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二式太極拳口訣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太極拳四十二式口訣
太極拳四十二式口訣包括了一系列的動作和技巧,這些動作和技巧是太極拳練習的基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太極拳四十二式口訣,歡迎閱讀!
第一段
〈一〉起勢
1、垂手立正
2、向左開步
3、兩手平提
4、曲膝下按
〈二〉右攬雀尾
1、右轉撇腳
2、丁步右抱
3、弓步左掤
4、向左旋腰
5、丁步左抱
6、右轉開步
7、弓步右掤
8、左抱右拈
9、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擠
11、后坐反掤
12、左轉扣腳
13、丁步斜按
〈三〉左單鞭
1、(勾手)轉體開步
2、弓步左推
〈四〉提手
1、后坐扣腳
2、右轉平擺
3、換重提腿
4、翹腳合掌
〈五〉白鶴亮翅
1、左轉下捋
2、撤步抱球
3、右轉提手
4、虛步亮掌
〈六〉摟膝拗步(二式)
1、右落左撥
2、丁步反提
3、彎肘開步
4、摟膝推掌
5、后坐撇腳
6、丁步反提
7、彎肘開步
8、摟膝推掌
〈七〉撇身捶
1、(東北)后坐撇腳
2、丁步握拳
3、上步提拳
4、弓步撇拳
〈八〉捋擠勢(二式)
1、后坐扣腳
2、弓步平抹
3、丁步左捋
4、上步搭手
5、弓步前擠
6、后坐扣腳
7、弓步平抹
8、丁步右捋
9、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擠
〈九〉進步搬攔捶
1、后坐撇腳
2、左轉伸掌
3、丁步抱拳
4、擺步搬拳
5、攔掌上步
6、弓步?jīng)_拳
〈十〉如封似閉
1、穿手翻掌
2、后坐脫手
3、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開合手
1、右轉開手
2、左坐合手
〈十二〉單鞭
1、右側翻手
2、開手重右
〈十三〉肘底捶
1、換重扣腳
2、左轉托掌
3、丁步右抱
4、擺步左分
5、跟步右擺
6、翹腳穿掌
〈十四〉轉身推掌(二式)
1、撤步反提
2、左轉彎肘
3、跟步推掌(北)
4、轉體反提
5、彎肘上步
6、跟步推掌(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撤步伸掌
2、丁步左捋
3、出步搭手
4、弓步右掤
5、跟步反掤
6、換重出步
7、右架左推
8、左轉扣腳
9、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換重出步
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腳
1、后坐扣腳
2、弓步絞臂
3、丁步叉抱
4、提膝反掌
5、開掌蹬腳
6、收腿抱掌
7、落步穿掌
8、弓步絞臂
9、丁步叉抱
10、丁步叉抱
11、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
1、丁步合臂
2、鏟步壓掌
3、馬步開掌
4、右坐握拳
5、弓步?jīng)_拳
〈十八〉野馬分鬃(二式)
1、左轉捋掌
2、右轉搭臂
3、弓步橫列
4、后坐擺掌
5、提膝托掌
6、弓步穿掌
7、后坐撇腳
8、提膝托掌
9、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
1、后坐扣腳
2、左轉擺掌
3、右坐云轉
4、左云換重
5、反掌并步
6、右云換重
7、反掌開步
8、左云換重
9、反掌并步
10、右云換重
11、反掌開步
12、左云換重
13、反掌并步
〈二十〉獨立打虎
1、撤步探掌
2、左轉下捋(扣腳)
3、獨立貫拳
〈二十一〉右分腳
1、右轉叉抱
2、開掌分腳
〈二十二〉雙峰貫耳
1、收腿并掌
2、落步垂手
3、弓步貫拳
〈二十三〉左分腳
1、后坐開掌
2、丁步叉抱
3、提膝反掌
4、開掌分腳
〈二十四〉轉身拍腳
1、點步沉肘
2、右轉叉抱
3、踢腿拍腳
〈二十五〉進步栽捶
1、落步左撥
2、出步握拳
3、弓步栽捶
〈二十六〉斜飛勢
1、后坐撇腳
2、丁步交臂
3、右轉開步
4、襠步斜靠
〈二十七〉單鞭下勢
1、換重右碾
2、擺掌勾手
3、仆步穿掌
〈二十八〉金雞獨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提膝挑掌
3、退后落步
4、提膝挑掌
〈二十九〉退步穿掌
1、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虛步壓掌
1、后坐扣腳
2、左撥右摟
3、虛步壓掌
〈三十一〉獨立托掌
1、提膝托掌
〈三十二〉馬步靠
1、擺步左撥
2、收步握拳
3、出步搭臂
4、半馬步靠
〈三十三〉轉身大捋
1、后坐旋掌
2、并步平托
3、左轉平捋
4、撤步左捋
5、襠步壓肘
〈三十四〉歇步擒打
1、換重右轉
2、右掤左穿
3、左轉撇腳
4、歇步擒打
〈三十五〉穿掌下勢
1、收腳提掌
2、撤步擺掌
3、仆步穿掌
〈三十六〉上步七星
1、弓步挑掌
2、虛步叉拳
〈三十七〉退步跨虎
1、撤步右摟
2、左落右格
3、提膝挑掌
〈三十八〉轉身擺蓮
1、扣腳落步
2、轉身穿掌
3、虛步伸掌
4、擺腿拍腳
〈三十九〉彎弓射虎
1、獨立擺掌
2、落步按捋
3、彎肘對拳
〈四十十〉左攬雀尾
1、后坐撇腳
2、右轉伸掌
3、丁步右抱
4、弓步左掤
5、右抱左拈
6、后坐右捋捋
7、弓步前擠
8、后坐拖掌
9、弓步前按
〈四十一〉十字手
1、后坐扣腳
2、右轉開掌
3、左坐沉肘
4、叉抱并步
〈四十二〉收勢
1、反掌下按
2、立正還原
名稱口訣:
起勢攬雀單鞭揮、二組開合單鞭揮、三組云手獨立虎、壓掌托掌馬步靠。
提手白鶴拗步推、肘底捶接轉身推、貫耳夾在分腳內(nèi)、捋擒穿掌七星錘。
撇身捋擠搬攔捶、穿梭蹬腳掩肱捶、拍腳栽捶斜飛勢、跨虎擺蓮彎弓射。
如封似閉第一回、野馬分鬃定勢歸、下勢金雞穿掌回、攬雀十手收勢回。
太極拳簡介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以中國傳統(tǒng)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jīng)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nèi)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tǒng)拳術。
1949年后,被國家體委統(tǒng)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后,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傳統(tǒng)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tài)。由于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20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將“太極拳”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練習要點
