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聯(lián)創(chuàng)作:對仗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對聯(lián)吧,對聯(lián)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對聯(lián)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聯(lián)創(chuàng)作:對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聯(lián)創(chuàng)作:對仗
1、同類詞相對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是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lián),非常工整。同類詞相對是對仗的基本原則。該聯(lián)“真”,“假”,“有”,“無”,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學名詞。“作”,“為”是詞意相近動詞!皶r”和“處”在語法上是副詞, 在字面上“時”又可理解為“時間”,“處”又可理解為“空間”。 “亦”,“還”在字面上是詞意相近的副詞,在語法上可視為省略了動詞“是”。但必須了解其中還有句內(nèi)自對自重,“真”對“假”,“有”對“無”是反對,而且都重用一次,這才是此聯(lián)的精華所在。
在談到對仗時,人們常常作語法分析,以便說明“詞性相同”或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但是過分強調(diào)語法分析,有時也會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王力在談詩詞格律說,“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詩詞的對仗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對,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詩詞格律》第127頁)這對于楹聯(lián)的對仗也是正確的。楹聯(lián)是觀賞性很強的藝術,所以有時只要求字面相對,即同類詞相對,特別要求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有些同類詞可供選擇的范圍較小,如數(shù)字,人名,地名,書名,動物名,植物名等等,不要輕易超出范圍。特別要指出,只要自對工整,互對不必要求詞性相同。
2、忌合掌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此聯(lián)為舊時商店通用春聯(lián)。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fā)財”的氣氛相協(xié)調(diào),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通四!,”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聯(lián)一共才14字,其中6個字只能當3個字用,豈不可惜。對聯(lián)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lián)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lián)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報家音“對”傳吉語“,”發(fā)祥光”對“騰瑞氣“雖可強調(diào)喜慶或強盛氣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黃星巖隨園偶成云:山如屏立當窗見 / 路似蛇旋隔竹看。厲樊榭詠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陰襯 / 路轉(zhuǎn)多從隔竹看。二人不謀而合。然黃不如厲者,以如字與似字犯重。竹垞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為戒!(《隨園詩話》卷五,二二)這段話說明在詩中對仗要避免同義詞相對,用”似“對”如“,雖字形字音不同,但字義相同 ,亦不可取。這似乎有點苛求,連大詩人也難免的事,我輩怎能不犯?但應該看到,要避免合掌,就要從避免同義詞相對做起。
3、反對為優(yōu)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這是梁章鉅因編輯《滄浪亭志》而獲得的集句聯(lián),上聯(lián)系歐陽修句,下聯(lián)系蘇舜欽句,皆滄浪亭本事。此聯(lián)用了反義詞“有”對“無”,“皆有情”對“本無價”,含義是,清風明月到處都有,但對俗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本為無情之物,但在詩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對比強烈。說“近水遙山”對“清風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對工整,即“遙山”對“近水”,“明月”對“清風”十分工整,而且“近水”與“遙山”是反對,更有情趣。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又說“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yōu),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并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文心雕龍》卷七麗辭第三十五)!胺磳φ撸硎馊ず险咭病笔钦f:雖義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歸。這是對仗的精義。春聯(lián)“十年宦比梅花冷 / 一夜春隨爆竹來”(《名聯(lián)談趣》289條),上聯(lián)的冷淡,反襯出下聯(lián)的熱鬧,也是“反對為優(yōu)”的好例子。
4、句中自對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這是西湖花神廟舊聯(lián)(《楹聯(lián)叢話》卷六),由四言六言兩句合成。紅對翠,燕對鶯,雨對風,朝對暮,都是句中疊字自對,而且全聯(lián)用疊字。由此可見,只要句中自對都是工對,全聯(lián)一定是工對。
必須重申,本文所說的“句”,不是現(xiàn)代語法中的“句子”(sentence),而是古文中“句讀”或詩詞中“句式”的“句”(pause)。此聯(lián)在語法結(jié)構(gòu)上是一句,在聲律結(jié)構(gòu)上是兩句(四言與六言組合)。五言聯(lián)或七言聯(lián)只有句中自對。兩句或兩句以上,不僅有句中自對,而且有句間自對,或稱同邊自對。
5、同邊自對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后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
