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成語故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jīng)典的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語?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中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中的成語故事1
趙咨是吳王孫權手下有名的官員。他去魏國辦事,見到了魏文帝曹丕。曹丕很有才能,他用輕蔑的口氣問趙咨說:“你們吳王有學問嗎?”
趙咨回答說:“我們吳王胸中有雄才大略?臻e時,他閱讀各種書籍,研究歷史經(jīng)驗,可不像那些書生只知抄抄寫寫、摘記一些詞句”。
曹丕又問道:“你看,我可以征服你們東吳嗎?”趙咨回答說:“大國有進攻的力量,小國也有防御的裝備啊!”
曹丕接著問道:“你們東吳害怕我們魏國嗎?”趙咨又答道:“我們有雄兵百萬,又有長江、漢水的天險作屏障,有什么可怕的`呢!”。
曹丕心想:這人真是能言善辯、對答如流。于是又問道:“你們東吳,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有幾個呀?”
趙咨說:“特別聰明、很有才能的大約有八九十人。至于像我這樣的人,那真要用車子來裝,要用斗來量,簡直是數(shù)不清啊!”
由這個故事后來來演化成兩句成語。一個是“尋章摘句”。“尋”是尋找;“摘”是摘錄。指讀書時只去尋求摘取現(xiàn)成的漂亮詞句,不做研究。一般用來形容寫作時堆砌、套用現(xiàn)成詞句,缺乏創(chuàng)造性。另一個成語是“車載斗量”!拜d”,即裝運;“斗”是量糧食的器具;“量”,是計算。這個成語形容數(shù)量很多。
歷史中的成語故事2
晉國時,有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zhàn)事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jīng)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jīng)歷過失敗的過來人。
正如一個經(jīng)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jīng)醫(yī)療后獲得痊愈,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jīng)歷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jīng)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jīng)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斗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困境奮斗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jīng)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斗,結(jié)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歷史中的成語故事3
陳季常是蘇東坡的好朋友,他喜歡研究佛學,只要談起佛理,他就會滔滔不絕的說個沒完。季常的妻子柳氏是河東人,非常的兇悍,季常怕得要命;有一次,蘇東坡去看季常,還沒踏進門檻,就聽到一聲大吼,緊接著一陣拐杖落地的聲音,蘇東坡被嚇得連退三步,楞了一會兒,才趕緊跑進去探個究竟。他進門一瞧,不禁笑了出來,原來,柳氏正豎著眉瞪著眼的罵著陳季常,而陳季常躲在一旁發(fā)抖,口里連連稱是。于是,蘇東坡題了一首詩送給陳季常,那首詩是這樣寫的:誰似龍丘居士賢,談空說法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有誰能像龍丘居士那么有才能呢?談起佛學、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覺,但是一聽到妻子的怒罵聲,就嚇得連拐杖都離了手,茫茫然不知所措!
“河東獅吼”也叫做“季常之癖”,因為河東是柳氏的故鄉(xiāng),所以蘇東坡稱她為河東獅子!昂訓|獅吼”是形容妻子的兇悍,而“季常之癖”則用來指怕太太的人,兩句成語的意思是一樣的。
【歷史中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來自歷史中的成語故事10-26
歷史文獻中的成語故事01-15
歷史成語故事11-08
歷史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2-21
經(jīng)典的歷史成語故事07-22
歷史的成語故事10-24
歷史成語故事10-14
歷史成語故事「經(jīng)典」11-26
歷史成語故事11-25
經(jīng)典歷史成語故事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