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場》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生死場讀后感(精選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死場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死場讀后感 篇1
生的堅強、死的掙扎”突然想用這八個字來相容這篇文章,他們是可憐的,然而他們又是可敬的。他們蚊子似地生活,糊糊涂涂的生殖,亂七八糟的死亡。他們被壓榨,被奴役,被毀滅,也只能葬在亂葬崗,甚至沒有一口棺材,他們的命運,連家里的牲畜都不如,可是,卻仍然為這命途奔波。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種出糧食養(yǎng)出畜類,勤勤苦苦的蠕動在自然的暴君和兩只腳的暴君的威力底下。但這樣混混沌沌的生活并不能持久,卷來了黑色舌頭,飛來了宣傳王道的汽車和飛機,日本旗代替了中國旗幟。諾大的.東北四省悄悄失去了。他們要把那些肥沃的地上辛勤勞作的人都變成壓榨的努力。讓他們搶去了的人們卻流的不是懦弱的血液,是不屈的。倔強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在這片土地上,詮釋,什么才是關(guān)乎生死的。
生死場,整個村莊,整片大地,整田麥苗,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這片大地上,浸透了他們的汗水,關(guān)乎著他們的生死。
小說以近似蒙太奇的手法開始,一只山羊在大道邊咀嚼榆樹的根端。山羊吃草的寧靜給了我們一個錯覺:如此一個靜謐的畫面何來的生與死的嚴酷呢?人就是這樣,在沒有經(jīng)歷過生死時總覺得生死離我們很遙遠。畢飛宇在小說《平原》中寫道:“天空劃過一個流星,人們知道遠處有個生命隕落了,但也知道那很遙遠,遠得無關(guān)乎自己了,這流星也就成為了瞬間的享受了”就是在這樣一個平靜里,一個個人物、一個個命運上演了。
也許這就是生死場的含義,故事發(fā)生在日本侵華的前期,所有人都在災難到來之前平靜的生活,人們?nèi)諒鸵蝗,年復一年,重復著勞作,豐收,勞作豐收,只關(guān)心糧食,牲畜。婦女們會在寒冷的冬天聚在炕頭上為心愛的人縫制新的一年的衣服,農(nóng)忙的時候回一起勞作,忙碌忙碌。那里似乎有生活的得全部意義,忙碌似乎證實了生命的存在,麻木并且清醒,真因為疼痛所以清醒般的。
生死場讀后感 篇2
《生死場》適度了令人震驚和感動的書,從來沒有這么真實的感受到中國的脊梁這么傲然挺立,她不禁寫出了愚夫愚婦的悲歡苦惱,而且寫出了藍天下血肉模糊的大地和留在那模糊的血土上鐵一樣的戰(zhàn)斗意志。能不感動嗎?能不為之震撼嗎?《生死場》不僅農(nóng)民的斗爭與覺醒,更從人性深度展現(xiàn)了他們精神上的自我覺醒的過程,作者不是以轟轟烈烈的全景式手法表演空洞的悲喜,而是將目光集中在平凡人的身上,通過一幕幕悲劇傳達給我們的是無聲無息欲哭無淚的沉重與悲涼,我想這種痛才是感人至深的痛。在救亡壓倒啟蒙的大背景下,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
“生的堅強、死的掙扎”,人們因為生命意識而堅定著活下去的信心,但人們的這種生存信念卻往往會受到打壓而變形。人到底如何來活,這是一個頗具現(xiàn)代意義的問題。有時候,要做到“詩意的棲居”竟是那么樣的難,而這也許就是《生死場》的價值,是蕭紅的價值。
蕭紅的作品具有“鄉(xiāng)土文學”、“女性文學”、“左翼文學”等多種特征。由此,作品的審美情趣和思想內(nèi)涵也就顯現(xiàn)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有對階級壓迫的批判、有對民族解放的宣揚、有對生命的`關(guān)切與悲憫,甚至還有對生和死、人性和靈魂等有深度的人類生存困境問題的追問與思考。
寫到這里,還是深深沉浸在這種生命的觸動里,又感嘆,有傷心,更多的是對于生命的敬畏,是誰說過我們是東亞病夫?是誰戳著我們的脊梁滿臉的輕蔑?又是誰無情的屠殺我們的同胞。歷時一幕幕在眼前顯現(xiàn),仿佛看到了那些黝黑的皮膚拿著鋤頭,扛著大刀。想著他們沖去,似的,他們可能愚昧,可能無知,但是在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你還能掛著無所謂的表情繼續(xù)你的輕蔑嗎?要我說。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呢、最后,只想用4個字來形容他們----生的堅強。
生死場讀后感 篇3
疫情當前,重讀女作家蕭紅的《生死場》,其中滋味與幼年時讀后有很大不同。
盡管我與女作者生活的時代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蕭紅那奇特的筆鋒描繪展開了一幅落后的,混沌的,殘酷的北方農(nóng)村畫面給幼年的我以極大地刺激。那些場景似乎離我很遠又似乎很近。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人們,麻木中有著深深地困惑,痛苦中有著覺醒。讓人看了沉重又有所思考。
蕭紅筆下一再強調(diào)的是農(nóng)人生命價值的無意義與喪失。“在鄉(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農(nóng)家無論是顆菜,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蹦赣H在風暴中呼喊著孩子,為的是從他腳上扒下一雙舊棉鞋,因為那是孩子父親唯一一雙出門穿的鞋,而讓孩子赤著腳走在雪地里,“鄉(xiāng)村的母親仿佛與孩子是仇敵!薄皨寢寕兇輾埡⒆佑谰茂偪裰。”
一切都出自“本能”。
蕭紅的生死場不僅是天地,生死場中的女性身體表現(xiàn)了一種生與死的大場域。作為女性我最關(guān)注的是文中女性的命運,所以年輕的金枝,年老的王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
