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三章

時間:2024-07-26 22:23:29 會計證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年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三章

  【基本要求】

2017年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三章

  1.了解稅收的概念及其分類

  2.了解稅法及其構成要素

  3.熟悉稅收征管的具體規(guī)定,包括稅務登記管理、發(fā)票的要求、納稅申報及方式、稅款征收方式、稅務代

  理、稅務檢查、稅收法律制度、稅務行政復議等規(guī)定

  4.掌握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相關原理及應納稅額的計算

  【考試內容】

  第一節(jié) 稅收概述

  一、稅收的概念與分類

  (一)稅收概念與作用

  1.稅收的概念

  稅收是國家為了滿足一般的社會共同需要,憑借政治的權力,按照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強制地、無償?shù)厝〉秘斦杖氲囊环N分配形式。

  2.稅收的作用

  稅收具有組織國家財政收入、調控國家經濟運行、維護國家政權和利益等作用。

  (二)稅收的特征

  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等特征。

  (三)稅收的分類

  1.按征稅對象分類,可將全部稅收劃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等類型。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體系分類,可分為工商稅類、關稅類。

  3.按照稅收征收權限和收入支配權限分類,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

  4.按照計稅標準不同分類,可分為從價稅、從量稅和復合稅。

  二、稅法及其構成要素

  (一)稅法的概念

  稅法是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稅收征納方面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二)稅法的分類

  (1)按稅法的功能作用不同,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2)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不同,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

  (3)按稅法法律級次不同,分為稅收法律、稅收行政法規(guī)、稅收行政規(guī)章和稅收規(guī)范性文件。

  (三)稅法的構成要素

  稅法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征稅人、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稅依據(jù)、納稅環(huán)節(jié)、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免稅和法律責任等項目。其中,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率是構成稅法的三個最基本要素。

  第二節(jié) 主要稅種

  一、增值稅

  (一)增值稅的概念與分類

  增值稅是以銷售貨物、應稅服務、無形資產以及不動產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jù)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增值稅可分為生產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我國現(xiàn)行增值稅屬于消費型增值稅。

  (二)增值稅的征稅范圍

  1.征稅范圍的基本規(guī)定

  (1)銷售或者進口貨物。貨物是指有形動產,包括電力、熱力、氣體在內。銷售貨物是指有償轉讓貨物的所有權。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是指有償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但單位或個體經營者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不包括在內。

  (3)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是指有償提供服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屬于下列非經營活動的情形除外:

 、傩姓䥺挝皇杖〉耐瑫r滿足以下條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準設立的政府行基金,由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監(jiān)(印)制的財政票據(jù);所收款項全額上繳財政。

  ②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雇主提供取得工資的服務。

 、蹎挝换蛘邆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

 、茇斦亢蛧叶悇湛偩忠(guī)定的其他內容。

  2.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的具體內容

  銷售服務,是指提供交通運輸服務、郵政服務、電信服務、建筑服務、金融服務、現(xiàn)代服務、生活服務。

  銷售無形資產,是指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業(yè)務活動,無形資產包括技術、商標、著作權、商譽、

  自然資源使用權和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是指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業(yè)務互動,不動產包括建筑物、構筑物等。

  3.征收范圍的特殊規(guī)定

  (1)視同銷售貨物

  單位或個體經營者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

 、賹⒇浳锝桓镀渌麊挝换蛘邆人代銷;

 、阡N售代銷貨物;

  ③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tǒng)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于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軐⒆援a、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

 、輰⒆援a、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迣⒆援a、委托加工或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工商戶;

 、邔⒆援a、委托加工或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鄬⒆援a、委托加工或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個人。

  (2)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賳挝换蛘邆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于公益事業(yè)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趩挝换蛘邆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于公益事業(yè)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圬斦亢蛧叶悇湛偩忠(guī)定的其他情形。

  (3)混合銷售

  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服務,為混合銷售。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fā)或者零售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按照銷售貨物繳納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按照銷售服務繳納增值稅。

  上述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fā)或者零售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fā)或者零售為主,并兼營銷售服務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在內。

  (4)兼營

  兼營是指納稅人的經營范圍既包括銷售貨物和應稅勞務,又包括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與混合銷售行為不同的是,兼營是指銷售貨物、應稅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不同時發(fā)生在同一購買者身上,也不發(fā)生在同一項銷售行為中。

