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典舞需要的能力
古典舞,舞蹈形式,定名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中國舞的代表分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典舞需要的能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古典舞既然有它的特殊性,那么,古典舞演員就必須具備表演古典舞的特殊能力,近年來,我們通過對古典舞動作五十七例的分析:既對軟開度練習十一例、舞姿聯(lián)系十六例、技術練習三十三例進行了剖析,進一步明確了柔韌能力、身韻能力、技術能力是培養(yǎng)古典舞演員的關鍵,是達到高水平訓練古典舞演員的路子,也是通向科學系統(tǒng)化的途徑。
(一)軟開度的能力
古典舞的舞姿復雜,技術難度高且運動幅度大,因此,需要關節(jié)韌帶和肌肉柔韌性強。從近六十例動作的解剖分析中表明,在關節(jié)處運動幅度90度或超過90度以上的動作,就有五十個之多占總動作數(shù)量的82%。此外,民族舞演員在完成舞姿及技術時所動用人體的關節(jié)也相當多,用以表達感情和完成技術的主要部位就有十九個。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演員完成某動作時,同時動用十九個部位的大幅度動作是較少的,但古典舞的許多舞姿和技巧是需要十九個部位都應用的。如(臥云)。
古典舞的舞姿有開又有關(開、關指外旋和內旋)。不僅不同類型和不同動作存在著開關之分,而且同一動作也有開有關,“弓箭步”動作也是一開一關,從五十七例動作的分析,需要下肢開的動作有48個,占總動作量的84%;需要下肢關的動作只有15個,占總動作量的26%。因此,下肢動作也還是以開為主。
古典舞中,足的應用是有繃也有勾的。不同類型的動作或同類型的動作都是如此。但從五十七例動作中分析,需要足繃的動作有44個,占總動作量的77%;需要足勾的動作14個,占總動作量的24%。因此足在勾、繃應用中,是以繃為主的。古典舞中足的應用除了勾、繃、開、關之外,還有內翻和外翻。因此,作為一個古典舞的舞蹈演員需要有較全面的軟開度能力。需要關節(jié)具備多種能力,使關節(jié)的屈伸、外旋與內旋、外展與內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身韻的能力
舞姿與身法是古典舞的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韻律,它們之間的變換可以構成千姿百態(tài),舞姿的子午相立體造型,是由擰傾、屈伸、俯仰、縱橫等形狀所構成的,它呈現(xiàn)出擰傾中的宛轉與修長,屈伸中的收與放,俯仰、縱橫的交融與變化。這個變化決定著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穩(wěn)度。這“三度”又需要人體中段的高度柔韌與力量為基礎。至于連接舞姿的身法更是以腰為軸心而發(fā)力帶動全身的。因此,訓練腰部的應用能力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關鍵。無論是提、沉、沖、靠,或是平圓、立圓8字圓以及擰、傾屈……關鍵都在腰的應用。
所以,訓練脊椎的屈伸、回旋與側旋是絕不容忽視的。其次,古典舞的舞姿和身法都離不開圓的規(guī)律。足要在踝關節(jié)處作勾、撇、繃;小腿要在膝關節(jié)處作跨、蹁;大腿在髖關節(jié)處作環(huán)動;手在腕關節(jié)處作上盤、下盤;前臂要在肘關節(jié)處作晃手;上臂要在肩關節(jié)處作搖臂;腰、胸、頸要回旋……都在圍繞一個“圓”字。因此,練習關節(jié)的環(huán)旋又是完成身法舞姿的必要手段,而身法和舞姿的能力訓練,又必須抓住以“圓”為規(guī)律的核心進行,才能抓到訓練的根本。
(三)跳、轉、翻技術的能力
1、除了小、中、大的舞姿跳以外,還有各種技巧和特技。它們的特點是:
A爆發(fā)力強。原因是古典舞技巧的運用幅度大,兩腿在髖關節(jié)處要構成90度以上的鈍角。如飛腳、各種飛燕。而由于空中舞姿的多種變換,也需要借用爆發(fā)力強的快速騰空方法去完成動作。如大躍步。有些特技,如躺身蹦子,要求軀干盡量接近水平線,因而推地足的爆發(fā)力就顯的必要了。
B古典舞有些技術的連接,通常應用跑步、拖步或者直接推地跳起,他可以使動作顯出輕、漂、脆的特色。C連續(xù)縱跳的能力也是特點之一。如橫飛燕的復合動作。它們也都必須應用爆發(fā)力去完成各類空中技術。許多彈跳中的技術,都必須應用對地面的加速度力,才能獲得更大的、向上的反作用力,從而贏得空間,達到古典技術美的程度。
2、“轉”有小舞姿轉和大舞姿轉。A在垂直軸上的平板旋能力。如平轉。B在垂直軸上的擰傾能力。如斜探海轉。C在平衡狀態(tài)下的俯旋能力。如荷葉轉。以上不同舞姿轉所應用重心的形式也不同:如平旋類屬于直立重心,擰傾類屬于螺旋重心,而俯旋和仰旋則屬于平衡重心。
3、“翻”餓特點是身體在傾斜中的水平翻轉,即“以腰為軸,以臂為輪”的翻轉,是古典舞的特殊技術。
總括起來,古典舞的特殊能力可分為如下五個方面:關節(jié)柔韌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與環(huán)旋;跳的爆發(fā)力;轉中的三種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線。
擴展資料:
1.古典舞簡介
