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時間:2024-06-14 09:28:58 煒玲 初中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精選14篇)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作為一名教師將怎么樣更好的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分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精選14篇)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

  一、試卷說明

  從總體看試卷,試題覆蓋面廣,能緊緊圍繞知識點,重視在試題類型和敘述方式上緊扣書本、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側重點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題目的設計具有發(fā)展性。題源于教材,試題難度適宜。

  二、答題情況分析

  從試卷中反映出以下問題:選擇題滿分20分。出錯較多的是需要記憶的小題。造成這些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歷史知識的積累,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等等。如最早原始人--元謀人。

  第二題:非選擇題,本試題總分30分,依舊考察的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1)一些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試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無試卷。 一些同學只做選擇題,或者后面空了許多題。

  (2) 一些同學不會審題甚至不仔細審題,答非所問。如材料題題3問哪位思想家的主張,許多同學答道家。又如 2題問商鞅的思想,許多同學答創(chuàng)新精神。

  (3)不會做看表格題題,看表格題得分過少

  (4)一些同學基礎知識不牢固,甚至沒有記憶,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錯字較多。如秦朝--奏朝、

  三、建議

  1.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

  沒有看題就放棄了。所以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告訴他們學習生物的簡便方法,是他們學習歷史快樂起來。

  2.注重答題技巧的傳授注意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

  這次考試中,導致失分嚴重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不認真審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多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題,審清題,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傳授解題方法,尤其是材料題,一定要多訓練多指導,力爭使學生能夠從容答卷,減少失誤。

  3.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平時教學中應以課本為主。在考試中,基礎知識部分是占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知識點的鞏固,反復訓練,以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為前提,尤其是對于學困生,一定要讓他們掌握最基礎的知識,爭取使他們能夠及格。

  4.加強歷史中的寫字練習。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2

  (一)基本情況

  縱觀今年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特別細小,知識點比較碎。但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shù)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shù)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為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shù)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應該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后。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么?應該是科舉制,但是因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為中國的第5大發(fā)明是什么?應該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內容。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情況,基本常識,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fā)揮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后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三)教學反思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非選擇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3

  一、題型分析

  此次考試共四大題,滿分100分。第一題為選擇題44分,第二題為判斷改錯題16分。這兩題是基礎題,或者說是知識再現(xiàn)題?疾斓氖菍W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第三題為材料解析題,共28分,第四題為識圖題,共12分。這兩題是運用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也一定程度上考察學生對歷史細節(jié)的掌握。

  二、考試情況

  這學期的考試仍為閉卷考試,易難度的比例大致為8:1:1,九年級共958人次參與考試,及格率達96%,全年級平均分為85.68分,年級最高分為100份,我們正興學校嚴抓考風考紀,采取不同年級交錯參考,不同年級交換改卷的方式以確?荚嚨慕^對真實性.

  三、分析原因

  A、提高原因

  ①這次的考試考題相對容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有大部分學生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做到不偏科,所以基礎知識比較牢固。

 、趯W校的老師們都盡心盡力準備好每一堂課,抓好45分鐘的效益。

  ③我們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九年級歷史在蔡景輝老師的帶領下抓好對差生的轉化,關心他們,給予他們信心,這是關鍵。

  B、學生做題的情況

  這次考試當然也不盡然帶來喜悅,也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深思,在對考卷的分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選擇題失分少,但是仍有不該的失分;比如:選擇題第8題,印度民族大起義最先起義的是()。所有同學都清楚是“土”兵,但是有一部分同學都選了選項“A、士兵”這是一個完全可以避免的錯誤。所以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許多學生太過于粗心大意。

  第二,則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時沒有對知識進行鞏固,所以碰到與曾經做過的類似題目時,仍會犯錯誤。向這次考試的第18-20題。

  第三,學生們對錯別字重視不夠。比如在材料題的第29題,明“治”維新一部分學生寫成明“日”維新。

  第四,審題不清,于是將“是什么”答成“為什么”或者“影響是什么”比如在第31題的第三小問,要求是簡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很大一部分學生答成影響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四、應對措施

  針對上敘問題,我們應該要采取的措施有:

  首先,仍然要繼續(xù)對差生進行轉化,多鼓勵,多關心,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歷史學習時獲得樂趣。

