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叫《成語故事》。在書中,我比較喜歡愚公移山,讀后我感受頗深。
傳說在古代,有位老人,叫愚公,九十多歲了。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高萬丈,使愚公一家 出入很不 方便,愚公決定挖掉兩座大山。
愚公帶領兒子和孫子,開始挖山了。他們從日出干到日落從不停息。有個老頭對愚公說:“你太老了,憑剩下的一點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愚公說:“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子子孫孫,總有一天我會把山給移走的!
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上帝派兩個神仙,把這兩座山給移走了,從此他出門,很方便。
讀完這個,我想起了暑假里的一件事。我喜歡畫畫,可沒幾天,我沒興趣了,就放棄了。我已后知道了,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
如果有人跟我一樣,半路放棄的話,我想告訴你: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能半途,否則什么也做不成。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2
《成語故事》這本書,內(nèi)容豐富,平且配有插圖,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語故事有300多條,例如有不可救藥,愛屋及烏,初出茅廬,南柯一夢……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驢技窮》,故事講的是在古時候,貴州這地方?jīng)]有毛驢,有一個人就從其他地方呆了一頭毛驢來到貴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當?shù)氐睦匣⒖匆婓H子長得比自己還高大,以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樹林深處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驢子,驢子突然大叫一聲,老虎以為驢子發(fā)怒了,要咬自己,嚇得趕緊逃走了,后來,老虎經(jīng)過長時間觀察,發(fā)現(xiàn)驢子沒有什么特殊本領,便一步步靠近驢子,驢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這時,老虎終于看透了驢子,原來驢子的本領不過如此啊!于是,跳起來把驢子吃掉了。這個故事比喻只有一點本領也用完了。所以,我們在做事情時要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必須要經(jīng)過長時間觀察和深入了解,才能獲得成功。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3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是講在古代,一個國王特別喜歡聽吹竽,特別偏愛竽合奏,那聲音既悅耳動聽,又雄渾壯麗。樂手們也享受很高的待遇。有一天,國王感覺樂隊還不夠大,想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樂隊,加上原來的,還差一名。這時有一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他想混有人群里,應該沒什么事。所以他跑到國王面前吹噓自己吹得怎么好,國王信以為真,讓他參加了樂隊。
國王去世后,他的兒子也喜歡聽竽,不過,他偏愛聽竽獨奏,這可嚇壞了南郭先生,他趁人不注意時,偷偷地逃跑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象南郭先生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不能混在人群里濫竽充數(shù),就象我們學英語,全班一起讀時要會,一個人單獨讀時也要會,我們要學會每一課,知識只有學牢固了,考試時才會考一個好成績。你們說我說得對嗎?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4
這個“五一”的假期里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小故事大道理》里面的《狐貍與葡萄》還有《鑿壁偷光》。
《狐貍與葡萄》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只狐貍想吃長在很高的葡萄由于它太矮了所以怎樣跳也摘不到葡萄來吃。后來它盤算著那些葡萄該是青青的肯定又酸又澀又難吃?赐赀@個故事后我才知道“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這句話是來自這里的。它是用來批評一些得不到某些東西時便說那東西不怎么樣這只不過是一種自己安慰自己的想法。
《鑿壁偷光》是講從前有一個名叫匡衡少年非常好學很愛讀書但他家里很窮買不起書。于是他只好去別人家里借書了。但那個有書的大戶人家要匡衡幫他清潔才肯借書給好他還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書。于是夜晚匡衡就拿著書在柴房里看起書來。但沒有光怎么看他只好在別人的墻壁上鑿一個小小的洞讓光照進來而看書了。匡衡發(fā)奮讀書勇于進取他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nèi)W習。
讓我深思的是:我們現(xiàn)在擁有那么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什么我們不好好珍惜呢!有些人浪費時光得過且過。在這短短的假期里我覺得自己受益良多。我的知識的“口袋”里好像又裝進了一點點的知識。我會繼續(xù)努力讓它裝上更多更多的。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5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xiàn)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里很著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興地對家人說:"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里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里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xiàn)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個農(nóng)民一樣那么著急,到頭來什么也沒有做好。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名叫《成語故事》的書,他是圍繞著一個成語來說的一個故事,最后把成語的意思寫在最后一段。比如說: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寫了楚襄王當上了國君很開心,整天吃喝玩樂,敵軍打下了都城,在內(nèi)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領了,他還沉迷在享樂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萬分,于是他去請回莊辛向他道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莊辛告訴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趕緊補上就不算遲,只要齊心協(xié)力,還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后用了莊辛的方法,終于收復了大部分的地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損失之后,要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6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讀完《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使我感到了古人的品格意志,古人的好學求知,古人的智慧謀略,古人的為人處事……其中,我覺得在我心中最精妙絕倫的是一篇莫過于《高山流水》了。