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調查報告
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幸福感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感調查報告1
不丹——這個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國家,據(jù)說是世界上心理幸福指數(shù)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是如果讓他們長期居住在不丹,可能他們需要深思熟慮。原因是,在不丹,他們的知名度所帶來的成就感,遠遠不如在中國香港。這就像很多中國年輕人雖然知道大城市壓力大,但是依舊守候在北、上、廣、深一樣。
最新發(fā)布的20xx年度職業(yè)心理研究結果——《職場人士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在這些大城市的職場人士,65%的受訪者還是表示總體上幸福,其中僅14%的受訪者表示很幸福。而新人、男性、高管,是上述20xx職場報告中顯示的,幸福感最弱的三大人群。
高管:職位越高,“幸福感”越低
David 是某民營大型化工企業(yè)的高管,在他人眼中,年薪不菲、家庭幸福的他應該很享受工作和生活。但是實際上,三十多歲的他明顯感受到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大不如從前,除了感覺化工品本身對身體的傷害外,“每天三餐中除了早餐,幾乎都是在陪客戶的應酬中度過,大多數(shù)時候還必須得陪客戶喝酒!彼硎荆踔劣小疤与x工作,回老家種種地什么的”想法。
盡管是公司里“說話算數(shù)”且薪酬最高的一群人,但是高層管理者的總體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均顯著低于其他人群。
史厚今認為,究其原因,首先,高層管理者個人對心理健康的關心程度顯著低于其他人群。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是與幸福感成正相關的重要影響因素,個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高,感受到的幸福度就高。
其次,高層管理者的自身工作生活質量和自我實現(xiàn)的要求常高于其他人群,也可以說,他們的“幸福敏感度”相對較低,一般的成功無法滿足他們。同時,高層管理者往往是能力和意志力超群的人,他們往往覺得心理問題可以靠個人意志力解決,而不太愿意求助。
相比之下,雖然有人認為,單位的中層管理者心理狀態(tài)最差,因為他們處在“夾心層”,工作內容繁多,但這次調查卻發(fā)現(xiàn),中層管理者在工作滿意度的各維度上均評價較高——包括工作內容、工作回報、工作壓力、工作氛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心理咨詢師梅祎瑋告訴記者:“中層的狀態(tài)比較好,是因為中層接觸下層的員工較多,更多的是作為領導者的身份進行指揮,而上級和下屬都給予他們重視和認可。在職場上,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能帶來強大的成就感。而且,很多人到了中層,知道再往金字塔塔尖是不可能了,于是心態(tài)放平和,也能比較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另一方面,職場的幸福感不一定只關乎薪酬或者職場權力,也關乎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數(shù)。“比如一些科學家,可能收入并不高,但是執(zhí)著于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史厚今說。
男性:不會釋懷不覺幸福
20xx年年底,網(wǎng)絡鋪天蓋地都在“曬賬單”,很多網(wǎng)友感慨,在城市拼搏,怎么樣才能讓自己幸福?對于職場幸福感受,史厚今認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心理投入度和情感指數(shù)。
在生活滿意度方面,包括對居住環(huán)境、經(jīng)濟收入、業(yè)余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工作滿意度,包括工作負荷、責任壓力、工作勝任感、興趣相關度、工作成就感、薪酬公平、工作氛圍、學習和晉升機會、領導同事組織的認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自從20xx年芝加哥商學院奚愷元教授在《中國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調查報告》中提出以來,幸福指標開始為人們所關注。在加拿大公共就業(yè)與政府服務處聯(lián)合卡列敦大學進行的70年縱向研究“幸福-高效的員工跨年研究”顯示,職場的幸福感和員工的工作效率相關系數(shù)高達0.9。
事實上,幸福的感受與幸福的敏感性相關。本次調研就發(fā)現(xiàn),女性的幸福感往往高于男性。梅祎瑋表示,通常女性的主觀感受更敏感、更感性,但女性更關注個人和家庭方面的問題,也相對容易從一些小事中感到滿足,如看電視、朋友聊天等,她們有更多的渠道去發(fā)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會細小的幸福,這些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有一個女性群體——有野心成為高管的女性,在努力實現(xiàn)目標的階段,個人幸福感顯著低于其他女性。梅祎瑋表示,進取精神是可以的,但在努力的過程中不妨放慢自己的節(jié)奏,提高自己生活幸福指數(shù)的敏感度,這樣才不至于行進得太累。
在奚愷元教授看來,“幸福的最大化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然而,即使中國的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連續(xù)幸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1990年的國民幸福指數(shù)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是20xx年卻下降到6.60。20xx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的調查也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分析中國國民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史厚今認為,在1995年左右,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人民幸福度提升,但是到了20xx年左右,雖然經(jīng)濟發(fā)展依然快速,但是貧富差距開始拉大,比較之下,人們對幸福的主觀感受有了變化。
新人:焦慮降低“幸福感”
Shirley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雖然經(jīng)歷過職前培訓,但是她經(jīng)常懊惱地發(fā)現(xiàn)工作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學校知識和短期的職前培訓可以解決的,人際關系如何處理,工作上的小錯、領導的意思該怎么理解?
梅祎瑋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發(fā)現(xiàn)工齡1~3年的職場新人咨詢工作適應問題、職場人際、工作壓力的案例呈上升趨勢!斑@些新人進入社會,對新工作環(huán)境和自我的職業(yè)發(fā)展都有較高的期望,但期望的實現(xiàn)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磨合,這就形成了焦慮和壓力,相應滿意度就會較低!