  其次應該要組織好課堂,積極響應學校的政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向45分鐘要質量。

  第三,老師與老師之間也要更加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協(xié)調進度,協(xié)調每一課知識點的把握程度。

  第四,九年級歷史備課組成員中,我們兩位新老師將努力向年級的長者看齊,多多學習:如何調節(jié)課堂,如何改善課堂消極狀態(tài),如何做到教學最有效……

  總之,九年級的歷史已經有不錯的成績了,但是我相信在九年級學生與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歷史學科的成就將更加輝煌。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4

  一、命題思路

  本次高二歷史期中考試考查形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分值為100分。試題題型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非選擇題分值為52分,整套試卷難度適中。

  二、命題立意

  以考查基礎內容為主,兼顧能力考查。以會考說明為參照,突出強化基礎知識的運用,通過一些考查遷移能力試題的設計,引領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以適應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整體安排。

  三、 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問題的能力偏弱。在材料解析題中,很多學生不會尋找關鍵詞。

  (2)答案中缺少關鍵字。有的同學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塊,可是有很多是無關緊要的話,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老師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關鍵語句、關鍵詞。

  (3)基礎知識不扎實。有的選擇題和書本上一樣的語句表述,可學生仍然做錯,可見基礎知識非常不扎實。

  (4)答題不規(guī)范,沒有格式。歷史答案一般是應分點分段回答,列出序號,條理化,讓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從頭到尾沒有序號,語言表述不規(guī)范,語言表達口語化嚴重;書寫潦草;邏輯思想混亂。

  四、學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由于是理科學生,從學生的整體看,考試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從思想上不重視,由于初中歷史學科的考試形式是開卷考試,故學生對高中考試形式缺乏清醒認識,雖考前有過說明,但有些同學只是在課上聽聽而已,有的'更是應付了事。二是對學習要求不重視。大部分學生仍停留在初中學習思維,認為學習歷史不需要記憶,只要知道就行了。不能整理相關問題,雖課堂教學給學生們一些強調,特別是重難點問題,但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五、應對措施

  (1)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平時應注重與學生們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及學習動態(tài),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雙方的交流學習。

  (2)提供學習與考試的方法,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思路。增強知識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3)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注重練習的有效性。單元檢測試題應精選,覆蓋面盡量寬廣,讓學生在一次檢測后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并形成遷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順利通過高中學業(yè)考試。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5

  一、試卷分析

  此份試卷主要考察學生對八年級下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總分100分,以基礎知識為重點,所學的內容都已覆蓋到,難度適中,本試卷時間為60分鐘,滿分為100分。試卷共四大題,由以下幾個題型構成。第一題選擇題,共計30分,第二題歸納列舉題,共計30分,第三題是材料分析題,共計20分,第四題是探究題,共計20分。本套試卷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特點

  1、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

  2、部分選擇題設置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城鄉(xiāng)差別和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試題比較容易。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1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相當于國家憲法一部文獻是

  答案選B,很多同學選A。

  錯誤原因: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不夠牢固。

  2、(選擇題6小題)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是上海APEC會議,學生多答A. WTO

  錯誤原因: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憑感覺答題。

  3、(選擇題13小題)寫新中國的藝術成就

  錯誤原因:對問題認識不清,復習是沒有把該項內容放在重點上,另外11、12、14、小題 錯誤也較多,究其原因就是對基本概念不清,掌握基礎知識不牢固造成的。

  4、材料分析題,倆題中對

 。1)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答的較好。

 。2)小題大部分同學答非所問,沒有弄清題意。

 。3)小題,大部分同學對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夠全面準確,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5、探究題中17題

 。1)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正確,小部分同學答題不全面,基本都能夠說出,此題得分較高。

 。2)小題第一問大多能回答出來,第二問就回答的不夠好,分析其原因,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

 。3)小題是一開放性的問題,學生普遍答的不夠好,暴露出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較差。

  18題有點難度,即綜合課程內容有體現(xiàn)活學活用的`能力,一道好題,能看出學生平時的功底。所以學生能大好該題說明學生會學習。我們學生有85%能很好的回答該題。