拳經(jīng)
十三勢歌,明朝萬歷年間山右王宗岳。
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 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 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需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尤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nèi)松凈氣騰然。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
十三勢行功心解,武禹襄
洋弟子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隨,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fā)勁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身軀之謂)。運動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fā)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力由脊發(fā),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后極堅剛。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氣以直養(yǎng)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余。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后求緊湊;乃可臻于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nèi)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拳經(jīng)總歌
《拳經(jīng)總歌》全文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采也難敵。
鉤棚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走誰云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包捶;
二換掃壓掛面腳,左右邊簪莊跟腿;
截前壓后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肋世間稀。
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練習要求
正架
1、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wěn),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2、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云流水,輕柔勻緩;
3、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4、連貫協(xié)調(diào),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wěn)定;
5、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nèi)剛,發(fā)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如下: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后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nèi)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nèi)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wěn)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wěn),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wěn)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于意,發(fā)于腰,動于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fā)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么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于內(nèi)。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xié)調(diào)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diào)節(jié)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后在身”,專心于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huán)。通過輕松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jīng)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nèi)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jīng)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活協(xié)調(diào),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nèi)形,也稱內(nèi)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nèi)形。身法是組織內(nèi)形,產(chǎn)生內(nèi)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nèi)及外,達到內(nèi)外相合統(tǒng)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達到以內(nèi)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jié)序的關系而產(chǎn)生繼續(xù)的現(xiàn)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松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脊骨之氣能注于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lián)成一體。能聯(lián)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xié)調(diào),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ǘ┚毺珮O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松,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系統(tǒng)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于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ㄈ┢綍r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wěn)妥,又須輕靈自如。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xù),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后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實戰(zhàn)原則
實戰(zhàn)原則點有兩點:
1、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
2、引手:當對方未發(fā)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fā)對方,試其虛實。
陳家溝太極拳比賽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于整,一身之氣在于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后左右無不得力也。能得機得勢,乃能舍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tǒng)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fā)。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發(fā)。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fā)勁如發(fā)箭。勁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勁在于整,發(fā)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于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太極拳實戰(zhàn)講:粘,來叫順送不丟頂。遵循力學原理的運用,如合力、杠桿原理、動量守恒及慣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綜述
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該方法。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肩,有飄然騰云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勢如大海,滔滔而不絕”。太極拳很重視練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nèi)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太極拳戰(zhàn)空手道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例如,掌心由內(nèi)向外纏絲稱為掤勁,若掌心由外向內(nèi)纏絲則稱為捋勁,若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則稱為擠勁。掤勁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對方之力達不到胸部,是保護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勁是向旁的橫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時要 含胸 轉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對方肩擊胯打;擠勁是向前推扌鄭之力,擠在手背,另手輔之,要點在于雙手用力一致,兩腳抓地前弓;按勁是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用時須頂頭懸 含胸 拔背 用腰力發(fā)出;采勁是以手抓住對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時要含胸縮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勁是以手向左右上下?lián)蹰_之力,用時要身軀配合以腰帶動;肘勁是以肘擊人,在近身時使用,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靠勁是用肩擊胯打,貼身時使用。