調查也顯示,職場新人在工作氛圍的滿意度上顯著低于其他人群,職場新人的心理投入度顯著低于其他工齡的員工。不過即使是有一定的工作經(jīng)驗,在選擇一份新的工作的時候,不少公司“老新人”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壓力感。換了三次工作的李銘輝,仍然不滿意自己所在的公司,每次到新的公司都覺得年資比他深的同事總是壓著他,資深的同事們仿佛有自己的圈子,他很難融進去,其實,李銘輝之前的幾次跳槽也有類似的人際問題。
調研顯示,不同司齡(即在一家單位的工齡)的群體在工作內容、工作氛圍及工作生活平衡三個維度上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隨著工齡增加,對工作內容和工作氛圍的滿意度先逐漸遞增,經(jīng)過一段時間(1~3年)的適應后才能越來越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3到5年之后,將是員工在公司里面感覺最好的時候。
然而在5~10年后,員工的滿意度又開始遞減!耙驗檫@時工作往往會遇到瓶頸,或是厭倦的情緒。”史厚今說。
提高職場的幸福感,史厚今給出了四點建議:首先,不妨從簡單的小事開始,創(chuàng)造更多體驗成功和滿足的機會;其次,為生活和工作創(chuàng)造更多新鮮和價值,經(jīng)歷挑戰(zhàn)和新奇是幸福的重要元素,給工作生活增添更多價值、新目標和新鮮感是持久體驗幸福感的好辦法;重要的是,不要苛求完美,挑剔、嘮叨、苛求完美就難以體驗滿足的感覺,沒有滿足感就離幸福感更遠了;同時,要關注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意識和生活方式是持久體驗幸福的關鍵因素。
幸福感調查報告2
一、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簡單的教書,育人有時候更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職業(yè)學校中,這種育人的作用更突出。這樣的高要求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通過本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的總體幸福感比較低。
面對學生,尤其是不服從管教的學生時,經(jīng)常會有老師發(fā)出各種各樣的感慨,總體感覺就是對學生不滿意,但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因此對于這樣一份教書育人的工作產(chǎn)生著害怕上課,厭煩學生的情緒,在工作中難以找到成就感。
教師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yè),他們面對的是個性發(fā)展和成熟過程中的學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但眾多的調查結果和發(fā)生在教師身上的一些事故顯示,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二、調查分析總結
為了了解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我們進行了調查問卷。通過對老師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教師職業(yè)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在崗位上有時會感到幸福,有時會感到沮喪。特別是高中的老師,面對學校領導的加壓、同事之間的評比及升學率的多少,讓他們感到壓力非常大。
從調查結果來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總體上來說,女教師的總體幸福感要比男教師的總體幸福感高,但是并沒有顯著性差異;從學校這個角度上分析,教師的總體幸福感也沒有顯著性差異;從職稱這個角度上分析,教師的總體幸福感雖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因子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上差異性顯著。
教師幸福感是教師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的評價,它直接影響教師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性別壓力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社會、學校、課堂教學、人際關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社會在性別觀念上仍然缺乏寬容度。一般來講,男性會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會對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更大的熱情。所以在同樣的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壓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緩解壓力的環(huán)節(jié)上,女性的特質決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強,因此在幸福感的體驗上男教師與女教師就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教師的職稱不僅僅決定著教師的工資水平,而且也是對教師師德、教育教學水平的一種認定。在一個調查研究(高校教師職稱、月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主觀幸福感隨職稱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強。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也表明了雖然教師的總體幸福感在職稱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這個因子上,卻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職稱對教師在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這個方面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由于職稱的高低影響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評價,而當自我價值高低的認識與所處環(huán)境的認知和價值期望發(fā)生矛盾時,往往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遭受更多的自我壓力,這樣對幸福感的體驗就會下降。
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的幸福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社會和學校重視的問題。只有心理健康能體驗到工作和生活快樂幸福的教師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的健康人才。我認為提高教師的幸福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幸福感的關鍵就是改變觀念,要讓教師學會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確合理的認知,改變不合理信念,這樣可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讓教師學會各種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發(fā)生的技能,當事件發(fā)生時教師才能將壓力水平降低;影響幸福感體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和學校對教師的關愛。
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非物質性生產(chǎn),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學校要圍繞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以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給教師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幸福感調查報告3
幸福是什么?錢和一臺新的冰箱,就能買來幸福。這是英國的金融時報的總結。金融時報為何這樣總結?日前,美國的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對全球43個國家進行了有關幸福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何?讓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的3-6月份對43個國家47643名18歲以上的民眾展開了問卷調查,讓他們自評幸福等級。美聯(lián)社稱,該機構早20xx年也進行過類似的調查,對比可發(fā)現(xiàn)人們的幸福感的趨勢!皝喼扌屡d國家日益找到發(fā)達國家多年前的感覺——金錢和購物能夠帶來幸福,至少可以帶來滿足感。”調查結果顯示,感覺自己生活幸福的墨西哥民眾比例最高達79%;埃及最低,僅11%。歐美日韓等10個發(fā)達國家中,以色列民眾的幸福比例最高達75%,希臘最低為37%。發(fā)達國家平均有53%的民眾自評生活幸福。24個新興國家,平均有50%的民眾自評生活幸福。9個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有34%的人自評生活幸福。金融時報稱,59%的中國受訪者自評生活幸福,比20xx年增長26%;印尼民眾中58%自評生活幸福,較20xx年增長35%;在馬來西亞,這個比率由20xx年的36%增至56%。相比較在日韓,分別只有43%和47%的受訪者自評生活幸福。
不過調查結果統(tǒng)計分析也發(fā)現(xiàn),當個人所得超過一定程度后其所能帶來的幸福感將大打折扣。調查結果顯示,56%的馬來西亞人自評生活幸福,而在人均GDP遠遠超過馬來西亞的德國。這個比率為60%,僅比馬來西亞高出4%。美聯(lián)社稱,亞洲新興經(jīng)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民眾優(yōu)先考慮的是健康、子女教育和安全等。這些國家中很少有人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擁有汽車、有空閑時間或有錢旅游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金融時報的研究人員表示,盡管財富似乎會帶來幸福。但結果也表明,金錢絕非幸福的唯一因素。比如女性往往比男性幸福感更強,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中年人比年輕人和老年人更幸福。
總而言之,不同國家的現(xiàn)狀不一樣,人們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會有明顯差異。對于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還是要看自己的想法定義和實際付出。更多社會調查,就上!
幸福感調查報告4
【摘 要】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當前經(jīng)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物質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感和幸福觀的追求。因此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幸福感和幸福觀,使高等學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是目前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幸福需要及他們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尋大學生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務;調查
一、大學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yè)。
二、L大學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xiàn)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三、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ㄒ唬┬腋5挠绊懸蛩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tài)度或狀態(tài),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在對L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xiàn)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jīng)濟體系使用其現(xiàn)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chǎn)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chǎn)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lián)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tài),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二)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幸福感調查報告5
一、大學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yè).