  三、整改辦法: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不能因課改而丟棄基礎知識的教學,沒有基礎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對中下學生的輔導。基礎知識是思考問題、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工具,離開了對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研究和分析問題就只能停留在表層,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談。

  2、加強對學生歷史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各學科基礎知識的一些基礎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理論,才可能為未來的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

  總體上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滲透德育。以課標準為準繩,學科的重點內容為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能力并舉,穩(wěn)中求進,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于一體的好試題。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6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著有利于基礎教育為培養(yǎng)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shù)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yōu)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45%,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占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xiàn)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lián)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xiàn)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xiàn)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lián)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與考標規(guī)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八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借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lián)想法、比較法、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集中--發(fā)散”的多次循環(huán)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后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yǎng)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7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shù)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yōu)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主干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tǒng)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著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于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閱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lián)系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tǒng)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xiàn)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xiàn)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后,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zhàn)國的時代特征,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和圖2《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zhàn)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育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說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強調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guī)范,說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說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閱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只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 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guī)范。

  3. 企業(yè)家的作法是屬于善良的考察內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qū)分。

  2. 答題的規(guī)范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guī)范,出現(xiàn)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chuàng)新,強調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答題技巧,向工整、規(guī)范答題要分,杜絕卷面臟亂差現(xiàn)象。

  6、反復復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xiàn)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過期中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8

  一、試卷分析

  試卷共兩大題,第一大題是選擇題,共計25小題50分,第二大題是材料分析題,共計5小題50分 。

  1、試題緊扣課標要求,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運用,又有所創(chuàng)新,內容比較豐富,不超綱

  2、選擇題量適中,體現(xiàn)新理念,難度比較適中,側重知識遷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題要求學生能讀懂材料,理解材料,運用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做出準確回答,側重知識遷移和能力考查。

  二、成績分析

  1、選擇題得分率較高,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較好。學生總體得分情況較好。

  2、學生的材料題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逐漸加強。但對于中等難度的材料分析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3、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點。

  4、學生還不能熟練運用以史論證的方法和觀念。

  三、存在問題

  1、概念混亂,學科知識記憶不準確,基礎知識還不夠扎實。

  2、語言不規(guī)范,概括歸納能力較差;。

  3、理解掌握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完整性、綜合性,缺乏歷史知識相互聯(lián)系的基礎和能力 。

  4、不善于讀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設問的'要求,知識遷移能力差等。

  四、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情況,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認真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課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強知識鞏固、知識遷移與應用。

  3、把握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多鼓勵、不打擊,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落實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人文關懷,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享受學習的快樂。

  4、在課堂上及課堂外對學生加強對材料分析題的訓練,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進行個別輔導,有針對性的進行以彌補學生的缺陷。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9

  一、歷史試題的主要特點

  考試內容:選修三全一冊。第Ⅰ卷歷史選擇題有25小題,共50分;第Ⅱ卷歷史非選擇題有3題,共50分。題目設計以材料型為主,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有文字資料、數(shù)據統(tǒng)計圖表、圖片等,注重創(chuàng)設新情景,具有很好的導向性。

  二、 試卷的主要特點

  1、考點覆蓋面比較廣,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理解、運用方式考查課本內容。

  選擇題部分知識點的覆蓋面比較廣,側重考查歷史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型選擇題占多數(shù),符合高考命題的改革趨勢。試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現(xiàn)行歷史教材,但又不囿于歷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體知識和具體表述。注意移情設景,整合課程資源。

  2、重視對獲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為了適應高考的趨勢,材料解釋題比重加大。不但非選擇題采用材料型,選擇題也較多地采用材料型,把教材現(xiàn)有的知識點置于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中來考查,顯得新穎、活潑。同時也設置與教材基本沒關聯(lián)的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教材上學到的思維方法作答,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與素養(yǎng)。重視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描述闡釋事物和論證探究問題的能力考查,試題體現(xiàn)了近年來高考歷史考查回歸課本以及考查學生學習過程的命題趨勢,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導向性。

  三、學生答題存在問題

  1、課本知識不夠扎實,尤其是一些史實不能準確有效掌握,基本史實掌握不牢。31題主要考察梭倫改革,問題設計緊扣材料,新穎靈活。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回答層次邏輯性強,闡述觀點表達準確,充分體現(xiàn)“三化”,基本史實識記到位,得分集中于10分左右。但有一部分學生歷史基本功欠佳。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賹σ恍┗靖拍畹睦斫、審題出現(xiàn)偏差,如問題1,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弄不清要回答什么?

