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武夷山大紅袍的傳說
武夷山大紅袍是武夷山最負盛名的茶,被譽為“茶中之王”,生長在九龍窠內(nèi)的一座陡峭的巖壁上。經(jīng)茶師評定,大紅袍茶沖至9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武夷山大紅袍的傳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武夷山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巖茶之王,堪稱國寶,產(chǎn)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巖韻”特征,飲后齒頰留香,被譽為“武夷茶王”。大紅袍茶樹為灌木型,為千年古樹,九龍窠陡峭絕壁上僅存4株,產(chǎn)量稀少,被視為稀世之珍。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贾袪钤螅皝碇轮x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后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醫(y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后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采制茶葉悉數(shù)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大紅袍傳說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有個朝代的皇后生病,可是怎么治都無法醫(yī)治好,于是皇帝就命太子去民間尋找治愈之方,太子就出來尋找了,在找尋途中碰到有一老人被老虎攻擊,于是就將老人救下,老人為感謝太子救命之恩,于是問太子有什么可以幫助的,太子就將皇后生病的事情告訴了老人家,于是老人家陪太子往武夷山九龍窠采下茶樹葉子。太子將茶葉帶回京城讓皇后飲用,果然皇后病好了,皇帝很高心于是賞賜大紅袍給茶樹御寒,封老人為護樹將軍,后來這茶就被稱為大紅袍了。
大紅袍傳說二
還有個傳說是說有個秀才進京去趕考,在經(jīng)過武夷山時病倒了,剛好被一方丈遇到便將其帶回廟中救治,方丈將九龍窠采下茶樹葉子泡成茶給秀才喝,后來沒幾天秀才就康復(fù)了,進京考試高中狀元,因此回來報答方丈,同時帶了茶葉進京想獻給皇上,恰好皇上這時病了,怎么治都不好,后來喝了這個茶,病就好了,于是御賜紅袍一件并讓狀元帶去批在樹上,同時封為御茶,年年進貢。后來這茶就被稱為大紅袍了。
大紅袍傳說三
大紅袍母樹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巖住有一位勤勞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災(zāi)年間,有一天遇見一位病危的白發(fā)老人……
急忙扶著老人進屋,把自己當飯吃的野菜湯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龍頭拐杖給老婆婆,又從口袋摸出二粒種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個坑,種下種子蓋好土,落些水……
而后老人飄然騰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話,把種子種好,不久果真長出了茶樹,人們驚嘆為神仙所賜的神茶。
后來卻被當官的知道,可因沒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惱羞成怒,把茶樹連根鏟除……老婆婆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著拐杖剛出門,就看見幾個男人正扛著·樹根走過來,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樹根上,誰知龍頭拐杖忽然變成了一片紅云,載著那樹根在空中打了三個圈,冉冉飛去,飛進了九龍窠,落在半山腰……
第二年長出了茶樹……
以后茶樹發(fā)了,長成三株。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紅袍的來歷。
拓展閱讀
武夷山大紅袍的喝法與沖泡方法
武夷山大紅袍是福建的名茶,外形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下面我們來談?wù)勎湟纳酱蠹t袍的喝法與沖泡方法。
武夷山大紅袍的喝法:
大紅袍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于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jīng)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對健康人群并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癥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zhì)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fā)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大紅袍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武夷山大紅袍的沖泡方法具體為下:
