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第I卷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毎小題 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傳統(tǒng)孝道與現代孝道
每個民族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都要解決“老有所養(yǎng)”的問題。我們民族給出的答案是“導民以孝,以孝侍親”,以孝文化作為解決養(yǎng)老問題的思想基礎。面對今日中國“銀發(fā)社會”浪潮到來之挑戰(zhàn),應著力推動傳統(tǒng)孝道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現代孝道筑強我國養(yǎng)老保障制度。
傳統(tǒng)孝道主張養(yǎng)老敬老。孝老敬親是中國人倫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倫理思想資源!吧剖赂改浮笔切⑽幕罨镜囊。這首先指“能養(yǎng)之孝”。孔子說:“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養(yǎng)之孝”的基礎上,孔子又提出“敬親之孝”。他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那么,怎么才算敬養(yǎng),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經》中提出來了“五備”:“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也,然后能事其親!
現在社會的深刻變化,引發(fā)了傳統(tǒng)孝道現代轉化的必要性。首先,生產方式的改變引發(fā)家庭關系變化。我國古代社會以農業(yè)生產為基本生產方式,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處理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主要靠經驗,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值得社會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處于支配地位。但在生產方式發(fā)生重大變革的現代社會,當晚輩的知識結構、資源財富、權力地位都超越長輩時,他們在家庭中的“話語權”便會加大,而老人們的地位難免會“邊緣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會中,統(tǒng)治者為要求臣子對自己盡“忠”而鼓吹百姓們行“孝”,“忠孝”也成為當時最高的道德評價標準。而在當今社會中,古時的“父母官”變成了當今的“人民公仆”;那時的“子民”“草民”,而今變成了“公民”“國家的主人”;執(zhí)政黨的理念,也轉變?yōu)楦骷壐刹恳叭娜鉃槿嗣穹⻊铡。第三,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與政治沖擊,使孝道文化基礎大為動搖。孝道觀念被嚴重扭曲,造成了人們認識上的混亂,形成了幾代人思想上的誤區(qū)與斷層。再就是生存及養(yǎng)老的壓力增大。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存壓力增大,子女對父母盡孝的難度提高。凡此種種因素,使得孝道傳統(tǒng)日漸失去昔日的約束力,子女們對父母不盡贍養(yǎng)之義務,老而無養(yǎng),養(yǎng)而不敬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少子女在老人還有一點利用價值時,一味索要,無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體衰,便視為累贅,甚至虐待、遺棄,種種不孝行為令人發(fā)指。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tǒng)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著歷史的慣性而踉蹌而行。
欲使傳統(tǒng)孝道能在今天生存發(fā)展,并且對現代生活產生其應有的規(guī)范與指導作用,就必須對其進行現代轉化,使其融入現代生活,走進現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傳統(tǒng)孝道必須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它既應該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又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民族為解決“老有所養(yǎng)”的問題,提出了“導民以孝,以孝侍親”的理念,主張以孝文化作為解決養(yǎng)老問題。
B.傳統(tǒng)孝道認為,孝老敬親是中國人倫道德的根本,這說明孝道突出養(yǎng)老為本位,將養(yǎng)老作為家庭的主要職責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順地接受子女的奉養(yǎng)。
