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成語典故匯集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明朝的時候,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儲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經(jīng)過一個冬天和一個夏天都不會腐爛,柑橘皮又紅又滋潤,飽含著水分,像寶石一樣,非常美麗。柑橘的價格雖然很高,買的人卻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劉基買了他一個柑橘,剝開皮卻臭氣沖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劉基氣憤地責(zé)問道:“你為什么弄虛作假欺騙顧客?”
賣柑橘的人笑了笑,說:“我做這個生意已經(jīng)很多年了,而且就靠這個過日子。我愿意賣,人家愿意買,誰都沒意見,只有你這位先生不滿意。你可知道,當(dāng)今世上欺騙人的多著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間佩著兵符好像是保衛(wèi)國家的武將,難道真有孫子、吳起的打仗本領(lǐng)嗎?那些頭戴烏紗帽、神氣十足的人,難道真是治國的人才嗎?其實他們也沒多大本領(lǐng)。人民的疾苦,他們根本就不管;官吏們胡作非為,他們也不制止。他們只顧自己吃飽了肚子,耗費國家的糧食和錢財,卻不知道羞恥。這些人和我賣的柑橘一樣,看起來非常光鮮亮麗,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沒有。”
劉基聽了這番話,啞口無言;氐郊依锖,他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句。
后來,人們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作為成語,比喻外表雖然很華麗,可是里面卻已經(jīng)一團(tuán)糟了。
●.井底之蛙
有一只長期在井底生活的青蛙,有一天,它抬頭看天的時候恰巧碰見一個路過井邊的海鱉朋友。于是這只青蛙便得意地夸耀說:“朋友你好,我生活在這里快樂極了!出去時,我可以任意跳到井的欄桿上去;進(jìn)來時,我就在洞里休息;我到水里時,水就挨著我的腋下,托著我的下巴;踩進(jìn)泥濘里,泥就淹沒了雙腳。環(huán)視一下我周圍的蝌蚪和螃蟹,都比不上我啊。況且我獨占一個坑的水,這簡直好極了!您為什么不進(jìn)來看看呢?”
海鱉想進(jìn)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腳還沒進(jìn)去,右腳就被卡住了,于是只好慢慢地退回來。它對井蛙說:“我住的那個海啊,千里都不能形容它的大。夏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都發(fā)生水災(zāi),但是海水卻沒有因此而增加;商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都發(fā)生旱災(zāi),而海水也沒有因此而減少。我們那個海啊,不會因為時間的長短而有所改變,也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有所增減。這就是我們住在大海最大的快樂了。”
這只青蛙聽了海鱉的一番話后,十分驚訝,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有多么狹小,非常慚愧。
這本是一個寓言故事,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井底之蛙”,用來比喻見識短淺又盲目自大的人;也指那些看問題很片面、知識粗淺、眼界狹小的人。
●.九牛一毛
漢武帝時期,大將李陵率領(lǐng)軍隊去阻擊匈奴的入侵。剛開始的時候,士氣十分旺盛,漢武帝聽說以后心里很高興,許多大臣也都紛紛稱贊皇上英明、善于用人。過了一段時間,又傳來了李陵戰(zhàn)敗投降的消息,漢武帝非常生氣,原來那些說好話的大臣又連忙大罵李陵不忠。
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吭,當(dāng)漢武帝問他的意見時,他便說:“李陵只有五千人的軍隊,被匈奴八萬人的軍隊圍困,而另一位將軍李廣利又不派兵援救,李陵他們打了十幾天仗,殺死殺傷敵人一萬多,這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最后糧食沒了,箭也射完了,受傷才被俘虜?shù)。我相信李陵是忠于漢朝的,他不會真心投降于匈奴。”由于李廣利是皇帝的親戚,所以司馬遷的話讓漢武帝非常生氣,便把司馬遷逮捕入獄,并下令對司馬遷施以重刑。
司馬遷受到的這種刑罰,讓他既痛苦又憤怒,有時他恨不得一死了之。但是轉(zhuǎn)念一想,他這樣死去,毫無意義和價值。他在給好朋友任安的信中寫道:“像我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而且會惹人恥笑。”于是,他決心勇敢地活下去。最終,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歷史巨著《史記》。
成語“九牛一毛”由“九牛亡一毛”省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數(shù)量極少,微不足道。
●.舉足輕重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但全國尚未統(tǒng)一。當(dāng)時,蜀地的公孫述也想稱王稱帝,爭奪天下。這個時候,有一個實力派人物叫竇融。王莽當(dāng)權(quán)的時候,他當(dāng)上了伏波將軍。王莽失敗以后,他歸附了淮陰王劉玄,不但做了張掖都尉,還被劉玄的部屬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擁有河西五郡的大將軍竇融看到劉秀在政治、軍事上占優(yōu)勢,有意順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討,決定派使者帶著書信和禮物前往洛陽。劉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興,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給竇融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蜀地有公孫述,現(xiàn)蜀漢相攻,你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抬腳就會影響兩端的輕重,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決定一方的成敗。(原文是:‘舉足左右,便分輕重。’)”從此,竇融十分忠心地跟隨著劉秀,很快被升為大司馬。劉秀得到竇融的.支持,實力大增,終于消滅了公孫述和其他政敵﹐統(tǒng)一了天下。
后來,人們把“舉足左右,便分輕重”簡縮成“舉足輕重”這一成語,用來形容在關(guān)鍵時刻處于關(guān)鍵地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到整個局面。
●.卷土重來