五姑姐姐的難產(chǎn),金枝的早產(chǎn),李二嬸的小產(chǎn)。王婆服毒和小金枝被成業(yè)摔死,王婆生病。月英,打漁村最美麗的女人,毫無聲息地死掉了。不同年紀的女性共同面對的相同命運。從少女金枝到老婦王婆,漫長的受難圖。年輕時的金枝和成業(yè)有著青春狂熱的愛,但也有著面對生活困惑的`憤怒,小金枝被成業(yè)慘慘摔死。愚昧之下,人性,時刻是魔鬼;流落到城市的金枝更是無根的浮萍,她無路可走。在貧困的荒蕪的鄉(xiāng)村,在夫權(quán)的重壓下,在文化的荒漠中她無路可走。王婆年老困頓,但是她有不屈的靈魂,她是文中最富于反抗精神的代表,她是北方女性中最可貴的人物。
我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與文中時代有了千差萬別,但是年幼時的我也曾經(jīng)看到籠罩在北方農(nóng)村的落后與愚昧。年幼的我在農(nóng)村的姥姥家做客時,在大人暗搓搓的閑聊中偷偷聽過好多農(nóng)村女性的悲慘故事。有被雪天打在雪地里罰跪致死的農(nóng)村小媳婦,有在農(nóng)村鰥寡孤獨的自殺的老人,這些故事成了我最早的女性獨立的啟蒙。
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農(nóng)村的變化很大了,但是女性真正的獨立道路仍然很遠。女性的獨立應該是獨立于物化之外的,精神的徹底的自由。這是女性的生死場。
生死場讀后感 篇4
《生死場》是蕭紅的成名作。這是一部浸透著凄涼的小說,當你懷著愉快的心情讀這本小說時,讀到最后,你的心情會變得非常的沉重。你容易置身于當時的環(huán)境背景。在深夜里讀這本小說想笑,又覺著酸澀;想哭,又流不下眼淚。
這種悲涼來自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災難性和艱巨性,更來自于人們對現(xiàn)實的沉重的心里反應。在黃土地里,貧苦無靠的農(nóng)民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黃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在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中,連生下來的孩子也是畸形的!本乓话恕笆伦兒,宣稱”王道“的日本軍隊的鐵蹄,踏進了這個小小的村莊。受著地主階級殘酷壓榨的廣大農(nóng)民身上,又直接地壓上了一座帝國主義的大山。親人被槍殺了,他們的鄰人被擄走了,連雞都搶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婦多起來了。就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農(nóng)民,他們白天看著宣稱”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組織起來。多災多難的王婆倔強地站起來了,她在窗外給秘密團體站崗放哨。趙三成了義勇軍的秘密宣傳員,白天黑夜地走門串戶。東村的一個寡婦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義勇軍去了。就連那個膽小怕事、一輩子守著一只心愛的山羊過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別了老山羊,跟著頭領(lǐng)參加了義勇軍。人民宣誓的日子,用悲愴的氣氛,烘托出人民要求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蕭紅在心靈的一隅,用生命貼近現(xiàn)實,以先覺者的悲涼筆觸抒寫人生苦難命運,展示人生的荒涼感。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蕭紅將悲劇的觸角滯重地深入到女性世界!渡缊觥返呐魅斯跗牛且粋飽受磨難的老婦人,她的第一個丈夫虐待她,后來干脆拋棄了她和孩子,獨自跑進關(guān)內(nèi)去了。她為了生存,不得不嫁給第二個丈夫,這個丈夫卻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給第三個丈夫老趙三。在她老年的時候,兒子因為反抗官府,被反動政權(quán)槍斃了,她覺得生活無望,憤而自殺,可是在將要埋葬的時候,又活轉(zhuǎn)過來了。另一個貧農(nóng)家的少女金枝,她只有十七歲,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夢想著青春和幸福。但生活給她帶來的是什么呢?情人很是粗暴,她還沒有過門就懷了孕,受到母親和同村婦女們冷言冷語的嘲諷。嫁過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剛出生的女兒拖累自己,竟把不滿一個月的小金枝活活摔死了。還有一個貧農(nóng)家的少婦月英,本來是村里最美麗、性情最溫和的婦女,因為患了癱病,成了丈夫的累贅,不給她飯吃,不給她水喝,后來死了。作者通過對她筆下三個人物的命運的描寫,展現(xiàn)了北方貧苦婦女的悲慘的遭遇。蕭紅思考關(guān)注著女性的生命形式及生存狀態(tài)。她將自己作為女性的痛苦的.靈魂,融進她筆下苦難女性的身上,將她特有的”人生荒涼感“與女性的孤寂與悲劇融為一體,從而使她筆下的”蕭紅式“女性充滿著悲劇美,這些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生存的悲劇,也是現(xiàn)實的社會的悲劇,更是歷史的文化的悲劇。蕭紅對男權(quán)社會的強烈抨擊和對女性命運的深切同情,包含著她鮮明的女性意識,即女性應該獲得人格的平等與人性的尊嚴。在繼承五四傳統(tǒng)的道路上,蕭紅以自己創(chuàng)作呼喚著婦女解放與女性自覺。
”人“一生中所必須經(jīng)歷的兩件大事便是生與死,哭叫著生來,無聲的死去!渡缊觥繁闶且槐緟群吧,看透生死的書!我們都是人,無一例外是掙扎在生死場上的人,可有許多人根本不理解何為”生“,何為”死“,何為”生死“。
活著是生,溘然長逝是死,但卻有一種生活如死水一般掀不起波瀾,而也有一種死亡如初生的太陽一般蓬勃向上,是永生的,長存的!
