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翻開《三國演義》這本書時,我仿佛看見歷史向我拉開了波瀾壯闊、逐鹿中原的序幕,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情深意重的友情、爭權奪利的紛爭在日月更替中輪番上演。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名著,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再合適不過了。
這部書是作者羅貫中講述的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風云變幻,群雄割據混戰(zhàn),魏蜀吳三國鼎立,記載了無數英雄的誕生,塑造了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英雄們在書中演繹著各種精彩的橋段:有肝膽相照、不求同生求同死的桃園三結義、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三英戰(zhàn)呂布、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煮酒論英雄、君王求賢的三顧茅廬、魏吳爭斗決雌雄的赤壁之戰(zhàn)、虛張聲勢的空城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白帝城托孤……這些故事隨著滾滾東流的長江,浪花般消逝了,江上的漁翁慣看秋月春風,青山、日落依然還在,一壺濁酒,暢飲世間多少英雄事,都付于人們的談笑中。
在所有英雄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臥龍先生—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覽群書,足智多謀,忠心耿耿。
我驚嘆諸葛亮的過人智慧。年僅二十七歲的他身居草廬之中,躬耕隴畝之時,卻能將天下形勢分析得如此透徹,為劉備制定出成就霸業(yè)的戰(zhàn)略方針。輔佐劉備后,更是將自己的軍事才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火”燒出了個“三國鼎立”。
我驚嘆諸葛亮橫溢的才華。他口才超群,舌戰(zhàn)群儒,說得江東群臣沒有還嘴之力,一個個成為"口"下敗將。三氣周瑜、罵死王朗、收服姜維,他的口才無時無刻不在閃耀著炫目的光輝。他的文學造詣也令人稱贊,如《出師表》《誡子書》更是被后人奉為經典,千古傳誦。
我敬佩諸葛亮的忠心耿耿。在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以后,他便開始了輔佐劉備的道路,將劉備當作自己唯一的主君,為蜀國大業(yè)奉獻出自己的一生。劉備去世后,諸葛亮作為武鄉(xiāng)侯,勤勉謹慎,大小政務事必躬親,深受百姓愛戴。他可以自立,但是他選擇忠心輔佐劉禪,并且寫出《出師表》勸誡主君,他的忠誠精神被世人傳頌稱贊。
三國演義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書中有六句話讓我感悟頗深。
書中云“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 出自第六十九回,三國時魏將張郃輕視蜀將張飛,結果被張飛用計打敗,連失3寨,折兵2萬。自古以來,軍隊驕傲就容易導致失敗;輕視敵人就很少有成功的。此句警示人要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tài)度,時刻清醒記住活到老學到老的信條,習眾人強項于一身。
書中云“揚湯止沸,不如去薪”。與其舀動沸騰的水,使它不沸騰,不如從鍋底下抽去燃燒的柴火,使水停沸。這句話告訴我們抓住問題的關鍵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書中云“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出自司馬懿教子之言。一個人的度量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的視野、格局和智慧。所以說胸懷寬廣、大度的人往往能夠成大器。
書中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意思是好的鳥要選擇樹木棲息,賢明的臣子要選擇君主侍奉。書中講述郭嘉在袁紹賬下一段時間后,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袁紹定霸王之業(yè),難矣!果斷離去,后來在荀彧引薦下成為曹操謀士。優(yōu)秀的人要會選擇善用自己的領導和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的平臺。
書中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出自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詔書中。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提醒我們不能忽略每一件小事,小的善舉和惡舉都會成為一個人品德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在細微之處多加注意,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品讀《三國演義》,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歲月未曾帶走書中熟悉的姓名,也留下了那些英雄的忠孝仁義。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時光暗淡了刀光劍影,流年遠去了鼓角爭鳴,鼎足三分以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不愿再步三國亂世之后塵,唯有祈盼千古英雄風,忠義永流傳!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后感]03-30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三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2-29
《三國演義》讀后感 讀后感03-05
三國演義讀后感10-29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24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16
《三國演義》讀后感08-13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