C.在現代社會中,由于社會的深刻變化,晚輩掌握的知識結構等常常超越長輩,使得老人們越來越喪失話語權,導致不孝敬老人的現象越發(fā)嚴重。
D.讓傳統(tǒng)孝道在現代社會發(fā)揚光大,最重要的途徑是讓傳統(tǒng)孝道進行創(chuàng)造性現代轉化,融入現代生活,讓傳統(tǒng)孝道走進現代人的心中。
參考答案:C,以偏概全,現代社會不孝敬老人的因素有幾個,這個點只是其中之一。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古代社會講究“忠”“孝”,是指要對統(tǒng)治者盡忠,對父母盡孝,而在現代社會中,這種關系正好顛倒過來了。
B.“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即是說如果對父母不是由衷地敬愛,那養(yǎng)父母和養(yǎng)牲畜就沒有什么差別。
C.現代社會中,后輩們生存及養(yǎng)老的壓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難度,使得后輩們對傳統(tǒng)的孝道逐漸有心無力。
D.傳統(tǒng)孝道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內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時代而被拋棄;現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沒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也將得不到發(fā)揚。
參考答案:A,“正好顛倒過來”理解錯誤,與文意不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中國社會逐漸進入老齡化階段,我們應該著力推動傳統(tǒng)孝道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現代孝道筑強我國養(yǎng)老保障制度。
B.“五備”的要義在于要將父母放在心上,以誠敬的心情做好“生、養(yǎng)、死、葬”中的每一件事。
C.傳統(tǒng)孝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生產方式的改變,知識結構的變化,主人公意識的轉變,以及生存壓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D.傳統(tǒng)孝道與現代孝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傳統(tǒng)孝道自身內涵的不斷豐富,促進了現代孝道的發(fā)展,現代孝道促進了傳統(tǒng)孝道的必然改變。
參考答案:D,傳統(tǒng)孝道與現代孝道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最后一句表述也是錯誤的。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
1909年9月21日,美國奧克蘭市郊匹滿高地的伍·吉·典梓農場。一架升降舵裝設在飛機前部的鴨式布局輕型飛機在農場崎嶇不平的地面上由慢而快地滑行著升上天空。那個駕駛著簡陋的飛機在10~15英尺之間的低空飛行了約半英里航程的年輕、挺拔的身影,猶如一道永恒的閃電,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天空上--馮如。
中國航空之父,首位駕駛自制飛機上天的中國人。
舊金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美國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貿易港口。這座城市人口眾多,工業(yè)發(fā)達,馮如終其一生的對于機器和工業(yè)的迷戀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他白天在工廠勞動,晚上回家學習,研讀各類科技書籍。經過十年的工作實踐和學習,馮如精通了機械和電機的專業(yè)技術知識,能夠熟練地設計和制造各種機器。特別是他制造的小型發(fā)電機,不但運輸、移動方便,而且發(fā)電效率優(yōu)良。他設計制造的抽水機、打椿機、發(fā)電機、無線電報機等輕便耐用,深得社會贊譽。
1906年前后,有兩件事情給馮如內心帶來了強烈震撼。一是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自制載人動力飛機試飛成功,揭開了世界載人動力飛行史的第一頁。馮如萌生了效仿萊特兄弟試制飛機的念頭。二是1904年,日本和沙皇俄國為了爭奪我國東北的特權,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狗咬狗的戰(zhàn)爭。1905年9月兩國在美國的調停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和約竟規(guī)定將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大連及附近海域轉讓給日本;從長春到旅順口的鐵路也交給日本所有。這件事情更使他堅定了研制飛機的決心。馮如為祖國的不幸痛苦不已,他的"機器夢"破滅了:"是(指制造機器) 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茍無成,毋寧死!"