生死場讀后感 篇5
蕭紅的《生死場》中的鄉(xiāng)村,真實的展現(xiàn)著中國的面貌,與國人的面貌。蕭紅筆下的人物是那么的真實,金枝,麻面婆,趙三……我們看過了,認為我們的農(nóng)民就是那樣,鄉(xiāng)村就是那樣。其實魯迅也會用文字來以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國民性,但蕭紅與魯迅是不同的,蕭紅曾經(jīng)談到過與魯迅的區(qū)別:“魯迅以一個自覺的知識分子從高處去悲憫他的人物,我開始也悲憫我的人物,他們都是自然的奴隸,一切主子的奴隸,但寫來寫去,我的感覺變了,我覺得我不配悲憫他們,恐怕他們倒應悲憫我咧,悲憫只能從上到下,不能從下到上,也不能旋之同輩之間,我的人物比我高。這似乎說明魯迅真有高處,而我沒有或有的很少。”
但我認為蕭紅十分真實的寫到鄉(xiāng)村,剖析國民性。蕭紅并沒有將自己的家鄉(xiāng)寫的有多么美好與和諧,相反,她寫出了當時鄉(xiāng)村的真實的情況,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一切,這與沈從文是不同的,沈從文的文章展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純凈的湘西世界,用家鄉(xiāng)的美好來抵抗外在世界的喧囂與浮躁,而蕭紅,用文字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東北鄉(xiāng)村。
如《生死場》中的一個片段:“母親以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護菜棵了,農(nóng)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塊茅草也要超過一個人的價值!边@是很真實的,莊稼是農(nóng)民的命,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生存,是命。
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蕭紅的文章,尤其是《生死場》中,對生的堅強描寫的淋漓盡致。鄉(xiāng)村農(nóng)民的'生,如胡風所說:“蚊子似的活著,糊糊涂涂地生殖,亂七八糟的死亡!薄渡缊觥分杏芯湓挘骸霸卩l(xiāng)村,人和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鄙畧詮,中國農(nóng)民是體現(xiàn)出來了的,為了中國,為了祖國,他們奮起反抗。
蕭紅還有一句話;“死人死了,活人計算著怎樣活下去,冬天女人們預備夏季衣裳,男人們計慮著怎樣開始明年的耕種!
就是這種的生生死死生的堅強,死的掙扎,正是反映出人的最內(nèi)在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在生生死死中,有一種美,永恒的東西實際上不是生命,生命一定是生生死死的。但這種生生死死中,滲透著大喜,大悲,大愛,大恨。
蕭紅的作品中你會感受到蕭紅的心在跳動,血在奔涌,真切的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張力,人性的光輝。
生死場讀后感 篇6
在深夜的燈光下讀完《生死場》。那是種什么樣的感覺,確實說不清。想笑,又覺著酸澀;想哭,又流不下眼淚。只是心里鈍痛著……
蕭紅在序里說,這篇文字給“你們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而我,在這個料峭的春夜里,燈光下,任手指在被窩外面凍得僵冷,也無法堅強著對她的文字無動于衷。
對于那遙遠的農(nóng)村,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許東北和南方有著一片不一樣的天空吧。只是同樣的落后,同樣的樸素,同樣的貧窮仿佛一股暖風,直吹進心里,感覺到親切的來自土壤的芬芳,遙遙遠遠的,仿佛記憶,在異鄉(xiāng)的城市里若隱若現(xiàn)。
這樣一個夜里,尖銳而凜冽的寒風,就像蕭紅的筆觸,從這悲喜的人生中,一陣陣的從窗外呼嘯而過……
不知道為什么,今年南方的春天,由于連日的雨,潮濕、陰冷得出乎意料。也許冷洌的'不是蕭紅的文字,而是生與死的輕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繪著世間的悲歡,力透紙背……
“欲織繁花為錦繡,已傷凍雨過清明”(聶紺弩)。在清明節(jié)未到來之前,我敲下這些拼湊的文字,算是為蕭紅默哀。蕭紅說自己“是《紅樓夢》里的人”,于是,只好“留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去了……”
更多關(guān)于喜歡蕭紅的文字,也由別人寫去吧!
