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讀后感錦集(1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guī)》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1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閱讀了中國遠祖著作——《弟子規(guī)》。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毕崎_《弟子規(guī)》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扇缃瘢覀儏s對父母橫蠻無理,面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面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并非虛心接受,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盡量做到“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guī)》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逼湟馑际牵洪_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著“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對《弟子規(guī)》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后的歲月里,我應該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作文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2
讀了《弟子規(guī)》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愛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儉節(jié)約;什么叫寬宏大量—————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歸功于《弟子規(guī)》,它給了我很大的收獲。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突然間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懶洋洋的隨口應了一聲,繼續(xù)看著動畫片,對媽媽喊:“媽媽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媽媽生氣了發(fā)了火我卻才會去把衣服晾好,F(xiàn)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悔不當初!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不應該隨便浪費時間。它不會隨著你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而停留;不可能當你在貪玩的時候而等你。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xiàn)在,充分合理利用時間。不要讓時間從我們眼前匆匆流過。
讀《弟子規(guī)》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它好像另一個我,讓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惡習以及學習中的缺點,也對我以后的人生做了一個鋪墊。
雖然《弟子規(guī)》中有許多的“規(guī)矩”,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只不過有些“規(guī)矩”做起來卻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每一句并且認真的去做,那給我們帶來的不是一點點的快樂而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讓人刮目相看也會成為祖國的花朵。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3
《弟子規(guī)》原先并不叫《弟子規(guī)》,而是叫《訓蒙文》,一個名叫賈存仁的人將教書先生李毓秀編的《訓蒙文》加以修訂,改名為《弟子規(guī)》。如果說家喻戶曉的《三字經》偏重于知識學習,那么《弟子規(guī)》則偏重于規(guī)矩。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一點就是規(guī)矩熟話說的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東西就是規(guī)矩,規(guī)矩就是: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說話要:恭敬、謹慎,要博愛大眾,親近任義的學說,親近有道德的人。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二點就是孝,《弟子規(guī)》的第二部分四次重復父母二子,就是要提醒我們下一代首先要孝敬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是當?shù)闷鸬模?/p>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三點就是兄弟情,其實,孝與弟是一回事,就是對長輩孝,對平輩和友人要和睦,兄弟不有愛的原因就是1。貪婪錢財2。言語不善。所以我在這要提出1個觀點1。兄弟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吵架等。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四點就是態(tài)度,他強調的就是穿、吃、站的態(tài)度,穿要強調自己會穿,吃強調吃相,站強調站如松。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五點就是誠信、真誠、守時,要戒1。奸巧語2。穢污洞3。市井氣。還要記住1。只比該比的2。學會接受批評3。清楚的認識夸獎與批評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六點就是關愛、仁慈,要懂得內在美,要自信、謙虛,要端正態(tài)度,對壞事說不,摒棄不良習慣。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七點就是仁德,仁,就是心靈美,以人為本。德,在《道德經》里是萬物發(fā)展的總規(guī)律,是中華哲學的根基。所以,事事都要有仁德之心。
《弟子規(guī)》提出的第八點就是讀書的習慣,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向書里提出的這八點學習,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人。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4
《弟子規(guī)》是依據(jù)大教育家孔子對弟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書中的句子短小精悍,句句蘊含著生活的哲理。上學期,學校給孩子免費贈送了這本經典之作,而且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誦讀,同時號召家長也參與到活動中,感受經典的魅力。
為了對孩子的'行為起到很好的規(guī)范作用,我和孩子一起學習了《弟子規(guī)》。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受到了教育。記得蘇子芪有一段時間,當別人和她說話時,老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有時甚至千呼萬喚才能叫出來。自從背了《弟子規(guī)》后,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背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泵慨斅牭竭@些句子時,她會馬上行動起來。漸漸地,孩子慢慢地改掉了很多不良習慣。現(xiàn)在,家里有客人來訪,她會主動問候;吃飯時,也懂得謙讓,請大人先入座自己最后入座;生活中,也學會了與人分享玩具、美食。