它主要講了春秋時期有名的音樂大師俞伯牙游歷到川江峽口時,忽然遇到了大暴雨,俞伯牙心有余感,便拿琴來彈奏起來,突然,琴弦斷了,俞伯牙不禁驚道:“在這荒山野外,難道還有人在聽我彈琴嗎?”(古人認為琴弦斷了,是有人在聽的緣故)俞伯牙看遠處的一個樵夫在聽他唱歌,便與他攀談起來,聽了那位樵夫的話,俞伯牙認為他找到了五湖四海知音,便于樵夫結為異姓兄弟,約定第二年的今天在此見面,轉(zhuǎn)眼間,那天到了,俞伯牙興沖沖來到長江口,卻不見樵夫。后來打聽才知道,那樵夫早已病逝了,俞伯牙便宣布他從此再不彈琴。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我沒想到古人的為人處事是那么正直,不像社會上的某些人,說他一定會做到,但只是嘴上說說,并沒有做到,如果我們都像他們一樣,社會上就沒有愛,人與人也不會信任,所以,我呼吁社會上各界人士:做人一定要正直,不能作假,一定要說到做到,做個正直的人。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里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里,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墒牵~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里,通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7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讓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成語寓言故事,使我受益匪淺。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寓公的人,想把每前的兩座給鄉(xiāng)親們帶來麻煩的山移走,遭到了智叟的反對,但是經(jīng)過了他的努力,感動了上帝,山地幫助寓公把這兩座擋路的山移走了。
移走兩座大山,著在常人眼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寓公做到了,折實多么驚人的毅力啊!寓公遇到困難并沒退縮,而是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感動了上帝。在這里,我要說:“寓公并不‘愚’。他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了后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給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樹起了里程碑!”
與共的精神是可貴的,然而現(xiàn)實社會的很多人卻不具備折中精神,例如以前的我,那時,我一遇到困難或問題就繞過去或選擇逃避,不去面對和克服困難。以后我一定要學習寓公的精神,正視困難。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8
想必大家都看過《成語故事》書,我也不會例外,因為,這是一本經(jīng)典的好書。
我看完此書后受益匪淺,這本書有為人處事篇,堅強意志篇和求學求知篇。每一篇都給我們了一種教育,每一篇好像都在對我們諄諄教誨。這本書里面有些故事里的人犯的錯誤看起來很蠢,也帶來了嚴重的后果。然而,我們卻沒有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犯這種錯誤。這本書警告我們不要犯那上面故事里的經(jīng)典錯誤事,也不能像故事里的人那樣心胸狹窄做事不顧后果,更不能像故事里的壞人一樣明知故犯。這本書還能教會我們好多好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塑造一個優(yōu)秀的我們。
這本書有些經(jīng)典的故事是我們從小就接受到的,可是,我們?nèi)匀挥锌赡苷諛?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長"等等。難道這是家長提醒的不夠嗎?是老師教育的不夠嗎?不!那都是我們自己一時的不慎而鑄成的錯誤。我們讀了這本書的故事后,會更清楚的.記得一些教訓,本能的吸取一些教訓,這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我個人認為《成語故事》是一本很棒的書,也是我們成長中必讀的書,它會使我們更加優(yōu)秀。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9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里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里,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
可是,葉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里,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0
可是,媽媽講的太慢了,也太少了,聽到石老師說要看這本書,我立馬讓爸爸給我買來看,看著看著,我就被成語里面的小故事給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讓我愛不釋手了,“成語爺爺”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每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讓我為之深深地吸引。
其中有一個“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的是一個人總是覺得他的禾苗長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它長得快一些,但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
我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它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1
今天,我在尚書網(wǎng)上看了一本《成語故事》,它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我看的十分入迷。書里面的故事有“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鷸蚌相爭”等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的故事內(nèi)容是: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做張僧繇。有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畫上眼睛。游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婉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游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哄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游客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現(xiàn)在畫龍點睛被人們比喻說話或文藝創(chuàng)作在關鍵之處以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nèi)容更加精辟而生動。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我看了《成語故事》以后,學到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成語故事》真是一本寓教于樂的好書啊!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2
