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說吧記憶》讀書筆記3000字
《說吧,記憶》是著名作家納博科夫的一本類似于自傳體性質(zhì)的小說。 由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說吧記憶》讀書筆記30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傲慢與偏見
所以這是不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種傲慢與偏見?
納博科夫在這本書里的講述可以說是傲慢的——扉頁上印著“獻給薇拉”,陳述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妻子薇拉——根本不去討好“一般的讀者”,對“特殊的讀者”還要專門跳出來批判一下,直呼“某一位白癡”。我懷著偏見翻開書,卻逐漸沉迷在他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敘述中,沉迷在俄國革命前的貴族生活里、在世紀之交的巨變里、在他對蝴蝶的熱愛里、他的愛情里、流亡者的生活里……最后讀到他對自己孩子的描寫時,我?guī)缀醮_定他是個好人,甚至可以引用他對自己一位家庭男教師的評論——“盡管有一些怪癖,他其實是一個非常純潔、非常正派的人”。
這種傲慢與偏見的關(guān)系也讓我反思現(xiàn)實中的一些事情。例如,我們是不是偶爾會看不慣某些人,有的人說話的時候夾著各種外語、有的人有潔癖、有的人娘娘腔、有的人不合群、有的人在別人都只步行或坐公交的時候老是有豪車接送……哈,納博科夫在學校里就是這樣的。你去讀讀他是怎么想的!坝幸粋老師把臉厭惡地皺成一副怪樣子,給我建議說,至少我可以讓汽車停在兩三個街區(qū)之外,這樣我的同學就可以不用看見一個穿制服的司機脫帽致意的樣子了。好像是學校允許我提著一只死老鼠的尾巴到處走,只要我不把它聚在別人的鼻子底下晃悠就行!蔽覜Q定以后再也別“看不慣”別人了。“美女入室,惡女之仇”,我才不要做惡女,況且在美女眼中奇怪的是我們這些人……
記憶原本就是美的狀態(tài)
有一種說法,把對美的描寫分成對“美的狀態(tài)”的描寫和對“美的效果”的描寫(等我看了那本書再來細說),前者就是絲絲入扣地描述,后者的典范是對海倫美貌的描寫(不正面說她的五官是怎樣的,而是說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人看到她之后覺得多年戰(zhàn)爭為了這個女人是值得的),兩者中后者是被贊許的。
納博科夫這本書里,大多都是對“美的狀態(tài)”的描寫,細致入微,卻不會讓人覺得乏味。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記憶本身就是美的狀態(tài),所以對記憶的講述必然是圖景式的。而且這些記憶在現(xiàn)實中根本不會再有,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聽來在想象中還原圖景,從而產(chǎn)生動容。很難想象,用“美的效果”來表現(xiàn)作者醞釀寫詩時的所見所想會是什么樣,一首拙劣的詩?肯定不會比現(xiàn)在的第十一章更動人。
我驚異于納博科夫的記憶力,正如他所說,仿佛記憶力知道他后來會失去童年擁有的東西,所以記得非常清楚。我有時懷疑他的講述中有想象,他也不否認記憶可能有錯漏,但這一點都不影響我為之迷醉。而且他的想象有時讓記憶中的事情更迷人,例如多了一些好像是命運使然的聯(lián)系(如表哥尤里的秋千游戲和死亡時的模樣),讓往事不僅是事實那么單調(diào)。一個在聽覺和視覺之間有通感的人,也許把那段經(jīng)歷保存在記憶里并講述出來是他的使命。
無階級的身份
作者在這本書里好惡分明,卻沒有明確的階級立場,他顯然為貴族的出身感到自豪,對中產(chǎn)階級沒什么好感,對布爾什維克更是不客氣(“布爾什維克是一種特別殘酷和徹底的形式——它本身和沙漠中的沙粒一樣古老——而根本不是那么多外國觀察家認為的那種令人感興趣的新型的革命實驗”),他說自己的父親是一個“無階級”者。