一本經典,在和孩子一起誦讀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高著自己的修養(yǎng)和學識,也對日常生活習慣的不停地檢驗,哪些地方合適?哪些地方不合適?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哪些地方需要繼續(xù)努力?真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弟子規(guī)》讓我和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精神的洗禮。一本書,教育兩代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誦讀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讀書興趣,而且指導了行動,找到了努力方向,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5
當我讀了弟子規(guī)以后,使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讀弟子規(guī)的同時,使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他告訴了我善百孝為先,做人應當知恩圖報。
在對待父母的責備時,我們因當順從的.接受,而不是理直氣壯的頂撞父母,當父母有什么過失時,作為子女應當耐心地勸說,而不是大聲的責備父母,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就等父母性情好了再勸。
對待兄長時,因用尊重的態(tài)度來面對兄長,稱呼兄長時不能直接稱呼兄長的姓名,這樣使我們很沒禮貌與對兄長的不尊重。長輩見識多,閱歷深,我們因當多聽他們說話,不要自己夸夸其談,好像什么都懂一樣。人生短暫轉眼間我從少年變成青年,從而使我懂得珍惜此時此刻的寶貴時光,在衛(wèi)生方面,早上起來一定要洗臉。刷牙。衣服整齊干凈,這種良好習慣因從小養(yǎng)成。
對于食物我們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因為偏食會使我們營養(yǎng)不良,但吃東西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而在我們年輕時,千萬不要喝酒,因為喝酒會使我們丑態(tài)百出而丟臉。
對別人說話,要真是不虛,講求信用,如果對別人說話不真實,別人就不會與你說話。遠離你,多說話不如少說話,因為言多必有失,所以說話要合理恰當。符合實際。不能花言巧語,否則別人就會討厭你,對我們來說,最要緊的是自己的道德。學問。才能。和技藝,這些方面不如別人就要不斷磨礪自己,盡力趕上,在我們無意中做錯了事,這就叫錯,而故意去做,這就叫惡。
讀了弟子規(guī)以后,使我感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去做,有什么不足就補足什么,從而使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6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這本書說了許多我們從小就要明白的道理,如: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在言行中要謹慎講信用、要博愛眾生、多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精力充足,還應該多看書學習。《弟子規(guī)》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边@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看,廖廖幾句話,卻有著這么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么的聰慧。在學習《弟子規(guī)》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臥室里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后來還與媽媽對打,我記得當時媽媽氣急了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xiàn)在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一定不會再那么任性了,《弟子規(guī)》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規(guī)》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7
讀書有選擇,要讀好書,選好書,這樣才能起到讀書的作用。今天,我讀的書是《弟子規(guī)》。
有人會說,《弟子規(guī)》是孩童們讀的書,你都十幾歲了,怎么還讀《弟子規(guī)》呢?沒錯,但是我小時候讀《弟子規(guī)》是為了識字,而長大后讀《弟子規(guī)》則是為了從中學習做人、禮儀、交友的一些道理,也明白了在不同的場合要遵守不同的禮儀,更明白了一件值得中國人驕傲的事,那就是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66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尋求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了解到最多的卻還是“孝”。“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多少人能做到身體力行。閔子騫就是一個例子,閔子騫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爸爸就為他取了個后母,但后母對他非常的不好,而且,她還為他父親帶來兩個兒子,這讓她更討厭閔子騫了。
冬天到了,后母在為三個兒子織棉衣的時候,為自己的兩個兒子的衣服的衣服里頭放的是棉花,而在閔子騫的衣服里頭放的是蘆花,看上去三兄弟像穿得一樣暖和,但是蘆花并不保暖,所以閔子騫每次出門都會發(fā)抖,在一次為父親駕馬時,他凍得手僵了,一不小心,弄掉了馬繩,父親以為閔子騫不專心,就揚起長鞭朝閔子騫身上打去,一不小心,打破了他的衣服,里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好像明白了什么,轉身就向家跑去,并揚言說要休掉后母,閔子騫一再為后母辯解,父親這才為后母留下。閔子騫的孝心感化了后母,從此,后母帶他如親生兒子一樣。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8
閱讀弟子規(guī)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边@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在這個時代里,父母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卻認為父母不太關心我們,其中父母所付出的是我們一生也報答不了的恩情。傳說孟子的母親為孟子的成長尋找一個好的環(huán)境居住,曾三次遷居。這不正是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如果父母叫你去幫他們倒點垃圾或掃點地,你還能說不嗎?父母教我們學習,是為了我們的未來,父母責怪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記住錯誤并改正。讀到這些,我們大概都為自己有一個好父母而感到幸福。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這樣才對得起父母的良苦用心。
傳說大孝子董永,寒窗苦讀,父親病了就砸鍋賣鐵給年邁患病的父親買藥,最后父親身亡后沒錢安葬,他賣身葬父。這種精神是可貴的,試問我們看到這一幕,誰能不受感動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新一代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坷不平,需要我們努力地去創(chuàng)造奇跡來造福人民。