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和楚霸王項羽為了爭皇帝的寶座,進(jìn)行了多年的激烈戰(zhàn)爭。最后劉邦逐漸取得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公元前 202年,垓下一戰(zhàn)大敗項羽,項羽率領(lǐng)八百名騎兵深夜突圍,向南方逃去。逃到烏江時項羽的部下只剩下二十八個人,而劉邦的追兵則有幾千人之多。這時,烏江亭長撐著一只船過來,對項羽說:“江東雖然小,但是也有一千里土地,幾十萬的人民,您仍然可以在那里稱王,趕快渡江吧!”項羽苦笑著說:“天要讓我滅亡,我渡過江去還有什么意思?況且當(dāng)初和我一起渡江西進(jìn)的八千多江東子弟,如今沒有一個活著。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同情我,繼續(xù)擁戴我為王,可是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我還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說完,項羽就拔劍自刎了。
到了唐朝,有一個著名詩人杜牧,想起項羽的英勇和失敗,非常感慨,便在烏江亭上寫了《題烏江亭》這首詩:
勝敗兵家不可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意思是說,如果項羽當(dāng)時不自殺身亡,而是渡過江去積聚力量再回來與劉邦較量,那么誰勝誰負(fù)還很難說呢。
后來,人們用“卷土重來”比喻遭受失敗和挫折之后,又重新再來。卷土,揚起塵土。
●.開誠布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是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賢臣,得到皇帝劉備的重用。
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讓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劉備甚至誠懇地留下遺言:如果劉禪不好好聽你的話,做出危害國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諸葛亮非常感動,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劉禪。
劉備死后,諸葛亮竭盡全力幫助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自封為王,但他嚴(yán)厲地拒絕了。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已經(jīng)受先帝委托,擔(dān)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又沒什么成效,你們卻要我加官晉爵,這是不忠不義的事情啊!”
諸葛亮為人處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因為大意輕敵,失守街亭這個地方。諸葛亮因為馬謖已經(jīng)立下軍令狀,所以忍痛殺了馬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主動承擔(dān)責(zé)任,請求后主批準(zhǔn)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坦率地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dāng)時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后人在寫史書時,就用“開誠心,布公道”來形容這位賢臣。
成語“開誠布公”由“開誠心,布公道”縮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對人態(tài)度誠懇,坦白無私。
●.開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十分重視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hù)工作。他命文臣李昉等人編纂了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nèi)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guī)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nèi)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當(dāng)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疲勞,影響身體健康。宋太宗卻回答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意思是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況且我并不覺得疲勞。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繁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bǔ)上。
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xué)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得心應(yīng)手。當(dāng)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所以當(dāng)時讀書的風(fēng)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地閱讀《論語》,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yù)。
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就會有益處,有收獲。卷,書卷。
●.開門揖盜
東漢末年,江東地區(qū)是孫策的勢力范圍。吳郡太守許貢見孫策在江東的勢力不斷擴(kuò)大,便寫信給漢獻(xiàn)帝,請求將孫策調(diào)走,以免后患。不料送信人被孫策的士兵抓獲,孫策得知許貢有叛逆之心,一怒之下便絞死了許貢。
許貢有三個門客,決心為許貢報仇。有一天,這三個門客趁孫策在丹徒西山行獵的時候,埋伏在隱蔽的地方突然向?qū)O策發(fā)動了攻擊。孫策躲閃不及,臉上中了一箭,傷勢很重;馗疀]幾天,孫策便箭傷發(fā)作,醫(yī)治無效而死。孫策臨死前將代表權(quán)力的印綬留給了弟弟孫權(quán),要他勵精圖治,把江東治理好。
孫策死后,孫權(quán)十分傷心,一直沉浸在兄長去世的悲痛之中。孫權(quán)手下有一個謀士張昭,勸他說:“現(xiàn)今奸邪作亂,豺狼當(dāng)?shù),如果只顧悲傷,而不去考慮天下大事,這就好像開著門請強(qiáng)盜進(jìn)來一樣(原文是:‘開門揖盜’),豈不自招禍患?希望主公以國事為重,這樣才能不辜負(fù)您兄長的囑托啊!”
