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国产精品路线1路线2路线,亚洲视频一区,精品国产自,www狠狠,国产情侣激情在线视频免费看,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治療濕疹的36種常用中藥

時間:2024-10-27 05:35:34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治療濕疹的36種常用中藥

  古代醫(yī)家以濕疹與風、濕、熱邪有關為理論基礎,根據(jù)濕為發(fā)病根本,濕邪郁久可化熱,又常挾風邪,總結(jié)出,治療濕疹的主要原則為祛濕、清熱。而濕性黏膩,濕熱毒邪蘊久可損脾、耗血、傷陰,甚則化燥生風,所以,又以健脾、養(yǎng)血、滋陰、祛風、化瘀藥經(jīng)常用于濕疹病后期及慢性濕疹治療。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guī)淼闹委煗裾畹?6種常用中藥,歡迎閱讀。

  一、祛風類藥

  1.防風

  性味歸經(jīng):味辛甘,性溫。歸膀胱,肺,脾經(jīng)。

  功效解析: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功效!夺t(yī)學啟源》記載,防風“主治諸風及祛濕也”。防風辛溫發(fā)散,可治療一切風邪,而且在祛風藥物中作用比較溫潤,祛風而不傷陰液。皮膚科常用其與荊芥配伍,增強止癢之效,治療濕疹伴瘙癢者。

  現(xiàn)代研究:防風含酚類物質(zhì)、甘露醇、有機酸等,有解熱發(fā)汗作用,并能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抑制組胺釋放。

  2.刺蒺藜

  性味歸經(jīng):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jīng)。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風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風止癢,常與防風、荊芥、地膚子等祛風止癢藥相配,增強止癢效力,用于治療亞急性、慢性濕疹伴皮膚瘙癢者。還可用與何首烏配伍,一補一散,既可養(yǎng)血,又能疏風止癢,適用于濕疹日久,血虛風燥,癥見皮損肥厚、干燥脫屑、瘙癢甚者。

  現(xiàn)代研究:刺蒺藜含揮發(fā)油、皂甙、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生物堿等。皂甙可以抑制機體衰老過程中某些退化性變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損部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

  3.全蝎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咸,性平。歸肝經(jīng)。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風止癢,通絡止痛,解毒散結(jié)的功效!队耖彼幗狻分杏涊d全蝎:“穿筋透節(jié),逐濕除風!本褪钦f其藥力能夠入絡脈,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風濕邪。因其祛風而止癢故可用治風邪入絡引起的皮膚瘙癢。臨床則多用來治療慢性濕疹伴皮膚瘙癢者,效果良好。全蝎與蜈蚣配伍使用,兩藥走竄搜剔,可以增強祛風活絡、息風止痙的功效。另外,全蝎還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結(jié)的作用,尤適宜于風毒惡血蘊結(jié)肌膚引起的頑固性瘙癢、皮膚增厚者。

  現(xiàn)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無機元素、甜菜堿、膽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驚厥、抗癲癇、鎮(zhèn)痛、抗腫瘤等藥理作用。全蝎與蜈蚣配合使用可達到止癢的原因,與兩藥均有鎮(zhèn)靜作用,可降低皮膚神經(jīng)末梢的敏感性有關。但二藥均有毒,用量過大可引起溶血反應,臨床曾有出現(xiàn)嚴重過敏反應者。因此,使用時應注意劑量。

  4.僵蠶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咸,性平。歸肝、肺、胃經(jīng)。

  功效解析:僵蠶具有祛風解痙,化痰散結(jié)的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僵蠶可治“皮膚風瘡”。因其祛風止癢,多用于治療濕疹伴皮膚瘙癢者;又因其有疏風熱的作用,可治療風熱蘊結(jié)肌膚引起的濕疹,常與桑葉、菊花等疏散風熱藥配伍使用。

  現(xiàn)代研究:僵蠶主要含蛋白質(zhì)、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驚厥作用,體外試驗有輕度抑菌作用。

  二、祛濕類藥

  1.蒼術

  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jīng)。

  功效解析: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濕。因其有特異香氣,還可以進行香療,即中醫(yī)理論所說的“芳香辟穢”。中醫(yī)認為,身體異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機體內(nèi)有濕熱,體表孔竅是散味的“門窗”。香療可以疏通體內(nèi)代謝,祛濕熱,讓身體“門窗”自然散發(fā)清香。使用蒼術時,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溫,不宜用于有熱象證候者。