太極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近,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跟隨沾粘不丟頂。
拳理特點
太極拳是一種拳術運動,符合拳理,具有技擊性。這里的拳理是指太極拳動作本身符合攻防規(guī)律,具有攻防含義,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攻防實效,這既是太極拳動作與體操、舞蹈、導引等其它運動的基本區(qū)別也是本質區(qū)別之一。
哲理特點
太極拳受傳統(tǒng)哲學滲透影響,具有哲理性,充滿辯證思想。從哲學角度來看太極拳被譽為“哲拳”,這不僅由于太極拳的稱謂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也不僅由于太極拳動作要領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味,而且由于傳統(tǒng)哲學思想對太極拳的全面滲透,形成了獨特的運動思想,特別的技術要求,突出的價值功能。
醫(yī)理特點
太極拳吸收了傳統(tǒng)醫(yī)學的經(jīng)絡、俞穴、氣血、導引、藏象等理論,符合醫(yī)理,具有健身性。
判斷太極拳的基本標準
從技術角度上來看起碼要具備三個基本特征:
首先,是特殊的技擊性。太極拳是拳不是操不是舞,所以雖然不主張“武”卻能“武”,是“文拳”,而這種武又不同于一些“硬打硬進”的武事,非常重視“以柔克剛”,講求“粘連粘隨”、“舍己從人”,這是一種極高層次的技擊。
其次,突出的哲理性。從太極拳的產(chǎn)生到具體動作都有深刻的哲理,這種哲理性已上升到理性指導層次,融匯到具體動作形態(tài)中,如陰陽辯證哲理,具體為拳中的虛實、開合、動靜等等。甚至有人稱懂得陰陽能分出虛實就是太極拳,所以每動都要在此理指導下運動,和其它運動相比在理論層次和全面程度上都顯得突出。
第三個特征就是明顯的健身性。在健身方面太極拳的一系列技術要求,理根于傳統(tǒng)醫(yī)學,又符合現(xiàn)代科學,顯示了明顯的健身性,正如拳論所稱的“若問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丹”,現(xiàn)代大量的科學實驗正說明著這點。
總之,具有特殊的技擊性、突出的哲理性、明顯的健身性,同時又符合太極拳系列技術要求,才算是太極拳。出于不同的練習目的,可以有所側重,但是作為完整的太極拳技術要求,最佳的練習效果應該是三性有機的統(tǒng)一。
技術特點
太極拳技術是指充分合理、有效地完成太極拳動作的方法。這里合理是指合哲、拳、醫(yī)等傳統(tǒng)原理以及生理、心理、生物力學等現(xiàn)代科學;有效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體身心潛能,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健身、技擊效果。根據(jù)太極拳運動狀態(tài)和動作組成要素分為相對靜止的靜態(tài)(陰性)身型技術與動態(tài)(陽性)的運動技術。
原則特點
雖然各氏太極拳在動作力度、速度、結構、動作數(shù)量等上有所區(qū)別,但是作為太極拳也有共性的東西,共同遵守的運動原則。
1、勁力核心原則
勁力是指太極拳中所特有的一種綜合素質。它是以各關節(jié)間骨縫松開,韌帶肌腱伸長,肌肉適度用力為基礎,通過大腦意識支配而產(chǎn)生的一種力量素質。這種勁力極其靈活多變,在力度、力向、力點、力速方面能因敵而變。
2、對拉互爭原則
縱觀太極拳的各項身型技術要求,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是對身體各個部位的上下、前后、左右、內(nèi)外等不同方位的對向用力,使肢體放長身體支撐八面,產(chǎn)生出太極拳的勁,傳統(tǒng)太極拳稱其為全身彈性的糊勁,從而達到技擊健身等目的,這是因為:肌肉有伸展性、彈性和粘滯性。
3、一動俱動原則
太極拳論講“動無有不動”。太極拳將天地比作一個大宇宙,人體為小宇宙,人為太極之體不可不動,這種動是在意識調(diào)控下的周身協(xié)調(diào)運動,包括內(nèi)臟、體表、四肢百骸,所以太極拳運動要求在動作過程中,一動俱動,全身從思想到肢體以至各個部分,盡可能多的參與運動,而且是高度協(xié)調(diào)精細的運動,絕非局部動,或分開無序動,這點應在練習中不斷體悟。一動俱動原則的掌握,重在找到人體運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并以它領導倉身各個關節(jié)運動,作到一動俱動。
4、節(jié)節(jié)貫串原則
這主要講勁力的傳遞過程,拳論講,“勁起于腳跟,主于腰間,形于手指,發(fā)于脊背”,“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等等,這是要求全身節(jié)節(jié)松開,一松到底,節(jié)節(jié)貫串,周身一氣,其中腰為主宰,腰是節(jié)節(jié)貫串的樞紐,相當于中轉站,也是人體的最大關節(jié)所在部位,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大關節(jié)帶動小關節(jié)原理,所以太極拳亦突出腰的主宰作用,強調(diào)源動于腰,一動百動的技術要求。
5、相隨相合原則
相隨,指的是太極拳中的一致性,如提膝挑掌,提膝與挑掌相系相吸,上下相隨。相合,一方面是指外表的關節(jié)位置上的對應,如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另方面是意想幼力的合,如手到、腳到、身到、勁到,產(chǎn)生合力,楊氏的摟膝拗步就是要手的摟推,與身體松沉相合,一致完成。
6、陰陽相濟原則
這是一個總則.太極離不開陰陽,拳中表現(xiàn)為上下、里外、大小、虛實、開合、剛柔、快慢等等的運動,有人稱“太極,是由人體內(nèi)在物質所產(chǎn)生的辯證運動;太極與拳,即內(nèi)形與外形的辯證地統(tǒng)一結合!彼哉f太極拳是一個身體的辯證運動,一方面要陰陽分開,一方面又陰中有陽,陽中又有陰,卻又分不開,最終又是一個相濟、漸變、換化、互補的關系,如“白鶴亮翅”,雖然上舉手卻身下沉,身下沉卻頭上領,手上舉肘卻下垂,拳論中講的“左重”、“才有虛”、屈伸”、俯仰”無一不是陰陽的關系,總之,陰陽相濟,陰陽分清,陰陽合一,萬變不離陰陽之理。
【太極拳四十二式口訣】相關文章:
四十二式太極拳口訣03-02
四十二式太極拳提手方法和注意事項10-09
十二式太極拳分解教學03-17
太極拳的口訣03-26
太極拳的基本口訣06-12
太極拳練拳口訣03-27
太極拳口訣心法08-09
太極拳的口訣心法03-19
楊式四十式太極拳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