二、L大學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xiàn)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三、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ㄒ唬┬腋5挠绊懸蛩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tài)度或狀態(tài),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在對L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xiàn)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jīng)濟體系使用其現(xiàn)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chǎn)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chǎn)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lián)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tài),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ǘ┯绊懸蛩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幸福感調查報告6
昨日,國家統(tǒng)計局成都調查隊發(fā)布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調查報告,成都市民幸福感總體評價為82.15分,滿意度較高,且較xx年提高了1.58分,較xx年提高了5.48分,連續(xù)兩年實現(xiàn)持續(xù)提升。
通過調查,報告建議繼續(xù)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調查中,在問到對幸福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認為“家人健康“、47.70%認為是“子女教育“、47.13%認為是“醫(yī)療狀況“、42.28%認為是“食品安全“、41.63%認為是“住房條件“、36.54%認為是“社會保障“、32.51%認為是“婚姻家庭“、31.69%認為是“家庭養(yǎng)老“、21.51%認為是“人身安全“、18.31%認為是“偽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總體評價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從具體構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四項幸福感滿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便利三項則低于男性。
年齡段的不同對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樣。其中,16—19歲的青少年幸福感評價最高,為83.63分;其次為50—59歲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滿意度為82.95分;再次為20—29歲和40—49歲年齡段人群,分別為82.60分和82.00分;而處于30—39歲的“75后85前“幸福感滿意度最低,為81.23分。
記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體在七個方面評價分都最低,特別是工作環(huán)境和幸福感知兩項,分別為71.19分和77.47分,分別比最高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幸福感最高
從婚姻狀況來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為82.29分,喪偶人士幸福感為81.13分;離婚人士幸福感最低,僅為78.94分。從構成項目看,離婚人士在家庭環(huán)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滿意度低,分別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環(huán)境方面滿意度較高,分別為87.24分和86.02分。
從職業(yè)來看,機關事業(yè)單位和教師群體幸福感最高,為85.32分;其次為離退休人員和個體經(jīng)營戶,幸福感分別為83.32分和83.05分;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一般職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幸福感依次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業(yè)、失業(yè)人員幸福感最低,僅為77.79分。
幸福感和學歷高低關系不明顯
從學歷方面看,小學群體的幸福感最高,為82.94分;其次為大專、大學群體,為82.59分;接下來依次為初中群體和中專、高中群體,分別為82.14分和81.48分;而碩士群體的幸福感最低,僅為79.90分。
其中,碩士群體在工作環(huán)境方面滿意度較低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滿意度為74.49分。而小學群體盡管滿意度較高,但在工作環(huán)境方面滿意度最低,僅為67.67分。
收入與幸福感呈一定正相關
按照500元的等距將收入分成九組,從調查結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組低收入群體幸福感較低,分別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xx—4000元的四組中等收入群體的幸福感分別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幸福感最高,分別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體在工作環(huán)境滿意度差距較大,低收入群體滿意度最低,僅為66.54分;而高收入群體滿意度較高,達76.56分。
第三圈層幸福感最強
從區(qū)域看,一、二、三圈層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層幸福感最強,評價分數(shù)為83.74分,二圈層次之為81.6分,一圈層最低為81.16分。從七個一類指標看,生存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是各圈層間的幸福感拉開距離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區(qū)(市)縣為新津、崇州和龍泉驛。
【專家解讀】
“交通便利“得分最高分值增加也最快
研創(chuàng)“成都市民主觀幸福感受評價指標體系“的國家統(tǒng)計局成都調查隊高級統(tǒng)計師喻志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反映成都市民xx年幸福感情況,報告基于近期調查隊在全市21個區(qū)(市)縣開展的專項調查后形成,內容涉及幸福感構建體系的生存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和生活便利共計七個方面60余小項,有效樣本為1218個成都常住市民。
喻志強表示,從調查結果看,xx年成都幸福感評價體系包含的七個方面有5項得分超過80分,滿意度較高。七個方面滿意度得分排名依次為:生活便利(交通)、生活信心、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生存環(huán)境、幸福感知和工作環(huán)境。
市民對交通便利方面滿意度最高,平均得分為90.31分,當問及“從您現(xiàn)在居住的地方外出辦事交通方便嗎“,62.5%回答方便,27.9%回答比較方便,兩項共計超九成;另7.6%的市民回答一般。當問及“從您現(xiàn)在居住的地方外出辦事交通情況“,44.9%回答通暢,34.3%回答比較通暢,15.4%回答一般。當問及“在您現(xiàn)在居住的地方,日常生活總的來說方便嗎“,58.6%回答方便,29.1%回答比較方便,10.6%回答一般。
“不僅是得分最高,‘交通便利’也是分值增加最快的項目。“喻志強表示,對比xx—xx年七個方面的分數(shù),交通便利的得分從82.74分增加到90.31分,增長了7.57分,“這表明這兩年市民對成都交通硬件尤其是二環(huán)路改造后給出行帶來的變化是非常認可的。“
幸福感調查報告7
摘要
教師教學反思對于教師專業(yè)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反思過程中,許多教師缺乏有效反思技巧和手段,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影響到了課堂教學實效的達成以及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理清教師教學反思的現(xiàn)狀,梳理出其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深入挖掘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某某鎮(zhèn)周邊的五所農村小學中的語文、數(shù)學教師為例,通過課堂觀察、發(fā)放問卷以及針對性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到了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反思方面的重視程度、開展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學校內部的反思氛圍等方面的基本狀況,并分析了影響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主要因素。其中內部因素包括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對教學反思認識不深刻;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反思理論做支撐〃外部環(huán)境因素,包括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工作繁重,時間緊張;學校反思氛圍淡薄;農村學校缺乏教學反思的條件;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撐力量等。最后,論文提出了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教學反思的有效對策,包括提髙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加強對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完善教學反思的外部環(huán)境,包括營造良好的教學反思氛圍;改善教學反思條件,提供物質保障;加大外部力量的支撐。最后通過實踐檢驗了策略的有效性,試圖幫助農村小學語文、數(shù)學教師提出切合實際的策略,進而提高教師教學反思水平。
一、國外研究情況
(一)對反思、教學反思的相關理解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談到:"‘反思’是人們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在這種反觀自照中,心靈獲得不同于感覺得來的觀念!甭蹇怂f的反思主要指的是人們對于自身在經(jīng)驗基礎上所獲得的一些想法觀念等在內心深處進行思索、探究、衡量和評價,并積極吸收其中有益的東西使其內化到自身的知識體系中去。斯賓諾莎則認為“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他把自
己認識論的方法稱為“反思的知識”,即“觀念的觀念”。斯賓諾莎把思維活動的結果作為進行反思的對象,而洛克把思維活動的過程作為反思的參照物。美國名為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是進入20世紀以來最早對反思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他在自己的代表作(How We Think)中,對反思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和闡述,即:“對丁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jù)的基礎和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續(xù)的和周密的思考”。①杜威認為教育即經(jīng)驗之改造,而經(jīng)驗乂是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的實現(xiàn)要通過“反省”思維,即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持續(xù)不斷地深思。②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美國學者舍恩創(chuàng)新性的把反思與行動相互結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在研究過程中,始終把關注作為問題重新建構或重新建構的一個維度來考慮。除此之外,他還強調要重視在行動中反思和行動后進行及時反思的重要意義,對行動研究范式的興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還認為,教學反思的開展及其成效與教師自身建立起來的內部價值體系密切相關,而教師所確立的價值體系對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認識程度能否及時改進有著很大的影響。其中教學反思最重要的任務在于讓教師樹立良性的教學反思理念,掌握動態(tài)的教學反思方法。
