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茶道修身養(yǎng)性之品
導語: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nèi)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guī)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jié),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和飲者的修養(yǎng)、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十分一致,也符合佛道儒的修行思想,因此我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議事調(diào)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和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修身養(yǎng)性之品,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jīng)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yǎng)神。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期間人們對品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的認識,宋徽宗趙佶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jīng)山寺求學取經(jīng),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jié)出茶道四規(guī):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guī)范仍源于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于日本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fā)展這項事業(yè),以至于使不少人誤以為茶道來源于他邦。
事實上中國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yǎng)性的發(fā)明,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chuàng)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jié)合,使茶飲在醫(y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其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力最有價值之處,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茶道修身養(yǎng)性之品】相關文章:
淺談茶道之雅士茶道09-02
茶道與禪宗之淵源09-22
淺析之禪宗茶道10-05
茶藝師之佛教茶道09-07
關于中國茶道的二十四品11-15
茶道的程序流程-茶道知識10-16
茶道禮儀07-04
茶道茶文化08-19
日本茶道的發(fā)展08-22
日本茶道知識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