聽了張昭的勸說,孫權(quán)止住悲傷,很快便振作起來。張昭請孫權(quán)換上衣服,扶他上馬視察軍隊。東吳從此有了新主,人心逐漸穩(wěn)定下來。過了幾年,吳與蜀、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成為一方霸主。
后來人們就用“開門揖盜”來表示開門請強(qiáng)盜進(jìn)來,比喻引進(jìn)壞人,招來禍患。揖,拱手作禮。
●.克己奉公
東漢初年,潁陽有個人名叫祭(zhài)遵。祭遵從小喜歡讀書,知書達(dá)理,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公元24年,皇帝劉秀攻打潁陽一帶,祭遵便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為門下吏。后隨軍轉(zhuǎn)戰(zhàn)河北,當(dāng)了軍中的執(zhí)法官,負(fù)責(zé)軍營的法令。任職中,他執(zhí)法嚴(yán)明,不徇私情,為大家所稱道。
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實情后,依法把這小侍從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后,十分生氣,想祭遵竟敢處罰他身邊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嚴(yán)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只有像他這樣言行一致,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劉秀聽了覺得有理,非但沒有治罪于祭遵,還封他為征虜將軍。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處事謹(jǐn)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手下的人。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儉樸,家中也沒有多少私人財產(chǎn)。等他年老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只要用牛車裝載自己的尸體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祭遵就是這樣一名良臣,即使死后多年,漢光武帝劉秀仍對他十分懷念。
后來人們就把祭遵的這種高尚的精神概括為成語“克己奉公”,用來比喻一個人對己要求嚴(yán)格,一心為公?思,克制、約束自己;奉公,以公事為重。
●.空中樓閣
古時候,有一個既愚蠢又固執(zhí)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訪另外一個富翁。到了這個富翁的家里之后,他看見那樓房造得十分華麗美觀,明亮寬敞,心中非常羨慕。他呆呆地望著樓房,暗暗地想:我的錢財一點兒也不比他少,為什么不可以建造一座這樣高大美觀的樓房呢?他回到家里以后,馬上就把當(dāng)?shù)氐墓そ痴襾,問道?ldquo;那座氣派非凡的高樓是你建的嗎?”工匠回答說:“是我建的。”富翁很高興,跟工匠說:“你也照樣給我建一座那樣的高樓吧。”木匠答應(yīng)了這個富翁的要求。
沒多久,工匠就動手建造高樓了。富翁看到工匠從地上建造房屋,感到奇怪,就問:“你們這是干什么呀?”木匠答道:“建三層樓房啊。”富翁聽了,直搖腦袋,著急地說:“我不要下面兩層,趕快給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層。”木匠聽了這傻話,真是哭笑不得,耐著性子給他解釋:“這是辦不到的。如果不造第一層和第二層,第三層是建不起來的。”富翁堅持他的意見:“我不要下面兩層,你們一定要給我建最上面的那層。”當(dāng)?shù)氐娜藗兟犝f這件事后,都覺得這個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空中樓閣”就是從這個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來的,原意是指懸在半空中的樓房亭閣。后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小學(xué)成語典故匯集】相關(guān)文章: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12-24
投筆從戎成語典故12-19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
成語典故:別開生面01-17
噤若寒蟬的成語典故12-25
成語高山流水的典故12-18
望梅止渴的成語典故12-18
成語典故:天道酬勤12-18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3篇12-18
一鳴驚人的成語典故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