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
《黃帝內(nèi)經(jīng)》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yī)學(xué)典籍,傳統(tǒng)醫(yī)學(xué)四大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為《難經(jīng)》、《傷寒雜病論》、《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下面是jbys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神
作者:古代醫(yī)者
一、闡述了廣義的“神”,一方面本于先天的父母之精,另一方面又依靠后天的不斷補給,包括自然界的大氣和水谷之精氣。因此,針刺治療上必須首先掌握人的生命活動情況——“本于神”;在日常養(yǎng)生上,要經(jīng)常注意適應(yīng)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和調(diào)攝精神情志活動,否則可能產(chǎn)生各種病變。
二、闡述了神、魂、魄、意、志的意義及其與五臟的關(guān)系。
三、敘述各臟因情志不節(jié)的影響所發(fā)生的病癥,指出要根據(jù)虛實的不同征候進行調(diào)治。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臟①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②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diào)剛?cè)。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x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謶终,神蕩憚而不收。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月囷脫肉,毛悴色夭死于冬③。
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恍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于春。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tài),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針不可以治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jīng)溲不利。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④。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diào)之也。
【注釋】
、僖鶝u離臟:淫,過度,這里指過度放縱。離藏,五臟所藏的血氣精神耗散。
②德:天地萬物的運化規(guī)律,如四季更替、萬物盛衰的自然變化。
、鬯烙诙喊次逍信鋵伲膶倩,冬季為水,而水克火,心氣在冬季受克更為虛弱,屬于心的病癥就會加重,如果不能耐受將會死亡。以下的“死于春”、“死于秋”、“死于夏”也為同理。
、苄赜鱿ⅲ盒夭棵洕M,仰面呼吸的意思。
【譯文】
黃帝問岐伯道:運用針刺的一般法則,必須以人的生命活動為根本。因為血、脈、營、氣、精、神,這些都屬五臟所藏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和動力。如果七情過度,使其與內(nèi)臟分離,那么精氣就隨之而散失,魂魄不定而飛揚,志意無主而恍亂,思考決斷能力喪失,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竟是天生的災(zāi)難,還是人為的過失呢?什么叫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教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天所賦予人的是“德”(如自然界的氣候、日光雨露等),地所賦予人的是“氣”(如地面上的物產(chǎn))。因此,由于天之德下行與地之氣上交,陰陽相結(jié)合,使萬物化生,人才能生存。人之生命的原始物質(zhì),叫做精;男女交媾,兩精結(jié)合而成的生機,叫做神;隨從神氣往來的精神活動,叫做魂;從乎精的先天本能,叫做魄;脫離母體之后,主宰生命活動的,叫做心;心里憶念而未定的,叫做意;主意已考慮決定,叫做志;根據(jù)志而反復(fù)思考,叫做思;思考范圍由近及遠,叫做慮;通過考慮后而毅然處理,叫做智。
所以聰明的人保養(yǎng)身體,必定是順從四時節(jié)令變化,來適應(yīng)氣候的寒暑,不讓喜怒過度,注意正常的飲食起居,節(jié)制陰陽的偏頗,調(diào)劑剛?cè)岬幕顒。這樣,四時不正的邪氣也難以侵襲,從而能夠獲致長壽而不易衰老。
恐懼和思慮太過能損傷心神,神傷而恐懼的情緒時時流露于外。因悲哀太甚,內(nèi)傷肝臟,能使正氣耗竭以至絕滅而死亡。喜樂過度,使神氣渙散而不守。憂愁太甚,使氣機閉塞不通。大怒以后,能使神識昏迷?謶痔,也使神氣散失而不收。
心因恐懼和思慮太過而傷及所藏之神,神傷便會時時恐懼,不能自主,久而大肉瘦削,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冬季。
脾因憂愁不解而傷及所藏之意,意傷便會胸膈煩悶,手足無力舉動,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春季。
肝因悲哀太過而傷及所藏的魂,魂傷便會狂妄而不能精明,舉動失常,同時使人前陰萎縮,筋脈拘攣,兩脅不能舒張,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秋季。
肺因喜樂太過而傷及所藏的魄。魄傷便會形成癲狂,語無倫次,皮毛肌膚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夏季。
腎因大怒不止而傷及所藏的志,志傷便會記憶力衰退,腰脊不能俯仰轉(zhuǎn)動,皮毛憔悴,氣色枯夭,死亡在夏季。
因此,用針治病,應(yīng)當仔細察看病人的神情與病態(tài),從而了解其精、神、魂、魄、意、志有無得失的情況,如果五臟之精已經(jīng)耗傷,就不可以妄用針刺治療。
肝臟主藏血,血中舍魂,肝氣虛則易產(chǎn)生恐懼,肝氣實則容易發(fā)怒。
脾臟主藏營,營中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能運動,五臟缺乏營氣而不能發(fā)揮正常的功能,脾氣實則發(fā)生腹中脹滿,大小便不利。
心臟主藏脈,脈中舍神,心氣虛易產(chǎn)生悲感,心氣實則喜笑不止。
肺臟主藏氣,氣中舍魄,肺氣虛則發(fā)生鼻塞呼吸不利、短氣,肺氣實則喘促胸滿,仰面呼吸。
腎臟主藏精,精中舍志,腎氣虛則四肢厥冷,腎氣實則小腹作脹。五臟發(fā)生病變,必須審察其病狀,進一步分析其病癥屬虛還是屬實,然后謹慎地進行調(diào)治。
【黃帝內(nèi)經(jīng)原文】相關(guān)文章:
愛蓮說原文08-27
師說原文12-04
口技原文09-12
《仕經(jīng)》原文05-13
飲酒原文及翻譯08-02
將進酒原文06-09
氓原文譯文09-14
濟南的冬天原文04-13
馬說原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