  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應當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按照以下方法適用稅率或者征收率:

 、偌嬗胁煌惵实匿N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從高適用稅率。

  ②兼有不同征收率的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從高適用征收率

 、奂嬗胁煌惵屎驼魇章实匿N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從高適用稅率。

  (三)增值稅的納稅人

  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應稅服務、無形資產以及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按照經營規(guī)模的大小和會計核算健全與否等標準,增值稅納稅人可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年應稅銷售額”,包括一個公歷年度內的全部應稅銷售額)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小規(guī)模納稅人標準的企業(yè)和企業(yè)性單位。一般納稅人的特點是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銷項稅額。

  下列納稅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

 、倌陸愪N售額未超過小規(guī)模納稅人標準的企業(yè);

 、诔齻體經營者以外的其他個人;

 、鄯瞧髽I(yè)性單位;

 、懿唤洺0l(fā)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yè)。

  2.小規(guī)模納稅人

  小規(guī)模納稅人是指年銷售額在規(guī)定標準以下,并且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guī)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人。

  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認定標準是:

 、購氖仑浳锷a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并兼營貨物批發(fā)或者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含本數(shù),下同)的:“以從事貨物生產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是指納稅人的年貨物生產或提供應稅勞務的銷售額占全年應稅銷售額的比重在50%。

 、趯ι鲜鲆(guī)定以外的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

 、垆N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納稅人,年應稅服務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下的。

 、苣陸愪N售額超過規(guī)定標準的其他個人、非企業(yè)性單位、不經常發(fā)生應稅行為的企業(yè)。年應稅銷售額未超過規(guī)定標準的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稱為一般納稅人。除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guī)定外,一經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后,不得專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

  (四)增值稅稅率和征收率

  1.基本稅率

  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適用于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適用13%的低稅率的除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有形動產租賃服務。

  2.低稅率

  低稅率分以下三擋:

  (1)13%

  13%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糧食、食用植物油;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制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藥、農機(不包括農機零部件)、農膜;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貨物。

  (2)11%

  提供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筑、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稅率為11%。

  (2)6%:

  納稅人銷售增值電信服務、金融服務、現(xiàn)代服務和生活服務,銷售土地使用權以外的無形資產,稅率為6% 。

  3.零稅率

  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國務院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跨境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行為,稅率為零,具體范圍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另行規(guī)定。

  4.征收率

  增值稅征收率為3%,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五)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我國增值稅實行扣稅法。一般納稅人憑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及其他合法扣稅憑證注明的稅款進行抵扣,應納增值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一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售額×適用稅率-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于進項稅額時,其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結轉到下期繼續(xù)抵扣。

  1.銷售額

  銷售額包括納稅人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納稅人采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并定價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

  2.銷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額×適用稅率

  3.進項稅額

  (1)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

 、購匿N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tǒng)一發(fā)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趶暮jP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圪忂M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或者海關進口的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fā)票或者銷售發(fā)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計算公式為: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軓木惩鈫挝换蛘邆人購進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自稅務機關或者扣繳義務人取得的解繳稅款的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2)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儆糜诤喴子嫸惙椒ㄓ嫸愴椖、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②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③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④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以及該不動產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

 、莘钦p失的不動產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于不動產在建工程。

  ⑥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

  ⑦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六)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小規(guī)模納稅人實行簡易辦法征收增值稅,并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其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小規(guī)模納稅人采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并定價方法的,應將其換算為不含稅銷售額,計算公式為: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

  (七)增值稅的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的發(fā)生時間

  (1)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不論貨物是否發(fā)出,均為收到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憑證的當天;先開具發(fā)票的,為開具發(fā)票的當天。

  (2)納稅人發(fā)生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行為的,為收訖銷售款或者索取銷售款項憑據(jù)的當天;先開具發(fā)票的,為開具發(fā)票的當天。

  (3)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為發(fā)出貨物并辦妥托收手續(xù)的當天。

  (4)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當天,無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的,為貨物發(fā)出的當天。