從此,他立下了"航空救國"的思想,發(fā)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祖國。
馮如勤奮學習、研究,先后從《美國科學》、《航空學》《航空器》和《昆蟲式飛機》等當時著名的航空科學書刊上,搜集了大量制造飛機的技術資料。為了探索飛機的制造和駕駛技術,馮如通過觀察飛鳥的飛行情況,領會到要制造一架能夠在空中飛行的飛機,不但要有合理的外形,良好、穩(wěn)定的操縱系統(tǒng),而且要達到最大功率和最小重量的完滿結合。
經過充分觀察研究之后,馮如選定以萊特式飛機為設計飛機的主要藍本,同時參考花曼、寇蒂斯、伯里利奧等當時著名飛行家的飛機圖形繪制成飛機結構施工圖。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資金不足,無法購置足夠的生產工具,飛機的大小零部件都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手工操作完成,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制成一個合規(guī)格的零部件。馮如的家人也屢屢催促他回國團聚,馮如復信婉言勸慰,并毅然宣布,"飛機不成,決不歸國。"
1909年9月21日傍晚,馮如駕駛著經過檢驗和更換了新車輪的飛機,冒著強風,在伍·吉·典梓農場崎嶇不平的地面上起飛。圍繞著一座小土山,飛機作橢圓形航線的繞空飛行,高度保持在10~15英尺之間。在未經試飛證實確屬安全之前,馮如不打算冒太大的風險,進行更高的飛行。飛機飛行了一圈,航程約半英里。這表明這架飛機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能夠如意地進行操縱。馮如首次試飛的成功,標志著中國航空史的開端。
1909年9月23日,美國《舊金山考察家報》、《舊金山呼聲報》等英文日報,分別以《在航空領域,中國人把白人拋在后面》、《中國人駕駛自制的飛機在空中飛行》為題,報導了馮如制造飛機及試飛成功的經過,大大地鼓舞了旅美華僑投資支持馮如發(fā)展祖國航空事業(yè)的信心和興趣。
相關鏈接
?馮如制造飛機和試飛成功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中國。當時國內發(fā)生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清政府兩廣總督張鳴岐想利用馮如為其建立航空部隊,電召馮如歸國,許以破格錄用。航空是當時最尖端的科學技術,馮如完全可以用他掌握的航空科學技術知識,在美國經營航空事業(yè),賺取大量金錢,但馮如毅然回國。
?1912年8月5日,經民國臨時政府批準,馮如在廣州郊區(qū)做第二次飛行表演。馮如意欲使飛機飛得更高,將兩手所持之機關一抽,不意用力過猛,該機直上,頭高尾低,馮如兩足浮松,全身下墜,飛機亦即墜落。馮如頭、胸、股各部均受重傷。終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撒手人寰。一代英豪,就此長眠,時年29歲。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舊金山對于馮如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他學習機械制造的完整理論,并能夠在實踐之中不斷應用,使他最終研讀各類科技書籍,精通了機械和電機的專業(yè)技術知識,能夠熟練地設計和制造各種機器。
B.祖國的積貧積弱,激發(fā)了馮如強烈的愛國熱忱,使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研究,搜集資料,尤其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飛機制造相關資料。
C.馮如試飛成功,美國的報紙大力加以報道,這對中國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大大地鼓舞了旅美華僑投資支持馮如發(fā)展祖國航空事業(yè)的信心和興趣。
D.馮如回國后第二次在廣州郊區(qū)進行飛行表演,以大無畏的勇氣,努力使飛機飛得更高,由于用力過猛,飛機失事,馮如遇難,年僅29歲。
參考答案:D,馮如飛機失事只是一場意外,前面“大無畏的勇氣”理解錯誤。
5.為什么稱馮如為中國航空之父?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
參考答案:(1)勤奮學習制造技術理論。(2)強烈的愛國熱忱,他立下了"航空救國"的思想,發(fā)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祖國。(3)投入艱苦的飛機制造工作,飛機不成,決不歸國,終于研制成功。(4)親身試飛,最終試飛成功。(5)為飛機試飛獻身。(答對三點得滿分)
6.央視近期正熱播“大國工匠”,馮如作為一名飛機設計工程師,你認為大國工匠的精神品質在他身上有怎樣的體現?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1)刻苦學習理論知識,勤奮鉆研制造技術。(2)投入艱苦的制造過程。(3)親自試飛成功并為之獻身。(4)強烈的愛國熱忱和責任意識。(5)對強國具有重大意義。(簡要分析適當給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14分)
冬天記憶
◇張海生
雖然時隔已經很久遠了,但我卻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質極度貧乏的冬天里,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難的伙伴。
我記憶里的冬天是那樣的寒冷,我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走在上學的路上,寒風打著呼哨撲過來,刀一樣地扎疼我的臉,割疼我的耳朵,順著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褲里鉆。教室里沒有取暖的設備,窗戶上常常沒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紙袼褙片兒,風刮過來嘭嚓作響,順著縫隙往教室里鉆,坐在教室里,寫字的手凍得拿不住筆,把兩手抄進棉袖筒里或湊到嘴上哈幾口氣暖暖手再寫。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樹木上、老墻上、屋頂上全是雪,整個世界蕭殺而蒼茫。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厲害,房檐上垂掛著短則幾寸、長則數尺的小檊杖一樣粗細的冰凌柱,哩哩啦啦的滴著水。我們用一根長長的竹竿,一根根將冰柱搗下來,小手凍得象透明的紅蘿卜。晚上睡覺的時候是最受罪的時候,脫了衣服往被窩里鉆,被窩里冰涼冰涼,凍得人渾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熱。那時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個溫暖的被窩該有多幸福呀。
