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家庭分析
個案工作的方法強調與案主的直接接觸,同案主建立“感通”;強調通過訪問、觀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析社會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家庭解決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背景
服務對象,女,60歲,育有一子,一家三口同住。丈夫中風后右手完全失去功能,病退在家。兒子患有精神病,沒有工作。服務對象曾經與兒子關系親密,相處和睦。后來因兒子患病需要吃藥,但其不愿吃藥,因此服務對象咨詢醫(yī)生能否把藥放在湯里,醫(yī)生說可以后服務對象偷偷把藥混合在湯里,但最終還是被兒子發(fā)現(xiàn),由此兒子不滿服務對象,雙方關系開始惡化。而丈夫和兒子的關系一般,且雙方容易發(fā)生沖突。
自2013年6月份起,服務對象兒子的情緒越發(fā)難以控制,對服務對象整日惡言相向,甚至會出手推撞服務對象,服務對象越來越緊張,對兒子的情況既擔心又害怕。近期服務對象兒子情緒起伏波動較大,脾氣暴躁。突然有一日下午,服務對象兒子要服務對象離開家,并揚言如果服務對象不走就要把她趕出去,并動手推打服務對象,兒子的行為已完全失控,服務對象人身安全已無法保障。但服務對象身邊并沒有什么親戚朋友,平日的交往圈子較小,不知如何得到幫助,因此主動求助社會工作者。
二、需求
1、服務對象對兒子情況擔心害怕,情緒激動,需要及時得到安撫與疏導;
2、服務對象與丈夫人身安全無法保障,需要緊急危機介入;
3、服務對象需要鏈接資源,協(xié)助其解決送兒子送院。
三、做法
1、情緒安撫,指導危機情況應對方法。
服務對象向社會工作者求助,服務對象多次哭泣,宣泄自己難過的情緒,社會工作者同理、傾聽、陪伴服務對象,服務對象情緒漸漸平復,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了解事情的具體情況,也跟服務對象兒子談過,服務對象兒子情緒暫時穩(wěn)定。為預防突發(fā)情況出現(xiàn),社會工作者指導服務對象做好預防措施,將需要看病的物品全部收在包里,同時將家里的危險物品類似刀具、火機等收起來,服務對象認真聆聽社會工作者的意見。
2、情緒疏導,多方商討制定問題解決方案
第二天服務對象來至家綜時,其表示兒子又發(fā)狂,情緒激動,服務對象強烈告訴社會工作者一定要送兒子到醫(yī)院,不然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了,而且丈夫還在家中,沒有一起出來,服務對象擔心他的安全。社會工作者安撫服務對象的情緒,并與其丈夫取得聯(lián)系,三方一同商議。最終確定了幾項方案。社會工作者在征得服務對象與其丈夫同意后,與居委、公安民警等協(xié)商,簽訂協(xié)議,協(xié)助兩老送兒子入院治療。
3、及時跟進,實施方案
服務對象兒子入院后,因兒子對其惡語相向,情緒激動,服務對象對兒子非常害怕。社會工作者一直陪伴服務對象并疏導其緊張情緒,與服務對象約定,在服務對象兒子情緒穩(wěn)定以前,社工會每兩個星期陪同服務對象一同探望其兒子,一同查閱照顧精神病患者的資料,案主在社會工作者的陪伴下情緒逐漸穩(wěn)定下來。社會工作者與醫(yī)生建立聯(lián)系,定期了解服務對象兒子的情況,在傾聽服務對象宣泄對兒子的負面情緒的時候,同理服務對象,但亦與服務對象進行對質,讓服務對象理性看待兒子好的變化,將服務對象注意力對焦在兒子的治療中,減少沉溺在負面的情緒中。
四、成效
社會工作者從接案至今,協(xié)助服務對象送兒子入院,保障服務對象人身安全。服務對象已經從非常驚恐、激動狀態(tài)恢復到以前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能夠自如應付生活,服務對象無助感也得到了緩解。以前服務對象掌握的資源少,不知道如何處理發(fā)生的危機,經過社會工作者陪伴輔導,現(xiàn)在服務對象已經學到在發(fā)生類似危機的時候要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如何向民警、街道、社工和醫(yī)院等資源方求助。經過學習,服務對象也由對精神病知識一無所知的狀態(tài),逐漸了解精神病表現(xiàn)、知道如何照顧精神病患者。
五、點評
本個案是一個直接危機處理個案?偟膩砜,社工處理的解決目標、方案、過程以及效果還是肯定的。說明社工在危機介入服務個案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之所以有這樣的.成效是因為社工以服務對象為本。在社會的共識中,精神病患者是弱勢群體,是需要關愛的對象,但又有多少人會為照顧精神病患者的照顧者考慮?他們要承受的似乎更多——生活壓力、精神壓力、人身安全、外界的眼光等等,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自己的生命也在被磨損、被傷害。在社會工作中,恰當專業(yè)的服務方式很重要,一顆理解的心同樣重要。只有真正地為服務對象考慮,以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才能通過專業(yè)的服務真正對服務對象有所幫助。
【社會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家庭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