  (5)采取預收貨款方式銷售貨物,為貨物發(fā)出的當天;但生產銷售生產工期超過12個月的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等貨物,為收到預收款或者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納稅人提供建筑服務、租賃服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6)委托其他納稅人代銷貨物,為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貨款的當天。未收到代銷清單及貨款的,為發(fā)出代銷貨物滿180天的當天。

  (7)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的,為金融商品所有權轉移的當天。

  (8)納稅人發(fā)生視同銷售貨物行為,為貨物移送的當天。納稅人發(fā)生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行為的,其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9)納稅人進口貨物,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10)增值稅扣繳義務發(fā)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fā)生的當天。

  2.納稅期限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jù)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規(guī)定適用于小規(guī)模納稅人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的其他納稅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并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3.納稅地點

  納稅人進口貨物,應當自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納稅人銷售貨物、應稅服務、無形資產以及不動產,均應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地點申報納稅。

  二、消費稅

  (一)消費稅的概念

  消費稅是對在我國境內從事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流轉稅,是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在特定的環(huán)節(jié)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

  1.生產應稅消費品

  生產應稅消費品在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征稅。納稅人將生產的應稅消費品換取生產資料、消費資料、投資入股、

  償還債務,以及用于繼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以外的其他方面都應繳納消費稅。

  2.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

  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是指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費和代墊部分輔助材料加工的應稅消費品。

  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托方為個人外,由受托方向委托方交貨時代收代繳稅款;委托個人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委托方收回后繳納消費稅。

  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委托方用于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的,所納稅款準予按規(guī)定抵扣;直接出售的,不再繳納消費稅。

  3.進口應稅消費品

  單位和個人進口應稅消費品,于報關進口時由海關代征消費稅。

  4.批發(fā)、零售應稅消費品

  零售環(huán)節(jié)征收消費稅的金銀首飾僅限于金基、銀基合金首飾以及金、銀和金基、銀基合金的鑲嵌首飾。

  對既銷售金銀首飾,又銷售非金銀首飾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將兩類商品劃分清楚,分別核算銷售額。

  金銀首飾連同包裝物一起銷售的,無論包裝物是否單獨計價,也無論會計上如何核算,均應并入金銀首飾的銷售額,計征消費稅。

  納稅人采用以舊換新(含翻新改制)方式銷售的金銀首飾,應按實際收取的不含增值稅的全部價款確定計稅依據(jù)征收消費稅。

  (三)消費稅納稅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消費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國務院確定的銷售《消費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的消費品的其他單位和個人為消費稅納稅人。

  (四)消費稅的稅目與稅率

  1、消費稅稅目

  我國消費稅的稅目共有15個,分別是:(1)煙;(2)酒;(3)化妝品;(4)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5)鞭炮、焰火;(6)成品油;(7)摩托車;(8)小汽車;(9)高爾夫球及球具;(10)高檔手表;(11)游艇;(12)木制一次性筷子;(13)實木地板;(14)電池;(15)涂料。其中,有些還包括若干子目。

  2、消費稅稅率

  消費稅的稅率包括比例稅率和定額稅率兩類。

  (五)消費稅應納稅額

  1.從價定率征收,即根據(jù)不同的應稅消費品確定不同的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比例稅率

  2.從量定額征收,即根據(jù)不同的應稅消費品確定不同的單位稅額。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數(shù)量×單位稅額

  3.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征收,即以兩種方法計算的應納稅額之和為該應稅消費品的應納稅額。我國目前只對卷煙和白酒采用復合征收方法。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比例稅率+應稅消費品的銷售數(shù)量×單位稅額

  4.應稅消費品已納稅款的扣除

  應稅消費品若是用外購已繳納消費稅的應稅消費品連續(xù)生產出來的,在對這些連續(xù)生產出來的應稅消費品征稅時,按當期生產領用數(shù)量計算準予扣除的外購應稅消費品已繳納的消費稅稅款。

  5.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

  納稅人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用于連續(xù)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不納稅;凡用于其他方面的,應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shù)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6.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

  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按照受托方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l-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委托加工數(shù)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六)消費稅征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

  (1)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的,按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分別為:

 、俨扇≠d銷和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的,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或者無書面合同的,為發(fā)出應稅消費品的當天;

  ②采取預收貨款結算方式的,為發(fā)出應稅消費品的當天;