生死場讀后感 篇7
讀完整本書,尤其是其中呼蘭河傳這一部分時,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是老早就與作家蕭紅見過面的,呼蘭河傳中的幾章選入過我們的課文,至于是哪一年級,不記得了。
首先不得不說不愧是魯迅先生的門徒,蕭紅筆下透著的也是那冷眼觀世界的文風。記得第一章是王阿嫂之死,形容最貼切的一段說,王阿嫂和那些婦女們向麥苗一樣,風一到伏下去了,地主一走,又直起頭聊起來了。王阿嫂總歸是死了,但也只是生死場里不起眼的一例而已,這樣的死亡司空見慣,蕭紅看似平淡的描述里似乎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再接著是看風箏,劉成仍是這大生死場里的一位過客,他死了,卻是為了革命而死,“我”是在看風箏的路上看到他的`,亦如我在牛車上聽聞那趕車人和路人的辛酸,我不是講述者,“我”也和你們一樣,是位看客,也同我們一樣冷漠和后知后覺。
在接著是主篇生死場,這回是一個大的村莊的生死,三戶人不同的辛酸和生死印證了生死場這三個字,孩子一個個生著,大人懷著各自的苦難和不幸死著,誰都不記得誰,誰都那么渺小,生著有其歡樂和苦難在前方,而死者也不是永久的解脫,他們還在東橋下吶喊哭泣,似乎永久得不到安寧。
“我”有二伯死了,歪脖子磨倌的老婆死了,團圓媳婦也死了,每分每刻都有人死,而“我”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不悲亦不喜,這大的生死場,他帶走了“我”可愛的祖父,可恨的祖母,然而“我”只是看著。
團圓媳婦死的那一段讓我記憶猶新,開頭我還罵著那胡老太太的假仁慈,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了莫大的悲,不是那老太太,是所有人,是所有人的麻木和冷漠,是所有人的假仁慈害死了團圓媳婦,我和他們一樣是看客,也是把她按進滾燙熱水的一份子,我沒有阻止,我即有份,團圓媳婦呢,她也有罪,她像是在看別人一樣看自己:“看著吧,一會有人要洗澡了”,團圓媳婦眼睛大大的,笑呵呵的說,這是一個人人不自知的生死場,人們冷漠到連對自己都是那般冷漠,這是封建社會最大的悲。祖父理應是很善良可親的,但他也只是說二月份要讓他們搬走,哪有這樣虐待孩子的;抽貼的理應是個有良知的,但他也只是受了一百吊錢走了,誰來救團圓媳婦呢,連團圓媳婦自己都不想救自己。
打梆子的人還在徹夜的打著梆子,“我”有二伯還在叫嚷著上吊,他是怕死的嗎,不是吧,不是嗎?“我”只是客觀的存在和記錄者,“我”不說對錯,亦如我們一樣嘆著可悲卻也只是嘆著。
生死場讀后感 篇8
《生死場》是蕭紅的早期作品,比起《呼蘭河傳》,我更喜歡《生死場》。以前沒有讀《生死場》的時候是很不喜歡蕭紅的',或許是因為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尋求愛情,最后卻一個人在香港死去。
直到我看了《生死場》,我開始喜歡蕭紅的文字,并且極其認同了魯迅先生對她的評價!氨狈饺嗣駥τ谏膱詮,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jīng)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在《生死場》中,她書寫了王婆、金枝等女性的頑強生命力和悲慘的遭遇。在小說中,在這片土地上,人與動物無異,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蕭紅便是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生與死,在《呼蘭河傳》中,這一思想也有體現(xiàn)。
生死場讀后感 篇9
最近閱讀了蕭紅的《生死場》,這位民國的才女曾經(jīng)說,她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那么,在這個作品中,她用細膩的筆法寫出了女人的悲哀與不幸;寫出了他們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進行著生的倔強與死的掙扎。
全書圍繞著王婆一家,麻姑婆一家和金枝一家的命運展開。
王婆是全書的核心主線。她在哈爾濱的一座小城里倔強的生活著。她命運悲催,曾經(jīng)跟過一個丈夫,不知道疼惜她,甚至于她還死了兒子。她助人為樂,幫助麻姑婆接生,幫癱瘓的月英清理衛(wèi)生。她很有骨氣,支持丈夫“鬧革命”。她愛她的孩子,她以為她的兒子死了,就喝藥自殺,到最后還是堅強的活過來了。她也憐惜她的女兒。她是這座小城里最堅強的存在。
