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視界》讀后感1500字
近日讀了卓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譯叢中的一本書《學習的視界》(D.C菲利普斯,喬納斯F.索爾蒂斯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本書就“什么是學習”以及“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進行了探討,從古代的柏拉圖,洛克談到現(xiàn)當代的認知建構主義,這其中各個學派的思想起源,實踐以及所提出的觀點,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維工具,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教師思考學習到底是什么。在這里我還是想簡單的談一談我讀后的感想。
首先,在每一個章節(jié)不斷重復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也是貫穿本書的一個主要線索就是柏拉圖在其學習理論中提出的“學習者如何能理解某些新的事物”這一話題。古典理論中柏拉圖認為知識是天賦的,當人們誕生之時,知識已經被安置在心靈之中。洛克卻認為知識不是天賦的,而是嬰兒在出生時便具備某些預先形成的生物性能力,只是這些能力處于休眠狀態(tài)。后來形成的行為主義學派卻認為學習之所以發(fā)生,并不是因為心靈中早已存在著某種東西,而是因為人類如動物一樣具備著“受到強化的行為就可能重復發(fā)生”這種天賦的特性。再到后來出現(xiàn)的格式塔心里學派則認為人類的學習依然與學習者生來就有的“某事物”有關,這里的“某事物”指的是身體內部可以引發(fā)頓悟的神經系統(tǒng),再由頓悟引發(fā)學習,后來又發(fā)展到認知結構主義,皮亞杰提出了“同化”,“順應”等概念,再后來的建構主義則強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觀地建構起一套功能適當的觀念。其實在柏拉圖之后每一個學派,每一種觀點的中心都始終離不開“學習者是如何學習”這個中心,同時這也是始終貫穿這本書的核心。
其次就是關于學習的主動性和被動性的問題,在柏拉圖,洛克和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中,他們都認為學習是被動發(fā)生的,而在這之后的一些理論特別是杜威提出“思考和學習是“實用的”能力,學習者可以運用這些能力主動地與環(huán)境發(fā)生互動“這個觀點一來,我們也漸漸認為學習確實是學習者主動與外界環(huán)境交互的過程。在這里我想對杜威說過的這句話提出一個疑問:就是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中常常是學習者是因為受到有興趣去解決的問題刺激,才會產生思考,所以學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往往與思考和學習在自然世界中得以發(fā)揮功能的方式背道而馳。這應該是我們在教學與學習的生活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第三,我們不能僅僅的因為談論學習者而只關注學習者,還要關注學習社會因素的重要性,每個社會中教育者試圖傳遞給學習者的內容都是被社會所決定的。杜威提出只有在社會情境中有目的活動才是達成真正學習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不能像柏拉圖,洛克,行為主義者,格式塔理論學者以及皮亞杰等人的著作中,把學習者描述成一個孤立的研究者,他們都忽略了“學習者總是隸屬于社會團體”這一事實,學習者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師以及共同學習的伙伴,學習者可以與這些人溝通及互動,并且從他們身上獲得指引與激勵。
第四,因為本來對一些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理解不是那么的`深刻,所以對行為主義的兩個方向還沒有太大的區(qū)分度,通過閱讀這本書,在這里對經典條件反射(代表人物巴普洛夫)和操作性條件反射(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納)進行一下比較:兩者是行為主義的經典理論的兩個方向,但是巴普洛夫學說存在一個限制,那就是必須事先存在一種聯(lián)結自然刺激和反應的反射,然后以條件刺激“取代”自然刺激,學習才得以發(fā)生;然而桑代克的學習理論并沒有這樣的限制,只要施以及時的強化或獎賞,任何刺激與反應都可以形成反射。
第五,對于強勢方案,弱勢方案的認識。在進行一些科學研究時,我們的假設有強弱之分,并分別有相應的研究方案,“強勢方案”之所以“強勢”并不是該方案比較有效,而是因為其假設比較極端,“弱勢方案”之所以“弱勢”,其擁護者認為人類大腦與電腦非常類似,與之不同,強勢方案的支持者相信人腦即大腦,所不同的只是大腦是由蛋白質分子構成,而電腦是由硅片構成。有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模型喻人腦,雖然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還是會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啟示。
以上五點就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想法。本書系統(tǒng)闡述了學習理論,既勾勒了不同時代,流派和研究者關于“學習”的多種觀點,又以時間和理論發(fā)展為線索,指出了它們的研究取向、立論基礎以及理論困境。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掌握了許多的學習理論,同時對“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這一貫穿整本書的問題也有了深刻的了解,由于我是初次接觸過這么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理論,所以說給予我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我想會為我在今后的閱讀中掃清了障礙。
【《學習的視界》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韓國留學影視界的造星專家都有誰09-12
學習雷鋒的讀后感08-01
學習彩色的翅膀讀后感10-13
學習雷鋒讀后感08-01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01-06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11-24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11-23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11-23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11-22
孩子不愛學習讀后感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