  蒼術對脾虛濕盛型的亞急性、慢性濕疹尤為適宜。如果伴有面色無華,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黃等脾虛癥候,可與白術、茯苓、澤瀉配伍使用。若伴胸悶惡心,腹脹等氣滯癥狀,常與陳皮、厚樸合用,增強除濕理氣的效力。

  現(xiàn)代研究:蒼術含揮發(fā)油,并含豐富的維生素A,有助于皮損部位愈合。

  2.厚樸

  性味歸經(jīng):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效解析:厚樸具有燥濕消痰,溫中下氣除滿的功效。中醫(yī)認為,性味苦燥的藥物可以祛除濕邪。厚樸苦燥辛散,能祛濕邪,同時,因其性溫可下氣除脹滿,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療濕疹證屬脾虛濕盛者。常與蒼術、陳皮同用,如平胃散。

  現(xiàn)代研究:厚樸甲醇提取物和厚樸酚對皮膚腫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滲濕健脾的功效!妒姥a齋醫(yī)書》記載,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濕。皮膚科常用治療亞急性、慢性濕疹,泛發(fā)性濕疹,證屬脾虛濕盛者。臨床上多同山藥、白術、薏苡仁配伍,達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參苓白術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濕湯等。

  現(xiàn)代研究:茯苓含糖類、酸類物質(zhì),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腫,滲濕健脾,清熱排膿的功效。因其性涼,能清熱而利濕,又能健脾,臨床常用治濕疹證屬脾虛濕盛型。常與人參、白術、茯苓配伍,如參苓白術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藥外,還是一種美容食品,經(jīng)常食用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對粉刺、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

  現(xiàn)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B,薏苡仁酯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炎作用。

  5.車前子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微寒。歸肝,腎,肺,小腸經(jīng)。

  功效解析: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車前子可利水道,除濕痹。且本藥利濕而不傷陰,車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熱作用。車前子與健脾祛濕藥配用,可利濕止瀉,用治濕疹水皰明顯,皮膚濕爛者;與清熱利濕藥同用,增強清熱效力,并通過利小便的作用使?jié)裼谐雎,如配伍龍膽草、黃芩、澤瀉、通草之龍膽瀉肝湯,清熱利濕,治療證屬濕熱的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藥疹等。

  現(xiàn)代研究:車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陳

  性味歸經(jīng):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效解析:茵陳具有利濕退黃的功效!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jié)黃疸!逼潇顫褡饔脧,又有解毒療瘡之功,為治濕熱黃疸的要藥,還可用治小便不利,風癢瘡疥。茵陳配伍清熱藥,如茵陳蒿湯,用于治療濕熱內(nèi)蘊的濕疹。

  現(xiàn)代研究:茵陳含香豆精、茵陳酮、茵陳揮發(fā)油,有利膽解熱作用,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薢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經(jīng)。

  功效解析:萆薢具有祛風除濕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萆薢為足陽明、厥陰經(jīng)藥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肉屬濕,萆薢祛風濕功效顯著,能治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臨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濕,治療脾虛濕濁不化之急性、亞急性濕疹。

  現(xiàn)代研究:萆薢含薯蕷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擴張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微,性溫。入脾,胃,肺經(jīng)。

  功效解析:藿香不僅具有芳香化濕、祛暑辟穢、和中止嘔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氣!侗静菡x》記載,藿香芳香而猛烈,溫煦而燥烈,能祛除陰濕邪,同時助脾胃正氣,是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有效藥物。皮膚科常用來治療暑濕引起的皮膚病,如亞急性濕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氣散。

  現(xiàn)代研究:藿香含揮發(fā)油,促進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對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熱類藥

  1.黃芩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肺,膽,脾,胃經(jīng)。

  功效解析: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濕熱。金代醫(yī)家張元素歸納黃芩瀉熱功效顯著。皮膚科常用其治療皮炎濕疹類過敏性皮膚病,辨證屬濕熱者。清代名醫(yī)鄒澍總結(jié)張仲景使用黃芩的經(jīng)驗,其中一條就是黃芩與黃連配伍,清中焦之濕熱,F(xiàn)代臨床中也常使用黃芩與黃連配伍來增強清熱燥濕力量。黃芩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對熱毒瘡瘍有治療效果。

  現(xiàn)代研究:黃芩主要成分為黃芩苷,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強的特點,而且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黃芩苷對皮膚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黃連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