綜上,每位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分別對反思和教學反思做了比較詳細的闡釋,對丁他們所闡釋山的觀點以及山發(fā)的角度等都可以為后續(xù)一些研究教學反思的研究者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也為探究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二)關于教師教學反思水平的研究
有不少學者以教師教學反恐水平為切入點,對教師教學反思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許多學者從不同的側面對教師教學反思水平的評價模式、模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解釋,對于后來的相關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馬克斯?范梅南、安妮﹒布威克班克、伊恩﹒麥吉爾等幾位學者對教師教學反思水平的研究做出了突山貢獻。在這些學者中,提出了著名的教師教學反思水平三階段理論的馬克斯﹒范梅南影響最大,其主要理論內容為:技術的合理性反思階段、實踐行動反思階段和批判性的反思階段。安妮﹒布威克班克和伊恩﹒愛吉爾則認為教師的反思水平分為五個層次:①行動中反思;②對行動中反思結果的描述;③對行動中反思結果的描述的反思;④對行動反思的反思:⑤強調教師的反思不僅是個體的,還應該
包括團體的反思。
二、國內研究情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對教學反思的關注程度逐步加深,對此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增多。筆者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整理:
(一)教學反思的內容
目前關于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構成,教育理論界尚未達成較為一致的意見。由于相關的教育研究工作者與學者選取不同的視角對此問題進行探究與分析,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是各有各的特點。中繼亮、劉加霞站在心理結構的角度,對教學反思內容給出了詳細的觀點,主要有教師教學過程;學生接受和反應情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以及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方面;教育部門的各種改革措施;生生、師生以及與社會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李長吉和張雅君分別從兩種角度為研究點,對教學反思內容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即教師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個人經(jīng)驗、教師教學關系和教學理論。張葵明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出發(fā),提出教學反思應包括對知識結構、學習能力、教學監(jiān)控能力和自身性格特點及弱點的反思四個方面。海鶯是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前提,認為教師反思包括對教師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反思、對教育信念的反思、對教師道德的反思二個方面。盡管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反思內容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不過從整體上看基本上很多研究者都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論述的,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不能忽視這兩者的作用,在教師教學反思過程中也是如此,必須從這兩個角度入手。
(二)教學反思的階段
在閱讀了大量前人研究過的相關文獻并通過總結和整理了解到,對于教學反思階段研究,大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來研究的,主要有:首先,確定內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問題確實存在,并開始有意識的分析問題并找出具體方法來解決,也是反思的開始;其次,診斷分析。教師首先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備課環(huán)節(jié)等教學行為中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診斷分析整理,最后通過尋找切實可行的策略來解決;再次,二次審視。通過診斷分析之后,教師需要重新認識以前的教學思想,并在此基礎上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來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次審視,設計出合適的方案進行改進;最后,實踐過程。對于設計出的新方案需要在教學中進行實踐,目的是為了驗證該方案的有效性。通過實踐之后發(fā)現(xiàn)一些新
的問題,再進行思考,這樣循環(huán)往復,逐步推進。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的方法是指通過對詳細的所要反思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調整變化時采取的明顯、適用的策略。中繼亮、劉加霞把教師反思方式分為四種,一是“想一想”;二是“記反思日記”;二是“同伴討討”;四是“行動研究”。①在教學反思方法的研究方面,每個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也有許多研究者對籠統(tǒng)而廣泛的教學反思方法進行了整理與總結,最終提煉為一下兒種:
總結法。此方法可以是以教學后記、教學小記、博客、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等方式。
微格教學法。微格教學也就是把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用錄像的形式錄下來,課后可以重新播放,教師自己和同事通過錄像進行回顧與總結,就課堂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給予一定的指導,這種方式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更直觀、更形象、更準確。
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為了有效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比如合作討論,這是人力倡導的一種學習理念。它集中研究的角度在于教學實踐本身,最終是為了達到提升自己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目的。
合作交流法。同事之間相互合作可以避免教師個體獨立,這也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不同的人對某一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學校領導需階段性的把教師組織在一起,針對某些普遍的問題進行交流、合作探討,共同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讓大家共同所用,這也是教師共同成長的一種方式。
專家引導法。專家引導也就是在反思方面的一些優(yōu)秀教師(校內或校外的教師)和專門研究的教育家引導和帶領教師進行反思。通過引導可以讓教師學習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積累教學經(jīng)驗,取長補短,來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水平。
觀摩教學法。讓經(jīng)驗豐富的優(yōu)秀教師上公開課,通過觀摩別人的教學,分析別人的成功和失敗之處,找到原因,為自己的教學提供新的啟示。這樣可以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經(jīng)驗教訓,少走彎路。
通過對教學反思相關理論文獻的閱讀,筆者主要對教學反思的內容、教學反思的階段、教學反思的方法這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國內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了研究,總得來說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總結
近幾年來,雖然國內對教師的教學反思等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適合我國農村實際狀況、符合現(xiàn)實教學情境、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反思的理論與實踐模式等方面的研究還是很缺乏。盡管大家都在關注教學反思,也認識到了教師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yè)成長、新課改理念的貫徹實施等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但卻很難使教學反思“實踐化”。這讓教學反思的研究價值只是停留在了理論層面,沒有發(fā)揮其實際作用。己有教學反思研究多數(shù)都是針對初中學科的教學反思研究,同時絕大多數(shù)研究關注的是城市教師的教學反思,對于研究農村教師教學反思的文章也僅為不多的幾篇,而專門研究關于農村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文章非常少,有的是以農村中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xiàn)狀來進行分析,有的是從農村小學教師教學反思方面來進行研究的,具體學科研究的很缺乏,對于一些策略的提出也大多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真正實施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農村小學教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相對于城市小學教師來說,整體素質明顯偏低,教育教學能力相對較弱,教學反思的意識以及能力都不高。對于農村小專業(yè)學教師在教學中是否要進行教學反思,是否能進行教學反思的問題還存在爭議,對此研究者也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對于本課題的研究,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農村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有效的策略來指導農村小學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化水平。
幸福感調查報告8
在20xx年的中國,大多數(shù)女性將成功定義為健康、家庭和幸福,尤其是期望事業(yè)和家庭雙成功,這也是多數(shù)女性在職場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zhàn)——事業(yè)與家庭的平衡。不過,年齡、婚姻和生育改變了女性追求事業(yè)的方式——女性結婚生子后,開始重視工作的時間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這恰恰和鼓勵承擔更多責任和挑戰(zhàn)的就業(yè)市場需求背道而馳。對于女性來說、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在職場中“向前一步”,需要伴侶在承擔家務和撫養(yǎng)孩子方面給予支持。
七成女性認為事業(yè)和家庭都是同樣重要的。根據(jù)不同的年齡、婚姻狀況、收入水平和居住地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每個類別中的大多數(shù)女性仍然認為事業(yè)和家庭都是同樣重要的。認為婚姻/家庭比事業(yè)更重要的70后女性比例(10.56%)比90后女性比例(5.99%)高出近一倍。
認為家庭/婚姻比她們的事業(yè)更重要的已婚無子女的女性的比例高于單身女性。然而,“孩子”對這一問題的影響更為明顯:相比那些已婚無子女的女性(8.44%),認為家庭/婚姻比事業(yè)更重要的女性中,已婚有子女的女性比例(16.04%)是已婚無子女的女性的近兩倍。
相比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女性(9.83%)和在二線城市工作的女性(9.66%),更多在三線城市工作的女性認為婚姻/家庭比事業(yè)(14.62%)更重要。這意味著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更傾向于視職業(yè)和家庭同等重要。
調查發(fā)現(xiàn)女性定義成功的前三個要素是——健康(68.28%),婚姻/家庭(45.82%)和幸福/滿足(40.73%),這些是不直接與事業(yè)成功相關的要素。而人們通常認為的和事業(yè)成功相關的要素——金錢、權力和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聲譽的比例卻最低。
