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足石刻的導游詞模板
導語: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關于大足石刻的導游詞,以供參考。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游員。
在這次行程中,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F(xiàn)在我們乘坐大巴由重慶市區(qū)出發(fā),估計兩個小時以后就能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大足石刻——寶頂山時刻。在此之前我將就我們的目的地寶頂山時刻給大家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nèi)主要表現(xiàn)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以大足縣、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為范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晚期的石刻造像藝術。重慶大足石刻規(guī)模宏大,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規(guī)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nèi)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寶頂石刻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于公元1174~1252年間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間,歷時70余年,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寶頂山摩崖造像重點保護范圍面積7.93公頃,一般保護范圍面積37.14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53.30公頃。
大足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間,歷時70年,沿巖壁開鑿,長500米,造像近萬尊,其中尤以舉世無雙的千手觀音(準確數(shù)字是1007只手)和長達31米的臥佛著稱。1999年12月1日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重慶大足石刻進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行列。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石刻創(chuàng)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歷時70多年,石刻共13處,造像數(shù)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guī)模最大。寶頂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
大佛灣為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先以小佛灣為藍圖,后在此雕造。由19組佛經(jīng)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之精巧,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臺,妙麗莊嚴,姿態(tài)不一,衣服、肌肉質(zhì)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臺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像、釋迦涅槃圣跡圖、九龍浴太子、孔崔明石經(jīng)變、毗盧道場、父母恩重經(jīng)變像、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變像、六耗圖、地獄變像等。
其中,千手觀音100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范?傊,論其規(guī)模之大,造詣之精,內(nèi)容之豐富,大足石刻都堪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杰作。它既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麗輝煌的一頁。好了,先和大家總體介紹這些,更多更具體的等我們進入景區(qū)后我再向大家慢慢道來。大家可以趁在車上的時間好好觀賞一下窗外重慶的自然景觀。
【關于大足石刻的導游詞模板】相關文章:
大足石刻導游詞10-16
大足石刻導游詞【薦】02-28
大足石刻導游詞【熱門】02-28
【精】大足石刻導游詞01-20
大足石刻導游詞【推薦】02-15
大足石刻導游詞【精】01-20
【熱】大足石刻導游詞03-07
【推薦】大足石刻導游詞03-07
重慶大足石刻導游詞10-16
大足石刻導游詞(精選)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