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想
導語:《目送》是作家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后,龍應臺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于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想。歡迎閱讀!
好句摘抄
1. 我喜歡走路。讀書寫作累了,就出門走路。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般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P2)
2.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3)
3. 她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不重要。(P20)
4. 才子當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P22)
5. 我感念他的友情溫柔,也記得自己的答復:親愛的,難道你覺得,兩個人就一定比一個人不寂寞嗎?(P24)
6.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24)
7. 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的最后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P28)
8. 所有其他的人,會經(jīng)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幸福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后的轉身離開。(P32)
9. 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我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父親或母親。聚首時及時促膝而坐,也不必然會談心。即使談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們這個年齡,已經(jīng)了然在心。(P42)
10. 你輕輕放下聽筒,才覺得,這其實是個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的電話——什么事都沒有,扯東扯西,只不過想確認一下你還好,但是一句思念的話,都沒有。(P55)
11.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P79)
12. 如果這個世界這個世紀的種種殘忍和粗暴不曾嚇著你,辭去的路上也只有清風明月細浪拍岸了。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P104)
13. 一個數(shù)字,一個單位,一個名詞,組合起來就喚出一個繁天滿星的大千世界:一串紅,二懸鈴木,三年桐,四照花,五針松,六月雪,七里香,八角茴香,九重葛,十大功勞。(P140)
14. 酒過二巡,鄰座食客某,約五十許,突然起來敬酒,立而舉杯曰:天下大勢,非合即分。合則一統(tǒng),分則殊途。殊途若得我尊嚴,則當為殊途而自強不息也。知君與我同心同志,愿與君飲。語畢,一飲而盡。(P153)
15. 汴水日馳三百里,扁舟東下更開帆。
旦辭杞國風微北,夜泊寧陵月正南。
老樹挾霜鳴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P200)
16. 二十三歲的我,在思索文字的藝術。然后不知在什么樣的晚上,愛默生的文字跳進眼里:文字,應該像蒲公英的根一樣實在,不矯飾,不虛偽。(P204)
17. 當你到了碼頭,沒有一個辦公室貼著時刻表,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用權威的聲音告訴你幾點可以到達終點,你就上船,然后就找一條看起來最舒服的板凳坐下來,帶著從此在此
一生一世的心情。你發(fā)現(xiàn)你根本不去想何時抵達,連念頭都沒有。你看那流動的河,靜默卻顯然又隱藏著巨大的爆發(fā)力,你看那沙灘上曬太陽的灰色的水牛,你看孩子們從山坡上奔下來,你看陽光在蘆葦白頭上刷出一絲一絲的金線,你看一個漩渦的條紋,一條一條的數(shù)..(P228)
1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P259)
19. 人生本來就是旅途。夫妻、父子、父女一場,情再深,義再厚,也是電光火石,青草葉上的一點露水,只是,在我們心中,有萬分不舍:那撐傘的人啊,自己是離亂時代的孤兒,委屈了自己,成全了他人。兒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們只好相信:蠟燭燒完了,燭光,在我們心里,陪著我們,繼續(xù)旅程。(P277)
20. 在一條我們看不見、但是和我們的旅途平行的路上,爸爸,請慢慢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277)
21. 當他說閩南語而引得人們哈哈大笑時,當他說北京話而令人們面面相覷時,他為什么不曾為自己辯護:在這里,他的楚音與天地山川一樣幽深,與蒼天鬼神一樣宏大?司儀的每一個音,都像父親念《陳情表》的音,婉轉凄楚,每一個音都重創(chuàng)你。此時此刻,你方才理解了他靈魂的漂泊,此時此刻,你方才明白他為何以為《四郎探母》淚下,此時此刻你方才明白:他是真的回到家了。(P280)
讀書感想
龍應臺的《目送》是一部對親情和周邊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別喜歡她寫的親情,抒情、真切、含蓄,并為之深深感動。《目送》是全書的首篇,描寫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長,目送父親的遠去。
第二篇《雨兒》寫患老年癡呆癥的年邁母親,母女情感真心實意,讓人感動,第三篇《十七歲》寫的是青春期兒子的獨立,還有《愛情》、《明白》、《胭脂》、《為誰》等等,這些都是寫父親的逝,寫母親的老,寫兒子的離,把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舍’銘刻在心,訴諸文字,處處是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過四十后,經(jīng)歷過許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場面,再讀《目送》這類親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別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靜中透露著的哀痛,讓人不甘又無奈。
永遠記得兒子在第一次拿到學習成績單時的情景,手拿獎狀,在人群中急切地尋找我地樣子,那時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學四年,每次打電話時,即便是在腳骨折臥床時,他的聲音是歡快的語調,第一句話永遠都是媽媽,我很好!我很感謝兒子的孝順,但心里也明白,兒子長大了,能自己擔待所有的傷痛,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每每想到這,那種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瞬間會填滿我整個胸膛。
讀《目送》會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親走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哀痛,也會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親時,母親那歡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嘮的話語。世間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還是沉寂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jīng)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想】相關文章:
目送讀書筆記15篇02-06
有關《目送》的讀書筆記12-15
關于《目送》的讀書筆記12-15
目送的讀書筆記三篇12-15
有關《目送》的讀書筆記范文12-15
吶喊讀書筆記摘抄11-23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感悟11-23
林海雪原讀書筆記摘抄11-19
簡愛讀書筆記語錄摘抄11-02
《童年》讀書筆記感想六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