華夏歷史源遠流長,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傳世經典數(shù)不勝數(shù),古老的真諦,豐富的知識,經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檢驗。使不孝子臭名遠揚千里,成為世代人們的笑柄。在這里,我提倡大家尊老愛幼,保存中華美德,那精神最大的精神財富。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9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之一,少兒誦讀經典是古代圣賢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guī)》,真正了解《弟子規(guī)》的含義,他會使你受益匪淺。
《弟子規(guī)》是根據(jù)《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guī)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的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就要將最好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人,才能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立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一個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是不會創(chuàng)作出一副優(yōu)秀作品的。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色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是受益匪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中做的不足的地方,不能做事拖拖拉拉。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事必定有一些原則,而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受到了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guī)》就要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了《弟子規(guī)》就要把圣人教會貫徹到生活中。
然而“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备嬖V我們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要想更多的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對照《弟子規(guī)》我每讀一句話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guī)》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和他相處,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10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現(xiàn)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tǒng)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tǒng)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guī)"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規(guī)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著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yōu)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xiàn)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著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fā)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了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為什么他們這么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11
今天晚上和女兒一起讀了《弟子規(guī)》第一部分——入則孝,并將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異意的字意解釋給她聽。原以為這是篇古文,說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為規(guī)范,孩子不會感興趣。但讓我驚訝的是,孩子不但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誦下來,還一下子從幾件小事上記住了“孝”字。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呻S著時代的進步,感覺“孝”字一點點在淡化。說實在話,沒看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應該孝順老人,覺得自己能讓父母高興、即使啥也沒做也算是孝順吧?春蟛呕腥幻靼自鯓硬攀钦嬲摹靶ⅰ保易龅脑瓉砣思以鐚懼,更多的是應該“孝”而沒有“孝”的,雖然都是一些做起來很簡單、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時立刻答應,父母讓做事時不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作為萬物之首的人類更應該以“孝”為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到入則孝,必將對促進全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者按:笑笑學校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讀《弟子規(guī)》,并要求家長用稿紙、手寫與孩子共讀《弟子規(guī)》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從網(wǎng)上下載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氣,雖然可以照搬網(wǎng)上的內容,偏偏熬了半夜,給女兒親自寫了一個。清晨起來,笑笑媽媽發(fā)現(xiàn)果然不同凡響!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12
現(xiàn)在,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嘆息:“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不懂規(guī)矩了。”“現(xiàn)在的寶寶特別自我,一點不會替別人著想!
別說孩子,即便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年輕人,也驕傲任性,對父母缺少應有的尊重,F(xiàn)在的孩子確實越來越聰明,接受的信息量多、知識面廣,但也透露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現(xiàn)實——任性、自我。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現(xiàn)狀。
如何改變?