一個女性的婚姻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是否把“家庭”作為定義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大一部分單身女性以“自我實現(xiàn)“作為定義成功的重要要素(40.09%),而有同樣想法的已婚無子女的女性和已婚有子女的女性僅占28.69%和26.01%。與之相反,61.27%的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以“家庭”來定義成功,而單身女性僅占33.45%。一旦女性結婚并有了孩子,金錢、權力和社會影響作為成功因素的重要性就會降低,而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性會顯著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女性認為她們在職場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下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矛盾,而不僅是職場本身的挑戰(zhàn)。我們認為,解決這個挑戰(zhàn)有兩種方式:
讓更多男性參與進來
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男性一同參與到改變社會觀念的努力中來,促進男性和女性承擔同等的家庭責任,如通過邀請男性榜樣來支持女性,同時倡導和鼓勵更多男性在家庭中支持女性。
企業(yè)社會責任
第二種方式是鼓勵企業(yè)為所有員工提供一個更好地促進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環(huán)境?赡艿姆绞桨槟行院团詥T工提供更靈活的工作選擇(特別是剛剛有孩子的那幾年),提供更長的男性陪產(chǎn)假或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育兒支持制度(有些制度已經(jīng)受到了員工們的熱烈歡迎,如允許在家工作、公司內提供母嬰設施、建設企業(yè)托兒所并以補貼方式對員工開放等。)
幸福感調查報告9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shù)(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并應以實現(xiàn)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zhí)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jīng)濟增長、文化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傊怠(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chǎn)總值”體現(xiàn)的是物質為本、生產(chǎn)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xiàn)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jīng)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難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規(guī)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xiàn)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shù)”被置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huán)境)、經(jīng)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xiàn)、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并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shù)。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網(wǎng)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yè)。并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qū)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于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wǎng)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參考范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并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于調查的問卷.最后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qū)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wǎng)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yè)所對應經(jīng)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huán)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xiàn)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采訪者對于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wǎng)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yè)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huán)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tài)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qū)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于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shù)提高的依據(jù)。影響居民幸福指數(shù)的主要因素
經(jīng)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jīng)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于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wěn)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huán)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wěn)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huán)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xiàn)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tài),自身優(yōu)勢多,能力得到發(fā)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chuàng)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fā)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shù),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xiàn)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shù)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yǎng)、事業(yè)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shù)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shù)略高于男性,大多數(shù)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yè)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yè)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yè)穩(wěn)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職業(yè),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fā)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于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yè),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shù)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占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shù)=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愿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欲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shù)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欲望指數(shù)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shù)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jù)數(shù)字來衡量的,數(shù)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數(shù)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shù)也是根據(jù)得數(shù)來判斷,數(shù)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xiàn)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問題;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各級政府和,讓幸福指數(shù)變成百姓幸福的辦;對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xiàn)感、需求滿足感;八.改進建議;雖然對于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tǒng)計變成了數(shù)字游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shù)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shù)據(jù)“一錘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級政府和,讓幸福指數(shù)變成百姓幸福的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shù)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shù)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jīng)常想一想,在這些數(shù)字背后,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jīng)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干凈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shù)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xiàn)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jù)。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于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wěn)態(tài)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后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里已經(jīng)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里,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 在這里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里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幸福感調查報告10
感也可以做一個判定我們所走道路對錯的指標呢?
