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當功夫基本特色知識
中國的道教,盡管它的神仙術、煉丹術充滿了神秘色彩,但它卻表現(xiàn)了一個很明確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樣頗重因果報應的來世。所以,道教修煉的最基本原則就是獲得養(yǎng)生之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武當功夫基本特色知識,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以道理為指導
中國武術,最早起源于原始時代。人類為了獲取食物,捕獵要與猛獸斗;人類為了擁有、鞏固領地,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斗的年代久遠,人們積累起一些經驗運用于斗爭實踐,這便叫做武術或戰(zhàn)術。不過這里的武術之“武”由于賢愚之別,體用不同,愚俗的趨勢已失去創(chuàng)造“武”字者的本義,成為對殘殺的表述。這里的武術、戰(zhàn)術之“術”,總歸也只是一種經驗主義的東西。如強勝弱,快勝慢,剛勝柔,有力勝無力,多勝少,大勝小等等。這種“術”只是在“量”和“速”的運用上做文章。至今仍有許多其他武術的練法仍然著眼于此二者。 而這種武術,一旦敵對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僅很難做到消來敵人,又很難做到保存自己。 武當武術的產生不是經驗主義的產物,而是理性的產物。它代表古之圣哲創(chuàng)造“止戈”為“武”的一種趨勢,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堯、舜、老子等人。 這里須分清的是,其一,武當武術是中國武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二,武當武術是對中國武術的一大創(chuàng)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術上的一種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論后有拳法。武當武術的理論基礎就是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是中國古代一部分哲學家,為了最完美地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通過對“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關系的觀察研究分析,所獲得的一種宇宙、世界、社會、人生整體統(tǒng)一辯證的哲學觀念。 道家哲學當然不是專為道家拳術創(chuàng)立的理論。然而,武當武術創(chuàng)造發(fā)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學可廣泛運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個領域(道家也認為道家哲學是可供人類普遍運于用任何領域之中)。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須具有防衛(wèi)術。于是,剖析社會流行的防衛(wèi)術利弊,以道家哲學原 理為指導的道家防衛(wèi)術(起源甚早,并在武當山由張三豐最后集大成)——武當拳法便自然產生了。 道家哲學的本體是“道”。認為“天、地、人”之間有一個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為萬物,而又制約萬物。它的存在是無形無象、無始無終;它的行為是處柔守雌、無為不爭;它的表現(xiàn)是柔、靜、虛、空、圓、中、正、和等。這些都可以太極、陰陽、五行、八卦概括表示。這些哲學基本原理用于指導武當拳法,與其他一些武術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養(yǎng)生為宗旨
中國的道教,盡管它的神仙術、煉丹術充滿了神秘色彩,但它卻表現(xiàn)了一個很明確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樣頗重因果報應的來世。所以,道教修煉的最基本原則就是獲得養(yǎng)生之益。
道教在秦漢時頗崇外丹術。外丹術是指以鉛汞硫磺朱砂等為原料進行燒煉的金丹。據說初步煉成的金丹可用來點石成金,進一步燒煉的金 丹可服食飛升成仙。但由于外丹術燒煉的火候極難掌握,而且還有許多秘訣,所以燒煉成功者千萬中難得一二,然而燒不成功卻誤食致死者歷代數不勝數。因此自隋唐以后,主張修煉人體真元之氣的內丹術盛行起來。道教內丹術本有趺坐靜修一法,但此一法固有能培養(yǎng)人體真元之效,但如果說久坐不起,以人要活動而言,反而形成自殘。抑或說,它可以使人長壽,但這種長壽之人卻不能走路了。還有丹家認為,內丹之術也必須動靜結合,若一味以坐成靜,所煉之氣必成枯孤之氣,缺乏生機。所以內丹術必須要真走動靜功結合的道路。這動功一法的出現(xiàn)就成了拳法和武功的雛形。譬如最早知我的“熊經鳥伸”的“華佗五禽戲”、“八段錦”、“彭祖功”等。極有可能,道家鼻祖老子那時或很早就繼承或創(chuàng)造有養(yǎng)生的動功方法,再后來就發(fā)展到唐代許宣平、李道子、宋代宋仲殊、張三峰等的太極拳功,或為內功拳、先天拳等。自元明之際的武當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開創(chuàng)武當太極一派,以后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種器械在內的武當內家拳派體系。使它由養(yǎng)生本體上延伸出神奇的技擊功能。但這種技擊功能是在首先保證養(yǎng)生功能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比如,武當內家拳,無論劍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對人進行生理心理的調節(jié)。有舒筋活絡、補血調氣、滋養(yǎng)五臟、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擊中,也不能違背養(yǎng)生的原則,所用方法為“以四兩撥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說,凡是武當武術必須具有養(yǎng)生功用,不具有養(yǎng)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當。
具體講,武當武術在實踐中極其重視人體精、氣、神的修煉,講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來虛。寵以三調(調心、調息、調身)貫 徹始終,處處不違背醫(yī)學衛(wèi)生原理。無論在何種功法上,對外強調手、眼、身、法、步的訓練,對內則強調精、神、氣、力、功,內與外兩個方面都堅持中、正、平、圓、松、靜、柔、活兼修,注重陰陽變換,圓弧扭絲、動靜結合、柔中含剛,建立起“以丹田運化修煉為核心,以經絡氣血津液暢通為先導,以提高性腺系統(tǒng)功能為重點”的有序化程序。其修持到一定層次,一方面增強了人的生命活務,取得祛病益壽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運用,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敵技擊效果,表現(xiàn)了張三豐“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圖技擊之末學”的真實效用。張三豐所說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對武林中人的一種稱呼,實是褒稱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濟人救世之心。
三、以技擊為末學
“以技擊為末學”是武當拳派的道德觀核心。其根本原理還是根自道家哲學家的“道”。比如說,道的本原是個渾沌體,在渾沌體里不存在矛盾和對立。那么,用在道家的社會觀念上,人與人之間也應以“渾沌”而處之,不應發(fā)生矛盾鬧對立。大家要各平共處,那么戰(zhàn)爭就是不文明、不道義的行為。所以,道教從來宣揚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蠻的戰(zhàn)爭。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擊理所當然地被視為“不急之末學”。再者,凡是戰(zhàn)爭,無論雙方怎樣施展技巧,最終都是要保存自己,削弱或消滅對方,所以對抗性很強。即便愛好和平的一方竭力首先克制、回避,但若對方一味進犯,最終還是要短兵相接,進行“量”與“速”的殊死較量。所得后果,要么兩敗俱傷,要么一死一活,這樣的斗爭是傷害于人。道家要的是養(yǎng)生,而不是傷生,所以盡量避免和人爭斗,自然又把技擊視為“不急之末學”。
【武當功夫基本特色知識】相關文章:
基本的化妝知識08-11
武當劍法的四個基本功08-28
基本功訓練基本知識05-22
紋眉基本知識05-28
鋼琴的基本樂理知識09-24
鋼材基本知識05-16
水泥基本知識04-25
送客的基本禮儀知識12-07
茶藝的基本知識09-29
音響的基本知識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