 、诨練v史史實掌握儲備難以達到考試要求,以至于回答問題張冠李戴,回答非所問。

 、鄄荒芫o扣材料作答,提取信息能力有待于加強。不少學生回答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④綜合概括能力不強,特別是對教材的知識綜合歸納不夠準確、到位,教師應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這方面的要求。

  2、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32題綜合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從答卷情況看,考生普遍得分較低(4——9分),主要問題如下:

 、賹忣}偏差較大。不能很好地從問題中挖掘隱含的時空限制,問題回答缺乏構思,層次感不強。

 、谔釤捰行畔⒌哪芰^差,對材料中的觀點不能準確根據、歸納。

 、壑R遷移能力較弱,不能自然地將材料與教材相關內容相聯(lián)系,導致的問題是無從下手,反映出學生對課本教材相對生疏。

 、芫C合概括能力有待加強。

  3、閱讀和答題技巧有待提高。33題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維新,大多數(shù)學生不會概括提取的有效信息,提煉觀點,準確作答。對基本史實掌握不好,語言不精煉,表達不準確。

  四、復習建議

  1.重視基礎知識的有效掌握和運用。對通史知識應全面掌握,在教學和復習中做到“點透、線通、面全”。即點透就是每個考點都要作透徹的分析,線通,就是對歷史發(fā)展線索全面準確的把握,古今中外縱橫聯(lián)系。面全,就是對某一歷史階段社會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客觀把握。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概念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弄清其內涵和外延。

  2.關注新高考。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特別是閱讀長度大的歷史材料及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審題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知識遷移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

  3.精選典型題目進行定時定量的訓練。重視審題能力的訓練,重在評講,加強應試技巧和解題方法的指導,總結規(guī)律性,講究實用性。

  4. 講練評與練講評結合。講練評是教師具有導向性的復習,練講評是帶有檢查學生學習狀況的針對性復習。

  5.切實抓好文字表達訓練,指導要點式作答,以及表達的準確性,養(yǎng)成運用學科語言回答問題的習慣,規(guī)范答題。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0

  一、試卷分析:

  1、學科命題的依據:

 。1)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

 。2)以岳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教材為依據。

  2、學科試題結構:

 。1)采用閉卷形式,滿分70分,全部以選擇題的方式呈現(xiàn)。

  (2)各種題型比例。單選題23個,每小題2分,共計46分。多選題6個,每小題4分,共計24分。

  3、試題的主要特點:

 。1)注重基礎,立足課本。

  此試題緊扣課標,貫穿了“試題在書外,答案在書中”的思想,強調對重大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線索的識記和歷史現(xiàn)象、歷史階段特征、歷史結論的理解,重視對學科主干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考查,屬于識記和理解層次的內容占90%。從學生答題情況反映,歷史試題不偏、不怪、不難,難易適中。

 。2)注重圖表運用,試卷圖文并茂。

  用圖表設置問題情景,能夠傳遞多元的歷史信息,給考生營造“活生生的歷史”氛圍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從圖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5題是人物圖,18題是石油產量統(tǒng)計圖,27題是三次科技革命實物圖。多角度、多形式的圖片運用,既增加了試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廣度,生動了試卷。

  (3)注重材料題型,重視能力考查。

  通過設置材料型選擇題,多層次考查學生能力。如第1題要從材料中準確解讀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礎上與所學相聯(lián)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二、考試情況分析:

  1、得分情況:

 。1)總人平:參考人數(shù)348人,人平48分。

  (2)優(yōu)秀人數(shù):109人優(yōu)秀率:31%

 。3)及格人數(shù):242人及格率:70%

  2、失分原因:

  從試卷的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失分較多的題是第1、13、19、22和25題。歸納綜合學生失分的原因有:

  1、讀懂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1題,此題首先要讀懂古文,而許多學生不能正確地獲取信息,造成答題困難,從而失分。

  2、歷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徹,不能把握本質內涵。如13題,部分同學選a或b項,原因是沒有理解俄國1861年改革的本質。