首先是要準備一套工夫茶具,白瓷蓋碗的即可。也可用紫砂壺,但比較麻煩,初學者不宜。其次,需要掌握沖泡要領(lǐng)。武夷山的余澤嵐先生歸納為三點:好水,沸水,快出水。好水就是選擇適合沖泡的水,最好的當然是南方的山泉水,但一般城市沒有這個條件,可選擇優(yōu)質(zhì)桶裝礦泉水或純凈水,以口感清冽甘甜為上。沸水就是一定要將水燒沸,一般用電隨手泡現(xiàn)燒現(xiàn)泡即可,溫度應(yīng)達攝氏95度以上。應(yīng)注意沸水高沖,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壺、杯表面泡沫、凈蓋后蓋好分杯應(yīng)低斟,可減少茶香飄逸。一般來說,小蓋碗置茶5—7克,時間不超過20秒就應(yīng)出湯;驹瓌t是寧淡勿濃,先淡后濃。
關(guān)于世界各國茶風俗介紹:
茶葉起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的國家。而在世界各國許許多多的具有本國特色的茶風茶俗,頗有趣味。
下面就關(guān)于世界各國茶風俗做一介紹:
中國茶葉的外傳始于唐代。
公元805 年,中國茶種傳入日本。第二年,中國的制茶工具及茶葉蒸、搗、烘、焙技術(shù)也傳入日本,至今還保留著唐代傳入日本的珍貴茶樹。日本是受中國文化傳統(tǒng)影響最深刻的國家。中國茶傳入日本后,同時也將茶文化帶了進去。茶成了日本上下皆崇尚的風俗,是人們?nèi)粘I钪械谋仨氾嬈。他們在繼承中國茶風茶俗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了中國的茶文化,將中國的飲茶禮節(jié)發(fā)展為“ 茶道”,并專門設(shè)立了茶的節(jié)日—— 茶碗節(jié),以及其他節(jié)日的茶文化習俗。
日本的茶道,有一整套完整的飲茶禮儀, 是一種高度發(fā)展的飲食文明,是日本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舉行茶道的時間有朝茶(上午7 時),飯后(上午8 時),消晝(正午12 時)和夜話(下午6 時)。茶室的入門處一般只裝1m高的格子門,彎腰才能進去。日本人認為茶道可以培養(yǎng)優(yōu)雅文靜的舉止和寬舒的胸懷。
印度人喜歡喝茶和奶茶。忌用左手敬茶,認為左手是低下的、不潔的,必須用右手敬茶。印度人喜歡喝紅茶。印度教徒習慣分食,如果是別人用過的茶杯,也必須洗干凈以后再用。
斯里蘭卡4~5月月圓日的維莎迦節(jié),即世界佛陀日,這天機關(guān)、團體和善男善女在街頭建起齋棚進行施舍。他們相信施舍可以得福。而施舍的食物中,奶茶是主要的的一種。斯里蘭卡僧伽羅人特別愛喝紅茶,1 日3 次,喝時要加糖塊,有的還加入牛奶。糖和茶是他們必不可少的食物。據(jù)統(tǒng)計,每年每人平均用茶葉1.5 kg。
伊朗新年的第13 天是“ 避鬼日”。這天,在戰(zhàn)爭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到公墓,在親人的墓旁煮茶做飯,陪伴長眠地下的親人度過一天。
公元828 年即唐大和二年,新羅(即今朝鮮) 使官由中國帶回茶種,朝鮮也開始種茶、飲茶。朝鮮人很愛喝茶,除了人們常飲的茶外,還喜歡用人參茶、生姜茶、麥芽茶。
在亞洲的其他國家,雖然茶進入的時間有先有后,但茶俗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蒙古國最愛吃的是磚茶,是他們國家三大食品之一,成為飲食風俗。
12 月17 日是不丹國慶節(jié)。在具有民族風格的傳統(tǒng)慶;顒又,有一項是國王請客吃飯,參加大會的人列隊入座臨時搭起的帳篷時,國王要親自執(zhí)壺給大家斟茶。陪同國王一起斟茶的還有國王的親眷和高級官員。當人們喝完摻有奶油加鹽的茶以后,才開始用餐,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最高級的禮節(jié)。
在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庫爾德人每天有喝紅茶的習慣。喝茶時,他們總是把茶熬得濃濃的,然后倒入只能容納15 ml 左右的小杯子里,再加入砂糖。他們有個成文的規(guī)矩,那就是每人每次只喝一杯。紅茶也是庫爾德人招待客人的傳統(tǒng)飲料。外來的客人不論走到何處,熱情的庫爾德人定會端出飄香的紅茶來招待,賓主席地而坐邊飲邊聊,別有一番風趣。
土耳其人大都喜喝加白糖的紅茶。不少人一起床,首先就煮一壺茶喝,然后才刷牙、洗臉、吃早飯。飲茶是新加坡人的普遍愛好。每當家中來客,首先以茶水款待。新春佳節(jié), 主人與客人往往共飲“ 元寶茶”,寓有“ 財運亨通”之意。沙特阿拉伯人早餐一片面包,一杯清茶。午餐、晚餐不喝飲料,但飯后要喝茶或咖啡。
巴基斯坦人的主要飲料是奶茶,多以紅茶為原料。方法是先煮茶,然后取出葉子,再加進鮮奶和糖。早起喝奶茶一人一杯,加幾塊點心。機關(guān)工作人員和工廠工人,每天上下午還有法定的喝奶茶時間,有茶房專備煮好的茶,供職工飲用。