為此,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沿陣地廣東做了關于幸福感的調查。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廣東省"十二五"期間的發(fā)展核心。如何在保證經(jīng)濟平穩(wěn)發(fā)展的前提下,實現(xiàn)民生福祉的持續(xù)改善?如何使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考量從"血汗GDP"的數(shù)字標簽到宜居"幸福指數(shù)"的人文標簽的轉型?如何將"幸福"的概念轉化為民眾切實感受的幸福生活?這些都將是未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體幸福感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為14.9%,回答"比較幸福"的比例最高,約占六成,為59.2%,兩項相加為74.2%,也就是回答傾向于認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間的選擇,9.8%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選擇了"不幸福",傾向于不幸;卮鸬谋壤秊12.3%。
調查中從"不幸福"、"不太幸福"、"說不清"、"比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別計分為1—5,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為3.74,標準差為0.912,也就是說整體平均分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二、從不同群體的幸福感來看
⑴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52.9%,女性47.1%.調查結果顯示,兩性被調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說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經(jīng)卡方檢驗,男性和女性之間幸福感的差異在統(tǒng)計上達到顯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為3.71低于總體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祁I導群體的幸福感最高
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yè)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務人員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yè)人員,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產(chǎn)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牧漁水產(chǎn)生產(chǎn)人員。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yè)單位負責人組,專業(yè)技術人員組,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組,商業(yè)服務人員組,農林牧漁水產(chǎn)生產(chǎn)人員組,生產(chǎn)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組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yè)人員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響幸福感的因素
1.離異居民幸福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居民選擇"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為14.9%,和喪偶居民,這一比例為11.7%,離異居民的比例最低,僅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合并來看,未婚居民傾向于幸福評價的比例為65.30%,已婚居民為77.40%,離異居民為53.10%,喪偶居民為61.70%.做負向評價的趨勢與此相同,離異居民傾向于不幸福評價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離異和喪偶各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別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為幸福感正向影響。從有無子女受教育一項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高于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反向評價上結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無受教育子女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值為3.78,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這一數(shù)值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組,比例分別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組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組。有自有住房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數(shù)為3.8,租房居民組為3.5。
4.家庭收入差別。把被調查居民分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組、1001—20xx元組、20xx—5000元組、5001—10000元組和10000元以上組,結果發(fā)現(xiàn)幸福感評價與家庭收入高低有線性關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組幸福感平均值分別為3.40、3.62、3.78、3.89和3.95.各組在幸福感各選項上的選擇比例與這一結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選擇"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比例越高,選擇"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慮到家庭人口的不同,進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發(fā)現(xiàn),家庭人均收入與幸福感的評價呈低度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評價波動較大,隨著收入增加表現(xiàn)為從低向高震蕩變化,特別是人均20xx元以下變化復雜,之后的變化幅度減小逐漸平緩,達到一定高點后不再變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對于幸福感調查結果的討論
。ㄒ唬┙(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幸福感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廣東省東、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認為,幸福感的高低與地區(qū)之間的發(fā)展水平有關。
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很復雜。美國人總體上要比新西蘭人富裕,但并未覺得更幸福。更富的奧地利、法國、日本和德國人并不比巴西、哥倫比亞和菲律賓人更幸福。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增加。
這并非說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富足國家的人們明顯比那些貧窮國家的人們幸福。對那些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國家來說尤其明顯。沒有任何富足國家的人們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國家中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對幸福值又太明顯的影響。而在低端,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和過渡階段國家的人們對生活表現(xiàn)出較低的滿意度。
雖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并不能不斷升高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為基礎的,社會的發(fā)展應該以社會均衡發(fā)展為目標,致力于提高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狀況,提高全民整體幸福感。
(二)民生與幸福感
在較低經(jīng)濟收入階段,經(jīng)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是有正相關的,在經(jīng)濟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這種相關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對幸福很少甚至沒有影響。
布倫諾·S·弗雷等人的多國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幸福感與收入的相關為0.20;在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達到1.5萬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相對較小。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家庭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為0.106,幸福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對于發(fā)達國家,我國還處于經(jīng)濟收入較低階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收入雖然是一個可以用貨幣單位衡量的量化指標,但是,收入的高低卻是一個需要對比才能獲得的,而和誰去比卻是因人而異的,由于每個人的這種個體差異性,同樣的貨幣量化的收入?yún)s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說,個人或家庭收入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心理指標,而不應該看作是一個經(jīng)濟指標,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shù)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為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調節(jié)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處于合理范圍,避免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是提高社會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這些都說明,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總結:
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社會的不公平問題等等,如何正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點。
幸福感調查報告11
學院:XXXX學院
姓名:XX 班級:XXXX 學號:XXXX
近日我小組進行了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活動,全體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次調查活動當中,每個成員都分配到了任務,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務,找資料,搜圖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下面就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關注。大學生主觀體驗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情感、生活和未來預期。從個體自身的發(fā)展來講,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從簡單的學校生活到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過渡期,也是他們完成學業(yè)和完善學業(yè)的關鍵時期。從社會大環(huán)境方面來講,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各種競爭空前激烈,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他們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對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得至關重要。
調查對象:這項研究的總體是北京地區(qū)包括清華,北大,人大,交大在內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對結果進行匯總,并且一項一項的認真統(tǒng)計,雖然數(shù)據(jù)量很大,依然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陀^的說調查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北京地區(qū)各個高校的學生對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覺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和幸福程度。
調查內容:
1) 性別 2) 性格
3) 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4) 對未來目標 5) 幸福主要關聯(lián)因素 6) 戀愛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為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總結:
1,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與父母關系特別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幸福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3,不少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明確。
4,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充實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
5,大部分學生認為經(jīng)濟與幸福關系緊密,在現(xiàn)在這個商品經(jīng)濟充斥各個角落的社會,這點的確很讓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不是很幸福,或者說一般幸福。 調查結果分析: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有幾大素,即學校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huán)境。其中,人際交往與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費上差異顯著次之,專業(yè)、年級上差異不顯著。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常有幸福的體驗,但是幸福指數(shù)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覺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不幸福。說明大學生這個群體整體是健康的,大學生群體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群體。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們在生活中的觀察。在性別差異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關系
眾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有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樣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與父母的和睦程度,調查顯示,只要是和父母關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國者,先治
幸福感調查報告12
調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漢市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時間:
20xx年暑期
調查地點:
武漢市居民區(qū)
調查內容:
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方式:
問卷
調查對象:
武漢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影響這種感受的主觀因素有很多種,例如:收入,職業(yè),健康狀況,居住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醫(yī)療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標和持久追求。因此,進行幸福感的調查是符合人類生存目標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本人利用暑假時間,對武漢市的居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作為暑期社會實踐。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及采訪人數(shù)共200人。
本次調查采用的問卷如下(選項后的數(shù)據(jù)為該選項的選擇情況):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這次問卷調查。我是武漢工程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需要對我市居民幸福感進行一項調查,希望您能夠抽出一點點時間,協(xié)助我完成這份問卷。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條件怎么樣?