  功效解析: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熱燥濕作用大于黃芩,并且對中焦?jié)駸嶙钣行,而且善于清心?jīng)實火。中醫(yī)認為,火分為實火或虛火,實火多為外感邪氣,治宜瀉火,若外邪已傷陰則瀉火同時還要滋陰。虛火為陰虛而不制陽,治療宜滋陰,若陰損及陽則需陰陽共補,不過仍以滋陰為主。

  黃連可內(nèi)服或外用治療濕疹、癰腫、顏面紅斑等。黃連配伍黃芩、梔子可治療急性濕疹皮炎類疾病,辨證屬濕熱證者,又因黃連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經(jīng)有實火而兼見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表現(xiàn)的,使用黃連尤為適宜。黃連制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單味黃連外洗亦有收斂止癢作用,可治療陰囊濕疹、下肢濕疹。外涂黃連浸汁,可治耳道流膿。

  現(xiàn)代研究:黃連主要成分是小檗堿,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同時還能通過抑制過敏介質(zhì)的釋放對抗過敏反應。黃連煎劑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黃柏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解析: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長于清泄下焦?jié)駸,也是治療濕疹最常用的外用藥之一。?nèi)服可用于因濕熱下注、瘀阻經(jīng)絡而引起的諸多皮膚病,癥見焮紅腫痛、潰破滲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對下肢皮膚病效果較好。若外用該藥,還有清熱燥濕,收斂瘡面的作用。常與蒼術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膚科對濕熱見癥明顯的濕疹,手足汗皰癥,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現(xiàn)代研究:黃柏含小檗堿,具有抗菌作用,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黃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

  4.龍膽草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肝、膽經(jīng)。

  功效解析:龍膽草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作用!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因肝膽有熱而致病者,龍膽草皆能治愈。可見其清肝膽熱功效顯著。因此,龍膽草常用于治療以濕熱為主證的急性濕疹、過敏性皮膚病,方用龍膽瀉肝湯、清熱除濕湯(趙炳南創(chuàng)制)等。龍膽草配伍苦參、梔子、黃柏、車前子效力更強。外用龍膽草單味藥水煎冷敷,可以治療急性濕疹。

  現(xiàn)代研究:龍膽草含龍膽苦苷、當歸苦苷等苷類苦味成分,有顯著的抗炎、抗過敏作用,對常見細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參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

  功效解析: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療濕疹皮炎類皮膚病的主藥。《本草圖經(jīng)》就評價苦參“古今方用治瘡疹最多”。因其清熱燥濕止癢,治療濕熱所致的急性濕疹、皮炎效果顯著,且常用于治療陰囊濕疹。內(nèi)服外洗均有較好療效。常與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濕殺蟲,二藥相合,煎水外洗,燥濕功力更強,且寒熱相濟,可以治療寒熱屬性不明顯的男子陰囊濕疹。

  現(xiàn)代研究:苦參含多種生物堿和黃酮類。苦參堿有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而且具有類似皮質(zhì)激素的抗炎、抗過敏效果。

  6.玄參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苦,性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效解析:玄參具有養(yǎng)陰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熱瀉火,又可滋養(yǎng)津液,所以熱毒實證、陰虛內(nèi)熱證均可使用。臨床常用于慢性濕疹遷延日久,證屬陰傷有虛熱者,因病程較長,以致耗陰傷血,生風化燥。常見皮損浸潤肥厚,干燥脫屑,瘙癢劇烈,常有舌紅苔花剝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醫(yī)創(chuàng)滋陰除濕法,治療此型濕疹,方用滋陰除濕湯,便以玄參為其中一主藥。

  現(xiàn)代研究:玄參含生物堿、糖類、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揮發(fā)油、胡蘿卜素等。玄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對多種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還具有抑制作用。

  7.白鮮皮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脾,胃經(jīng)。

  功效解析:白鮮皮具有清熱解毒,祛風燥濕的功效!端幮哉摗酚涊d,白鮮皮可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為皮膚科常用藥。常與苦參、地膚子配伍,煎湯內(nèi)服、外洗,治療風熱濕毒所致的濕疹、外陰濕疹、陰囊腫痛。

  現(xiàn)代研究:白鮮皮含白鮮堿、白鮮內(nèi)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抑制變態(tài)反應,減少病變部炎癥滲出,促進皮損愈合。

