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
《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所寫的一部專著。他作為一名教育研究者,走遍了日本各地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養(yǎng)護學校等,觀察了數不清的教室,而且整整持續(xù)了20年。就這一點就夠讓我敬佩了。但是他在書中的關于許多教育實例的剖析和論述,則更加讓我受益。
縱觀全書,三個鮮明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
一、“主體性”神話現象的揭示。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一觀點目前在中國也是被廣泛的應用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可是到底怎樣才算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呢?教師在提出的問題中賦予了生活情境、并且提供了學生主動探究、提問質疑、小組討論等主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也表現出積極和主動的狀態(tài)。
《新課標》指出:教師只有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師不能只顧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要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二、創(chuàng)設以聽為中心的教室。
書中說到: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現能力的話,那么與其鼓勵他們發(fā)言,不如培養(yǎng)其傾聽的能力。這看起來好像離得遠些,其實卻是一條捷徑。在教室里,傾聽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之后,課堂的言語表現才會變得豐富起來,而不是相反。
所以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先認真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這樣,學生之間才會開始互相傾聽,才能養(yǎng)成在教室里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好習慣。
三、學習共同體
學校是一個學生與學生、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地方。除此以外,更要提倡把校門打開,溝通學校內外,結合更多的社會力量來一起辦學。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得到更多豐富的活動、游戲的場所,才可以積累更多有效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才能快樂的成長。
事實上,我無法透徹的理解佐藤學教授這本《靜悄悄的革命》的全部涵義,但是通過上網查閱很多同行對于此書的精粹解讀,還是明白了幾分。并且深深牢記佐藤先生的箴言:“這場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相關文章: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12-13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2000字01-01
《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02-12
柴靜《看見》讀后感11-20
柴靜精選語錄08-31
靜中細思11-03
柴靜感悟生活語錄09-05
經典柴靜精選語錄09-03
柴靜精選哲理語錄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