麻姑婆是一個有點智障的婆娘,她也是文中的一個可愛的存在。丈夫丟了羊,她倔強的到柴堆里去找羊。“她為著要做出一點奇跡,為著從這奇跡,今后有人看中他。表明他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時節(jié)出現(xiàn)!薄八馔獾.感覺自己的聰明不夠,她意外的向自己失望。”丈夫罵她,她委屈的受著!八袷且粩傁炏谙聛。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斗爭,她的心像永遠貯藏著悲哀似的,她的心永遠像一塊衰弱的白棉!彼P÷?shù)牡耐祫e人家的瓜,讓孩子抱回家去弄出了烏龍。她年齡大了,還要冒著生命危險生孩子。最后,也是命喪于日本人之手。她是懵懂的,是糊涂的,她迷惑的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證明自己是最棒的。
年輕的金枝對愛情是充滿希望與憧憬的。她期待著別人對她的疼惜與愛憐。她和情人到小河邊約會,最后懷孕生女,過著家庭主婦的生活;楹蟮纳钆c她的期盼是大相徑庭的。他們要為自己的生計發(fā)愁,還經(jīng)常和丈夫吵架。以至于最后丈夫竟然摔死了可愛的女兒。最后,日本人來小城后,她喬裝打扮到鎮(zhèn)里去掙錢,沒想到最終也是上當受騙,靠出賣自己的身體掙了錢回家讓母親開心。
文中還寫到了月英,這個曾經(jīng)是小鎮(zhèn)里最美的女子,卻在婚后癱瘓了。丈夫剛開始想盡辦法想要治好她,最終無果,兩人形同陌路。她癱瘓在床,身子下都生蛆了也沒人管。最后年紀輕輕就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還有五姑娘的姐妹,為了所謂的吉利,生孩子非得到草堆里去,“壓柴,壓柴,不能發(fā)財。”她光著身子,像一條與似的,爬在草堆里。最后,也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女人,在蕭紅的筆下是凄婉的,是值得憐惜的,是一個悲傷的生命體。我們縱觀她作品中的人物。金枝對于愛情的美好向往多么像我們美好的初戀啊,那是一段單純而美好的時光,但是情人對她的僅僅是身體上的一種渴望,他們不知道為何要在一起,僅僅是一種本能,這就是作為女子最落寞的地方。我們不能判斷男子的真正意圖,只有結(jié)婚生子,柴米油鹽才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楹蟮纳钆c所期望的大相徑庭,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如果不幸身染疾病,那最終的后果便如月英一般;如果對婚姻不滿,那便會向王婆一般。我們最好向麻姑婆一樣,傻傻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心只想著對自己的家人好,對自己的家好。
女人的悲哀不僅表現(xiàn)在結(jié)婚上,更多的表現(xiàn)在生孩子上。他們不知道為何生,甚至不知道怎樣生。他們猶如動物一般,忙著生,忙著死。有的甚至為了生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五姑娘的姐姐生孩子在草堆上,生不出來還要接受丈夫的毒打,以至于失去了生命。麻姑婆,李家大嫂年齡大了,也要生。大家在小城里忙著生,忙著死,不知為何,不明所以。
這就是女性的悲哀!渡缊觥啡绻f是寫小城的人民,更確切的說,應該是蕭紅對女性命運的一個思考。在閉塞的小城里,人們的生活麻木而迷惑,不明白自己的所想所要。只是忙著生,忙著死而已。
生死場讀后感 篇10
在季節(jié)性情緒失控的影響下,我在燠熱的夏天傍晚翻開蕭紅的《生死場》。
這本書的內(nèi)容是相當沉重的,而作者的文風言語則是相當洗練的,沒有過分的抒情。對于那些殘酷現(xiàn)實當中的生存與死亡,作者常常只是用幾行文字一筆帶過。讀這本書很難一目十行,這是因為文字過于精簡,以至于每行字都可能有很大的信息量,如果用跳躍式的讀法,那么就會錯過很多信息。
作者筆下的.農(nóng)人們將物質(zhì)擺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不乏辛辣與諷刺地寫下他們只有物質(zhì)、沒有靈魂這樣的句子。但是看到他們生存的困境,誰又忍得苛責那些可憐的生靈。“母親一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愛護菜棵了。農(nóng)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庇浀迷(jīng)的我也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朋友來找我玩的時候,因為我囊中羞澀,根本沒有辦法招待他,只好告訴他。帶他充分領(lǐng)略當?shù)氐穆糜尉包c。我知道這樣的行為對于兩個人之間的友誼是一種傷害,我當時也是于心不忍,可是我實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來滿足兩個人的娛樂需求。
