸饅頭、棗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還要點上紅點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紅印,還喜歡把豆包做成刺猬狀(用綠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狀),寓意“招財進寶”。蒸好的年貨大都放在院落中的缸里,隨時可以熥著吃。
除夕之前,要做的事還很多,比如剪窗花、寫春聯(lián)、貼門神,臥房門上掛桃符,門楣之上貼掛錢,門上、影壁上或水缸上倒貼“春”字或“福”字,取意“春到了”,“福到了”。有錢人家還要在庭院中掛上大紅燈籠;普通人家還要買年畫,最受歡迎的是楊柳青年畫。
過年的高潮在除夕。從下午起,不時從胡同里傳來小男孩“送財神爺”的叫賣聲。入夜,老北京人的年夜飯,主要就是吃餃子。包餃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財”的諧音。剁餡要全家輪流剁,邊剁,邊說“剁小人”。飯后,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終于來臨了,長輩們端坐堂上,接受晚輩的叩拜辭歲。小孩子要說吉祥話祝福長輩,長輩們拿出事先準(zhǔn)備好的“壓歲錢”(紅包)分發(fā)給兒孫。之后,孩子們提拉著燈籠跑進跑出,屋子內(nèi)掛著的“走馬燈”展現(xiàn)的是“打面缸”、“武松打虎”等故事。女孩喜歡放花,男孩喜歡放炮,到處喜慶熱鬧。到了農(nóng)家,這天晚上,還有在院落里,“燒松盆”除祟、鋪芝麻秸“踩歲”的習(xí)俗。
子時,這是過年中最重要的時刻,謂之“更歲交子”。習(xí)俗中在子時吃的這種帶餡面食,完全是為了辭舊歲迎新年,因此人們把它稱為“交子”食,后來演化為“餃子”。這個時辰吃的餃子必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靜靜之意,而且不能一下子煮完,初一吃除夕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余之意。相傳“守歲”可以使自己或父母長壽,所以除夕夜家家燈火輝煌、通宵不眠。
初一到初五是春節(jié)的正節(jié)。初一至初三是拜年的高潮,對難于見面的親友可寄送賀年片。忙碌之余,人們紛紛去趕各自心儀的廟會。這期間,老北京還有個老令兒: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初五又叫“破五”,照例也吃餃子,不過餃子一定捏出“花邊形”來,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為了防止小人搬弄是非,圖個吉利。
【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老北京的春節(jié)習(xí)俗介紹09-27
過零點不動刀初一不吃葷的老北京春節(jié)習(xí)俗03-12
彝族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10-29
河南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02-24
重慶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03-28
海外過春節(jié)習(xí)俗02-02
安徽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02-27
潮汕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