那些個冬天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夢一般的記憶里,我用驅寒的方式,用尋找溫暖的方式,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在學校里,下課的鈴聲一響,我們就跑著擠到一堵太陽光照得到的背風的墻根前,一字排開從兩邊往中間擠,使勁的擠,一邊擠一邊高聲喊叫:擠擠,擠老干,擠出老干我喜歡。擠擠,擠老干,擠出老干我喜歡。如果中間的那一位被擠出來了,就迅速的跑到兩端繼續(xù)往中間擠,直到渾身發(fā)熱,渾身出汗。我們還打皮老尖兒、邁大步、推鐵環(huán)、吹雞毛上天。
放學了,幾個同學一合計,直奔老麥場的麥秸垛,在麥垛的一方掏一個洞,再到地里偷幾個白蘿卜,用竹批兒剝去厚厚的一層皮兒,躺在麥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繞口。有時候,我們也會跑到大河塄的格檔堆上,用自制的槍、棒做武器干中美、捉迷藏,我們常常忘記了時間,直玩得天昏地黑。麥場的小庵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我們會在小庵的朝陽背風處挖一個坑,坑沿上壘幾塊土坯或磚塊,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樹梢干柴,點上火取暖,有時還用泥包住用彈弓打來的麻雀,放到火里燒烤,等到泥燒干了的時候,剝開泥塊,麻雀的羽毛也會被燒的無影無蹤,燒熟了的麻雀肉熱氣騰騰,再撒上些從家里偷來的鹽,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溫暖。
在關于寒冷的記憶中,尤其使我難忘的是那些圓溜溜、胖乎乎的鵝卵石,不知從啥時候開始,我冬天的冷被窩里竟有了這些可愛的小伙伴。那是母親去城河里洗衣服時捎回來的,母親選擇了這些大小適中,形狀可愛的鵝卵石洗凈帶回家。傍晚做飯時,母親將幾塊石頭圍在煤火口邊,到了睡覺前石頭已經被炕得很熱,母親又把每一塊石頭用一塊包袱布裹住,放進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窩。我鉆進暖和的被窩里,腳蹬一塊石頭,懷抱一塊石頭,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
時光已過去了幾十年,如今我的女兒已將大學畢業(yè),當我和她談起這些往事,她聽得一臉茫然,不知所云。當然我理解女兒,在這個地球逐漸變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調、水暖、電暖、暖水袋隨處可見的年代,讓女兒去理解一塊石頭的作用,理解人與人擠在一起用來取暖的方法,的確愚頑可笑。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么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卜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頭對于“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的強調,重在突出在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曾經帶給自己怎樣的生活體驗,也為下文的寫作埋下伏筆。
B.第二段關于寒冷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把自己對于寒冷的深切體驗細致地進行描繪,目的是為與后文寫女兒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表現女兒的茫然無知。
C.一塊石頭,被母親用來作為驅走嚴寒的工具,一方面照應了前文的冬天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母親對子女博大的母愛以及生存的智慧。
D.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對于冬天的寒冷記憶,不僅作者的女兒不能體悟,在讀者看來,這也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生活化氣息濃厚的文章,讓作者忘卻痛苦。
E.文章結尾“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么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卜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參考答案:B,D
8.文章中多處運用細節(jié)描寫,請找出兩處進行賞析。(4分)
參考答案:文章中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有下課之后在背風的墻根前,一字排開從兩邊往中間擠,使勁的擠,直到渾身發(fā)熱,渾身出汗。這一處的細節(jié)描寫,刻畫出在那樣一個貧窮寒冷的冬季,孩子們想出多種自我取暖的方式,使自己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其次是母親把石塊炕熱,用包袱裹住放進被窩,度過寒冷。這一處的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
【考查點】本題考查分析鑒賞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
【解析】分析作品的細節(jié)描寫,需要充分了解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再結合語境回答。
9.作者以“冬天的記憶”為題有著怎樣的情懷,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1)在寒冷的冬天渴望有一個溫暖的被窩;(2)用驅寒的方式,用尋找溫暖的方式,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3)玩得天昏地黑,拾些樹梢干柴,點上火取暖,打麻雀,燒火烤,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溫暖。(4)得到母親的照顧,鉆進暖和的被窩里,腳蹬一塊石頭,懷抱一塊石頭,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