阿富汗人也喜歡喝茶,有奶茶、磚茶等。請人喝茶往往要連喝3 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誼,第三杯是禮節(jié)性的,如果確實不想再喝,可用雙手在杯子上蓋一下,以示謝絕。有時到商店去,老板也會請顧客喝茶。越南人特別喜歡中國茶。他們在用餐時,飯菜旁總有茶壺,供飯間或飯后喝茶。
16 世紀,中國茶開始傳入西方,茶俗也隨之傳入。西方人的茶會是一種吃喝聊天的小聚。幾個人在一起談話飲茶,主要以交談為目的。舉行茶會的時間一般在下午4 時左右,也有上午10 時舉行的。茶盤中常備有茶壺、濾茶器、茶葉缸、牛奶壺、糖缸和熱水壺等。每位茶客有一只茶杯和茶托、茶匙。喝茶時,可以根據(jù)各人的愛好,自己加牛奶或方糖,或加一小片檸檬等。然后用茶匙輕輕攪拌后將茶匙放在小碟內(nèi);喝時右手端杯就著口喝,不能用匙舀著喝;有的是茶葉留在杯里喝,有的則先用濾茶器濾去茶葉,只將茶水倒入杯子再喝。舉行茶會不用發(fā)請柬, 只須口頭或電話邀請。茶會后也不必寫信或打電話向主人致謝。
比利時人午餐、晚餐后喜歡喝香片茶。
漢族的飲茶方式與風俗:
漢族的飲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致說來,重在意境,以鑒別香氣、滋味,欣賞茶姿、茶湯,觀察茶色、茶形為目的,自娛自樂,謂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細啜緩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勞動之際,汗流夾背,或炎夏暑熱,以清涼、消暑、解渴為目的,手捧大碗急飲者;或不斷沖泡,連飲帶咽者,謂之喝茶。
不過,漢族飲茶,雖然方式有別,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飲,其方法就是將茶直接用滾開水沖泡,無須在茶湯中加入姜、椒、鹽、糖之類佐料,屬純茶原汁本味飲法,認為清飲能保持茶的“純粹”,體現(xiàn)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純粹”,體現(xiàn)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代表性的,則要數(shù)品龍井、啜烏龍、吃蓋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在漢族飲茶風俗中,除了廣東福建等地的工夫茶以外,講究一些的一般是用蓋碗來泡茶。許多地方都有用蓋碗泡茶的習慣,但以四川最有代表性。不但茶館里用蓋碗,普通家庭里也喜歡用蓋碗。蓋碗是三件套,蓋,碗,托。用蓋碗泡茶確實既方便有實用,既可揭蓋聞香,又能觀賞茶湯。能趁熱喝,還不燙手。早在唐代就有了帶托的茶盞了,據(jù)說是唐代府尹崔寧的女兒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她嫌端茶盞時燙手,就想了個辦法,把蠟燭烤軟,上面放個小碟子,就成了盞托,不燙手了,傳到工匠那里,就制成了帶托的茶盞了。四川的茶博士用蓋碗沏茶成了一門技術(shù),甚至是絕技。長嘴大銅壺,青花瓷蓋碗,茶托茶碗一串串從茶博士的手里飛出去。令人眼花繚亂,卻都能準確地落在客人的桌前。茶博士離得很遠沖茶,如同蜻蜓點水,有的還能做出花樣動作,高難度動作。
文士茶是早年流行于江西婺源文人學士中的傳統(tǒng)茶俗,也是用蓋碗品飲,蓋碗又稱“三才碗”,代表天、地、人的和諧。文士茶講究飲茶人士之文雅、飲茶環(huán)境之清雅、飲茶器具之高雅,追求湯色清、氣韻清、心境清,以達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東南亞國家的飲茶風俗
茶文化閱讀9月4日賞: 泰國北部地區(qū),與中國云南接壤,這里的人們有喜歡吃腌茶的風俗,其法與出自中國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樣,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實是一道萊,吃時將它和香料拌和后,放進嘴里細嚼。又因這里氣候炎熱,空氣油濕,而用管時吃腌茶,又香又涼。所以,腌茶成了當?shù)厥来鄠鞯囊坏兰页s。
在一日三餐中,印度尼西亞人民認為午餐比早、晚餐更重要,飯菜的品種花樣也比較多。但他們有個習慣,不管春、夏、秋、冬,吃完午餐以后,不是喝熱茶,而是要喝一碗冰冷的涼茶。涼茶,又稱冰茶,通常用紅茶沖泡而成,再加入一些糖和作料,隨即故人冰箱,隨時取飲。
越南毗鄰中國廣西,飲茶風俗與中國廣西有些相仿。此外,他們還喜歡飲一種玳玳花茶。玳玳花潔白馨香,越南人喜歡把玳玳花曬干后,放上3—5朵,和茶葉一起沖泡飲用。由于這種茶是由玳玳花和茶兩者相碰‘故名玳玳花條。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經(jīng)沖泡后,綠中透出點點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來又芳香可口。如此飲茶,饒有情趣。
【武夷山大紅袍的傳說】相關(guān)文章:
大紅袍算紅茶嗎11-11
選購大紅袍茶葉的方法04-11
怎么辨別大紅袍的好壞08-12
大紅袍沖泡水溫及方法02-28
大紅袍和祁門紅茶哪個好02-03
沖泡大紅袍的八個步驟06-27
大紅袍屬于紅茶還是烏龍茶05-08
武夷山導(dǎo)游詞「精選」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