“亂墳崗子是地主施舍給貧苦農(nóng)民們死后的住宅。但活著的農(nóng)民,常常被地主們驅(qū)逐,使他們提著包袱,提著小孩,從破房子再走進更破的房子去。”這就是作者筆下在封建勢力壓迫之下生存的人們。一貧如洗的農(nóng)民們沒有辦法奢求靈魂與精神生活,他們光是為了生存就已經(jīng)竭盡全力。賣雞籠的農(nóng)民趙三一開始以為自己找到了一絲商機,能夠讓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變得好起來,但是好景不長,由于市場的方向變了,他又失去了原本賺錢的途徑,只好把孩子送去當學徒小工。
在經(jīng)濟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下,地主依舊要收更高的地租,這就引起了人民的反抗,但是人們迫于生存壓力,反抗終究是不徹底的,所以最終也沒有產(chǎn)生出能夠推翻封建統(tǒng)治的力量。
女人在男權(quán)世界里卑微而無助地生活,最終走向死亡。王婆服毒了,丈夫沒有多少觸動,只是麻木地為她尋一片墳地。后來她死里逃生,仿佛象征著在舊社會與男權(quán)的壓迫下,普通的女性只能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不知這本書之外的世界里,還有多少生存的沉重。
生死場讀后感 篇11
說實話,蕭紅的這本并不長的傳世經(jīng)典《生死場》我看了好久也沒讀完,一直停留在第八章就沒再讀下去了。不是寫的不好,而是寫的太好。每一章,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都有不經(jīng)意間絞痛心臟的點。它比之于《呼蘭河傳》,更見作者深厚的功底;較之《小城三月》,更震撼人心。生,死,多么讓人敬畏的字眼,可是在生死場里,生死變得如此卑微,農(nóng)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讀之不禁叫人脊背發(fā)涼。
蕭紅為《生死場》創(chuàng)作的封面:半黑半紅的圖案。在經(jīng)典的男性批評家看來,觸目驚心的紅色是人民的鮮血;而在女性批評家看來,那是女人分娩生產(chǎn)時流的血。在第八章鬼子進村之前,民族主義還沒上升到主旋律的高度,全文的主題主要放在對女性身體的解讀。
在不正當?shù)哪信P(guān)系中——成業(yè)和金枝在草叢的私會開始,女性的身體出現(xiàn)變化,同時連帶著羞恥、辱罵、焦慮以及恐懼。當金枝知道自己懷孕后,“她抽扭著說:‘娘······把女兒嫁給福發(fā)的侄子吧!我肚子里不是······病,是······”,金枝媽到這時節(jié)更要打罵女兒了吧,可是并不是那樣,“母親好象本身有了罪惡感,聽了這話,立刻麻木著了,很長的時間她象不存在一樣”,“她又想說,但是淚水塞滿了她的嗓子,象是女兒窒息了她的'生命似的,好象女兒把她羞辱死!”在極度痛苦和屈辱中,金枝生下了女嬰,但不到1個月,她的父親成業(yè)認為她們母女倆拖累了自己的生活,竟把自己未滿月的女兒活活摔死。原本屬于人的本能歡愉的男女關(guān)系因這女性身體的變化及詛咒而籠罩了一層苦難的陰霾。
月英,曾是全村最美麗,最溫和的女人,可是一過門就患了癱病,“起初她的丈夫替她請神、燒香,也跑到土地廟前索藥,后來就連城里的廟也去燒香,”可是病情非沒有好轉(zhuǎn),反而每況愈下,后來做丈夫的覺得自己責任盡了,就開始咒罵她,不給她水喝,不給她飯吃。就像《呼蘭河傳》里的小團圓媳婦,活生生的被請神燒香的巫婆折磨死了。活著對月英來說已成為一種折磨,這是怎樣的苦痛才能讓一個青春年華的女人只戀死,不戀生!渡缊觥穼εf農(nóng)村女性悲慘奴隸生活深刻描繪讓人讀著觸目驚心。
在鄉(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墳場是死的城郭,沒有花香,沒有蟲鳴;即使有蟲,那都是唱奏著別離歌,陪伴著說不盡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生死場讀后感 篇12
《生死場》是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部小說,假期我讀了這本書,感受頗多。 整部小說語言簡練,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卻是一部很有成就的小說,小說敘寫了東北農(nóng)村農(nóng)民貧苦的生活,他們被剝削,被壓迫,有些人甚至食不果腹,茍且偷生??