我喜歡作者從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出發(fā)做出的評論。從他對流亡者思想狀況的分析(第十四章第二節(jié))看,我覺得他的感受可以很準很客觀。我相信他所好惡的不是具體的政治力量,他愛的應該是母親那種“全心全意去愛,別的就交給命運”的“簡單規(guī)則”,憎惡的是“極端愚蠢的死亡”。我們的偏見太多了,讀讀這樣的書是很有好處的。
充滿哲思又靈巧的語言
我從一開始便喜歡上的作者的語言,我想那是一種充滿了哲思卻又很靈巧的語言。
舉一個有哲思的例子:作者分析男孩子喜歡有輪子的東西的原因(納博科夫很反感弗洛伊德那一套,稱之為“維也納的冒牌行家”),他分析的結(jié)果是,
一切生命的`形式都是快速的形式,難怪一個生長發(fā)育中的孩子渴望以最大的空間樂趣填滿最短的一段時間……光滑的圓形物體只是用不斷的滾動征服太空,而不是為了前進而費力地抬起沉重的肢翼,這神奇的、與通常的信念相悖的狀況,必定給了年輕的人類最為有益的震動。
再舉一個靈巧又富有韻味的例子,在他描述劍河風景的時候:
時而從開花的樹上會有一片花瓣向下飄呀,飄呀,飄呀,懷著看到了無論是崇拜者還是偶然的旁觀者都不該看到的景象的古怪感覺,你會看到一眼它那迅速升起——比花瓣飄落更為迅速——與之相會的倒影;并且,一瞬間,你會害怕這一招不靈,那幸運的油不會被點燃,倒影會錯過了花瓣,花瓣會獨自漂走,但是每一次那精巧的相聚都會發(fā)生,有著一個詩人的詞語迎合自己的、或讀者的回憶時那神奇的精確。
還有一些很有意思并可以稱得上一針見血的說法,例如作者和妻子帶孩子在橋上看火車從下面經(jīng)過,還有一些別的孩子也在看,他們都非常興奮,作者的孩子就是高興地看著,有的孩子卻會抓住時機從橋上往火車煙囪里吐口水——
兩個兒童中更為正常的,是極其實際地解決掉了朦朧的冥想帶來的盲目興奮的那一個。
另外,我在寫《我們仨》的讀書筆記時想過一個問題: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種幸福?這本書穿越了很多聯(lián)系和巧合,給了我一個答案:
塔瑪拉、俄羅斯、逐漸混生進入舊花園中的野生林、我那北國的白樺樹和冷杉樹、每一次我們從城里回到鄉(xiāng)間度假時母親趴在地上親吻土地的一幕,(俄文‘我的上帝’)——這些東西有朝一日被命運胡亂得捆在一起扔進了大海,將我和我的童年徹底隔斷。不過,我在想,對于更為麻木的命運,對于,譬如說,一種平穩(wěn)、安全、小城式的、原始而缺乏展望的時間的延續(xù),是不是真有什么值得去稱道的。
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在書和書之間、書和實際生活和想法之間發(fā)生的聯(lián)系是多么奇妙!
最后一點抱怨
現(xiàn)在有多少人都只讀電子書不讀紙質(zhì)書了?就連我這樣極其不適應電子書的人也買了kindle(雖然可能馬上就要上閑魚了)。所以紙質(zhì)書的市場遭到打擊了?那么這個時候不是應該奮發(fā)有為以擺脫困境嗎?為什么從我最近買的一些書來看,無論是排版(這本書的排版很好)還是校對都讓人失望極了,外文書的翻譯問題更是老生常談了。
這本書里,如果說諸如“我的搜尋將我?guī)нM了冰冷的藍色河流的邊緣處的一片由奶白色的總狀花序植物和黑色的榿樹構(gòu)成的茂密的林下灌木叢之中……”這樣半句話里有7個“的”字的讓人惱火的翻譯可以解釋為作者在原文中就想造成這種效果的話(反正我也不會去看并且看不懂原文),“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〇四年”這種低級的錯誤是不是不太可能是作者故意開的玩笑?拜托,上海譯文出版社哎。
紙質(zhì)書,就算是為了我這種“遺老”考慮,也應該在追求精美之前(有腰封真的算不上精美好不好),起碼要先做到精確。
【讀《說吧記憶》讀書筆記3000字】相關(guān)文章:
讀《人類簡史》讀書筆記09-14
日語訓讀詞高效記憶的技巧08-20
竊讀記讀書筆記10篇10-14
小學生讀風之王的讀書筆記08-23
記憶旅館:讓顧客留下愛情記憶09-25
讀《飛鳥集》有感_《飛鳥集》讀書筆記五篇09-13
紅茶的記憶08-25
日語記憶方法08-17
記憶策略和英語單詞記憶的實驗研究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