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審美教育書簡》教師讀書筆記
當代中國,科技飛速發(fā)展,經濟一日千里,伴隨著這些,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但是,人們的素質卻沒有得到對等的提升。筆者通過敘述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于當代中國的意義,試圖喚起社會對此部經典著作的重視。
一、當代中國與《審美教育書簡》
“現在,國家與教會,法律與習俗都分裂開來了:享受與勞動,手段與目的,努力與報酬都分離了。人永遠被束縛在整體的一個孤零零的小碎片上,人自己也就把自己培養(yǎng)成了碎片;由于耳朵里聽到的永遠只是他發(fā)動起來的齒輪的單調乏味的嘈雜聲,他就永遠不能發(fā)展他本質的和諧;他不是把人性壓在他的自然本性上,而是僅僅把人形變成了他的職業(yè)和他的知識的一種印跡。”這是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對現實進行批判的一段論述,從中可以看到:在席勒看來,伴隨著近代文明發(fā)展迅速,科技進步飛快的潮流下,人們想象力的日漸衰退,藝術正從這個喧囂的時代慢慢消失。近代文明的發(fā)展使人的性格的完整性喪失了,需要支配著一切的人成了孤零零的碎片。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造成分工更加精確,另一方面由于復雜的國家機器造成職業(yè)和等級的劃分更加嚴格,所以人們只能發(fā)展他們天賦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被壓抑著,因而人的性格及發(fā)展都只是片面的。
這不難令我們聯想到當代的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體制的改革,使經濟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與此同時,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人們生活的改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致,社會呈現出只需要專業(yè)型人才的態(tài)勢,這使得人們在發(fā)展上更加偏重于發(fā)展他們天賦中的一部分即他們認為社會多需要的那一部分,而非發(fā)展其全部的天賦既發(fā)展一個全面的人格,更加偏重于發(fā)展“專才”而非“通才”。
無獨有偶,歷史總是在重復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重復。當席勒寫這本《審美教育書簡》的半年之前,即1793年1月12日法國巴黎人民把路易十六押上斷頭臺,從此宣布法國大革命的波濤席卷整個歐洲。法國大革命帶來的人民思想上的啟蒙,科技的進步,經濟上的發(fā)展,政治體制的改革,社會分工的變更,都一一地影響著該時代的人們,當然席勒也是當中的佼佼者。站在時代的風口,席勒從對大革命充滿熱情到對大革命感到失望之極。正如前文所說他看到了近代文明的發(fā)展使人的性格的完整性喪失了,人為適應社會需求,只發(fā)展起天賦中的一部分,壓抑著其余部分,使人的性格的發(fā)展變得支離破碎。而席勒寫下的這本《審美教育書簡》正正就是要填補人們人格上的缺失,只有通過美育才能來達到這一目的。這也是美育的作用和任務。而中國,也是在改革后帶來了一片新景象?墒,也如前文所敘,人格在這個發(fā)展的潮流下,正在變得支離破碎,人們的想象力逐漸消退,藝術也慢慢淡出時代的浪潮。人們的審美趣味不斷的向低俗化邁進,一步步的逼近腐化。從這一層面上說,此時此刻的中國與彼時彼刻的歐洲非常相像。
可見,審美教育對當代中國國人的性格的填補何等重要,席勒的這本《審美教育書簡》對當代的中國依然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從蔡元培先生把審美教育思想引進中國教育體系起,《審美教育書簡》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二、審美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完善
我們清楚明白到,人不僅僅是物質,也不僅僅是精神,人既不能作為純粹的自然人以感覺來支配原則,也不能作為純粹的理性人用原則支配情感,而是應該要兼具兩者。因此,人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要完善自己的性格就必須靠美育。美育充當是感性與理性的中介,使兩者相互作用,相互補充,使人格不斷得到完善,而不至于走向任何一方的極端。
中國現代美育理論是中國現代啟蒙思想的一部分。五四運動以前,鑒于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化,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吸取了席勒學說的精華,把美育定位中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把美育歸結到德育上,意圖通過道德教化來達到審美教育的效果。雖然美育不同于德育,它不是其他教育的附庸,它一個獨立的整體,它更加不是教育的手段。但是,這種方法無疑對于中國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用傳統(tǒng)文化作為根基,通過藝術陶冶情操,進行道德教化,使美育得以在教育當中貫徹下去,傳承下去。在人的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時期,給予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于教化,使其人格得以完善。
三、審美教育能有助于社會的和諧
現代社會物欲橫流,琳瑯滿目的商品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欲望,人又進一步被塑造成了物的奴隸,即成為“你奴隸的奴隸”( 你占有著物質,物質是你的奴隸;但是你不斷地追求物質,導致你又成為了物質的奴隸)。以至于把自己的全部生存目的都寄托在當下的物質享受上,而不再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人的心靈完全被物質和欲望蒙蔽了,喪失了發(fā)現美,欣賞鎂的能力。這就造就了利己主義者的涌現,腐化的滋生。
在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中有這樣的敘述:“在最精于世故的社交中心,利己主義筑起了它的體系,我們收到了社會的一切傳染和一切疾苦,卻沒有同時產生一顆向著社會的心!薄爸挥忻啦拍苜x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審美趣味才能把和諧帶入社會,因為它在個體身上建立起和諧”,“一切其他形式的溝通都會分裂社會,因為它們不是完全與個別成員的私人感受發(fā)生了關系,就是完全不同與個別成員的私人本領發(fā)生了關系,因而也就使人與人之間的區(qū)別點發(fā)生了關系,唯獨美的溝通使社會統(tǒng)一,因為它是同所有成員的共同點發(fā)生了關系的。”從上述這些敘述當中不難看出,美讓人擺脫物質枷鎖的束縛,從而正視自己內心的訴求,使能靜下心來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思考,從而有助于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有助于社會的和諧,從最大程度上減少紛爭的發(fā)生。
當人擺脫自己奴隸的奴隸的身份束縛之后,人與人之間,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之間的交流更加真誠和暢通,人的追求也從物質中釋放出來,上升到精神的層面,使得人的發(fā)展更加全面,從而令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更加全面,各種因為之間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呈現一片和諧的氛圍。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于中國意義重大,填補著人格的缺失,在不斷被教化的過程中使人格得到不斷的提升,使的追求從物質上得到一個質的飛躍,完善人的人格,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使社會更加穩(wěn)定,更趨向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
【《審美教育書簡》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06-04
朱光潛《談美書簡》讀書筆記06-14
《談美書簡》摘抄及讀書筆記03-30
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分析05-11
當下幼師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8-11
談談高校舞蹈教學審美教育的融入05-25
談美書簡讀書筆記(精選21篇)08-23
朱光潛《談美書簡》讀書筆記范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