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的成語意思及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目不識丁的成語意思及故事,供大家欣賞。
目不識丁的意思
目不識。╩ùbùshídīng),指連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構(gòu)成主謂結(jié)構(gòu)。歷史上曾有關于目不識丁的爭議,認為丁字應為“個”字,“丁”不過是古人的訛傳;同時,歷史上也有不少關于目不識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現(xiàn)過目不識丁的`皇帝。
目不識丁的故事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么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
漫畫他一個字。丁財主心里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么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準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著,說:“萬一忘了,看看手里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著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么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
少爺?shù)皖^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成語故事
唐憲宗時,幽州節(jié)度使張弘靖,部下有兩個“從事”,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兩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惡劣。他們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才散,還要讓侍衛(wèi)人員大隊兵馬,前呼后擁地護送他們回家,燈籠火把照得滿街通亮,鬧得雞犬不寧。他們一不高興,就拿士兵和百姓當出氣筒,隨意打罵,耀武揚威,無法無天。
有一次,他們喝醉了酒,又對士兵大罵起來:“如今天下太平無事,又不打仗,你們這些飯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丁’字……”這話明擺著是侮辱士兵,譏笑他們沒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氣,任人指揮打仗賣命,平時貌似什么用處也沒有。士兵們聽了這些話,非常氣憤,背地議論紛紛,恨之入骨。
恰巧這時又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張弘靖收到一筆犒賞士兵的經(jīng)費,他從中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們知道后,都怒發(fā)沖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韋雍、張宗厚都殺了,還把張弘靖抓住,關了起來。此外,也把他的住處團團包圍。因為全體士兵和下級官吏齊心一致,獲得了當?shù)乩习傩盏娜χС郑霞壯瞄T和朝廷沒有辦法,只好把張弘靖降職調(diào)走,這才息事寧人。
“目不識丁”這句成語,由此產(chǎn)生。由于“丁”字是很簡單、很容易認識的一個字,如果連“丁”字也不認識,當然是文化水平極低的了。所以,不識字的文盲,往往被稱為“目不識丁”,或“丁字不識”“不識丁字”“不識一丁”。
成語寓意
唐朝高官張弘靖,出身名門,養(yǎng)尊處優(yōu),驕必生惡。張弘靖脾氣急躁,剛愎自用,還目中無人,收受賄賂而又膽大妄為,最終激起民憤,落得個被降職的下場。這從反面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正直剛正、虛懷若谷,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友誼,并獲得支持。此外,人們要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學富五車,以免貽笑大方,或被人戲耍卻不自知。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目不識丁”指眼睛不認識“丁”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
清·袁枚《隨園詩話》:“余在都時,永之引見滿洲學士春臺。春自云年三十時,目不識丁!
作家·巴金《家》:“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個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道也不反抗?
【目不識丁的成語意思及故事】相關文章:
目不識丁成語故事10-22
目不識丁成語故事09-24
目不識丁的成語故事11-29
成語狗尾續(xù)貂的故事及意思08-11
成語心之官則思的意思及故事08-12
探驪得珠的意思及成語故事08-23
塞翁失馬的成語意思及故事10-31
前倨后恭的成語故事及意思07-28
不翼而飛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