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蒙古族四胡音樂資料大全
蒙古族四胡音樂是什么呢?關(guān)于蒙古族四胡音樂的種類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 簡介
通遼市蒙古族四胡,蒙古語稱"侯勒"、"胡兀爾"、"胡爾",康熙朝編纂的《律呂正義后編》中稱之為"提琴"。蒙古族四胡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樂器之一,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類。形制和漢族地區(qū)的四胡相同,常使用紅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為面,弦軸和軸孔無錐度,利用弦的張力緊壓軸孔以固定,有的還在琴桿、琴筒上鑲嵌螺鈿花紋為飾,細(xì)竹系以馬尾為琴弓,弓桿中部包以長10厘米銅皮或鑲鋼片、象牙,根部裝骨或木制旋鈕,張絲弦或鋼絲弦。
二、 歷史發(fā)展
四胡歷史悠久,它源于我國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紀(jì)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區(qū)流傳。在16世紀(jì)阿拉坦汗的宮廷壁畫上,繪有一女樂工手持細(xì)棒狀琴桿、筒形音箱、四軫同設(shè)琴首后端、馬尾弓夾于弦間拉奏的樂器,與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清代四胡又稱提琴,用于宮廷音樂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
元朝以后,四胡藝術(shù)廣泛流傳,曾一度風(fēng)靡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遼寧、吉林、黑龍江和華北等漢族聚居地區(qū),對漢族民間說唱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位于科爾沁草原腹地的通遼市是目前四胡藝術(shù)最為繁盛的地區(qū)。
三、 種類及其特點
1、高音四胡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間小四胡的基礎(chǔ)上改制而成。音色清脆,可用于獨奏、器樂合奏。流行于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qū)。音色清脆悠揚(yáng)、優(yōu)美動聽,音量較大。演奏技巧左手有滑音、顫音、打音、泛音、雙音、雙打音、雙泛音 等,右手技法和二胡相似。主要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常與中音四胡、馬頭琴、三弦、雅托噶或火不思等樂器重奏或合奏。較著名的高音四胡演奏家有孫良、朝魯、吳云龍、趙雙虎、青格勒圖和滿都拉等。高音四胡傳統(tǒng)樂曲有:《八音》、《花腰調(diào)》、《荷英花》、《韓秀英》、《英德勒瑪》、《農(nóng)恩吉婭》、《阿斯?fàn)枴、《趕路》等,創(chuàng)編樂曲有:《蒙古八音十二調(diào)》、《阿斯?fàn)柺{(diào)》、《東蒙民歌聯(lián)奏》、《歡樂的草原》、《白駿馬》、《牧馬青年》和《馴馬手》等。
2、中音四胡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流行于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qū)的農(nóng)區(qū)和半農(nóng)半牧區(qū)。形制同低音四胡,稍小。琴筒呈圓筒形,用薄黃銅板卷焊而成,筒長16厘米、直徑10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或牛皮為面,筒口外用銅箍緊固,筒后端敞口,口內(nèi)設(shè)銅制邊框。琴頭琴桿用一整塊紅木或柴檀木制作,全長90厘米。琴頭平頂,上置四軸,張有四條絲弦或銅弦,細(xì)竹系兩束馬尾為弓,弓長68厘米。演奏姿勢、方法和技巧,均與低音四胡相同。中音四胡有兩個八度,音色圓潤、明亮?捎糜讵氉、重奏、器樂合奏或為說書、演唱等說唱音樂伴奏。是四胡重奏和民樂合奏中的主要中音樂器。它常和高音四胡一起重奏,并與高音四胡、馬頭琴、三弦、火不思等樂器合奏。較著名的中音四胡演奏家有孫良、朝魯、吳云龍、趙雙虎、青格勒圖等。中音四胡獨奏曲目與高音四胡相同,改編的四胡重奏曲有《阿斯?fàn)枴、《老八板》和《蒙古八音》等?/p>
【蒙古族四胡音樂資料】相關(guān)文章:
蒙古族的服飾特點08-07
蒙古族舞蹈的技巧與特點06-29
蒙古族都有哪些舞蹈08-30
蒙古族服飾的幾大特點08-19
蒙古族茶道文化介紹06-10
蒙古族舞蹈表演的風(fēng)格09-25
蒙古族舞蹈的動作和技巧09-19
蒙古族頂碗舞的介紹07-29
蒙古族舞的種類有哪些08-02
蒙古族幾個主要部落的服裝特點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