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那么,都有哪些經(jīng)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1
“不可救藥”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用來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這個成語來源于《詩大雅板》,天之方謔,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鞏鞏。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繳繳,不可救藥。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不斷搜括錢財,發(fā)動戰(zhàn)爭,壓迫百姓和奴隸。周厲王即位后,對百姓和奴隸的剝削壓迫更重。他貪財好利,獨占山林川澤,不許百姓打獵、砍柴、捕魚,還派人監(jiān)視他們的言行;誰議論他,他就把誰殺死。人民忍無可忍,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周王朝的統(tǒng)治越來越不穩(wěn)固。
眼看周王朝政權搖搖欲墜,關心國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極力勸諫周厲王改變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國家?墒侵軈柾醪宦,一些權臣也嘲笑凡伯,說他昏庸無能,不識時務。凡伯非常氣憤,揮筆寫了一首長詩,表達自己焦急的心情。這首詩很長,其中有一節(jié)是這樣的:
“上天正在逞威肆虐,
不要這樣盲目快樂。
我這老夫一片誠意,
小子們卻是驕傲自得。
我進諫的并非老昏之言。
你們反倒拿來取笑戲謔。
你們的氣焰熾盛如火,
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2
“不自量力”這則成語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來表示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王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宣乎!”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zhàn)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后,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jù)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系,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了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3
才高八斗”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極有才華。
這個成語來源于南朝。宋。無名字《釋常談八斗之才》,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于刻劃自然景物,開創(chuàng)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
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并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夸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4
“不可同日而語”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談論,表示不能相提并論,互相比較。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zhàn)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戰(zhàn)國中后期,各諸侯國之間戰(zhàn)爭不斷,從而出現(xiàn)了,“合縱”和“連橫”的`政治活動。弱國聯(lián)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當時有個縱橫家,名叫蘇秦。他先到秦國游說秦惠王,結果沒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趙國游說。趙國的相國不喜歡蘇秦,他又沒有成功。后來到燕國,才得到一些資助。接著,他第二次來到趙國,這一回,趙國的國君趙肅侯親自接待了他。
他向趙肅侯分析了趙國和各國的關系:“如果趙國與齊、秦兩國為敵,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寧;如果依靠齊國去攻打秦國,百姓還是得不到安寧,F(xiàn)在,如果大王和秦國和好,那么秦國一定要利用這種優(yōu)勢去削弱韓國和魏國;如果和齊國友好,那么齊國也一定會利用這種優(yōu)勢去削弱楚國和魏國。魏、韓兩個弱了,就要割地,也會使楚國削弱。這樣,大王就會孤立無援!
趙肅侯年紀比較輕,見蘇秦說得頭頭是道,不住地點頭稱是。接著,蘇秦又分析了趙國的實力和面臨的形勢:“其實,山東境內所建立的國家,沒有一個比趙國強大的。趙國的疆土縱橫兩千里,軍隊幾十萬人,戰(zhàn)車千輛,戰(zhàn)馬萬匹,糧食可支用好幾年。西、南、東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國,也不值得害怕,F(xiàn)在各國中秦國最忌恨趙國,但為什么它又不敢來攻打趙國呢?原來是它害怕韓、魏兩國在后邊暗算它。既然如此,韓、魏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但秦國要是攻打韓、魏兩國,那倒是很方便的,它們必然會向秦國屈服。如果秦國解除了韓、魏暗算的顧慮,那么戰(zhàn)禍必然會降臨到趙國。這也是我替大王憂慮的原因!
趙肅侯聽到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著問蘇秦應該怎么辦。于是蘇秦說道:“我私下考察過天下的地圖,發(fā)現(xiàn)各諸侯國的土地合起來五倍于秦國,估計各諸侯國的士兵數(shù)量十倍于秦國,如果六國結成一個整體,同心協(xié)力向西攻打秦國,就一定能打敗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談論呢?”
接著,蘇秦又講了一些如何具體搞合縱的方法和策略。趙肅侯聽完說:“我還年輕,即位時間又短,不曾聽到過使國家長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諸侯國得以安寧,我愿意誠懇地傾國相從!
于是,趙肅侯給了蘇秦許多賞賜,用來讓他游說各諸侯國加入合縱聯(lián)盟。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5
自相矛盾
【典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fā)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出處】
《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于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比藨唬骸耙杂柚,陷予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岸堋,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6
臥薪嘗膽
【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jīng)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后傷重而亡。吳王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后,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zhàn),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并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后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于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墳墓和養(yǎng)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于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后,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jīng)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于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后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出處】
源于《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
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7
掩耳盜鈴
【典故】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斑祝娐曌冃×,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
“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8
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十分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十分專心集中精力跟教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教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币驗樗偸呛紒y想心不在焉,教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可是,一個提高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準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明白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兩只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明白黃雀就在它的后面。
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明白榆樹下頭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它。
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明白前面有個深坑,后面還有個樹樁子。
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藏著禍害的表現(xiàn)呀!
寓意啟示:目光短淺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后面隱藏著的危險。
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jīng)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jīng)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jīng)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此刻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里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潛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fā)動戰(zhàn)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千呼萬喚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詩歌為民請命,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風吹著蘆葦傳來陣陣凄涼。他們上船喝起了酒來,江面上傳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寵辱不驚
唐太宗時期,官吏盧承慶奉命調查漕運船只失事的職責問題,先后三次給漕運官更改考評政績,該官吏表現(xiàn)出寵辱不驚。之后盧本人也大起大落,命運坎坷,他的情緒始終平靜如水,并不因起落無常而改變自己的為人原則。
經(jīng)典魑魅魍魎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率軍征討小國陸渾,飄過洛陽城旁的洛水時,公然在周王室境內陳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無禮地問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孫滿解釋說鼎是國家的象征,國家強大任何魑魅魍魎都不敢接近。
【史上最少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12-13
歷史上關于馬的成語故事11-02
歷史上跟馬有關的成語故事11-04
“店內促銷”開支最少10-24
英語手抄報(字最少)10-23
如何帶最少的行李去旅行10-10
勵志故事:最少的風險就是最大的成功10-22
怎樣用最少的精力管理時間08-23