成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經(jīng)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而且每個成語還帶有一個個小故事,不愧為精華。今天我學習了兩個成語故事,分別是"鐵杵磨針"和"鑿壁偷光"。
"鐵杵磨針"主要寫了李白小的時候不愛學習,有一天,他看見河邊有個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棍,便過去問她:"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呢?"那位老太太說:"我準備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又問:"這跟鐵棒這么大,而針又這么小,能摸成嗎?"老太太告訴李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后大為感動,牢記在心,最后成為有名的大詩人。這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簡單的道理幾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里面道理的人又有幾個呢?只要人人都有決心,肯下功夫,那么世界就不會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會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鑿壁偷光"主要寫了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就這樣,經(jīng)過匡衡的刻苦學習,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鑿壁偷光"意思是: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赐赀@個故事,我感覺我們的學習條件比匡衡好得多。家里整天開著電燈,還有許多書和電腦,可是為什么沒有獲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還是和我們沒有像匡衡那樣刻苦學習的情況分不開的。今后我下定決心,以匡衡為目標,努力刻苦的學習,爭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語故事教會我為人處世,教會我哲學道理,教會我太多太多。我不會忘記這位良師益友,我會繼續(xù)學下去?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3
有一次,我在找五年級上冊我讀過的語文書,翻著翻著,看到了《濫竽充數(shù)》這篇課文,想到了老師教給我們做人實事求是,不能欺騙他人。
課文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南郭先生本來不會吹竽,卻裝腔作勢地混在齊宣王的吹竽隊伍里充數(shù)。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和別人得到了一樣的俸祿。齊宣王死了,但是后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只喜歡聽吹竽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吹給他聽。南郭先生眼看就要輪到他自己了,只好偷偷溜走了。
今天看了扎篇課文,讓我更懂得了憑作假、靠蒙混是過不多久的,總有露餡的一天。如果我沒有真才實學,可能一時可以過關,但是將來棉隊競爭激烈的社會,我怎么能成為強者呢?如果大家都來濫竽充數(shù)的話,讓些不懂行的人指手畫腳搞建設,那么未來的中國會是什么樣的呢?簡直不敢設想。
我奉勸大家不要做南郭先生式的人物,因為這樣是沒有什么出路的。我們應該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努力培養(yǎng)起一門或幾門專業(yè)技能,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建造我們美好的生活,為社會做出自己努力的貢獻。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4
假期里我讀了我一本《寓言故事》,里面的故事都讓我捧腹大笑。其中一篇寓言叫《濫竽充數(shù)》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王齊宣王非常喜歡聽吹竽,常常叫一大群人為他吹竽。其中有個叫做南郭先生的人,他不會吹竽,也在一大群人里面為齊宣王吹竽。因為吹的時候他裝腔作勢,所以不會露出馬腳,就這樣混日子。后來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了王位,他也很喜歡聽吹竽,但不喜歡大家一起吹,而是喜歡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得知消息嚇得汗流浹背,想不出什么計可施,夾著包袱逃走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不能弄虛作假,要實事求事腳踏實地,才能夠?qū)W到真正的本領。不然結果就會像南郭先生灰溜溜地逃走。學習過程中我們更不能濫竽充數(shù),不會的要敢于向別人請求。這樣我們走上社會,才會有真本領。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5
今天,偶爾在書上翻到了《濫竽充數(shù)》這篇短文,短文講的是一個叫南郭的人,他去皇宮里吹竽,可實際上,他并不會吹,只是跟著大家一起,蒙混過關。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不久,先皇逝世了,新皇帝很奇怪,他和先皇不一樣,喜歡讓大家一個一個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得知后,只好連夜帶著錢財跑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很好笑,我突然想起,我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樣的“丑事”,那是三年級的事了,有一回,老師讓我們出一板黑板報,我不懂怎么畫,但又怕出丑,顧于面子,我只好不懂裝懂地“指點”他們做這做那。一會兒叫他們在這邊畫只小鴨子,一會兒叫他們在那兒畫幾對海鷗,一會兒又叫他們畫綠騰蔓。老師見我這么積極,就在班上表揚了我,我可高興了!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學校舉行了一次黑板報設計比賽,老師想到了我,她讓我去比賽,我慌了,心想我只是不懂裝懂而已,怎么能去參加比賽呢?那不丟臉死了。急忙隨便找了個理由推辭了。
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無論是多么美麗的謊言,無論是出于好壞,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沒有真本事的人,是無法承擔起今后建設祖國的重任的!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08-03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1-03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1-03
成語故事狐假虎威的讀書心得10-27
成語故事狐假虎威讀書心得10-27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5篇08-15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5篇)08-15
《成語故事》讀書心得15篇11-03
讀書成語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