王婆的死是給我印象比較最的一個情節(jié),表面上她的死是她逃避丈夫趙三的“壓迫”,或者是說逃避二爺,人們會以為她懦弱,其實真正的她是一個充滿反抗意識的人,她是看到了趙三的骨子里的奴性,她看到了趙三本來要殺掉二爺,而二爺更加得勢后他又變得俯首帖耳的這種轉(zhuǎn)變是他的懦弱茍且。她在極度失望和無法忍受著一切的情況下,選擇了悲壯的死。表面上她軟弱逃避,其實仔細品讀,卻能發(fā)現(xiàn)她與她丈夫趙三對比的一明一暗。
二里半老婆的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陰暗一面,二里半老婆作為一個“屈辱的”形象,她先是被兩個日本兵凌辱,后來二里半又因為她被凌辱失貞而給她已死亡的身體上一個耳光,這尖刻地批判了在亡國之際,有些國人甘當賣國賊,跟著侵略者一起壓迫我們的人民,只因為這樣,能滿足他們心中獲得權(quán)力的一種欲望,二里半老婆是折射了一個被“民族的”和“個人的`”兩方面侮辱的中國。
小說《生死場》用了散文化的結(jié)構(gòu)章法,書中寫了季節(jié)的更換,年代的輪回,但時間的自然流轉(zhuǎn)卻沒有提供為情節(jié)發(fā)展所需的因果關(guān)系,因而,那里的生活只是一個個各自相對獨立的場景之間的空間組合。第一章"麥場"主要寫二里半找羊,第二章"菜圃"寫金枝與成業(yè)的戀愛,第三章"荒山"寫月英的死和"鐮刀會"。整個小說沒有組織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它采用的是一種散點空間單元,并通過時間轉(zhuǎn)換的節(jié)奏把其連綴了起來。這種看似無組織的組織,無結(jié)構(gòu)的結(jié)構(gòu),正是中國散文美學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之所在。
生死場讀后感 篇13
走六小時寂寞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海濤閑話。自以為看過幾本你的傳記,我早該把你讀懂?赡愕拈L眠之處太遠,都來不及為你折一束紅山茶。
人和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你在呼蘭河里達到了人生的頂峰,我卻唯獨心疼生死場中的黯黯寂寞,越軌的筆致,細致的觀察,道出了那個時代愚夫愚妻的悲歡哀樂,人們在黑暗動亂中武裝著太平,漸趨麻木朽化的靈魂早已腐蝕肉體,人竟可以和動物一樣。
那段歷史太過遙遠。十年前村中的山,山下的小河,而今依舊似十年前,河水靜靜的在流,山坡隨著季節(jié)在變換衣裳,大片村莊生死輪回著和十年前一樣。眼眶,鼻腔,胸肺間充溢著疼痛,因為人的價值比不上一棵菜根,處處都是死亡的氣息,沒有人關(guān)心他人。二里半眼中的妻子麻面婆呆滯愚拙,美麗的月娘臥病,被丈夫無視,最后甚至不聞不問,年幼的平兒自私到不懂得把食物給饑餓的父親……這些悲劇從來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發(fā)生,于是金枝出家,月娘慘死,王婆被活埋……這是逆來順受的時代,人們似乎從來不懂得反抗。
所有的人都病入膏肓,閑情到以別人的不幸作為自己飯后茶空的`談資笑點。濃厚的化不開的悲涼蔓延至心底。就算這樣,在這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我們依舊能看到作者心底最期待的光明。正如《呼蘭河傳》的最后馮歪嘴子在受盡冷嘲熱諷后,依然可以珍視生命,自強不息。我也看到《生死場》中趙三爺歷經(jīng)殺人入獄出獄后,能夠改過悔悟,青山一群年輕人對祖國純摯的熱愛。
北方人民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早已力透紙背。寫景和對人物的描寫,早已勝過敘事,簡單的母羊咀嚼草根的動作,三婆眼角任何一根細紋,都可以活靈活現(xiàn)。蕭紅以獨有的女性的纖細的感觀,寫出了藍色天空下血跡模糊的大地和那模糊血土上鐵一樣重的戰(zhàn)斗意志的書。
縱觀蕭紅的一生,亦是一幅苦情與悲難的畫卷。于呼蘭河出逃,邂逅生命中三個重要的男子。本是癡情人,卻兩度遭拋棄。張愛玲是冷情之人,她可以愛也放手,恨也放手?墒捈t不同。當所有的真相破碎成尖銳的瓦楞,她愿意踩上去記住那痛徹心扉的回憶!渡缊觥酚趾螄L不是她內(nèi)心真情的流露?
相比《呼蘭河傳》,我更喜歡《生死場》,畢竟孩童眼中的世界太過清晰,所有的一切早已開始。生死場中艱難的呼吸確實無法觸及。身體的沉淪墮落,靈魂的腐爛摧毀,行尸走肉般,混著沉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湮沒在無人畏懼的亂葬崗。
這段往事太過沉重。蜘蛛結(jié)網(wǎng),墻壁落灰,永遠塵封在那個年代的麥場中。是蕭紅為自己寫的檄文,是對封建禮教戕害人性的諷刺;蛟S只是為了那一場義無反顧的逃離,或許是為了那一段生無可戀的舊情,還是內(nèi)心底層的不甘?我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一個女子的厚重,擔起“洛神”聲名。
而今日新月異的時代,那段往事無人提及。倘若我們在點一盞燈,溫一杯香茗,點讀蕭紅,是否能重回遙遠的地方。或許到那時,我們會更珍愛身邊的生活。這個世界會多一份善良,少一份虛偽。
或許總有人愿意再為你折一束紅山茶,陪你臥聽海濤閑話。愿真的有人問你有粥可溫,愿有人為你雨中撐傘,愿每一個受盡苦難的生命都能夠自強不息。愿這世界都是你想要的歡顏,愿你真的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生死場讀后感 篇14