 、鄄扇⊥惺粘懈逗臀秀y行收款方式的,為發(fā)出應稅消費品并辦妥托收手續(xù)的當天;

 、懿扇∑渌Y算方式的,為收訖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jù)的當天。

  (2)納稅人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的,為移送使用的當天。

  (3)納稅人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的,為納稅人提貨的當天。

  (4)納稅人進口應稅消費品的,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2.消費稅納稅期限

  消費稅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l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jù)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l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一期納稅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納稅人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為一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并結清上月應納稅款。進口貨物

  自海關填發(fā)稅收專用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

  3.消費稅納稅地點

  (1)納稅人銷售的應稅消費品,以及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guī)定外,應當向納稅人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2)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托方為個人外,由受托方向機構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解繳消費稅稅款;委托個人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委托方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3)進口的應稅消費品,由進口人或者其代理人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4)納稅人到外縣(市)銷售或者委托外縣(市)代銷自產應稅消費品的,于應稅消費品銷售后,向機構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5)納稅銷售的應稅消費品,如因質量等原因,由購買者退回時,經由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后,可退還已征收的消費稅稅款,但不能自行直接抵減應納稅稅款。

  三、企業(yè)所得稅

  (一)企業(yè)所得稅的概念

  企業(yè)所得稅是對我國企業(yè)和其他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企業(yè)分為居民企業(yè)和非居民企業(yè)。居民企業(yè)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qū))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yè)。非居民企業(yè)是指依照外國(地區(qū))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yè)。

  (二)企業(yè)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居民企業(yè)應就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作為征稅對象。

  非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fā)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lián)系的所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三)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

  1.基本稅率為25%。適用于居民企業(yè)和在中國境內設有機構、場所且所得與機構、場所有關聯(lián)的非居民企業(yè)。

  2.優(yōu)惠稅率。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yè),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四)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應納稅所得額為企業(yè)每一個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之后的余額,應納稅所得額有兩種計算方法:

  直接計算法: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額-免稅收入額-各項扣除額-準予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額

  間接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1.收入總額

  企業(yè)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2.不征稅收入

  不征稅收入是指從性質和根源上不屬于企業(yè)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不負有納稅義務并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組成部分的收入。如財政撥款、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其他不征稅收入。

  3.免稅收入

  免稅收入是指屬于企業(yè)的應稅所得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免予征收企業(yè)所得稅的收入。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yè)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yè)從居民企業(yè)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lián)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等。

  4.準予扣除項目

  企業(yè)實際發(fā)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等,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5.不得扣除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yè)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企業(yè)發(fā)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以外的捐贈支出。企業(yè)發(fā)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6)贊助支出,是指企業(yè)發(fā)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各種非廣告性支出;

  (7)企業(yè)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yè)內營業(yè)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yè)內營業(yè)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8)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6.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的稅前扣除

  (1)企業(yè)發(fā)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

  (2)企業(yè)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guī)定外,企業(yè)發(fā)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7.業(yè)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的稅前扣除

  (1)企業(yè)發(fā)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yè)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fā)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yè))收入的5%。

  (2)企業(yè)發(fā)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guī)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yè))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8.虧損彌補

  納稅人發(fā)生年度虧損的,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xù)彌補,但是延續(xù)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5年。

  (五)企業(yè)所得稅征收管理

  1.納稅地點

  居民企業(yè)一般以企業(yè)登記注冊地為納稅地點,但登記注冊地在境外的,以企業(yè)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為納稅地點。

  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或營業(yè)機構,由該居民企業(yè)匯總計算并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2.納稅期限

  企業(yè)所得稅實行按年(自公歷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年終后5個月內進行)、多退少補的征納方法。

  納稅人在一個年度中間開業(yè),或者由于合并、關閉等原因,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3.納稅申報

  按月或按季預繳的,應當自月份或季度終了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四、個人所得稅

  (一)個人所得稅的概念

  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稅。

  (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住所和居住時間為標準分為居民納稅義務人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1.居民納稅義務人

  居民納稅義務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但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無限納稅義務,其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要在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

  2.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在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和稅率

  1.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

  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共有11個應稅項目:(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10)偶然所得;(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2.個人所得稅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3%~45%的超額累進稅率。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超額累進稅率。

