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式太極拳技法的特征
陳氏太極拳尤其要求立身中正,八面支撐,使身體內外各部位都建起鞏固的防線,形成一身備五弓的蓄發(fā)之勢。若遇勁敵,則內勁可猝然發(fā)出,制敵于轉瞬之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陳式太極拳技法的特征,希望大家喜歡!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從武術產生的第一天起,技擊就是它的核心功能。時至今日,技擊仍是不少武術愛好者追求的終極目標。作為中國武術的大門派,陳式太極拳最初具備的首要功能也是為了實戰(zhàn)技擊。
傳統(tǒng)的陳式大極拳,不論拳架、推手、散手,都體現(xiàn)了它固有的武術本質。拳架、式式招招都充滿了技擊含義,它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它是太極拳功夫的入手點,又是太極拳綜合功能的落腳點。它主要鍛煉知己功夫;而推手,則是一種鍛煉知彼功夫的方法,它是鍛煉聽勁、懂勁、化勁的基本功,也是檢驗拳架各種勁力的試金石:散手(徒手搏擊),則是太極拳功夫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又必須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鍛煉的基礎之上。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須苦練拳架、單式(拆拳)、推手,以及進行內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訓練。拳架、推手、散手是叁位一體的太極系列功夫。
太極拳的實戰(zhàn)技擊實際上具備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完整的太極拳修煉應包含自我訓練及實戰(zhàn)訓練兩個部分。自我訓練包括站樁、盤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單推、雙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靜態(tài)與動態(tài)訓練)、發(fā)力、抗擊打訓練等。以上每種訓練方式,實際上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分別培養(yǎng)了技擊實戰(zhàn)中所必須的各種基本素養(yǎng),個人可根據(jù)自身的具體狀況進行有選擇的訓練。有必要指出的是,單靠盤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訓練是不能成為實戰(zhàn)高手的。在自我訓練有一定基礎后,便可進行技擊實戰(zhàn)訓練,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訓練與技擊實戰(zhàn)訓練是兩種不同層次的訓練,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區(qū)別,自我訓練是實戰(zhàn)技擊訓練的基礎,而實戰(zhàn)技擊訓練是在對方不斷變化的情形下,自己隨機應變,逐步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個人拳學素養(yǎng)的能力。在這一階段,主要訓練與對方的距離感、時間差、角度、速度、步法的靈活變化、靈敏性與本能、擊打發(fā)放的力度等,是在動態(tài)當中,針對于實戰(zhàn)狀態(tài)的綜合訓練,如缺少此過程,就很難發(fā)揮出太極拳的技擊威力了。
因此,練太極拳的人,除了健身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繼承太極拳的固有功能,還必須下功夫鉆研和鍛煉太極推手和散打等防身應敵之技擊本領。我們既要練拳架,又要練推手,既要練推手,又要練散打,從而練出一種完整應敵的高級本領。
拓展:
歷史淵源
陳氏太極拳傳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一1853年)時,陳長興在老架基礎上精簡為一路和二路(炮捶)。
陳鑫(1849—1929年),字品三,陳氏第十六世,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末歲貢生,近代中國武術史上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祖父陳有恒,祖叔陳有本,俱以家傳太極拳著名。著《陳氏太極拳圖說》,該書引證經絡學說,闡述了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
陳發(fā)科(1887—1957年),將陳氏太極拳帶出陳家溝,傳向全國。陳發(fā)科晚年定式了八十一式一路和七十一式炮捶。
1963年,陳發(fā)科之子陳照奎應邀回陳家溝,廣泛傳播陳氏太極拳。
價值意義
陳氏太極拳是一種健身、強身,并且有很高審美價值的拳種,在健身、強身方面,它是一種合乎生理規(guī)律、輕松柔和的健身運動。
傳承發(fā)展
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焦作市文化館(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陳氏太極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24。
【陳式太極拳技法的特征】相關文章:
陳式小架太極拳口訣06-05
陳氏24式太極拳口訣11-14
陳式太極拳十三式口訣04-02
陳式太極拳對姿勢正確要求10-25
練習陳氏太極拳26式的方法10-19
陳式太極拳八大特點03-30
陳氏24式太極拳口訣介紹04-06
陳式太極拳混元樁口訣08-03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