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評語
在人們素養(yǎng)不斷提高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調查報告評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調查報告評語1
自古以來,學生的作文老師批改,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許多地方依然亙古不變地延續(xù)著"生寫師改"的老套模式、各級領導和家長都習慣地以為"精批細改"是語文老師負責的表現(xiàn)。好些老師也都習慣這樣做,不管教學工作多么忙碌緊張,都要面對"作文山",每天“挖山不止”,在作文本上大段大段地刪掉,或用上各種修改符號,改得面目全非,或寫上一大段評語。認為讓學生的作文“滿篇見紅”,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是“精批細改”,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認可或贊同,表明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我們的語文教師也就心安理得了。
但在我們的語文教師自感心安理得的同時,有誰又曾真正地了解過我們的勞動付出得到了一定的回報嗎?我們?yōu)橹嫘母冻鲂难膶W生們“領情”嗎?
現(xiàn)將我調查了解到的學生對待“教師評語”的態(tài)度調查報告匯報如下:
一、學生誤以為評改就是老師的“專利”。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當學生完成習作后,評改則成為了老師的“專利”,學生習作的好壞全由教師說了算,而一些教師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價學生習作。而教師的評價在小學生心里又有一種特殊的權威,有一種“至高無上”的感覺,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天長日久,學生就習慣于、依賴于老師的評價,認為寫成文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評改是老師的事。評改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缺少自我反省、自我感悟、自我認識、自我提高,無形之中缺乏了自主評改的意識。學生處于從屬地位。
二、學生對那些技術性評語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不可及,不能領會。
教師批改學生作文,就等于在和兒童交往,在進行情感的交流。遺憾的是,習作批語的大眾化、模式化、成人化,不符合兒童好奇心和喜歡閱讀輕松、好玩的文字的心理特點,如對不夠好的習作用“語句不通順,中心不明確”、“錯別字太多”、“層次不清楚”、“字跡欠清楚”等形式的批語充斥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本中,即使對好文章也只是“行文流暢,意到筆隨”,“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用詞準確生動”等等這類,都顯得抽象,學生對這種技術性批語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不可及,不能領會,只留下一個模糊的感覺。教師是居高臨下“隔靴掻癢”,學生是谷底望天“隔岸觀火”,達不到批改效果。
三、學生無視老師的批改
發(fā)作文本了,學生翻開作文本“又是良B”,“耶!又是優(yōu)A”,然后就塞進書包、抽屜了!無視老師那一個個的符號,一條條紅線,一面面小紅旗,無視老師精心寫的批語,無視老師提出的修改建議,很少有同學針對老師的修改建議自主修改習作。而有些的老師修改得龍飛鳳舞,學生無法辨認,老師的精心修改也付之東流。
四、一味撒手,放任自流。
有的教師似乎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作文修改能力,但政策放寬,一味撒手讓學生自己修改,既不教給一定的修改方法(有的班級甚至連修改符號也未統(tǒng)一)也沒有科學合理的訓練步驟,更沒有科學的管理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敷衍塞責,馬虎行事,改與不改差不了多少!豈來習作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及時加以肯定并進行鼓勵,并且為學生的`點滴進步而感到高興,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理解學生,通過習作和評改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流。
作文評語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情感紐帶,滲透著教師的真誠理解、關心、鼓勵與期待。評語是通向學生心靈的隧道,是傳達教師對學生圣潔無私至愛的平臺。通過評語,應顯示出對學生習作的修改力量,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發(fā)揮對習作的評價力量,激勵學生上進,讓學生終身難忘;透視習作批改中的期待力量,字里行間寄予厚望,一言一行傳遞愛心。
調查報告評語2
1、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敘述具體,細節(jié)真實,描寫生動,有真情實感,并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寫得非常傳神,同時表達了…對…的喜愛
2、全文語言生動準確,情節(jié)精彩曲折,仿佛將讀者帶進了開心樂園,令人眉開眼笑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強
3、文章線索明朗,主題突出,緊緊圍繞…進行文章開頭與結尾時的詩化語言,充滿想象與韻律之美,令人愿讀,愛讀,不忍釋手
4、雖為一件小事,但作者卻描述得有聲有色,結尾處不可或缺的點晴之筆,較好地凸現(xiàn)了文章主題`
5、對細節(jié)傳神的刻畫,恰恰相反到好處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6、文章選材新穎,…這件事,鄉(xiāng)村生活氣息濃郁,富有兒童情趣讀后令人身心愉悅,舒暢
7、 本文取材真實生活,選材恰當,很有新意,段落分明,過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讀性強
8、全文節(jié)奏明快,語言清新,始終洋溢著詼諧與風趣,讀來其樂無窮
9、對…生動而詳細的敘述,是本文的一天特色,也體現(xiàn)了作者觀察的敏銳與細致這是文章成功的一大要素
10、 本文內容生動豐富,語言新穎清爽,結構獨特合理
11、 本文是一篇較為成熟的敘事明理之作,文章以準確流暢的語言,展示了實驗的全過程,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小作者觀察仔細,敘述時井然有序
12、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寫,能切中要害,詳盡而全面文章體現(xiàn)了自然科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讀來饒有興味
13、文章開頭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結尾處寥寥數(shù)語,顯示了作者探索科學奧秘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心,催人奮進
14、 本文三大成功之處:首先注意選取最美好的片斷來寫,其次用詞準確,第三文章結構緊湊
15、 本文圍繞…這一中心組織材料,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內容極其豐富具體,不失一篇成功之作。
調查報告評語3
1、反饋時間過長
由于當前教師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教師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之外,很多教師身兼多職,加上老師的事務較多,每天要處理正常的日常工作就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對學生的作業(yè)施行全批全改,可能時間也比較緊張。所以,就造成每次作業(yè)批改的周期過長,反饋時間短則兩三天,長的竟達一個星期。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正確的得不到強化,錯誤的得不到及時改正,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改作業(yè)的信息價值,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2、反饋信息量過小
由于教師教學負擔過重,所謂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點水”一般,簡單劃上對、錯號,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給每個學生的作業(yè)認真評論或改正。等作業(yè)發(fā)下去,學生看到的只是對錯號,卻不明白錯因,如此反饋,信息量過小,作業(yè)利用價值不大。
3、反饋缺少新鮮感
在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中,老師面對幾十本學生作業(yè)本,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完成情況。在采用了等級制的評價方法后,老師一般給答題正確、作業(yè)書寫認真的批上“優(yōu)秀”、“良好”等的批語,長期采用這樣一種批改方法,學生就會缺乏新鮮感,往往作業(yè)本發(fā)到身邊,權當任務看一下就過去了,起不到矯正、反饋的作用,更談不上學生有內在的需求。
針對以上存在的弊端經過研究,我認為以下做法能減少存在的問題。
【調查報告評語】相關文章:
小學生調查報告評語08-03
習作評語精選-作文評語12-21
學生評語:評語七則10-27
期末評語教師的評語11-28
學生評語:幼兒評語12-15
教師評語高中評語05-06
評價作文評語-作文評語12-20
作文老師評語-作文評語12-20
家長對孩子的評語 家長評語01-16
學生評語大全:最新評語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