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習俗及傳統(tǒng)
冬至,俗稱“冬節(jié)” , 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天會變長,黑夜會變短。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冬至的習俗及傳統(tǒng),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一、吃餃子。
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醫(y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辭官回鄉(xiāng)后,看到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因而命其弟子搭臺筑灶,把羊肉和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吃。人們吃后,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便叫"餃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以此類推,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qū)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為什么冬至吃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y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y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其返鄉(xiāng)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的習俗及傳統(tǒng)】相關文章:
2022冬至習俗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補冬”08-15
浙江冬至習俗10-06
溫州冬至的習俗10-26
潮汕冬至習俗07-14
冬至的來歷及習俗08-07
莆田冬至習俗10-24
廣東冬至習俗07-29
蘇州冬至習俗08-28
上海冬至習俗09-26
東莞冬至的習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