這是阮元題杭州府貢院聯(lián),由三個四言句加一領字(正 / 看)組成。貢院是考舉人的場所。上聯(lián)講考試的季節(jié)很美,考試時文思潮涌,下筆千言,個個都有中舉的希望。“桂”和“槐”隱含“折桂”和“槐廳”之意,即讀書,應試,做官。下聯(lián)講考試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績?nèi)绾,應該放松一下,去西湖賞月,錢塘觀潮。用詩一般的語言給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實在高明。此聯(lián)“桂子香時,槐花黃后”和“西湖月滿,東浙潮來”分別都是同邊自對,有極大的藝術魅力。
從短聯(lián)的句中自對,發(fā)展到長聯(lián)的同邊自對 ,是對聯(lián)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同邊自對是長聯(lián)的基本形式,陸偉廉先生對同邊自對理論有卓越的貢獻,他說“對仗是對聯(lián)的靈魂、精髓,無對仗即沒有對聯(lián),不懂對仗就無法撰寫、欣賞、評論和研究對聯(lián)”,又說“如把兩邊相對比為對聯(lián)藝術的皇冠,同邊自對則可比為皇冠上之鉆石。”(陸偉廉《對聯(lián)經(jīng)》第171-172頁)
6、相重相對
名滿天下不曾出戶一步
言滿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聯(lián)掛在清代錢湘靈室中,為三峰釋碩揆所書。梁章鉅稱:“《柳南隨筆》載:錢湘靈陸燦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適當石梅之下,松陰嵐翠,如眉臨目。先生兀坐其中,擁書萬卷,咿唔不輟。過其門者往往駐足覘伺,流連不去,先生咿唔自若也。室中榜一聯(lián)”如上(《楹聯(lián)叢話》卷一)。錢陸燦,常熟人,字湘靈,號圓沙,順治舉人。好藏書,教授常州、金陵間,從游甚眾。康熙中徐乾學等為耆年會,陸燦年八十四,齒尊名高,會中人皆兄事之。有《調(diào)運齋集》。此聯(lián)應作于清初,從語氣看,不像自撰。十言聯(lián)中重了七字,亦少見。說明順治康熙年間的楹聯(lián)仍允許同位相重,現(xiàn)在不會有人再做這種楹聯(lián)了
對聯(lián)的基本規(guī)律是“重”與“對”,由“相重相對”發(fā)展為“自重自對”。
7、自重自對
佛言不可說不可說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這是明荊州太守袁籜庵(于令)罷官后,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時所寫的門聯(lián)! 論語·衛(wèi)靈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贝寺(lián)用語,出自經(jīng)典,但已經(jīng)改寫,故不是集句。妙在莊重中有調(diào)侃,不言中有牢騷。上下聯(lián)各有三字重復一次,可以加強語氣 。自重自對遠比相重相對高明,自然成為楹聯(lián)的發(fā)展方向。
對仗是修辭手法嗎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
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于駢文。
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
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shù)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gòu)成的修辭法。 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后兩部分密切關聯(lián),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后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jié)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diào)。
形式上
1.單句對偶
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諸葛亮傳》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岳墳對聯(lián))……
——青山感到榮幸的是墳里埋著抗金名將岳飛的忠骨,白鐵感到恥辱是墳前跪著的是用它鑄造的秦檜等人的像。
2.偶句對偶 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栋⒎繉m賦》
——六國結(jié)束,四海統(tǒng)一。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迸c“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
3.多句對偶 用三句對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對,叫多句對對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秳駥W》
——登上高處向人們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老遠的人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勢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到的人卻覺得很清楚。
4.句中對 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
例如:“峰回路轉(zhuǎn)”、“曉風殘月”、“羽扇綸巾”。
內(nèi)容上
1.正對偶
上下聯(lián)表達的意思是同類的或相近的,是互為補充的。例如: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端投派俑问裰荨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離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上下聯(lián)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昂(nèi)”,四海之內(nèi),古代指全中國!氨揉彙,近鄰。)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对狸枠怯洝
——有時長空中的煙霧一下子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波光,閃耀著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塊璧玉,靜靜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對“長煙一空”,“靜影沉璧”對“浮光躍金”。上下聯(lián)意思相關互補)
2.反對偶 上下聯(lián)表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多指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例如: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用刀刻東西,刻一陣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鍥而舍之”與“鍥而不舍”是反對。)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读鶉摗