  3、解題方法與技巧運用能力欠缺。如第19題比較兩次工業(yè)革命的相同之處,如果學生對課本知識不熟容易出現(xiàn)錯誤,誤選其他項的原因主要是審題不清,沒能抓準關鍵詞。

  4、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如第22題失分較多,原因是不能理解。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確、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藝復興中就已經萌芽,在啟蒙運動中得到廣泛的提倡。凡是屬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主張都屬于當時提倡的'理性。故答案為a。

  5、多選題失分較多。原因是綜合性比較強,訓練也較少,學生沒有注重方法,隨意性比較大。

  三、今后的對策:

  1、強化訓練。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篩選整合,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強化訓練,適時組織復習和檢測,鞏固知識,深化理解。檢測試卷要創(chuàng)新,問題情境要精妙,要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比較、綜合的能力。

  2、個別輔導。對于各科成績都較好,而歷史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對差生進行個別輔導,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促進全年級整體水平的提高。

  3、激發(fā)興趣。只有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興趣牽引著他們探究歷史的奧秘,靠強制手段強迫他們去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知識點的講授,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每堂課的小結部分都出幾道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5、注重學生養(yǎng)成教育∶

 、偌訌妼忣}能力的訓練,讀懂題,明確問題。

 、诩訌娪洃浻柧,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壅J真鉆研教材,教給學生答題的方法。

  6、加強合作。以后我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多向周邊學校的同行取經,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1

  一、講評目的

  1、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查漏補缺;

  2、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比較、評價能力;

  3、訓練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性(學科語言,書寫,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

  4、訓練學生答題技巧與方法,總結答題規(guī)律。

  二、試卷分析

  1、分數(shù)統(tǒng)計

  均分:66.18;合格率:34.75 %;

  2、試題特點

  ①難度適中,無偏題怪題

 、谧⒅鼗A,考察能力,注重中外、縱橫結合,符合新課程標準下的高考趨勢。

  3、錯題統(tǒng)計與錯因分析

  錯因分析

 、倩A知識再認再現(xiàn)能力欠缺。第1、5、6、7、10、12、13、14、16題。

 、跉v史概念模糊不清。第2、9、15、19題。

  ③審題有誤,對題干、選項、命題意圖不能正確把握。第21題。

 、芴崛 ⒗斫鈿v史材料有效信息能力欠佳。第3、4、8、11、20題。

  三、講解過程

  1、選擇題典型示例

  6、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中對解決王國問題起決定作用的是()

  A、由嫡長子繼承諸侯王的王位

  B、非嫡長子分割王國的部分領地

  C、藩王不能招結賓客

  D、列侯貴郡管轄,聽命于中央

  錯因分析:

  (1)學生對于推恩令的掌握不到位。

  講解重點:推恩令的核心是分割諸侯的領地,但要產生預期的效果關鍵在于對于眾多列侯的管理上。應該說該題考查的角度很細,平時老師在講解這個問題上也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白鋼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這種職能的‘中轉站’。”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導致地方勢力膨脹

  B、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當大

  C、行省制體現(xiàn)了分權與制衡原則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機構

  錯因分析:對于行省制的理解不深刻。對于行省的權力巨大,而又加強中央集權不理解。

  講解重點:強調行省制首先不是分權制衡的制度,而是中央權力有效延伸到地方的體現(xiàn),從字面來講是行動的中書省。同時注意與寄封建之意于郡縣之中的區(qū)別。聯(lián)系美國的聯(lián)邦制來講。美國《聯(lián)邦憲法》第一條第九款曾規(guī)定:“對于現(xiàn)有任何一州所認為的應準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xx年以前,國會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對入境者課稅,惟以每人不超過十美元為限!睂@段話理解不準確的是:()

  A、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法律制定的理性精神

  B、當時各州自治權力高于聯(lián)邦政府

  C、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障礙依舊存在

  D、此項規(guī)定是當時南北方妥協(xié)的產物

  錯因分析:學生對于材料的內容感到陌生,不理解。

  講解重點:這類材料理解難度特別高的試題在一份試卷中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學生理解上有困難,但是這類題型出題者在設計的時候往往會留一個解題的窗口,通?梢杂门懦ń鉀Q問題。例如本題只要抓住《聯(lián)邦憲法》就可以斷定選項B是錯誤的。從而很容易解題。