  8.金銀花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效解析: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是治療瘡癰的要藥。清代陳士鐸對金銀花大加贊賞,認為金銀花最能消火熱之毒,主張清火熱之毒必用本藥。臨床中金銀花常用于治療急性濕疹、藥疹、接觸性皮炎等辨證屬濕熱而熱象明顯者。熱象明顯且有化毒趨勢,常見皮膚大片紅斑、丘疹,皮色焮紅灼熱,疼痛。常與連翹、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熱毒,如五味消毒飲。

  現(xiàn)代研究:金銀花含綠原酸、異綠原酸、黃酮類,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銀花莖葉提取物能明顯的抑制真菌生長,對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銀花水煎劑對免疫系統(tǒng)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9.青黛

  性味歸經(jīng):味咸,性寒。歸肝,肺經(jīng)。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熱,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熱解毒,消斑。臨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療急性濕疹、藥疹、過敏性皮炎等,尤其適用于血熱引起的皮膚紅斑、熱痛。外用可與黃柏、石膏等配伍。

  現(xiàn)代研究:青黛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離出的色胺酮對皮膚病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jīng)。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濕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絡,清除濕熱蘊毒。土茯苓湯最早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jù)說,土茯苓還是治療梅毒的要藥。作為治療梅毒的要藥,土茯苓湯對于一般的“濕熱”也有明顯的功效。現(xiàn)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濕熱瘡毒以及濕熱久郁的濕疹。

  現(xiàn)代研究:土茯苓根莖含皂苷、鞣質(zhì)、樹脂等。土茯苓苷能給肌膚補充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促進人體自身對皮脂的調(diào)理,達到平衡。鞣質(zhì)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養(yǎng)肌膚,抑制炎性反應的作用。

  11.馬齒莧

  性味歸經(jīng):味酸,性寒。歸肝,大腸經(jīng)。

  功效解析: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血消腫的功效,對治療癰腫毒熱有明顯療效。如《醫(yī)宗金鑒》記載的馬齒莧膏即以馬齒莧鮮品搗爛外敷,治療血熱毒盛的腫瘍,F(xiàn)代臨床多用其煎湯外洗,單味水煎劑有明顯收斂、消炎、止癢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療急性濕疹,有滲出糜爛者。

  現(xiàn)代研究:馬齒莧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鉀鹽,及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過敏作用。

  12.地膚子

  性味歸經(jīng):味苦、甘,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

  功效解析:地膚子具有利濕清熱止癢的功效。《本草原始》記載,地膚子可以去皮膚中濕熱,皮膚外濕癢。臨床常用與白鮮皮、苦參、黃柏同用,煎湯外洗,治療濕疹伴瘙癢者;與豬苓、澤瀉、車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jié)駸,止癢。

  現(xiàn)代研究:地膚子含苷類及生物堿、維生素A等,有保護皮膚、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類藥

  1.生地黃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涼。歸心,肝,腎經(jīng)。

  功效解析:生地黃具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墩渲槟摇酚涊d生地黃“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因其有涼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熱毒,可用于治療血熱毒盛型濕疹。常與黃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潤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療血虛風燥之慢性濕疹。

  現(xiàn)代研究:生地黃含地黃素、甘露醇、生物堿、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輻射、保肝、降低血糖、強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當歸

  性味歸經(jīng):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

  功效解析: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全當歸根略呈圓柱形,根上端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支根稱“歸尾”,全體稱“全歸”。 《本草新編》記載:“當歸,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碑敋w頭止血,當歸身和血(既能補血,又能活血),當歸尾破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雖然當歸有頭、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補血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療血虛證的慢性濕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養(yǎng)血潤燥。

  現(xiàn)代研究:當歸含揮發(fā)油、酯類、菸酸、維生素A類等。當歸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質(zhì)的釋放,從而起到抗炎作用。當歸煎劑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進機體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涼。歸肝經(jīng)。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因其性涼入肝經(jīng),可涼血、活血化瘀,臨床上適用于血熱型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應用時常與丹皮配伍。

  芍藥以其根入藥,有赤芍和白芍之分,應用時有人常把兩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涼,歸肝、脾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白芍補血斂陰,凡虛寒腹痛、泄瀉者慎服;赤芍活血涼血,凡血虛者慎服。

  現(xiàn)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藥苷、苯甲酸、揮發(fā)油、樹脂、糖類、淀粉等,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抗驚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寒。歸心,肝經(jīng)。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紫草,其功長于涼血活血,利大小腸。”因其長于清理血分之熱,所以可以治療一切臟腑火熱熾盛之實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熱病發(fā)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紅活或疹出不暢等。常與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現(xiàn)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紅、異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時對皮膚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參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jīng)。