【考查點】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
【解析】答題時,可根據文章的提示性語句結合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角度進行分析和概括。文章寫作的層次很分明,主要內容在第二節(jié)到第五節(jié),概括每一節(jié)的要點即可組織答案,“渴望有一個溫暖的被窩”“自由、率真、充滿野趣”“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溫暖”“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這些詞語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懷。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笨椭x之。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北O(jiān)試者異之。
后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朗謂邵曰:“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憂之!鄙鄄粡摹_吷街窆麃y,內徙,或為寇抄①。
是時董卓遷天子都長安,卓因留洛陽。朗父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云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蛴懈胬视油稣,執(zhí)以詣卓,卓謂朗曰:“卿與吾亡兒同歲,幾大相負!”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②,清除群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威德以隆,功業(yè)以著,而兵難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內,民不安業(yè),捐棄居產,流亡藏竄,雖四關設禁,重加刑戮,猶不絕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xiāng)里。到謂父老曰:“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戰(zhàn)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③東黎陽。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xiāng)里舊婚,為監(jiān)營謁者,統(tǒng)兵馬,足以為主。若后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父老戀舊,莫有從者,惟同縣趙咨,將家屬俱與朗往焉。后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熒陽及河內。諸將不能相一,縱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于濮陽,朗乃將家還溫。時歲大饑,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yè)。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時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節(jié)選自《三國志· 司馬朗傳》)
[注]①抄:掠奪。②陽九之會:指災難之年或厄運。③宗:宗族,宗室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參考答案:D【考查點】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解析】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整。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修辭、對稱 、反復、辨句式。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代察舉專設童子科,規(guī)定兒童年齡在12歲至16歲之間,能博通經典 可以入選,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舉童子是一種獎勵天才兒童的方法。
B.關東,俗稱東北,位于山海關以東以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的三市一盟。關東地區(qū)是中國北方一個比較完整而相對獨立的自然地理區(qū)域。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風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內涵。
C.“邑”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眾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鎮(zhèn)及其附屬田地。陶淵明《桃花源記》亦有“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第五個年號,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這個時期的東漢朝廷的政治大權主要由董卓所掌握。這一時期的文學家有“三曹”。
參考答案:D,東漢末期朝廷由曹操掌控,后來竊取政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朗小時候就善于應答,表現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與機智,這種才能在被董卓詰問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B、司馬朗對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難的做法很不贊成,一是因為移家于溫不能真正避開災難,二是因為李邵的離開會引起當地居民的騷亂,但他的勸阻并未起作用。
