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自我修養(yǎng)
你為什么要創(chuàng)業(yè)?
你是一個合格的老板嗎?
你現在過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你個人的性格和作風對你的企業(yè)造成了哪些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稱“基本需求層次理論”,常被應用到現代企業(yè)管理當中,用來分析人在不同階段的訴求。這一體系雖然現在受到很多置疑,但仍然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分析創(chuàng)始人的幸福感來源的基本模型。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稱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另外還有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被認為應居于尊敬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之間。
按照馬斯洛的觀點,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fā)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fā)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fā)展后,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其中,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于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干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指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采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對于一位企業(yè)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yè)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就是自我實現的過程。
到了晚年,馬斯洛還提出了一個被稱作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的概念,他指出: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充分地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會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zhí)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比如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
實際上,創(chuàng)始人就是在不斷追尋“高峰經驗”的一個人群,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他們可能失去很多東西,也享受不到許多平常人習以為常的樂趣,甚至有很大可能一敗涂地,但他們的樂趣正在于追尋夢想的過程本身,正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自我修養(yǎng)】相關文章:
2.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創(chuàng)業(yè)
3.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創(chuàng)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