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是在民族民間傳統(tǒng)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yè)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chuàng)造,并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具有一定典范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創(chuàng)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稱作“戲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戲曲與舞蹈之間的混合物,也就是說還未完全從戲曲中蛻變出來,稱它為戲曲,它已去掉了戲曲中最重要的唱與念,說它是舞蹈,它還大量保持著戲曲的原態(tài)。戲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為了演故事服務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戲也還是戲,其舞對角色行當?shù)膹膶傩砸彩鞘瞩r明的。
2.古典舞的基本手位:
。1)蘭花掌:大拇指與中指指節(jié)微貼,使虎口自然與手掌合攏,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余3指指尖上翹的形態(tài)。
。2)蘭花指:大拇指與中指松弛地相搭連,形成O狀,同時,食指伸出上翹,其余兩指松弛地與中指并攏,形成秀麗的指形,是為蘭花指。
(3)拳形:拇指與食指相搭貼,食指與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4)按掌:以蘭花掌,將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間的位置,成圓弧形、沉肘,是為按掌。
。5)托掌:以蘭花掌之形,將手臂向上撐直成圓弧形置于額頭前上方,是為托掌。防止動作成型時折腕。
(6)提襟:女以拳形,手臂成圓弧形,置于身體的側斜前方,其位置大體與身體的胯部持平,是為提襟。
。7)山膀:以蘭花掌形將手臂成圓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為山膀。
3.中國古典舞的基本腳位:
(1)正步位:雙腳并攏,腳尖正對前面,身體微微向前。
。2)小八字步:在正步位的基礎上,腳尖微微分開。
。3)丁字步:腳步成丁字位站姿,腳尖分別在8點與2點方向,前后跟緊貼后腳窩。
。4)踏步:后腳腳尖踏步在后,后膝蓋靠在前膝蓋窩。
(5)點步:重心在后,前腳點步在后腳斜前方。
(6)大掖步:前腳彎曲,后腳伸直腳背點地。
4.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
(1)單山膀:(以右手為列,下同從略),小踏步,身體面向一點,目視八點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時,右手順胯向下經體側撩掌至頭的前上方,然后蓋掌或者切掌至胸前,微扣腕向右拉開,至上臂與肩同平為止,身體面向兩點,頭轉向八點;
(2)雙手膀:丁子步或小踏步,身體面向一點,目視八點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時眼隨右手拉成單山膀,然后眼隨左手拉成雙山膀,眼亮相于兩點上方;
(3)順風旗:小踏步,左手拉山膀同時,右手直接向上撩至托掌位,眼隨右手亮相于八位血上方;
(4)雙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時雙手經體側撩至頭上,蓋掌于胸前交叉,向下分掌再撩掌至托掌位,眼隨右手亮相于八點下方;
(5)托按掌: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是右左手交替胸前晃手,成右托掌位,左按掌位,身體面向兩點眼亮相于八點斜上方;
(6)山膀按掌:動作同脫掌,只是最后姿態(tài)為右山膀左按掌;
(7)斜托掌:丁字步或小踏步,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時,雙手經體分前撩至順風旗位手心向上,高臂為揚掌位;
(8)沖掌:丁字步,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時,雙手由下向右雙晃手一周右胯側,右手端掌與左手掌掌心相對,然后右肘后提左掌向八點下方推出,眼隨左手方向亮相;
(9)提襟:丁字步,雙手叉腰準備。動作時,右臂下崔,手握拳提于右胯旁,同時左肩微向前眼看右手。然后左臂下崔,手握拳于左胯旁,同時右肩微向前,上身略向左擰,手腕略向里轉,虎口在身前斜對胯,甩頭向八位亮相。
。10)云手:雙手交叉胸前時要保持圓臂,要含胸提氣。雙手配合的感覺要象在胸前揉撫一個圓球一樣,完成云手的過程身體也要在過程中隨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隨上面的手,后隨下面的手,要有渾厚的內涵氣質。節(jié)奏處理基本上同“云肩轉腰”一樣,先做連綿不斷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給以“點”的處理,強調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變化。
【古典舞需要的能力】相關文章:
文秘需要具備的能力11-02
演講口才需要哪些能力03-16
古玩收藏需要具備哪些能力06-05
學習速錄需要什么能力08-25
什么是古典舞08-25
古典舞中的基本功古典舞腰部訓練06-05
古典舞的訓練技巧08-13
古典舞的訓練要求06-05
古典舞的訓練特點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