C、司馬朗認為,如果董卓能夠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仔細考慮,就能取得蓋世的功業(yè),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
D、司馬朗回到家鄉(xiāng),認為家鄉(xiāng)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議鄉(xiāng)親們跟他一起舉家遷到黎明去,但父老們留戀故土,只有趙咨及家人跟著司馬朗遷走。
參考答案:C【考查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司馬朗并不真正認為董卓可以取得蓋世功業(yè),“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屬無中生有。所以選C。
13.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0分)
①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6分)
、诟咐蠎倥f,莫有從者,惟同縣趙咨,將家屬俱與朗往焉。(4分)
參考答案:(1)①唇齒相依的比喻難道只是指虞國和虢國嗎?溫和野王兩地也正是這樣。(“喻”“豈唯”各1分,句意1分)
②父老們留戀故土,沒有跟著司馬朗遷走的,只有同縣的趙咨,帶著家眷一起和司馬朗遷往黎陽。
【考查點】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析】(1)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坝鳌薄柏M唯”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高陽臺·西湖春感》
張炎
接葉巢鶯①,平波卷絮,斷橋②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③,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④,草暗斜川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⑥。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釋】 ①張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即落魄縱歡,在江南江北縱橫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敵,就長期寓居臨安。
②斷橋:西湖孤山側橋名。③西泠:西湖橋名。④韋曲:在長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諸韋世居此地,因名韋曲。
14.下面對詞的內容和分析,錯誤的兩項是(5分)(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5分)
A.這首詞借詠西湖,抒發(fā)國破家亡的哀愁。開頭三句寫景,以景襯托國破家亡的凄涼!澳軒追巍倍渥畛镣,抒發(fā)出人生短暫的無限哀愁。
B.“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詞人暗用了辛棄疾的兩句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意謂連悠閑的鷗,也生了新愁。白鷗之所以全身發(fā)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鷗的白頭來暗寫自己的愁苦之深。
C.“當年燕子知何處?”此句代用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贝嗽~在劉詩基礎上進一步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
D.“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薄伴_簾”照應“掩門”,“飛花”照應“卷絮”,“啼鵑”應“巢鶯”,首尾呼應,營造了一種花飄風絮,杜鵑啼血的悲涼氛圍。
E.這是一首寫春暮時景的詠物詞。寫春天的景色等是實寫,寫內心的亡國之痛則是虛寫。以景示情,以情帶景。讀耐人尋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詞風。
參考答案:A,E
15.這首詞中,詞人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寫出詩人情感發(fā)展的脈絡并作簡析。(6分)
參考答案:愉悅之情:鶯歌燕舞、春意深厚。(2分)→惜春之情:東風已逝,薔薇花開,只留下一抹荒煙。(2分)→國破家亡的哀傷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滿懷,怕見落花,怕聽杜鵑啼叫。(2分)
(三)名句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勸學》中“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 ”來說明學習的作用。
(2)《蜀道難》中“ , ”兩句化用了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借古說今,暗寓了蜀道之難自古而然。
(3)《醉翁亭記》中體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在乎山水之間也!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遷推崇孔子,卻沒把孔子的每句話都當作清規(guī)戒律....,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
B.他見老領導工作十分辛苦,而生活條件也很差,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忙到商店買了一些果品回來。
C.以每個人分發(fā)一百元錢然后遣散的方式來應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這種作為只能是揚湯止沸...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D. 某局長前不久因違紀受到處分,最近又因腐朽丑行而被停職,真是雪上加霜....。
