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沖泡方法分享
導語:這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綠茶的香氣四處彌漫,為這個夏天平添了一絲清爽!熬G茶的沖泡方法”供大家參考!
綠茶正確沖泡方法
1.沖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80℃~90℃左右。假若沖泡綠茶粉,以40℃~60℃左右的溫開水沖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綠茶粉配450cc的白開水。
2.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沖了熱水后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3.沖泡好的茶要在30分鐘~60分鐘內(nèi)喝掉,不然茶里的營養(yǎng)成分會變得不安靖。
4.綠茶粉不行泡得太濃,不然會影響胃液的排泄,空腹時最棒不要喝。
中國古代飲茶風俗的變遷!
中國是最早采制和飲用茶的國家!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曾記述了牛首人身的炎帝“神農(nóng)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解之”的傳說(萘即茶)。
而古巴蜀國地區(qū)是最早種植茶樹和飲用茶葉的地方。中國最早的地方志《華陽國志.巴志》中有記載說,3000年前的古巴蜀國已有種植茶樹,并進貢天子周武王。
早期的茶
最初、原始人將茶作為蔬菜來食用,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茶葉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于是將茶葉單獨煮成菜羹,以后又將其熬煮成茶水作為飲料。商周時期,這種飲食茶葉的習慣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茶葉的苦中有甜,苦后回甘,令人回味,廣泛受到普通人和王公貴族的喜愛。此時,巴蜀地區(qū)茶葉生產(chǎn)已有一定規(guī)模,并有優(yōu)良品種進貢中央朝廷。春秋戰(zhàn)國時期,茶葉傳至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到戰(zhàn)國末期,黃河流域飲茶之風開始流行。
在中國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如荼、詫、苦茶、茗、皋盧、茶等。用的最多的是荼字,自唐以后才,茶字成為通用名稱。
兩漢、魏晉、南北朝——南方飲茶成風,到漢代時,茶的保健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視,已經(jīng)有專門的茶市,茶葉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K璧纳唐贰?/p>
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之風流傳到長江中下游,茶葉已成為日常飲料,宴會、待客、祭祀都會用茶。文人雅士多喜喝茶,并有詩文反映茶事。
鄭和影響海外飲茶風俗,鄭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處,加強了中國和各國之間 的往來,發(fā)展了包括茶葉在內(nèi)的中國大批貨物和各國貨物之間的交換,擴大了中國茶葉的輸出量和茶種外傳的地域范圍。
2005年在福建參加的"鄭和下西洋與華人華僑論壇"的海外學者認為,“荼文化”也是隨鄭和七次下西洋由中國傳到海外去的,對東南亞和東非的飲茶風俗起了推動作用。 海外學者考證,在明朝以前的古籍資料中,很少發(fā)現(xiàn)記載中國茶葉出口的。而明朝以后的'文字資料,才不斷地出現(xiàn),并影響了海外的茶風,海外有關亞非各國飲茶的風尚習俗時有記敘,以后也逐漸有了種茶制茶的行業(yè)。有關專家還認為,英語"茶"的單詞,寫成"Tea",就是根據(jù)中國福建方言"榮"宇的讀音譯過去的。鄭和船隊有不少福建人,而福建人自古以來就有飲茶、品榮的習慣。有些福建人后來就留在東南亞沒有回來,成為明朝以后的一代福建華僑。
就是這些福建華僑跟隨鄭和下西洋,把中國飲茶的習慣和種榮、制榮的技術帶到東南亞各國去,尤其是福建人愛泡"功夫茶",習慣喝早晚茶,善于"茶道",把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海外,至今影響著海外的茶風。
在世界最大的漳州天福茶文化博物院的明代展廳里,記者看到鄭和下西洋期間有關茶葉發(fā)展的記載。明朝朱元璋厲行"茶馬政策",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下詔"廢團茶,興葉茶",促進了炒青綠茶的發(fā)展。隨后的鄭和下西洋,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帶到了海外各國,尤其是中國的茶風,明成祖時期中國的茶風很盛,散茶的興起成為中國茶葉發(fā)展的一個重大轉折。
國際茶文化交流會會長李素貞介紹說,明代改團餅煎煮之法為散茶沖泡品飲,更祟尚自然之美,茶文化到了極致。強調注重茗茶、榮器、水品、環(huán)境、禮儀、人品等,連品飲的人數(shù)也非常的講究,更主張保持茶葉的本色、真味、順其自然之性。文人雅士領導茶文化 新潮流,喜會于泉石之間,處于松竹之下,對浩月清風,坐明窗獨飲。
李素貞還告訴記者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鄭和下西洋所到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印度、肯尼亞等亞非國家,目前都是茶葉銷售量最大,也是茶文化最普及的地區(qū)。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三千萬人民幣,在馬六甲鄭和官倉遺址建一個 鄭和文化館,在古老的中 國館里就開設了茶館。
【綠茶的沖泡方法分享】相關文章:
3.綠茶最佳沖泡方法
4.綠茶正確沖泡方法
5.綠茶蓋碗沖泡方法
6.綠茶怎么沖泡方法
7.日照綠茶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