  本卷中類似的還有13題。

  2、非選擇題典型示例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與共開國之人及其子孫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選舉也。

  材料二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惟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

  材料三《傅暢自序》云:“時清定九品,以余為中正。余以祖考歷代掌州鄉(xiāng)之論,又兄宣年三十五立為州都,今余以年少復為此任,故至于上品。

  材料四鄉(xiāng)會試考官、房考、監(jiān)臨、知貢舉、監(jiān)試、提調之子孫及親族,例應回避。雍乾間,或另試,或題由欽命,另簡大臣校閱。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彌封、譽錄、對讀等官子弟、戚族亦一體回避。

  材料五根據18xx年前后英國議院辯論記錄及相關資料,得出結論:“中國的科舉制度在英國已廣為人知;在當時英國期刊文獻和議會辯論中,競爭考試的觀念均與中國有關;議會內外都認為考試制度是中國創(chuàng)立的.制度,而且沒有人加以否認;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先于中國采用競爭性的文官考試制度,而且沒有任何西方的個人、國家或種族聲稱其擁有考試制度的發(fā)明權!

  材料六18xx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國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擇優(yōu)取士的嶄新方式取代官職恩賜制的重要起點,因而也是不列顛現(xiàn)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點。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選官的主要依據是什么?西周為了維護政治穩(wěn)定和權力的傳接實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分析,傅暢為何能“至于上品”?(2分)與材料一中的選官制度有何共同特點?(2分)

 。3)綜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選官制度有何變化?(3分)

 。4)根據材料五、六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xx年英國實行文官制度的原因。(3分)

 。5)綜合上述材料,從君主專制和東學西漸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影響。(2分)

  問題分析:

  (1)表述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2)歸納歷史信息的能力不足。

 。3)理解題目,把握出題意圖的能力不足。

 。4)說明、論證歷史觀點的能力不足。

 。5)分析歷史意義的角度缺失。

  答案解析:

 。1)主要依據:血緣;(1分)

  制度:嫡長子繼承制。(1分)

 。2)原因:身為中正;門第高貴。(2分)

  共同特點:封閉性、壟斷性。(2分,答出一點即可)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2

  本次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是學生進入高中后進行的第一次大型、正規(guī)的考試。這次考試不僅有利于了解學生初中的知識基礎和入學兩個多月來的學習狀況,而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反思并改進自己的教學思路、策略及行為。為此特對本此考試從如下幾個方面做一簡單分析與總結。

  一、關于歷史試題的分析

  本次歷史考題共兩大題,32個小題,分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主觀題兩部分,滿分100分?傮w來看,本套題考查范圍較大,覆蓋到所學過的所有內容;題目表現(xiàn)形式比較靈活,文字、圖片、表格等均有體現(xiàn);設問角度多樣,如原因、影響、特征、評價等。但本次考題最大的特點應該是簡單、平易,主要表現(xiàn)在所考內容大多為史實性的內容,即記憶性的內容較多。雖也有一些考查概念、結論及規(guī)律的題目,但絕大多數(shù)為日常教學中所一再強調的內容。此外也有一些題目學生在平常練習中已做過。而考試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些,因為優(yōu)秀率達到12%,及極率高達83%。而對于利用新材料、設置新情景和新問題以充分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歸納、論證評價等思維含量較高的能力則考查不多。當然,這一方面可能是命題者考慮到了一年級新生的特殊情況而有意為之,另一方面也與學校要求命題必須保證達到一定的及格率有一定關系。

  二、關于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

  首先,就選擇題而言,學生總體答得都非常好。從正答率來看,在30道選擇題中,正答率在90%以上的共計10道,占三分之一;正答率在89—80%的共計10道,占三分之一;正答率在79—70%的共計6道;不足70%的只有4道,其中只有三道題在50%以下。下面對正答率不足70%的四道小題逐一做一分析:第19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時混淆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權利法案》頒布的歷史意義;第23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英、美政體的根本特征把握不準;第29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教材上的細微的歷史史實注意不夠,有所忽略;第30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將所給材料與所學的《天朝田畝制度》聯(lián)系起來。除這四個小題外,其它題目出錯的主要原因也大致不外乎基本史實、概念、結論未能充分理解掌握,不注意審題,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于題目的分析當中,閱讀理解能力較差等。