A、 我家住房條件非常好 2 %
B、 我家住房條件比較好 14 %
C、 我家住房條件一般 63 %
幸福感調查報告13
一、前言
1、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希望通過對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的評估,了解本市不同年齡段和學歷程度的女性群體在生活質量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依存度,以及其中的差異性等問題,生活滿意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不同區(qū)域的女性群體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性的背后存在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女性問題上的決策提供心理科學的依據(jù)。
調查人群:
全市各轄區(qū)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成年女性3000人。
二、結果分析
1、年齡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年齡段調查統(tǒng)計表一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年齡段常模為:17.29±5.06。
表中紅色部分數(shù)據(jù)顯示,鐘樓區(qū)、戚墅堰區(qū)、新北區(qū)、溧陽市均顯示高出常模,提示這些區(qū)域的被調查女性生活滿意度可能較其他的被調查女性要好,特別是新北區(qū)與溧陽區(qū),他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較高,預示這兩個區(qū)域的女性個人幸福感也較高。綜合這兩個區(qū)域的情況,可能是與農業(yè)生活的人數(shù)較多,長期的農村生活對現(xiàn)有生活質量的水平比較滿意,體現(xiàn)其追求的生活狀態(tài)總體上較其他區(qū)域更具幸福感。
2、學歷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學歷類別調查統(tǒng)計表二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學歷類別常模為:17.17±5.17
從學歷的類別來看,鐘樓區(qū)高中生的個別差異較大,大部分則較為穩(wěn)定。高中生和大學生的離散度較小,說明他們的生活質量高于初中生,也許是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收入因學歷關系得到提升,社會接受度也高,容易在社會環(huán)境中比學歷低的有較多的機會與社會參與度,因此,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社會收益較多。比較而言,武進區(qū)和鐘樓區(qū)總的常模高于全市區(qū)域常模,呈現(xiàn)生活滿意度較高的狀況。
從各轄區(qū)的總常模比較來看,武進區(qū)和鐘樓區(qū)女性群體整體生活質量較高,新北區(qū)女性群體生活質量相對較低些。
武進區(qū)和鐘樓區(qū)的經(jīng)濟基礎肯其他區(qū)域要好,給當?shù)孛癖娚顜肀容^安逸的環(huán)境與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物質上的保證給女性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而新北區(qū)從理論上應與武進區(qū)不相上下,可能源于其特殊的環(huán)境與政府行政機構的距離,產(chǎn)生的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提升,可對比的參照群體也可能引起心理落差,抑或生活水平與其他區(qū)域相比有下降趨勢。
3、年齡對幸福感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shù)年齡段調查統(tǒng)計表三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shù)年齡段常模:4.30±5.72
從表中可以看出,天寧區(qū)、新北區(qū)、金壇市、溧陽市的部分女性群體幸福感常模高于全市被調查女性的總體幸福感常模,總體幸福感高于其他區(qū)域。
總體而言,60后、70后、80后的幸福感趨于穩(wěn)定態(tài)勢,個別區(qū)域,比如新北區(qū)的90后就顯得比較突出;金壇個別人的幸福感指數(shù)超高,提示可能有故意的作為或出現(xiàn)精神異常的可能,需要加以特別注意。抑或有調查中對被控環(huán)境的因素出現(xiàn)不符合專業(yè)要求的情況,需要予以甑別。
國內有研究結果,幸福感指數(shù)常模為5.12+2.03.我市部分女性的幸福感指數(shù)調查,其常模均高出其他人群,顯示我市被調查女性具有較高的幸福感指數(shù)。
從全市各轄區(qū)不同年齡段的幸福感指數(shù)比較(圖表21)來看,金壇的80后、新區(qū)的60后、90后幸福感指數(shù)較高,總體上60后、70后比較穩(wěn)定,沒有顯示出較大的差異性。戚墅堰的90后則呈現(xiàn)出較低的態(tài)勢。
4、學歷對幸福感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shù)學歷類別調查統(tǒng)計表四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shù)學歷常模:4.79±5.13
從學歷上看,個人文化程度的差異還是在主觀幸福感的體驗上呈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且相互間的個性差異較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群體大部分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即在一定區(qū)間范圍內波動。在學歷上的常模也高于我國某一人群的常模。其中,新北區(qū)、金壇市則高于全市被調查女性群體的總體水平。
處在較高狀態(tài)的區(qū)域是武進區(qū)和鐘樓區(qū),幸福感指數(shù)處在較高狀態(tài)的區(qū)域則是新北區(qū)和金壇市。由此,也印證了當初的假設,即,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高的人群,其幸福感指數(shù)不一定就高。簡言之,生活比較滿意的人不一定感到幸福。
所以,從幸福感指數(shù)的調查來看,主觀幸福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并非物質條件好了就一定感到幸福,還有其個人的人格因素、環(huán)境因素、文化素養(yǎng)、理想觀、價值觀、婚姻觀、成長經(jīng)歷、社會因素、生活形態(tài)的諸多因素影響。
對低學歷的女性而言,其生活滿意度常模比較接近社會常模,原因可能是對生活的思考深度問題。對此類的女性群體應該進行“溢出性鼓勵”,即以此影響其周圍的女性和家庭成員,擴散其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營造社會性和諧氛圍。
高學歷的女性群體對生活的追求目的不同,有著較高的生活目標和情感需求,其生活中的物質條件已經(jīng)遠遠不能適應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有必要加強對此類女性群體的精神需求的滿足舉措,應該對其進行“禮花式引導”,即對其此類女性群體進行職業(yè)與生活質量訓練,提升其幸福感指數(shù)。
三、小酷
調查結果大部分支持了當初的假設。
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shù)與幸福感指數(shù)雖然是一個城市社會發(fā)展狀況的群體性主觀感受,是社會和心理問題的“集體潛意識”,但不能簡單地以此作為體現(xiàn)某一群體或個人生活質量、群體或個人幸福及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
從常?,我市部分女性群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主觀體驗高于其他城市,在全國前列。
幸福感調查報告14
針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幸福課堂研究這一課題。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從學生、教師、監(jiān)護人三方面進行了全面調查,調查結果如實反應了當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幸福課堂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就此問題,接下來我將做深刻分析。
一、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幸福課堂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務工,謀求發(fā)展,留守兒童也就成為了時代的產(chǎn)物。許多父母迫于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養(yǎng)家,留給子女的是無盡的思念和無窮的后患。對于學校的影響也令人堪憂,特別是學生自制力差、父母輔導不夠、缺乏關心教育,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對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等等,導致現(xiàn)在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課堂幸福感嚴重缺失、不足。孩子們無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少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
二、影響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幸福課堂的主要因素
基于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幸福課堂現(xiàn)狀,通過調查分析,影響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幸福課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W生方面
1.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剛上學時,就被父母留在了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身邊,甚至有的留在了其他親友身邊。這就使得孩子從入學開始就缺乏行為習慣的有效指導,比如孩子不知道回家應該先完成作業(yè),不知道來學校是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不知道上課該干什么,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不知道該怎么做,那么他們上課就一塌糊涂,更不要說感受課堂幸福了。對于他們來說,上課就是一種任務,一種折磨,怎么談得上幸福,更別說享受了。
2.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