  功效解析: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的功效!侗静輩R言》記載:“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diào)經(jīng)順脈之藥也!迸R床常用于慢性濕疹,濕熱久郁而致血瘀者。與金銀花、連翹、乳香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藥配伍,用于治療瘡癰腫痛。

  現(xiàn)代研究:丹參含丹參酮類、丹參醇類、維生素E等,能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丹參制劑可以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熱,又因其可涼血止血,同時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導熱下行。作用特點是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尤以熱證而有陰津不足者,最為適用。

  現(xiàn)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三萜烯、鉀鹽、白茅素、蘆竹素、羊齒烯醇等,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其水浸劑有利尿作用。

  7.莪術

  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jīng)。

  功效解析:莪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侗静萁(jīng)疏》記載:“莪術行氣破血散結(jié),是其功能所長!陛g苦泄辛散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破血消瘀,行氣止痛。臨床用于病情遷延日久,濕熱毒邪瘀熱互結(jié)于肌膚的慢性濕疹。常與活血藥配伍應用。

  現(xiàn)代研究:莪術含有的揮發(fā)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進局部微循環(huán)。

  五、補益類藥

  1.白術

  性味歸經(jīng):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

  功效解析: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術炒用其健脾益氣效力更強,臨床用于治療脾虛濕盛型的亞急性、慢性濕疹。常用炒白術配伍黨參、茯苓等,以健脾除濕,同時佐以清熱藥,如參苓白術散。

  現(xiàn)代研究:白術能顯著增強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白術多糖對淋巴細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復的作用。白術對腫瘤細胞有細胞毒作用,能提高機體抗腫瘤反應的能力。

  2.黨參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平。歸脾,肺經(jīng)。

  功效解析: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血的功效。黨參為常用補氣中藥,但其力量較人參弱,一般慢性虛弱病證都可選用。皮膚科常用其與茯苓、白術、黃芪配伍,以健脾益氣,治療濕疹屬脾虛濕盛證。

  現(xiàn)代研究:黨參含皂苷、蛋白質(zhì)、維生素、糖類、生物堿以及多種氨基酸等,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黃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

  功效解析: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補精益髓的功效!侗静菥V目》中記載:“熟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nèi)傷不足!笔斓攸S甘溫質(zhì)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yǎng)血補虛之要藥。臨床常用其與當歸、白芍配伍,治療濕疹遷延日久,有血虛證候者。

  現(xiàn)代研究:熟地黃含地黃素、維生素A、糖類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減少滲出的作用。

  4.沙參(南沙參、北沙參)

  性味歸經(jīng):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解析:南沙參具有清肺化痰、養(yǎng)陰潤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參具有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參與北沙參雖是不同科屬的兩種植物藥材,但一般認為兩藥功用相似,但細分起來,南沙參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參偏于養(yǎng)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療慢性濕疹后期,陰傷有熱者。

  現(xiàn)代研究:北沙參含生物堿,有降溫、鎮(zhèn)痛作用;南沙參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烏

  性味歸經(jīng):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

  功效解析:何首烏具有養(yǎng)血祛風,補益肝腎,烏須黑發(fā)的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何首烏可養(yǎng)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fā)。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補的良藥,其功效又在地黃、天冬之上。臨床常用何首烏與天冬、麥冬、白芍配伍以養(yǎng)血潤燥,用于治療慢性濕疹而血虛風燥見癥者。

  何首烏的藤莖可入藥,名首烏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肝經(jīng),能養(yǎng)血安神,祛風止癢!侗静菥V目》記載首烏藤:“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效!笨梢灾委熓叨嗪、血虛身痛、皮膚瘙癢,特別適宜濕疹膚瘙癢伴睡眠差者。

  現(xiàn)代研究:何首烏含卵磷脂等細胞新生和發(fā)育所必需的物質(zhì),有利于皮損細胞新陳代謝和再生。

【治療濕疹的36種常用中藥】相關文章:

小科普如何護理和治療外耳濕疹10-07

治療失眠的三款中藥茶飲06-09

常用的補氣中藥材08-09

嬰兒濕疹的原因09-25

寶寶為什么會濕疹-如何護理濕疹寶寶06-08

臨床常用中藥與西藥的配伍禁忌08-22

妊娠合并高血壓的常用治療藥物08-02

關于濕疹的護理方法10-16

寶寶濕疹的護理方法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