  其次,就主觀題而言,第31小題學生普遍回答較好,分數(shù)一般較高。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錯別字較多,如“嬴政”寫成“贏政”,“郡縣制”寫成“群縣制”等;二是中央的行政制度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分不清;三是不同朝代的制度之間相互混淆。第32小題有一定難度,其中存的問題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小問:第2小問的主要問題一是將國家政體與國家結構混同為一體,即民主共和制和聯(lián)邦制分不清,二是在回答相同點時不能從實質上、性質上回答,從而導致所答內容與答案不符(其實學生的某些答法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3小問出錯率較高,一是學生概括程度較低,不能充分利用所給材料回答問題,而是習慣性地回答課本上的有關內容;二是分析能力較差,不能從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角度去評價歷史。第4小問的主要問題一是學生表述不嚴密,如將“德意志帝國憲法”答成“德國憲法”、“德意志憲法”等,這實質上也反映出概念不清的問題;二是選擇比較的角度單一,不能從多角度、多方面比較,從而導致失分。

  三、關于學生答題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的思考與對策

  通過認真分析學生的試卷,我認為學生答題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從客觀方面來講,一是初中教學不太重視歷史,而且實行開卷考試,所以不少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二是高中歷史教學時間有限,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學習、練習;三是高中歷史必修一的前三個單元確實存在理解上的難度,這部分內容初中未詳實學習,比較抽象;四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一方面可能對某些知識的講解很不到位,未能說清道明,二是教師的傳統(tǒng)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占用了學生的大量時間卻沒有能產生相應的教學效益。從主觀方面來說:一是學生的對高中的歷史認識及歷史學習的方式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階段,認為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只要臨考前突擊一下即可,因而平?磿伲斫獠簧。雖有些學生平常也較努力,但學習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階段簡單的機械記背的基礎上,不注意理解相關概念和結論,不能夠經常對所內容進行多角度地整理歸納,使之構成完整的歷史體系,尚未形成自動化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對比等歷史思維能力,從而大大影響了高中歷史知識的高效學習。二是部分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習感到有畏懼心理,認為高中歷史概念抽象,又千頭萬緒,要學好的難度很大。三是還有部分學生文理分科的思想特別強烈,對文科的歷史學習完全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第一還是要想盡辦法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手段,真正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此自己必須深刻反思并果斷揚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始終把學生的學做為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進一步明確并優(yōu)化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追求更大的課堂效益。第二是要狠抓落實,真正讓教學目標在教學對象,即學生身上得以實現(xiàn),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教案本上。為此,一要進一步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二要強化課前學生對主干知識的復習掌握,并特別注意采用普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法,確保學生真正掌握;三要繼續(xù)落實作業(yè)及各種練習題的收交、批改、補正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關措施,特別是要發(fā)揮歷史課代表的作用。第三是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強化對一些較抽象的或易混淆的概念、結論、規(guī)律等的講解外,還要注意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克服對歷史學習的畏懼心理,尤其是要引導并幫助他們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閱讀教材、如何記憶、如何歸納、如何做題等,使他們逐漸樹立起學習歷史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當然,針對個別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要能夠在課堂及課下的教學活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力爭不使每一個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掉隊。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3

  歷史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了,為了在以后的教學和考試中取的進步特對本次考試做如分析:

  1.試題不僅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歷史基本線索和脈絡,還要考查與學生相關的社會生活實踐以及自身的情感體驗,以有利于學生價值觀轉變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體現(xiàn)歷史課程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2.歷史試卷題目呈現(xiàn)方式生動活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內容、版式對學生充滿吸引力,新穎別致,一返過去題目枯燥、單一、死板的特點。學生看到題目后好奇、親切、自然,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試題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歷史教學大綱》、《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廣而淺的歷史知識。

  4.九年級試卷分析概況:

  選擇題題型特點:

  1、覆蓋面廣:20道選擇題涉及16課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民族關系等各個領域。

  2、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選擇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