參考答案:C
18.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公投如果通過,蘇格蘭將結束同英國的三百年“婚姻”,成為獨立國家,而英國也將“一夜分裂”。
B、從美國和歐盟的外國直接投資出現劇烈下滑,達到17%—18%以上。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再能夠在中國獲得象10年前一樣的暴利造成的。
C、回顧“占領華爾街”的三年歷程,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其頭一年轟轟烈烈的情景,浩浩蕩蕩的游行隊伍直奔曼哈頓的富人聚居區(qū);尋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傳遍全美。
D. 在網絡公共言論平臺日趨多樣、日益擴展的情況下,公民舉報官員的途徑也大大增加,同時也增強了公民實現其權利的可能性。
參考答案:C【考查點】本題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仔細分析病句的類型,如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A項,語序不當,因為有兩個主語,所以“如果”應該放在“公投”前。B項,啰嗦重復,成分多余,“原因是因為”與后面的“造成的”累贅。D項,搭配不當“增強”改為“增大”。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冰窗花兒的美,還在于它變幻、亮麗的色彩。 。 。 。 。 ,記下了自己的晶瑩剔透,記下了自己曾經的絢麗和多姿。
、俦盎▋旱默摪祝_始放射出七彩的繽紛 ②太陽的光線越來越熱,冰窗花兒開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縱橫流淌,把曾經的輝煌,變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記憶③最初,只是一種明亮,漸漸地,不同的色彩從冰花上散射出來④太陽出來了,冬日的太陽,淡淡的,以一種柔弱的姿態(tài),照射到冰窗花兒上⑤先是橘黃的,橘黃中帶著一種淺紫和淡藍,慢慢地又變成一種耀眼的紅。
A. ④①③⑤② B.④②③①⑤ C. ④③①②⑤ D. ①④③⑤②
參考答案:A 【考查點】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銜接連貫的能力。
【解析】此類題目要在快速閱讀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體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根據上下文的句子結構、邏輯順序等來分析推理、判斷,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本題,首先應關注本題中的時間性詞語,如“出來”“最初”“漸漸”“先是”“開始”“越來越”,確定④為第一句,④和①有頂真關系,并有“開始”一詞,③用“最初”照應前句的“放射出”,⑤句緊接著解釋“不同色彩”,②句用“越來越熱”顯示出層次感,所以本題答案應為A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眼睛和嘴巴相關聯(lián)的地方在哪里呢?原來我們吃東西,不僅用嘴巴,同時又兼用眼睛,所以燒一碗菜,油鹽醬醋要配得好吃,①。倘使亂七八糟裝一下,②,但是我們看了心中不快,吃起來滋味也就差一點。③ ,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裝潢得好看,我們見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來味道也就好一點。
參考答案:①同時這碗菜的樣子也要裝得好看②即使滋味沒有變③反過來說(每空2分,意思接近即可。)
21.下面是我校某班級“愛心義賣”活動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75個字。(6分)
參考答案:本次“愛心義賣”活動全班分為6個小組,以組為單位準備所需物品,要求全員參與,班長負責組織;各組擺攤開展班級義賣,才藝展示,并參加游園活動。
(內容完整,1分;歸屬得當,1分;表述準確,2分;語言連貫,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給分;字數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準確及圖文轉化的能力。
【解析】解題時先由下到上,把構思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繪的是義賣活動由概括到細致的一個分工過程,然后由左往右看,分別對組內的活動和班級活動作了具體安排,結合以上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即可。
四、寫作(6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這樣三個母親,她們都有兩個孩子,只有一個蘋果。第一位母親用孔融讓梨的辦法,讓小兒子得到了蘋果。第二位母親布置兩個孩子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誰完成的快誰得到蘋果,結果大兒子得到了蘋果。第三位母親干脆把蘋果平分,兩個孩子是一樣的。
你覺得哪一位母親分蘋果的方法最合理,對孩子成長的意義最大?請根據材料,從自己的體驗出發(fā),比較上述三位母親分蘋果的方法,闡述你的見解和理由。要求:選好角度,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意。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高考英語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08-27
高考英語聽力模擬試題附答案08-27
高考英語聽力模擬練習試題及答案08-27
JSP基礎模擬試題及答案11-03
2017跟單員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08-30
2017初級翻譯資格模擬試題及答案08-31
2017年高考模擬練習試題08-30
2017翻譯考試中級口譯模擬試題答案08-26
2017助理社會工作師模擬試題及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