虛無地生,掙扎著死,讀蕭紅的《生死場》確實感到生活就“好像古井的水,不生微波”在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東北哈爾濱的一個小村莊里,“人和動物忙著生,忙著死!痹凇渡缊觥分,人被與動物等同了起來,讓人感受到了在思想落后,沒有覺醒的人群里,人是怎樣可悲地虛無地生,又是怎樣地掙扎地死。
那里的人生活單調(diào),人們的`行為僅憑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暖和的季節(jié),全村忙著生產(chǎn)”,“冬天,女人們像松樹子那樣容易結(jié)聚”。這里的人好像都不是為自己而活著,他們的生產(chǎn)僅僅是因為動物的本能,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著,也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生活得更加好。他們的生活也僅僅是農(nóng)田里的麥子,好像麥子就是他們的生命。在他們的眼里有時候甚至至親的生命的價值都比不過麥田了的麥子。王婆在摔死自己的女兒后,來到麥田竟然也就忘記了悲傷。他們生存只為了找吃的,吃東西又僅僅是為了活著。但是,他們卻好像連吃的東西都找不到,這樣在物質(zhì)的匱乏之下必然導致了精神上的荒蕪。
人只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不要。王婆的那只馬,在王婆把她帶到屠宰場之后,有跟了出來,但是只因為“它老了!秋收末了!收割完了!沒有用處了!只為一張馬皮,主人忍心將它送進屠場!蹦抢锏娜瞬坏珜游镞@樣,對人也同樣如,“母親愛護女兒,可是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愛護菜棵了。農(nóng)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苯鹬λ谙怅帨侠,“好像一個垃圾桶,好像一個病狗似的堆偎在哪里。”,另一個更令人深思和荒誕的是,地主施舍給貧苦農(nóng)民粉地,但是對活著的農(nóng)民卻常常驅(qū)逐,使他們“從破房子走向更破的房子!边有月英的遭遇,因為生病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丈夫不去請醫(yī)生,卻去請神、燒香。之后竟然便不理會她了,令她自己躺在床上自生自滅了。
這一切讓人感受到了思想的落后和保守的可怕。要改變這一切就必須不斷地進步,不斷地發(fā)展,拒絕保守。
生死場讀后感 篇15
這幾天在百忙之中我抽空粗略的看了一下蕭紅的《生死場》,看過之后,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比不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也許這脫離了作者寫作的本意,但《生死場》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情感!無論是二里半與他的老山羊,還是老王婆與她那匹瘦弱的老馬!
二里半與老山羊的感情可以說是貫穿全文的。小說一開始就寫二里半去尋找丟失了的山羊,為了找回山羊,他不惜被人追打,丟了那頂常年跟隨他的草帽。后來日本侵略村子的時候,村里組織的民兵因找不到公雞祭旗,就打著那只老山羊的主意,二里半也同意了,可是當就要殺它時,他不知道從哪里找來一只雞換下了那只可憐的老山羊。再后來,二里半的老伴死了,家里只剩下他與老山羊了,這時,這只和他一樣年老的山羊就是他的“老伴”了,當最后二里半移動著他那雙腿一瘸一拐的參加革命軍時,那只老羊還跟隨他身后,而他將老羊托付給了趙三,自己拿著一小撮羊毛,流著淚離開了。
小說在描寫王婆與那匹老馬時,是選取了幾個場景,在去屠宰場的路上和在屠宰場里。為了耕種,老馬瘦的只剩下骨架了,而這時它卻不得不被送進屠宰場里,位的只是那張馬皮。即使王婆有萬般的不舍,那也沒有辦法,為了生活,她必須那么做。當王婆拿過錢準備回家時,那匹老馬卻跟在她的身后,而那些人卻將它抬了回去,最終倒在地上了。王婆是哭著回家的,兩只袖子完全濕透了。當看到這個場景時,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家的'那頭老牛,那頭牛和這匹老馬的命運是一樣的,我還清楚的記得老牛在被送走的那天早上,它的眼里是流著淚的,媽媽說老牛跟著我們家這么多年,是有人性的!
小說中的動物是有人性的,而人的人性卻很單薄。文中的月英本是村里最美的姑娘,在出嫁后癱瘓了,而她的丈夫卻不聞不問,最后身上都腐爛了,慘死在一間散發(fā)著死人氣息的房間里,葬禮極其簡單。還有,王婆在喝毒藥后,還沒有斷氣,人們就將棺材準備好了,等了很久發(fā)現(xiàn)她還沒有斷氣,就極其殘忍的用扁擔去用力的壓她,還沒有斷氣就將她裝進棺材里了,幸虧王婆最后就出了聲,不然的話王婆就死在了人們的“黑手”之下!金枝也是一個受害者,當她將出賣自己的身體換得一塊大洋給她母親時,本想得到母親的安慰,沒想到母親叫她趕緊休息明天接著進城去賺錢!就連自己的母親,在面對親情與金錢時,還是選擇了金錢!不禁讓我們想起那是怎樣的一種社會?
在一個缺乏人性關(guān)懷的年代,人們就會去尋找另一種精神寄托,而動物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生死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生死場讀書筆記05-31
《生死場》讀后感范文07-22
生死愛情名言12-28
關(guān)于生死的說說04-30
關(guān)于生死的句子11-04
感悟生死的經(jīng)典句子11-01
看透生死的哲理句子 感悟生死的經(jīng)典句子有哪些?10-20
生死傷感句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