在很多臨時監(jiān)護人潛意識里,他們的責任就是看好孩子,孩子安全、健康即可,學習就是隨意發(fā)展,想學就靠自己,不想學也沒人管。正是這種思想,導致孩子漸漸發(fā)現(xiàn)學習不是他們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即使不好好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影響。缺乏對上學的正確認識,忽略了學習的重要性,來到學校只是為了玩耍、混日子,課堂上也是不動腦筋思考問題,說話,做小動作,得過且過,這種思想在我們調查的學生中比比皆是。對于學習的敷衍了事,如何能在課堂上專注學習,感受課堂的幸福。
3.學生的思想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漸漸變得沉默寡言,上課不積極發(fā)言,不能大膽參與課堂活動。由于電腦、手機等現(xiàn)代設備的影響,孩子回家以后,更多的是沉迷于網(wǎng)絡,忘了自己還是個學生,自己的任務就是學習。由于長期跟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在一起,監(jiān)護人對于學習的不重視,對于學生輔導不夠,對于孩子的溺愛等等。這些問題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他們無法端正學習態(tài)度,正確認識學習的必要性,對于課堂教學的幸福感體會的自然不夠深刻,甚至無法明白課堂學習其實是一種進步、一種享受。
。ǘ┘彝シ矫
1.監(jiān)護人思想影響
在我接觸的很多留守兒童家長里面,大多數(shù)家長對于孩子學習這個問題認識不夠深刻。在他們看來,一個小學有什么,孩子天天來上學就行,至于學到了什么,表現(xiàn)怎么樣,根本不關心。孩子表現(xiàn)好了,得不到肯定,孩子表現(xiàn)不好了,得到的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孩子想買本書了,得到的是亂花錢的決斷,孩子成績不好了,告訴家長可能是一頓揍。久而久之,對于學習,孩子變得無所謂,好壞又如何,得不到及時的鼓勵和引導,只能徒增煩惱。課堂對于他們也就無所謂,熬過一日是一日,得過且過吧。長此以往,課堂幸福如何保障?
2.缺乏及時溝通指導
懂得傾聽,善于溝通,正確引導,是培養(yǎng)孩子的有效做法。但是,農村留守兒童遇見問題,跟父母說不著,跟臨時監(jiān)護人又不知道怎么說。加之父母沒有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不理解孩子的生活。臨時監(jiān)護人關心的更多的是給予孩子的物質滿足。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孤僻,不善交談,而臨時監(jiān)護人的溺愛,這這種種因素讓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在課堂上不積極表現(xiàn)自己,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幸福無從談起。
3.課后輔導能力有限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都是初中,小學文化,對于輔導孩子他們沒有一套具體的方法,只是順其自然。很多孩子的家庭作業(yè)字體潦草,不會的還是不會,不動腦筋思考,不主動問老師……一系列問題證明他們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如此輔導對于孩子尋求課堂幸福感有很大弊端。
。ㄈ┙處煼矫
1.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上,是否關注留守兒童的參與情況,學習狀況也很重要。如果教師能多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上課多提問,對其做出適當評價,多多肯定、鼓勵,有助于提升孩子課堂幸福感。但是,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有所欠缺,孩子得不到及時引導和適當支持,慢慢不喜歡課堂,不愛學習。教師跟留守兒童的課下交流也很重要,如果能多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多與其進行深入交流,談談心、關心留守兒童日常生活,也能讓留守兒童感覺到溫暖,拉進師生距離,讓留守兒童喜歡上自己的老師,愛屋及烏,進而喜歡老師的課堂,體會到課堂幸福。但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還是不夠,有的教師一學期才跟留守兒童及其家長進行簡單交流,這樣不利于留守兒童學習和成長。
2.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方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主導性的及時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充分體現(xiàn),多元化評價的合理運用……這種種原因無不影響著孩子課堂幸福感的提升。當前教師隊伍里,新教師有待提高,老教師部分存在職業(yè)倦怠,對于課堂教學準備不夠充分,課堂氛圍引導不夠及時,學生評價缺乏說服力等等,進而使得農村留守兒童課堂幸福感沒有得到充分感受,有待提高。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課堂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有很多,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將盡其所能,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學習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課堂環(huán)境,師生關系等等,逐步增強農村留守兒童課堂幸福感。
幸福感調查報告15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xiàn)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yè)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xiàn)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tài),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谡{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yè)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qū)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fā)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jù)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
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
2、就學校和專業(yè)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
3、就人際交往環(huán)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tài),值得我們關注。
。ǘ┐髮W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jù)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jīng)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xiàn)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yè)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shù)產(chǎn)生一定影響。
1、就業(yè)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yè)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yè)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yè)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yè)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
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yè)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yè)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xié)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適應環(huán)境,去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guī)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yè)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fā)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tài)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tài);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fā)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yè)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yǎng)成符合企業(yè)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jīng)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zhàn)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yǎng)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wěn)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qū)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幸福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幸福感調查報告12-01
幸福感調查報告15篇06-21
關于居民幸福感的調查報告范文10-29
中國女性職業(yè)與幸福感的調查報告12-28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02-28
關于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報告12-17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范文12-15
當代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02-28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范文精選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