列國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貪暴秦國的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奉送給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厲害。(“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是反對,“奉之彌繁”與“侵之愈急”是反對。)
3.串對偶(流水對) 即“相串成對”,有如流水順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對。它的起句與對句是從事物的發(fā)展過程說的,因此,意思是緊密連貫的。例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便可下達襄陽,再向洛陽進發(fā)。(行經(jīng)巴峽巫峽,再過襄陽,直向洛陽,一氣貫下,寫出急欲出蜀的喜悅心情。)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兜躯X雀樓》
——要想用盡目力眺望到極遠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層樓。(欲窮盡目力,就必然要繼續(xù)登高。)
結(jié)構(gòu)上
1.成分對偶。
例如: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其中“論時事不留面子”與“砭錮弊常取類型”均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稱成分對偶。
2.句子對偶。
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與“秋水共長天一色”均為獨立的一句,所以稱句子對偶。
例子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代的樂府民歌和古詩,如“寒風摧樹木,嚴霜結(jié)庭蘭”。
古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漢代賦體駢文中“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唐詩宋詞元曲《登高》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在我國的歷代散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我國獨特的文學形式對聯(lián),是對偶手法最典型的體現(xiàn)。
對仗即是詩詞中的“對偶”
對仗(詩詞中的“對偶”)
修辭里的“對偶”,在古代詩歌里叫“對仗”。對是相對,仗是儀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所以叫“對仗”。
學過中學語文的人都知道對偶。對偶就是把同一類的概念或?qū)α⒌母拍畈⒘衅饋,形成整齊的美。
例如“任重致遠”,“任重”與“致遠”形成對偶。
對偶可以句中自對,又可以兩句相對。
例如“任重致遠”是句中自對,“任重致遠,居安思!笔莾删湎鄬。
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對偶的一般規(guī)矩,是詞性相同的詞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
我們還是以“任重道遠,居安思!睘槔骸叭危〒摚薄ⅰ爸隆、“居”、“思”都是動詞相對,“重”、“遠”、“安”、“!倍际切稳菰~相對。
詩詞中的對仗的規(guī)則是:
、懦鼍浜蛯涞钠截剖窍鄬Φ;
、瞥鼍涞淖趾蛯涞淖植荒苤貜停ㄖ辽偈峭晃恢蒙喜荒苤貜停。
因此,溫庭筠的《七律.題李處士幽居》詩中的兩句:“濃陰似帳紅薇暖,細雨如煙碧草新!笔欠嫌诼稍妼φ痰臉藴实。
對聯(lián)也是同樣的標準。
“對偶”≠“對仗”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師教學用書》里的《杜甫詩三首》“練習說明”之“三”這樣說道:“古詩中多用對偶句”!皩ε肌庇纸小皩φ獭保追Q“對對子”。
將“對偶”與“對仗”等同起來的說法是欠考慮和不妥當?shù)摹?/p>
先看看《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的解釋。
對偶:修辭方式。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效果。
對仗:(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的對偶語句。
詞典的解釋盡管有輾轉(zhuǎn)解說之嫌,但畢竟還是講出了它們之間的些微區(qū)別。
古詩中是多用對偶句,但古文中的對偶句為數(shù)也不少。如果依照《用書》的說法,既然“對偶”又叫“對仗”,那么是不是可以說古詩文中的對仗句也比比皆是呢?恐怕就不能這樣說了。
因為古文中幾乎是找不到對仗句的,古詩中也只限于格律詩詞中才可以找到對仗句。
對偶與對仗它們不是一個概念下的兩個稱謂。也許是因為二者太相像而不同之處又太少才極易于混為一談吧。
正如《用書》所說,對偶是把兩個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它大體上散見于各種文體中,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然而對仗則不然,它只僅見于格律詩詞中,是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中所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和手段,是格律詩詞獨具的一種特殊創(chuàng)作技法。這種技法后來又相繼為詞曲創(chuàng)作和對聯(lián)撰寫所采用。
對仗除了具備對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還要求聯(lián)句的上下兩句同一結(jié)構(gòu)位置的詞語必須是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且上下兩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詞語。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等。
對仗的要求是極為嚴苛的。只有符合上述原則的格律詩詞聯(lián)句才叫對仗,否則就不是對仗或?qū)φ滩还ふ,這在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因而遂成為創(chuàng)作和欣賞格律詩詞的重要標準之一。
對仗是非格律詩詞莫屬的專用術語專有名詞,盡管格律詩詞中的對仗同時也符合修辭中的對偶的標準和要求。
我們只能這樣說,是“對仗句”也就必然是“對偶句”,但是“對偶句”就不能說是“對仗句”。特別是詩句及詞句在講究煉字煉句煉意的錘煉語言的藝術標準上,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論的。
【對聯(lián)創(chuàng)作:對仗】相關文章:
關于對聯(lián)對仗要求12-07
寫景對仗工整的對聯(lián)11-29
對聯(lián)創(chuàng)作方法02-06
左右對仗的諺語大全01-15
有關勵志的對仗句子09-22
舞蹈編導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漫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