  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后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起,訓練學生的聯(lián)系、比較和分析能力。如第2、3、6、20題。

  原因分析:本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失分最高的是第6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義,題干所提示的內容學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7題、第11題、第13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不注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如第6題。

  材料分析題,做的不是很好,學生有一種陌生的感覺,根本不知道這些材料和誰有關系,所以做的時候就無從下手。追其原因是平時“讀書”的習慣還未養(yǎng)成,積累的興趣還不高。從這一題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的能力不怎么樣。

  問答題得分情況也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不會歸納總結,例如問毛澤東為什么到農村建立根據地回答的不是很全面。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暴露出來的問題是理解僅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由淺入深的探究式的學習能力是有缺陷的。

  還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寫錯別字,“玻利瓦爾”的“利”好多學生寫錯,部分學生的卷面不整潔

  工作建議及構思:

  1)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

  2)教師重視學習,深入研究探究教學。

  3)在學習中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多問、多探討,強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愛學、樂學,力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

  4)加大閱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答題技巧,平時注意糾正錯別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當前教師亟應克服的問題: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只重知識傳授,滿堂灌;嚴重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或缺乏培養(yǎng)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思想教育空洞落后,脫離實際,沒有針對性。講課枯燥沒有激發(fā)(或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忽視地圖、插圖等的運用。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14

  一、數(shù)據分析

  本次考試試卷滿分為100分,高一年級參加考試學生人數(shù)為698人,強化班均分為71.58,普通班均分為68.45,美術班均分為64.59。具體質量分析數(shù)據見下表:

  歷史

  實考 人數(shù)任課 教師均分合格 率優(yōu)分 率均分比

  根據質量分析數(shù)據來看,各層次班級存在一定的差距,總體情況較好,與聯(lián)考學校溧水二中相比,均分略有優(yōu)勢。

  二、學科教學反思與改進

  1、上半學期的教學總結

  開學初,本組根據本學期教學任務及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等相關情況,制定了備課組工作計劃,并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項。

  第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鞏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成果。根據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暴露出的問題,我們組對教學工作的定位就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歷史,例如,如何記筆記、如何歸納知識結構等等,并利用月考的機會,指導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和方法。

  第二,提高課堂效率,不增加學生歷史學習的負擔。新的高考模式尚未確定,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不計入總分的情況下,保證學生語數(shù)外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是我們應做的貢獻。因此,開學以來我們精心備課,努力提高課堂效率,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完成部分重點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配套練習在課堂上完成,不留課后作業(yè),不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

  2、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1)通過教師多次強調并示范了答題格式和練習,和上次月考的整頓已經初見成效,答題格式有所好轉,但普通班仍然有不少同學不寫求答項,不分點而導致大量丟分。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例如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階段及相關的原因。

 。3)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校信息的能力和準確表達能力還需要下大力氣提高,不少學生做材料題只會兩招:照抄材料或拋開材料直接答課本知識而不管材料。

 。4)學生審題能力較差,如第2題選擇題,問題是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少學生選擇了直接原因,沒有看清題目的要求。

 。5)學生學習態(tài)度問題嚴重,在強化班和普通班均有學生二卷交白卷,甚至有個別學生在試卷答題紙上亂寫亂畫,極不嚴肅。

  3、教學改進措施

  (1)調整教學進度,以期末考試為目標,降低教學重心,盡可能爭取留一周左右時間來準備期末考試。

 。2)加強糾錯練習與指導,在考試中和平時練習中加強對每月糾錯練習的有效運用。

 。3)加強對去年前年同期南京期末考試試題的研究和推測,減少工作的盲目性。

 。4)加強復習提綱的收集、整理和升華,以針對性進行復習,少走彎路,爭取在期末考試中考出較理想的成績。

  (5)老師加強對學生做材料題的訓練強度和力度。

【歷史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人教版初中期中考試質量分析01-23

歷史期中考試試卷分析(通用22篇)05-08

景區(qū)質量管理分析03-11

2017年九年級語文期中考試質量分析01-23

企業(yè)提升經營分析質量的方法02-27

企業(yè)的質量管理職能分析03-09

建筑質量管理的分析與概要03-10

初一下冊語文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精選6篇)06-08

七年級下冊科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