  3.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故其實際稅率為14%。

  4.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四)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35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每月收入額-35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等)×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3.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減除必要費用,是指按月減除3500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納稅年度收入總額-必要費用)×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4.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

  (2)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

  (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5.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1-30%)

  6.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五)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1.自行申報

  下列人員為自行申報納稅的納稅義務人:

  (1)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

  (2)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3)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5)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2.代扣代繳

  凡支付個人應納稅所得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軍隊、駐華機構(不含依法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的

  駐華使領館、聯(lián)合國及其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個體戶等單位或者個人,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

  第三節(jié) 稅收征收管理

  一、稅務登記

  稅務登記是稅務機關依據(jù)稅法規(guī)定,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登記管理的一項法定制度,也是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法定手續(xù)。

  稅務登記種類包括:(1)開業(yè)登記;(2)變更登記;(3)停業(yè)、復業(yè)登記;(4)注銷登記;(5)外出經營報驗登記;(6)納稅人稅種登記;(7)扣繳義務人扣繳納稅登記。

  二、發(fā)票開具與管理

  (一)發(fā)票的種類

  常見的發(fā)票有:(1)增值稅專用發(fā)票;(2)普通發(fā)票;(3)專業(yè)發(fā)票。

  (二)發(fā)票的開具要求

  1.單位和個人應在發(fā)生經營業(yè)務、確認營業(yè)收入時,才能開具發(fā)票。

  2.單位和個人開具發(fā)票時應按號碼順序填開,填寫項目齊全、內容真實、字跡清楚、全部聯(lián)次一次性復寫或打印,內容完全一致,并在發(fā)票聯(lián)和抵扣聯(lián)加蓋單位財務印章或者發(fā)票專用章。

  3.填寫發(fā)票應當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區(qū)可以同時使用當?shù)赝ㄓ玫囊环N民族文字。

  4.使用電子計算機開具發(fā)票必須報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并使用稅務機關統(tǒng)一監(jiān)制的機打發(fā)票。

  5.開具發(fā)票時限、地點應符合規(guī)定。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借、轉讓、代開票;不得拆本使用發(fā)票;不得自行擴大專業(yè)發(fā)票適用范圍。

  三、納稅申報

  納稅申報有直接申報、郵寄申報、數(shù)據(jù)電文、簡易申報以及其他申報方式。

  直接申報是一種傳統(tǒng)申報方式。郵寄申報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實際申報日期。采用數(shù)據(jù)電文申報的,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tǒng)接收數(shù)據(jù)電文的,該數(shù)據(jù)電文進入特定系統(tǒng)的時間,視為申報、報送到達的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tǒng)的,該數(shù)據(jù)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tǒng)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實行定期定額征收方式的納稅人,經稅務機關批準,可以繳納稅款憑證代替申報,并可簡并征期。

  四、稅款征收

  (一)稅款征收方式

  1.查賬征收

  查賬征收適用于經營規(guī)模較大、財務會計制度較為健全、能夠認真履行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2.查定征收

  查定征收適用于生產經營規(guī)模較小、產品零星、稅源分散、會計核算不健全,但能控制原材料或進銷貨的小型廠礦和作坊。

  3.查驗征收

  查驗征收適用于經營品種比較單一,經營地點、時間和商品來源不固定的納稅單位。

  4. 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是稅務機關對不能完整、準確提供納稅資料的納稅人采用特定方式確定其應納稅收入或應納稅額,納稅人據(jù)以繳納稅款的一種方式。

  5.定期定額征收

  定期定額征收適用于生產、經驗規(guī)模小,確實沒有建賬能力,經過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報經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批準,可以不設置賬簿或者暫緩建賬的個體工商戶(包括個人獨資企業(yè))。

  6.代扣代繳

  負有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在向納稅人支付款項時,從所支付的款項中依法直接扣收稅款并代為繳納。

  7.代收代繳

  負有收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在向納稅人收取款項時依法收取稅款。

  8.委托代征稅款

  委托代征稅款是指稅務機關委托代征人以稅務機關的名義征收稅款,并將稅款繳入國庫的方式。

  9.其他方式

  (二)稅收保全措施

  1.稅收保全措施適用情形

  稅務機關有根據(jù)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的,可以在規(guī)定的納稅期之前,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fā)現(xiàn)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收入跡象的,稅務機關可以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如果納稅人不能提供納稅擔保,經縣以上稅務局局長批準可以采取稅收保全措施。