這不僅需要父母們付出極大的`耐心,去正確引導孩子們,還需要借鑒古圣先賢的智慧,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讓孩子們學習《弟子規(guī)》,隨著時間的變化,孩子們會慢慢地感受到書中內容的影響而發(fā)生根本的改變,直至將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習慣。
這種改變不同于棍棒似的強制影響,而是孩子本有的天性顯現(xiàn)。通過長期熏習,這種習慣,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弟子規(guī)》學習的方法
古圣先賢告訴我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兜茏右(guī)》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典故、文言知識、韻律規(guī)律,有著根本的做人道理。在學習《弟子規(guī)》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點讀,因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是什么樣,孩子就是什么樣。
在讀的時候,不疾不徐,攝住心,讀一遍把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早晚各點讀一遍。早上點讀要告訴自己今天要按照《弟子規(guī)》所說去力行。晚上點讀看自己哪些沒做到,然后去修正。
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把《弟子規(guī)》落實到生活中,規(guī)范孩子及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不僅可以建立親密的關系,而且自然就“德日進,過日少”了。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13
在暑假的一天,我看到在啵啵嘟學英語的小朋友在電梯門口不停亂按電梯玩,我上去勸阻他們這是公共財物要愛惜。他們都說:“不管你的事!边@事兒被媽媽知道后,很感慨地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缺乏傳統(tǒng)教育。不行,這樣中國的未來就沒有希望!庇谑撬フ麃硪槐尽兜茏右(guī)》讓我學,那時我就不能完全去理解書本里的意思。
自從學校發(fā)了《弟子規(guī)》后,老師要求我們在晨讀時去學習,我慢慢地理解了這些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在一兩歲我會呀呀學語時,我就以為不停喊爸爸媽媽,經常抱著他們親親讓爸媽開心地笑就是孝;到幼兒園上學時,我經常把園里下午發(fā)的小點心悄悄地帶回來給媽媽吃,聽到她的夸獎就是孝;
上小學了,我以為每次好好學習考高分讓爸媽高興就是真正的`孝……現(xiàn)在我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有時候媽媽的嘮叨和爸爸的嚴厲,讓我沉默甚至反抗和頂嘴。自從讀了《弟子規(guī)》我才理解世界上真正的孝是:“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有什么事可以好好商量著說。記得很多次,我正玩的起勁兒,媽媽讓我寫作業(yè),我不但沒有聽從反而還頂嘴,讓媽媽好一頓難受,想想真覺得慚愧。我作為現(xiàn)在零零后的孩子,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guī)》,還要按《弟子規(guī)》的教導去做,并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繼續(xù)傳承下去。
《弟子規(guī)》讀后感 篇14
自從我讀了《弟子規(guī)》的課外閱讀后,我似乎覺得我變得更好了,我變得越來越明智了,我似乎明白如何孝順我的長輩?如何幫助別人?如何照顧自己?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時期山西江州秀才李玉秀所作。經清朝賈存仁修改編訂,改名為《弟子規(guī)》。弟子就是學生,不僅僅是指孩子。在擴大范圍方面,任何想學習古代圣訓的文化人士都可以稱之為弟子;規(guī)則就是規(guī)范,弟子規(guī)則就是教學生做人的規(guī)范!兜茏右(guī)》是我們身邊的知識,是學習古圣賢和生活的基本讀物。它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言行一定要謹慎,講信用。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孟母斷機、司馬光改錯、孔融讓梨等,孔融的美德讓我知道要懂得謙虛。最讓我欣賞的是“冬則溫,夏則清;早則省,昏則定”。它讓我明白,孩子們應該體貼地為父母服務;冬天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讓父母感到涼爽;早上起床,一定要去看望父母,問好他們;晚上回來,一定要先向父母報告安全,讓他們放心;
讀完《弟子規(guī)》,我了解了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這是古代祖先留下的巨大財富。作為中國人的后代,我以后一定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人的背,倒茶,盛盛飯,落實到言行中,從而提高自己的素質,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小學生。
【《弟子規(guī)》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guī)》讀后感集合弟子規(guī)第四篇誠信12-11
弟子規(guī)心得11-23
《弟子規(guī)》全文05-11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11-10
《弟子規(guī)》讀后感11-08
《弟子規(guī)》讀后感06-16
[經典]弟子規(guī)讀后感01-10
(精選)《弟子規(guī)》讀后感01-13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