  2、稅收保全的措施

  (1)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捌渌敭a”是指納稅人的房地產、現(xiàn)金、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和動產。

  3.稅收保全的解除

  納稅人在稅務機關采取稅收保全措施后,按照稅務機關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稅款或者銀行轉回的完稅憑證之日起1日內解除稅收保全。

  4.不適用稅收保全的財產

  個人及其所撫養(yǎng)家屬維持生活必需品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稅收保全措施的范圍之內。

  (三)稅收強制執(zhí)行

  1.稅收強制執(zhí)行的適用情形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未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稅務機關可以采取強制措施。

  2.稅收強制執(zhí)行措施的形式

  (1)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2)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稅務機關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時,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zhí)行。個人及其所扶養(yǎng)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強制執(zhí)行措施的范圍之內。

  (四)稅款的退還與追征

  1、稅款的退還

  納稅人多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fā)現(xiàn)后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內發(fā)現(xiàn)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并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后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在結清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后向稅務機關提出退還多繳稅款要求的,稅務機關不予受理。

  2、稅款的追征

  (1)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3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2)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3年內可以追征稅款,并加收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即數(shù)額在10萬元以上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5年。

  (3)對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其他當事人偷稅、抗稅、騙稅等原因而造成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或騙取的退稅款,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追征。

  五、稅務代理

  (一)稅務代理的概念

  稅務代理指代理人接受納稅主體的委托,在法定的代理范圍內依法代其辦理相關稅務事宜的行為。

  (二)稅務代理的特征

  稅務代理具有公正性、自愿性、有償性、獨立性和確定性等特征。

  (三)稅務代理的法定業(yè)務范圍

  稅務代理人可以代理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所委托的各項涉稅事宜。

  六、稅務檢查

  稅務機關有權根據(jù)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及其他有關業(yè)務事項進行審查、核實、監(jiān)督活動。稅務機關在行使稅務檢查權時,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

  七、稅收法律責任

  (一)稅收違法的行政處罰

  稅收違法的行政處罰形式主要有責令限期改正、罰款、沒收財產、收繳未用發(fā)票和暫停發(fā)票和停止出口退稅權等。

  (二)稅收違法的刑事處罰

  稅收違法的刑事處罰形式主要有拘役、判處徒刑、罰金和沒收財產等。

  八、稅務行政復議

  (一)復議范圍

  1.征稅行為

  2.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為

  3.發(fā)票管理行為,包括發(fā)售、收繳、代開票等。

  4.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zhí)行措施。

  5.行政處罰行為:罰款;沒收財物和違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稅權。

  6.不依法履行下列職責的行為:頒發(fā)稅務登記;開具、出具完稅憑證、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行政賠償;行政獎勵;其他不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

  7.資格認定行為。

  8.不依法確認納稅擔保行為。

  9.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

  10.納稅信用等級評定行為。

  11.通知出入境管理機關阻止出境行為。

  12.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申請人對上述第1項規(guī)定的行為不服的,應當先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申請人對上述第1項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具體行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二)復議管轄

  對各級國家稅務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上一級國家稅務局申請行政復議。對國家稅務總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國家稅務總局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申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的裁決為最終裁決。

  對各級地方稅務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選擇向其上一級地方稅務局或者該稅務局的本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三)行政復議決定

  1.行政復議的決定做出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2.行政復議決定的種類

  (1)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依據(jù)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shù),決定維持。

  (2)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3)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復議機關應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主要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適用依據(jù)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職權或者濫用權力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shù)摹?/p>

  (4)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應當賠償?shù),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3.行政復議決定的效力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三章】相關文章:

2017年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二章03-05

2017年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五章03-05

2017年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四章03-05

2017年會計證考試大綱《財經法規(guī)》第一章03-09

2017會計資格考試《財經法規(guī)》考試大綱03-10

山東會計證考試《財經法規(guī)》真題答案10-09

天津會計證財經法規(guī)考試真題及答案10-09

2016浙江會計證考試財經法規(guī)預測題03-08

2017會計證考試《財經法規(guī)》備考題及答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